第一五九章 紅旗漫卷陝北
哈達鋪會議散會之後,統帥特地邀請張城前往他的住處吃晚飯。晚飯後,兩人再次秉燭夜談。
統帥頗為感嘆地說道:「將近一年的顛沛流離,我們即將就要到陝北落腳了。張城啊,最近兩年你的進步非常大,我來考考你,到達陝北之後,我們該怎麼發展根據地呢?」
對於這個問題張城早有想法了,他一邊回憶後世陝北根據地發展的情況,一邊結合目前實際情況分析思考,好半晌才慎重回答道:「統帥,陝北一帶隸屬黃土高原,千年以來人們在這片土地上不斷開墾耕種,土地早已不堪重負,人口比較稀少,經濟也不發達,環境堪稱惡劣。
然而,這片貧瘠的土地卻是我們紅軍唯一能掌握在手的熱土,即使環境惡劣,我們還是要大力發展陝北的。因此,我的意見是以陝北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擴展輻射,跟周圍的軍閥發起有限鬥爭,向他們要地盤要糧餉。」
接著張城指著桌上的地圖繼續說道:「我們可以向西南發展,陝北的西南方向是甘南慶陽,這一地區資源豐富、人口密集,可以暫時解決我軍糧食及兵員問題,民黨的防守力量也比較薄弱。
此外,我們還可以一路向西,攻向寧夏的蘭州,這樣一來,可使我們的陝甘寧根據地得到擴大,又能使我軍得到戰略縱深。
同時,我們還可以向北進攻陝省的榆林地區,榆林地區的北方就是蘇聯控制的蒙古,我們可以在蒙古和蘇聯接上線,向蘇聯要物資要裝備。向東則是日本鬼子控制的東北地區,拿下榆林,就是為了將來反攻東北建立橋頭堡。
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形成以陝北為中心,慶陽和榆林為據點的三角形蘇區根據地,這樣無論敵人攻擊我們哪一個據點,另外兩個地區的紅軍都可以迅速支援,形成三位一體的防禦體系。
另外,我覺得對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誠的西北軍應該採取拉打併用的方法,尤其是張學良本人,是我們可以積極爭取的對象。
張學良此人繼承了張作霖偌大的家產,卻由於聽信常凱申不抵抗的命令將東北丟掉了,而且他還和日本人結下了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
此人對於打內戰並不熱衷,一心想的是帶領東北軍打回東北去,我們可以先把他打疼,讓他意識到紅軍不是他可以戰勝的,然後再和他秘密談判,支持他帶領東北軍打回東北老家,以達到一致對外共同抗日之目的。
統帥,我目前的想法就這麼多,其中還有些略顯稚嫩的地方,還請您老人家多多批評指正。」
統帥聽完張城的意見非常高興,他滿意地讚歎道:「想法很好啊!看來你的進步確實很大,沒有辜負我對你的期望,你的建議很有見地,操作性也很強,我和中央會慎重考慮你的意見的。」
言罷,兩人又交流了如何建立並發展陝北根據地的意見,張城拿出後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向統帥提出了建議,統帥大為讚賞,兩人相談甚歡,直至天明。
7月15日,紅軍休整了十多天後,兵分兩路由哈達鋪繼續向陝北進軍。
根據中革軍委的命令,紅一方面軍分成左、右兩路大軍,左路大軍由少縱、紅三軍團及中央縱隊組成,經武山、通渭、固原等地區,翻過六盤山,再向東北的延安地區挺進。
右路軍由紅一、五軍團的組成,將經甘谷、秦安作出兵壓天水直逼西安的態勢,然後再虛晃一槍,強渡渭河,直奔慶陽。
這也是張城和統帥秉燭夜談時向統帥提出的建議,那就是佔領並控制慶陽地區,很明顯統帥和中央經過研究之後同意了張城的意見。
不過中央並未把奪取慶陽的任務交給少縱,而是給了一直積極請戰的一軍團。由於民黨中央軍在西北沒有太多力量,常凱申只好命令由張學良的東北軍負責追剿紅軍。
而張城不斷給中央紅軍「補血」,此時的紅一軍團比原來歷史上強多了,兵力已達兩萬之眾。由他們去對付無心打內戰的東北軍沒什麼大問題,再加上有一萬兩千人的五軍團助陣,那就更加安穩了。
在右路大軍的掩護之下,以少縱為先導部隊的左路軍於7月22日順利地渡過渭河,接著便翻越了長征途中的最後一座高山一一六盤山。
張城有幸在六盤山頂的關口上,親眼目睹統帥為眼前六盤山上天高雲淡、紅旗於西風中飄揚的壯麗景象所感染,詩興大發,又作了一首流傳百世的經典詩詞: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左路軍全體官兵聽聞之後,無不士氣大振,人人精神抖擻,彷彿生出了無盡的力量。
少縱剛下六盤山,就遇到馬宏賓部和鄧寶珊部的聯合攔截,張城毫不手軟,立即指揮一師、三師將敵人擋道的兩個團全部殲滅了。
少縱勢不可擋,隨後又在環縣擊潰了五十七軍的一個師,輕取環縣。在環縣等待主力部隊跟進之後,再度向北挺進,越過了甘省與陝省的邊界,終於進入了陝省境內。
第二天黃昏,隊伍排著整齊的縱隊,在沿途百姓的好奇目光注視下,披著燦爛的霞光,雄赳赳氣昂昂邁入了一個在後世大名鼎鼎的小鎮一一吳起鎮。
從此,這個毫不起眼的西北小鎮,見證了一段紅軍可歌可泣令世人震驚的一段歷史的結束,而吳起鎮也將作為這段歷史的終點載入中國革命的史冊。與此同時,也宣告了一方面軍的萬里長征宣告結束。
1935年7月25日上午十點,統帥跟隨中央縱隊到達了吳起鎮。
吳起鎮相傳為戰國時魏國大將吳起屯兵駐守而得名。而在今天,統帥率領的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成為長征落腳點而將名揚中外。
村口上,由張城和陝省地下黨臨時組織起來的上千民眾在吳起鎮書記的率領下,敲起了鑼,打起了鼓,舞起紅綢帶,扭起大秧歌,熱烈歡迎中央紅軍的到來。
眼看百姓們鑼鼓喧天、夾道歡迎紅軍的到來,紅軍全體官兵們無不喜笑顏開,有些戰士甚至喜極而泣,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
那漫天的紅旗,掛滿樹枝、房屋的橫幅、表語,那熟悉的蘇維埃政府的門牌,無不宣示著他們歷經一年走過兩萬里路后,而今,終於回到家了。
不一會兒,早已接到中央紅軍通知的徐海冬前來接應的先頭部隊也到達了吳起鎮。兩軍會師,大家如同親人一般熱烈地擁抱在一起,拚命地揮舞著紅旗,盡情地歡呼著,吶喊著,雀躍著!
許多戰士們的眼裡都含著熱淚,抱著親人般的紅軍戰友相擁而泣,那場景,連一向沉穩的張城都感動得無語哽咽。
當天下午兩點,黨中央在吳起鎮上召開了紅軍全體幹部大會。
當統帥、周副統帥、張洛甫、薄古、彭老總等領導人沐浴更衣后,身穿著嶄新的灰軍裝,滿面笑容地走進會場時,全場頓時響起了連綿不絕的熱烈掌聲。
統帥從容自若走上講台,用他那濃重的湘潭口音,開始了載入史冊的一番偉大演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長征嗎?十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
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
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常凱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常凱申圍追堵截的破產。
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多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
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的。
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工農黨。沒有工農黨,這樣的長征是不能設想的。
中國工農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
現在中央紅軍又要與陝北紅軍、陝北人民在一起,擔負起更艱巨的任務,我們今後要更好地團結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國革命!我們一定能完成中國革命!」
統帥堅定而豪邁的聲音飄過吳起鎮的上空,越過黃土高坡,穿過西北大地,在中國的上空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