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章 橫趟包座 中
此時據守包座的是張萊孝的第二支隊及千餘土司番兵。
自從第一師覆滅之後,據守包座的敵軍就一日三驚,惶惶不可終日。為此他們在城外修建了大量的工事和碉堡,妄圖固守待援,堵住紅軍的北上通道。
另外,接到救援電令的敵49師伍成仁部一萬餘人正疾速向包座趕來。
消滅包座之敵,開闢前進道路,是擺在紅軍右路大軍面前的迫切任務。鑒於一直擔負後衛任務的三軍團比較疲勞,而且少縱擁有紅軍最強大的火炮部隊更利於攻堅,因此張城主動向中央與統帥建議,由休整了十多天的少縱擔負進攻包座的任務,統帥很快批准了這一請求。
6月18日上午八時,張城率領少縱主力到達包座前線,按照軍委的命令,由少縱擔任右路大軍的前鋒部隊,攻取包座,為全軍打開北上通道。
攻取包座,是張城主動爭取來的戰鬥任務,這一戰,張城勢在必得,
針對敵情態勢,張城當即命令全軍兵分兩路,由善於攻堅的一師負責攻佔包座,三師則負責設伏打援,殲滅前來救援的敵49師。
包座位於松潘以北的包座河畔,分為上、下包座,包座河橫貫南北,時值雨季,水流喘急,紅軍要北上甘南及陝北,就必須打下包座。
攻打包座前夕,統帥親自到少縱視察,讓全軍官兵們倍受鼓舞,張城代表全體官兵向統帥表決心,一定拿下包座並殲滅敵49師。
守敵第2支隊張萊孝分別在上包座的大戒寺駐兵一個營,求吉寺駐兵兩個營,兩處憑藉山高林密,築以集群式的碉堡工事,構築成一個嚴密的防禦區,卡在紅軍北上的必經之路上。
攻取包座的戰鬥於6月19日上午九點率先打響,一師一旅及師屬炮兵營首先包圍了包座南面的大戒寺,以炮兵營的火炮開路,轟擊敵人陣地。
一師六旅和縱隊下拔支援的一個炮兵營包圍並攻擊包座北面約十公里的求吉寺。如此一來,張萊孝第二支隊就被一師的兩個旅分割包圍在兩個孤立的據點裡,他們在劫難逃了。
當日晚上,夜幕降臨后,在炮兵營火炮的掩護下,一旅迅速對大戒寺被圍之敵發起強攻,從大戒寺前面的一片叢林里殺了出來,攻擊敵軍的外圍陣地。
敵軍依託堅固的碉堡和工事負隅頑抗,猛烈的炮聲震撼整座山谷,寂靜的大地瞬間震動起來。
炮兵營火炮發出的炮彈不斷躍上包座的上空,形成一個個紅色的大火球,砸在敵人精心構築的陣地上,一旅數千官兵在炮火的掩護下,發起猛烈的衝鋒,勢若奔雷,不可阻擋。
大戒寺守敵只有一個營,在一旅數千戰士的夾攻之下,敵營長低估了紅軍強大的火力和戰鬥力,固守已經成為奢望。他見勢不妙,馬上帶領自己的十幾名親信衛兵先行逃走,余部見營長率先脫逃,群龍無首下亦紛紛放棄陣地,全都龜縮於大戒寺內,一面憑藉寺院的高牆進行頑抗,一面加緊向伍成仁的49師求援。
這正中張城的下懷,張城的目的本就是以包座為誘餌,釣伍誠仁這條大魚,攻城為虛,打援為實。在奪取了敵軍所有的外圍陣地后,一師全軍便奉命停下了進攻的腳步,只把張萊孝的部隊牢牢困在兩座據點內,使其惶惶不可終日,不斷發出求援電。
周衛國接到張城打敵援軍49師的任務后,馬上便率領旅、團指揮員及作戰參謀對敵49的所必經道路進行詳細考察。
考察了三個多小時,周衛國便選擇一處易於伏擊的地域作為埋伏陣地,將師主力三旅、四旅埋伏在上包座西北的叢林中,嚴陣以待。
伍誠仁,別字克齋,閩省浦城人。這位高大威猛的將軍長相粗獷,和胡宗南同為黃埔第一期的同窗。此人身為天子門生,而且深得常凱申的信重,因此顯得傲氣凌人,為人極為囂狂。
伍成仁率49師沿著通向包座的大道一路急進,於6月19日晚上七點到達了距上包座約15公里之松林口。入夜之後,黑幕降臨,視線受阻,伍誠仁馬上命令全師點燃火把繼續前進,剎那間,49師長長的隊伍宛若一條巨大的火龍朝著包座蜿蜒前進。
雖然伍成仁早在此前的作戰中領教過紅軍的厲害,但伍誠仁堅信剛剛覆滅第一師的紅軍早已是強弩之末,已經沒有能力與他裝備精良的49師抗衡,因而下令部隊大張旗鼓增援包座。
此時,伍成仁已隱約聽到包座方向傳來劇烈的槍炮聲,而守備軍告急的援電每隔十幾分鐘就傳來一份,更是令生性急躁的伍成仁連連催促部隊加快速度前進。
周衛國見敵人如此驕狂,當即命令三旅七團採取節節阻擊,誘敵深入的戰術,將敵49師誘入三師的伏擊圈中。
晚上九點鐘,作為誘敵部隊的七團率先與敵人的先頭部隊展開戰鬥,雖然在戰鬥中七團佔盡了優勢,但七團還是按照師長的嚴令,裝作不敵的樣子,且戰且走,步步後撤。
伍誠仁很快接到先頭部隊的戰情報告,說在上包座附近遭到紅匪的頑強阻擊,經過弟兄們的頑強戰鬥,將紅匪打得節節敗退。
伍誠仁接到戰情報告,馬上登高遠望,從望遠鏡觀察戰場發現,49師先頭部隊在優勢的兵力及火力掩護下,取得節節勝利,不斷向紅匪的腹地推進。
反觀步步後退,層層阻擊的紅匪,他們的抵抗亦相當「頑強」,戰鬥打得極為「慘烈」。
根據以往和紅四方面軍交手的經驗,伍誠仁馬上判斷出這絕不是紅匪拋出的誘敵之計,而是紅匪正在「悲壯」地進行阻敵增援,為其主力部隊圍殲包座守敵爭取時間。
心中已經有了決斷的伍成仁於是立即命令師部主力全速推進,增援先頭部隊迅速擊垮紅匪阻援部隊,以解包座守敵之困。
然而伍成仁千算萬算,他萬萬沒有想到少縱的武器配置根本和他之前交戰過的紅軍大相徑庭,此時擔任誘敵任務的七團也僅僅發揮出了三分之一的火力便讓伍成仁作出了紅軍已盡全力的錯誤判斷。
這個錯誤判斷讓他付出了全軍覆沒的慘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