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紅星照我去戰鬥> 第一零五章 曉以大義

第一零五章 曉以大義

  少共國際縱隊戰告捷,以不到一千人的傷亡,就全殲號稱川軍第一強軍的模範師將近一萬人。??? ?

  這一場大勝很快就傳遍全軍,在少縱大勝的鼓舞下,其他紅軍部隊在也常揮,在其他戰線上紛紛擊敗川軍,向新一任的中央領導報捷。


  尤其是彭老總指揮的三、五軍團在兵力、武器都不佔優的情況下,順利地阻擊了川軍的增援,並取得擊潰川軍兩個團的勝利。


  這一戰有力地支援了少縱在青桿坡的戰鬥,為土城之戰的最終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土城之戰後,統帥復出第一戰就打響了頭炮,周副統帥、朱老總、張洛甫等中央領導無不心悅誠服,紛紛向統帥表示祝賀。


  張洛甫更是當著眾人的面,真誠地對統帥說道:「老毛!軍事指揮還是得看你的啊!」


  話雖簡單樸素,但卻道出了紅軍全體指戰員的心聲,薄古同志在事實面前,也不得不向統帥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承認了統帥的地位,並開始轉變心態,逐漸向統帥靠攏,心悅誠服地接受統帥的領導。


  川軍席軍閥劉湘得到郭勛祺模範師被殲滅的消息,心痛得幾乎暈厥,將負責前線指揮的川南前線總指揮潘文華破口臭罵了一頓。


  隨即命令他不準單獨冒進,必須遠離紅軍百里之外,不準靠近或挑釁紅軍,以免再吃紅軍的大虧。


  從此之後,川軍畏紅軍如虎,囂張的氣焰逐漸收斂了起來,聞紅軍之名就退避三舍。


  土城之戰,少縱僅陣亡四百餘人,負傷六百人,張城一力推行的六大基本作戰原則卓有成效,揮出了巨大的作用,即使在和川軍激烈的交戰中,少縱的傷亡也微乎其微。


  不僅如此,此戰我軍繳獲還非常的多,少縱消耗的彈藥不僅得到補充,還大有盈餘,張城命令部隊在補充了土城之戰的損耗后,將其他繳獲大方地讓了出來,全部上繳中央。


  此舉尤為得到統帥的讚賞,隨後統帥以張城的名義將這批武器彈藥下到各軍團,明言這是少縱對各大軍團的支援,這讓各大軍團的老總們紛紛對張城豎起大拇指,誇獎他真夠意思。


  少縱繳獲的槍支多達近萬,這無疑滿足紅軍各部大部分的需求了,在少縱的有力支援下,紅軍基本做到了人手一槍,大大提高了戰鬥力。


  至於對川軍俘虜的處理,少縱除了收編八百名自願加入紅軍的俘虜外,在統帥的示意下,將包括郭勛祺在內的六千多俘虜統統放了,還將俘虜的個人財產一分不少原樣交還,此舉贏得了大批川軍俘虜的人心,許多俘虜紛紛向紅軍保證,釋放之後再也不和紅軍作對了。


  至於川軍指揮官郭勛祺,紅軍按照俘虜政策給予他很好的待遇。其實郭勛祺在歷史上是一個進步軍人。


  郭勛祺,字翼之,外號熊貓。他出身微寒,少年從軍,1912年就參加了入藏新兵,隨軍西征。入藏征戰數年,於1915年返回蜀都在潘文華部歷任排、連、營、團長。1921年隨潘投劉湘部,潘任第四師師長,他任第七旅旅長。


  投靠了劉湘后,郭勛祺戰功卓著,指揮得力,很受劉湘的賞識,因此很快就被提升為副師長。


  劉湘知道他善打硬仗,又同情工農黨,和工農黨的高層劉伯成又有交情,故派他前來阻擊紅軍入川,令其只要紅軍不進川省,便會「相機行事」。


  誰也沒想到郭勛祺一遇到紅軍就打得如此慘烈,最後劉湘倚為干城的模範師還被紅軍全殲了,劉湘不得不感嘆實在是造化弄人啊。


  28日晚上,作為郭勛祺老友的劉總請他吃飯,張城也前來作陪。


  席間,大家真誠相待,使他逐漸消除了戒心,尤其說起戰鬥指揮,眾人都是極為知兵之人,當真是相談甚歡。


  最後張城更是趁著出去解手的機會,拉著郭勛祺來到外面,低聲地對郭勛祺說道:「現在日寇已經佔領東北乃至長城內外外的廣大領土,關外幾千萬的民眾淪為日寇的奴隸。這是每一個中**人的恥辱。而紅軍是絕沒有在川省逗留的心思的。


  紅軍的最終目的是北上抗日,在北方地區建立廣泛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紅軍並不希望一直打內戰,打內戰就是消耗中**隊的元氣,對未來的抗日大局極為不利,希望郭師長能向劉湘傳達我軍的意願,你也能在國難當頭之際,挺身而出,實現作為一個中**人的最大價值。」


  郭勛祺聽了之後大受感動,對張城消滅他的部隊的怨恨也消失得當然無綜,並再三允諾一定會反對內戰,積極抗日。


  後來,郭勛祺的行動也實現了今晚的承諾,為中國的抗日戰爭以及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小的功勛。


  29日上午,紅軍就依照承諾痛快地釋放了郭勛祺及部下6ooo餘人。


  郭勛祺回到川中見到劉湘后,果不其然受到劉湘的一頓臭罵,本想將他撤職查辦。


  但郭勛祺將張城席間說的話向劉湘複述了一遍后,又看他帶回了一大半人馬,也就順勢從輕處理了郭勛祺,只是從副師長降為旅長,但部隊的指揮權並未被剝奪,令其戴罪立功。


  與此同時,在紅軍都在歡慶勝利的時刻,統帥只享受片刻的喜悅,並沒有被一時的勝利所沉。


  統帥清醒地認識到,川軍郭勛祺部的被殲,只是緩解紅軍一時的緊張局勢而已,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紅軍四面被包圍的嚴峻局勢。


  自從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一直到轉移到川省,常凱申彷彿開掛了一般,一手追擊紅軍,一手解決軍閥,無論是紅軍還是各地軍閥,都一直處在被常凱申的深刻算計之中,處處行動被制約,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犧牲,戰略轉移的意圖遲遲無法達成,一路敗退。


  轉進西南之後,遠離了常凱申的統治核心,形勢雖然有所好轉,但仍未從根本上解決紅軍被動的局面。


  常凱申還是很容易從從紅軍的動向間馬上捕捉到紅軍的行動意圖。


  這次北渡長江進入川西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原本是一個比較周全的計劃,兩軍一旦成功會師,革命的被動局面將大大好轉。


  然而,計劃才剛開始實施,戰略意圖就已經徹底被常凱申看穿,再加之紅軍部隊的行動缺乏突然性,使得常凱申早有準備,利用戰略資源的巨大優勢,步步領先於紅軍。


  看來,紅軍要實現原定北渡長江和四方面軍的計劃,當真是困難重重啊!

  統帥深感現在唯一改變局面的辦法是我們主動出擊,不能被動地被敵人牽著鼻子走。要實現這個目的,必須是出奇兵,必須讓常凱申無跡可循。


  統帥忽然想到,既然常凱申已經得知紅軍北渡長江的計劃,何不來個將計就計?

  紅軍繼續擺出北渡長江的姿態,吸引敵人的注意力。但可在中途適當改道,暗渡陳倉,回師黔北,殺他一個回馬槍。


  統帥的思路漸漸清晰了,一個被統帥引為畢生傑作的計劃逐漸成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