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虎口逃生
強度烏江成功了,紅四團佔據了江北的防禦要地。 但是,數以萬計的紅軍以及大批的輜重物資要在兩三天時間內全部渡過烏江,僅僅依靠竹筏肯定是行不通的。
為此,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成把架設浮橋的任務就交給了陳更領導的幹部團,要他們在烏江天塹上架起一座浮橋。
為了使同志們認識這次架橋的重要意義,他特地請來了最擅長動員的周副統帥作政治動員。周副統帥先向參加架橋的各級負責同志介紹敵情態勢,明確指出:「我軍只有突破烏江天險,才能粉碎敵人的圍攻,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最後,周副統帥無比堅毅地說道:「同志們!敵人企圖利用烏江天險對我紅軍進行堵截合圍。在紅軍生死存亡之際,烏江架橋只能成功,不許失敗!你們都有湘江架橋的經驗,也有敢打敢拼的光榮傳統,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完成這個光榮的任務!」
軍令如山,軍情如火,陳更迅派人到江邊測量了烏江水情,最後研究決定扎竹排,搭浮橋。他還特意請來技術指導員,並將工兵連全連二百多名學員分為器材供應、編製竹排,架設、救護、預備等作業小組分頭行動。
他們用三層疊起的竹排做橋腳,每對橋腳中間鋪兩根枕木,枕木上連接四個橋衍,再鋪上門板釘上橫木,組成一節節門橋。戰士冒著嚴寒和對岸敵人的炮火,把門橋送到江里。
可門橋一進到深水就像脫韁的野馬直向下游衝去,無人能控制。怎麼辦?後面敵人的追兵將至,全體紅軍將士的安危全繫於此,陳更心急火燎。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湊成一個諸葛亮」,每當這種時候,陳更就會召集大家獻計獻策,群策群力,共同討論研究。
最後陳更根據大傢伙的意見,用大小石頭裝在竹簍子里,四周插上粗大的竹杠,作為錨爪,錨的頂端再繫上一根粗錨綱、這樣才把門橋固定住了。
問題解決了,陳更的眉頭也舒展開了。
「加油干哪!同志們!」
陳更大聲鼓舞著戰士們,浮橋不斷地向前延伸。
突然,投錨組組長手中的竹篙被迎面敵人一顆炮彈打落,他一頭栽倒在門橋上,門橋立即失控。
在這危急時刻,投錨組組長搖搖晃晃地爬起來,撲通一聲跳入水中,用手拉住門橋的邊沿,用胸膛死死地頂住門橋。門橋下移的度減慢了,險情解除了,可投錨組組長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經過三十六個小時的緊張戰鬥,浮橋終於架起來了。四路大軍浩浩蕩蕩地通過浮橋向對岸前進,直奔遵義而去。
統帥走過浮橋時,連聲稱讚:「真了不起,我們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起這樣的浮橋世界上都沒有!」
雖說在猴場會議之後,統帥就把全副精力用於如何開好遵義會議上了,但他對如何渡過烏江還是日夜記掛在心的。因此,當他連聲稱道劉伯成、陳更等人「功不可沒」。
之後,統帥又以戰略家的視角說道:「洛甫同志,在這之前,烏江是阻擋紅軍的天險,這座浮橋是變天險為通途的工具,一旦我們全部渡過烏江,再炸掉這座浮橋,那這條烏江豈不成了遏制薛岳所部的天險了嗎?」
「對,對!」張洛甫只懂政治,不懂軍事。因此,他自然不會想到敵人扼守的烏江一旦被紅軍突破之後,隨之又會變成阻擋尾追紅軍的敵人的天險。
當然,他更不會想到由此還會在給紅軍帶來休整的空間的同時,也為後來遵義會議的召開提供了時間上的保證。聽了統帥的議論后,他豁然開朗,禁不住欣喜地說道:「老毛,這就叫同一事物的兩面性吧!」
「是的,是的!」統帥饒有興趣地說罷,很快又若有所指道,「我們工農黨內部的教條主義者們都是懶漢,只看事物的一面,從不去想另一面,哪有不犯錯誤的道理!」
張洛甫其實以前也是這種人,統帥的話令他有些小尷尬,他只得訕訕說道:「是啊是啊!」
此時,少共師正在牽制和阻擊各路敵軍對中央紅軍的追擊。自12月下旬少共師擊潰中央軍周渾元部先四個師之後,打掉了中央軍的囂張氣焰,解決了中央紅軍的後顧之憂,對其它各路敵軍都有一定的威懾力。
周渾元部四個師就算補充兵力完整之後,也不敢分開單獨冒進,只是駐紮在黃平至施秉一帶地區,等待中央軍另一縱隊吳奇偉部四個師的北上會合。
湘軍劉建緒部的三個師早就被少共師修理得怕了,根本不敢像之前那般驕橫積極了,跟在吳奇偉部的側後方,緩緩推進。
而粵軍和桂軍到達榕江地區后,乾脆駐足不前,留守觀望。王家烈的黔軍則退守黃平以西的福泉、貴定地區。
然而,張城的少共師早已上了常凱申的黑名單,對少共師的重視僅在中央紅軍主力之下。到了1月2日,敵情突然出現重大變化。
中央軍吳奇偉部的四個師驟然日夜兼程北上到達黃平地區,與周渾元部四個師對少共師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後續劉建緒部的三個師也猛然加快了度,到達台江、凱里一線。此時周、吳兩軍若同時對少共師動進攻,以少共師獨抗中央軍八個師的正面進攻,後面又有劉建緒虎視眈眈,少共師的處境無疑是極度兇險的。
而這時紅軍主力正在搶渡烏江,軍委縱隊也尚未全部渡江,一旦雙方交戰,少共師的阻截被敵人突破,無疑後果非常嚴重。
面對空前強大的敵人,即使一向沉穩的張城也一時間慌了手腳,他根本無法保證完成中央交給他的阻擊任務。
張城第一次向中央請示指導求助,一面將嚴重的敵情上報中革軍委,一面調整布署,做好隨時應戰的準備。
然而,在1月3日,中央軍周、吳兩部八個師不知何故突然悄悄向西離去。張城簡直不敢置信,常凱申竟然放棄了消滅少共師的大好機會!
但他沉下心想道:「常凱申這麼做顯然也是有他原因的,先他知道少共師的戰鬥力很強,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既使最後能消滅少共師,中央軍的八個師恐怕也會元氣大傷,傷亡慘重。那麼,他順手接管黔省進入西南的大計就會落空。
最關鍵的是常凱申已經認定目前的中央紅軍失去了根據地,全國的地盤都已經被中央軍和各地軍閥佔據,此時的紅軍只是無根的浮萍,就像歷史上的流寇一樣,已經沒有多大的威脅了。
而目前盤踞各省的軍閥,才是他當前的心頭大患。因此,常凱申要乘王家烈黔軍新敗之際,接管黔省,實現統一全國之大業的夢想。
張城想通這些后,為常凱申的「精明」而嘆息振腕不已!豈不知他隨意放生的少共國際師,將成為他一生的噩夢,每當他想起這件往事時,都是一副痛心疾,追悔莫及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