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驚變

  房外,早有白虎帶著一隊武將整齊的排列在兩側,那些將軍身上的鎧甲,在燭火的照映下,發出一道道刺目的寒光,凌氣逼人。


  夜勛卿也是一身鎧甲,走到隊伍前面,冷眼巡視了一周,目光停在白虎的身上。


  白虎會意,上前一步,交出虎符,稟報道:「王爺,屬下已經依照王爺命令,調來城西和城東的兩個護衛大營,這些都是兩營的守將,請王爺示下。」


  夜勛卿接過虎符,收進懷裡,才對著一眾武將厲聲道:「今日有大皇子夜勛皚和杜太尉謀逆,本王奉皇上秘召,召爾等進宮護駕,務要護佑聖駕無恙。奮勇殺敵者賞,畏縮後退著殺。爾等都聽清楚了嗎?」


  那些武將初聽夜勛卿的話,均是嚇了一跳,小聲議論。但他們畢竟都是久經沙場的將士,見識過風雨,很快便冷靜下來。聽完夜勛卿的訓話,都一口同聲道:「我等誓死效忠皇上和王爺!誓除奸賊!」


  看著這二十多個武將,想到城外的十多萬京城護衛軍,夜勛卿冷峻的臉上露出一絲自信和狠絕。是時候算這筆帳了。夜勛卿果斷的拔出隨身佩劍,向天一揮,大聲道:「隨本王出發!」


  二十多人跟隨在夜勛卿身後,出了逍遙王府。門口早有事先安排好的人馬分別趕赴四大城門,斬殺了大皇子早已更換的城門守備,放十萬大軍進了京城,趕赴皇宮。


  此時,皇宮裡早就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了。


  本來皇宮的禁衛軍統領已經被大皇子收買,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下整個皇城,這也是大皇子等人籌謀已久的重點之一。卻沒想到,夜勛卿早已想到,並且防範在先。大婚前三天,夜勛卿進宮,將大皇子等人的陰謀提前告知了乾帝,並且突然讓老皇帝找了個理由,將原來的禁衛軍統領拿掉,殺了大皇子等人一個措手不及。由於時間緊迫,大皇子他們來不及補救,只能來個硬闖禁宮。但是新上任的禁衛軍統領是夜勛卿特意安排的,武藝高強不說,更是一位久經戰場的高手,臨敵經驗豐富,再加上夜勛卿在三天之內重新安排了皇宮的防禦布置。因此,大皇子的人想很快拿下皇宮,根本就不可能。他們耽誤了不少時間,卻依舊在外城與禁衛軍展開拉鋸戰。


  夜勛卿帶兵趕到的時候,皇城的大門前已經倒下了無數將士的屍體,鮮血已經染紅了城牆和城門。而杜太尉正帶著上萬人進攻,從坤國偷偷運來的數千隻火神弩齊發,射出的火箭已經將城牆燒得焦黑,城樓上也被點起了一簇簇火苗,急得城上的士兵來不及取水救火,拿了各種應手的兵器或脫下身上的衣服扑打火苗。


  夜勛卿遠遠的看到皇宮那邊的情景,便叫白虎帶人將杜太尉的叛軍團團圍住,從後面包抄著向里進攻。


  杜太尉看到從天而降的大軍,原本只是有些急於拿下皇宮的焦躁之心突然間提到嗓子眼兒,嚇得面如死灰,渾身顫抖,忙令士兵掉頭反擊。但奈何雙方人數上相差太過懸殊,即使他們有火神弩助陣,也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


  夜勛卿眼見著勝券在握,他登上至高處,叫一個大嗓門的士兵出來喊話:「喂,裡面的將士聽著,逍遙王爺有令,各位將士都是我乾國的忠臣良將,只因受了大皇子和杜太尉的蒙蔽,才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弒君叛國的錯事。只要各位將士放下武器,倒戈投降,逍遙王爺保證,免去各位的罪行,既往不咎。大家快快投降吧,別錯過機會,落得身首異處、滿門炒斬的結果呀……」


  士兵一遍遍的向裡面喊話。裡面原來還有很多喊殺之聲,將他的聲音完全淹沒。但隨著喊話的次數增加,裡面的喊殺之聲漸止,那些造反的士兵開始動搖,甚至準備投降。因為他們大多是為混飯吃的普通士兵,被迫聽命於杜太尉,走上謀反之路。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這些人早就被皇權的無上威嚴嚇破了膽,誰也不想落個滿門抄斬的結果。再說,無論誰當皇帝,都對他們沒什麼大的影響,犯不著為了這些與自己無甚關係的事兒掉腦袋。所以聽到有機會倒戈,紛紛放下武器,準備投降。


  杜太尉看到夜勛卿帶兵到來的時候,心已經涼了一半,因為這位前姑爺的殺罰決斷和驍勇善戰他是最清楚不過的。再加上手上僅有的一萬多人已經有一半開始放下武器投降,他便再也沒了取勝的信心。人一旦沒了信心,也就沒了膽量和魄力,因此,此時的杜太尉如斗敗的公雞一般,徹底沒了精神,只等著束手就擒。


  早有個手疾眼快的士兵,看到大勢已去,恐怕皇帝不肯輕饒了他,舉起大刀,對準杜太尉的腦袋砍了下去。「撲哧——」一聲,杜太尉的腦袋便搬了家,鮮血蹦出老遠,死屍栽倒在馬下,驚得周圍的人都直楞楞的呆在那裡,半天回不了神兒。那個士兵卻不管那些,彎腰撿起地上的人頭,提到夜勛卿面前來邀功。


  夜勛卿看了看杜太尉的人頭,又冷冷的看了一眼那個士兵,盯得那位后脖子直冒涼氣。半天,夜勛卿吩咐一聲「賞!」那個提了半天心的士兵才把心放回肚子里,興高采烈的張口稱謝。


  那些反叛的士兵看到主將已死,群龍無首,更沒了鬥志,紛紛倒戈。


  夜勛卿看著倒伏在地上的投降將士,嘴角露出一絲冷笑:這樣的烏合之眾,也敢來圍攻皇宮,尋求謀朝篡位?真是笑話!


  收拾完殘局,夜勛卿派人進內宮安撫那些嚇成一團的嬪妃們,自己帶著軍隊趕赴大皇子埋伏的地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