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戰國之趙氏春秋> 第一百五十三章 箭主沉浮

第一百五十三章 箭主沉浮

  張瀟接過弓箭,略著向前走了兩步來,半跪在地,信手提弓,搭箭而起來……


  代郡的將士們,看著太子十分嫻熟的搭箭,且箭矢微向上挑,似是與他們常規射箭一般無二,就心中疑惑著:難道太子真的是隱藏的高手?

  太子搭箭半跪在地,而在場的將士看到太子,持著彎弓久久不見射出,就紛紛在下面議論不休:

  「那太子殿下,彎弓搭箭,怎麼還不放?」


  「莫不是要等到那鷹抓住狡兔之際?」


  「噓,別說了,莫讓太子殿下分神!」


  …………


  而站在太子殿下身後衛賈、樂乘也是對於太子今日此舉頗有怨言,當著將士的面前彎弓射大雕,若是一箭沖雲霄,射中大雕,則是皆大歡喜;但若是稍有意外,那可是顏面盡失……


  張瀟的目光一直看著天空上俯衝下來的大雕,在大學時,他就曾經參加過學校的箭術社團,更是隨著同學們在附近的山林中打野!因此今日見到,大雕搏兔他不免有些手癢起來,直接問著將士要了弓箭就衝上前來!

  當他上來時,拉開弓弦時,才發覺自己想的理所當然來了,若是放在平時,射中或是不射中都是無傷大雅之事,而今日,當著代郡將士的面前,就沒有那麼的簡單了。


  張瀟就在大雕張開利爪抓住狡兔,準備提著飛起之際,張瀟滿力引開弓弦,大聲喝道:「給本太子開……」


  尚在下面看著太子的眾人,聽的「嗖」的一聲,令箭脫離弓弦,直奔大雕方向而去,就在眾人看箭是否射中之際,卻又聽到「啪」的一聲,從太子處傳來,而遠方也是應聲傳來了「嗚……」的一聲……


  循聲而看及太子的衛賈,這才看到太子手中所持引的弓,竟是生生的被拉斷了!衛賈忙的上前,急切的詢問道:「太子殿下,身體有恙否?」


  等到衛賈的話問出,樂乘、虞信也才明白過來,忙的上前圍著問了起來,而竟是直接的忽略了太子的箭術是否一擊得中!

  張瀟正要將他們推開,看看自己的箭術如何,卻是此刻聽到場地內將士們山呼海嘯般的呼聲來:「太子威武……」


  聽到在場將士的山喊,樂乘等人初以為是太子引勁拉斷弓弦所造成的震驚,直到滕嬰一溜煙的跑過來激動的喊道:「中了,中了,太子一箭擊中……」


  張瀟剛才用力之後,扯斷了弓弦,但是弦線並未傷及到他,此刻他也是想看看剛才的那一箭效果來!而這時,圍著的眾人也才分散開來了,遠望向土坡之處:

  白色的箭羽微隨著清風歲擺,而通體透黑的大雕與著茵茵綠草地格格不入,讓人一眼就看了出來,令箭正中大雕,箭主沉浮!而山坡的高處,人們還能隱隱約約的看著將要逃遁而走的白兔!

  直到此刻,太子身旁一行人才對張瀟祝賀道:「太子凌空一箭,直中大雕,真是有著更羸在世之風!」


  張瀟剛才射箭時就一直琢磨著,若是要一箭擊不中時該是作何打算,而隨著他臂力漸漸拉開弓時,他就記上心來,因此射箭之時他就留了個後手!

  在他用力將弓弦拉至最滿,將著箭射出后,就繼續加大臂力,直至「啪」的一聲,勁弓終不堪張瀟的折騰,竟生生的拉折了……


  張瀟此刻笑看著眾人道:「射鵰引弓塞外賓士,笑傲此生無厭倦!丹今日拾彎弓,射大雕,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聽到太子如此誇張的讚歎著這裡甲士的生活,樂乘忙的上前回道:「若太子不吝將帳鄙陋,但可多留住幾日,代郡將士莫不欣喜異常!」


  為了印證自己的話來,樂乘更是看著在場的將士來。而幾日接觸下來,太子弓馬諳熟,今日更是草地上彎弓射大雕,亂世之中,強武為上。憧憬強者的嚮往之心做崇下,隨著樂乘的一手召喚,立馬傳來了海嘯般的喊聲:「太子,太子,太子……」


  張瀟微笑著騎上馬來,對著場內人道:「諸位盛情難卻,但丹卻是深有要事,等到丹處理之後諸等事宜,再來此地,與爾等同銷萬古愁!」


  太子的話語剛落,在場的將士紛紛「嚎」聲傳來,張瀟看著在場眾人道:「天下無著不散的酒宴,我們還要趕回郡治內,還有別的事要處理……」


  樂乘自是與裨將司馬茄言說一番,才匆匆的追隨著太子離去……


  而北地之中的介若,自是上次在林縣附近的壇院內與張瀟等人一面而別後,就自身獨自仗劍行走於北地諸郡之中!


  這些時日的巡查下來,最讓介若欣喜的莫過於在代郡中所用到的邯鄲紙了!書寫方便,易於攜帶,還不易被墨水所蘸,造成字跡混亂!介若極為驚奇是何人所為,幾番打聽下來竟是聽說是一個張瀟的士子,心中暗暗稱奇之後,驀的生出要前往邯鄲一見的衝動!


  而除此之外,介若自是不忘師命,仍是片刻不停息的在諸郡中逢人打探可否有著異像而現?這一打聽不要緊,收到的儘是歌功頌德太子的事迹來!介若身為鳳舞門的聖女,今番出門來執行師命來尚屬首次,因此更是對於太子的事迹細細詢問,逐一的記錄在案!

  先是不覺為然,欲往後來,褒貶不一的評價讓著介若是不是的緊蹙眉頭,這太子到底是什麼一個人呢?

  一會兒有人對他大加讚揚,稱他修改河道一事,據理力爭,並言及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話來;而另一方面,就是對太子以前的事情也傳入介若的耳中,一時之間,介若也是無從判斷!


  介若自幼就生活在人跡罕至的蜀山內,因此她所接受的思想就是她師傅對她言及的: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所以,在她一貫的思想下,從未有著像著趙國太子這樣般的矛盾者,好與壞並存著……


  因此,在北地諸郡遵循師命的介若,此刻的思想上矛盾異常,甚至還動搖著要去邯鄲親眼一見太子本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