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章 賜婚(3)
芮連瑤進宮,特別得到皇后的重視,宮裡就當著是頭等的大事來辦。
連弦因了這件事輾轉了一夜,五更時分就彷彿聽見長街宮人們來來往往的腳步聲不絕於耳。夜色靜謐,「踢踢踏踏」的腳步聲聽得格外的響亮。
索性起身,扯了條斗篷披上來到了琴桌前。水蔥一般的指甲與琴弦接觸到瞬間發出一聲沉鳴,在寂靜的夜裡劃出一道長長的口子。口子又彷彿泄出水來,一陣接著一陣的蕩蕩漾漾地澆淋在心上。
連弦嘆了口氣,她明白這時的琴聲亦是不合時宜的。咋是驚擾旁人、惹人非議不說,徒增傷感更是無益。
也罷了,回想起當日在璞原寺,閑歌欸乃深峽里。但這裡已然不是避世離俗的璞原寺,無論是怎樣的妾意郎情,在這裡都只能敗給無奈。
到了天際擦亮,連弦方回到床上略閉了陣眼。甚覺得眼睛乾澀生疼,未曾流淚,想來或許是燭火晃眼吧。
心如、心月前來上妝時也發現了連弦眼圈有些發紅,心月忙擰了熱帕子給連弦熱敷舒緩。片刻之後確是覺得緩解了許多。
心如為連弦準備好了今日宴席的衣裳首飾。
「郡主,這是為了今日宴飲良王妃娘娘特意差人送來的衣裳首飾,可精緻了呢!」心如摩挲著料子,羨艷地說到:「料子好就不必說了,看這刺繡真是太活現了,針腳真是細緻得很呢!」
連弦木然瞧著心如嘖嘖讚歎的樣子,心下也明白,這樣華麗精美的衣裳首飾,又有哪個女子會不為所動,可自己偏偏就如此默然嗎?
裝扮得宜,連弦至淑妃寢殿相邀同赴宴席。連袖與琅竟也已在席位上等候。連弦與淑妃的席位與他們緊挨著。對面的席間則是連瑤與其母芮氏二夫人一席。
宮宴之上禮數拘謹,與自家親眷也不例外,連袖、連弦二人與連瑤、嬸母方點頭致了小禮,也不便多話。
一時間得邀的皇親貴胄一一入席,皇帝、皇后亦駕臨宴會,只是尚不見今日的主角哲王琅默。
連弦遠遠瞧見皇後面色顯露不悅,又不能發作催尋,暗下里吩咐宮人初雲去尋。
所有人對這場宴會的目的都心知肚明,這哲王殿下如此拂了皇后的顏面著實也令眾人感到吃驚。眾人儘力地相互寒暄了許久,開宴的時辰也過了,便逐漸安靜下來。
初雲「空手而歸」,來到皇後身旁面露難色。皇后深深吸了一口氣,見下座的麗貴妃正看著「好戲」,一肚子火氣就快壓不住了。
初雲忙伏身在皇后耳畔私語:「娘娘,奴婢命人繼續去尋哲王殿下,眼下還是找個由頭推一推,先開席罷了。」
皇后無法,便點頭姑且如此。
「皇上,哲王手頭還有些緊急事務在理,晚些就來請罪,都是宗親宮眷也不便讓諸位苦等了。」皇后強作笑顏地建議,又小聲進言:「今日主要是請皇上看看平南將軍之女連瑤是否配得上咱們默兒。」
皇帝略點頭,宣布開席。
一時間樂聲歌舞驟起,宮宴菜式一一呈上。席間觥籌交錯,最為尷尬的莫不如連瑤母女了。連袖便捧盞遙遙相敬,二人受寵若驚,忙起身致禮。
麗貴妃看在眼裡,冷冷一笑。皇后也見著此景,頓時不悅。只是麗貴妃從不將皇后的不悅放在心上,自捧了杯盞相敬皇帝。
酒過三巡,一曲舞畢,皇后道:「今日宮宴,邀請到平南將軍夫人與千金。」
話音剛落,芮氏二夫人與連瑤忙起身見駕。皇后又道:「皇上,這便是平南將軍的掌上明珠,連瑤小姐。」
連瑤款款離席,來到堂中,鄭重向帝后施禮。
「臣女,芮氏連瑤參見皇上、皇后。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連瑤眉目清麗,舉止得宜。加之今日一襲甜白藕粉色衣裳更加顯得嬌俏甜美,所佩戴的赤金並蒂海棠步搖正是上回良王妃歸寧之時所賞賜的。
皇帝、皇后忙道:「平身!」
連弦看著,這一乾禮數都是教習過的,先前也有聽聞連瑤妹妹苦練歌舞,想必也是為了今日這一遭吧!
「平南將軍之女,碧玉之態,甚是乖巧可愛呢!」麗貴妃首先發出讚歎,皇帝聽了與她相視而笑。可皇后卻聽出她這話里的譏諷,回道:
「芮氏滿門貴胄,在朝在座的都可謂人中龍鳳。麗貴妃才真真是碧玉之姿,令人稱羨。」
麗貴妃,不緊不慢從皇帝那兒收籠了神情,答道:「臣妾哪稱得上碧玉,只有這未出閣的姑娘們啊,才是白璧無瑕,一塵不染呢!」
嗅著這越演越濃的火藥味,連弦忙瞧了一眼連袖,連袖也只能低眉悄悄搖了搖頭。
連弦無奈,宮宴中的酒菜都是這天下最頂級的珍饈,卻也總能令人食之無味。這天下人趨之若鶩的天恩宮宴,也能夠叫人如坐針氈。
麗貴妃不多搭理皇后,反而專項對連瑤說笑起來:
「芮氏貴女與咱們皇家的淵源不淺,良王妃德才兼備,朱弦郡主也是才情甚佳,六藝皆能,琴聲更可堪天下一絕。」說到此處,麗貴妃莞爾一笑,道:
「不知道咱們這平南將軍的千金是不是深藏不露?可否讓我等深宮婦人開開眼界?」
此話一出,全席間立即歸於寂靜,眾目睽睽望著連瑤與芮二夫人。
皇帝也饒有趣味地等著芮氏連瑤的回話,皇后則一臉的不快。後宮妃嬪個個都知曉,皇后的盤算,此番紛紛埋下頭去,生怕有一個眼神就遭惹了禍事。
芮氏二夫人起身稟告:「陛下,小女不才,不敢與宮中各位娘娘、朱弦郡主相較。」
芮二夫人未曾說罷,麗貴妃驟然打斷:「不是一家子姐妹,如何不可相較?只怕是將軍夫人過謙,負了皇家盛情。」
不可讓芮氏一族蒙羞。
連弦不加思索起身稟告,道:「皇上、皇後娘娘,連瑤妹妹通曉四書五經,最擅詩詞歌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