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小冰河
京城的第一場雪來得比往年早了一個月,九月二十七這一天的早晨,宮人拉開窗帘,窗上不知何時結了一層冰。起床時覺察屋裡出現了炭火盆。
「怎麼這麼冷?」雲雀問伺候洗漱的夏荷。
「回縣主的話,外面下雪了。」
「下雪?」她抹開有些融化的玻璃窗,看向窗外,窗外已經是銀妝素裹,尚是綠色的樹木,盛放的菊花被冰雪覆蓋,美得震撼人心。
「縣主可是覺得冷?要不要再添一個炭盆。」
「沒事。」這屋子蓋得牆很厚,保溫性很好,一個炭火盆足夠了,不過,「我聽說這屋子是不燒炭的。」
「大明宮這邊都是燒地龍的,只是今個兒雪下得突然,還未來得及點地龍,聖上有旨各屋先燒炭火盆,過兩日再點地龍。」
「哦。」雲雀點了點頭,大明宮用的是碎玉米秸桿鋸末子稻草豆秸取暖,一旦點了地龍就滅不掉了,暫時燒炭盆很正常,只是這場雪……未免來得太早了,宮裡和富貴人家也就罷了,頂多是提前燒點炭盆,普通百姓怕是……最要緊的是有些晚熟品種的作物,這個時候恐怕還沒收。
想到這裡,她有些坐不住了,「武陵春外面種的大白菜、蘿蔔、大蔥,果園子裡面的葡萄、蘋果、梨、棗,是不是還沒收?」
「回縣主的話,還沒收呢。」夏荷看了一眼剛剛拿出妝盒準備伺候雲雀梳頭的忍冬。她八成是在疑惑縣主為什麼要操心這些事。
「冬小麥剛出苗?」
「好……好像是吧。」
「壞了。」雲雀一皺眉頭,今年正是穿越帝要推出惠民十策的當口,也是他要把土地改革、稅制改革、糧食安全、教育改革從試點變成全國鋪開的一年,誰知這個關鍵時刻,竟然早早的下了這樣的一場雪。
晚收的蔬菜也就罷了,頂多是一個冬天青菜很貴,再說了凍白菜也能吃,凍蘿蔔無非是影響口感,蘋果、梨、柿子、棗,不吃死不了人,凍吃著普通百姓也能接受,要命的是冬小麥。
這個時候冬小麥剛剛出苗,正是最怕凍的時候,一凍必死,再補種已經來不及了,來年小麥減產甚至決產已成定局,只有開春的時候重新翻地整地種玉米這一個解決方案,但是說起來容易,這不是糧食儲備充足,全國物流暢通快捷的現代,這是農民普遍抗災能力差,糧食畝產低,百廢待興,交通尚在建設,南方還在打仗的古代。
她能想到的,穿越帝想必也想到了,想得恐怕會更多。
「伺候我穿衣服。」
「縣主您要出去?」
「等下皇上要召見。」
夏荷與忍冬再次對視,縣主昨天剛剛面過聖,為什麼今天會這麼肯定皇上要見她?
雲雀急匆匆吃了早飯,穿了縣主的吉服,果然海清河晏來人傳旨,皇上召見良弓縣主。
隨傳旨的女官出了屋子,沒看見車轎,只看見八匹快馬,「勞煩縣主與奴婢一同騎馬見駕。」
「不必了,我單乘一騎便可。」
大齊朝新立,尚武之風盛行,便是宮中貴婦,春遊秋獵少有不騎馬的,女官、宮女會騎馬者甚眾,雲雀自然也是極擅長馬術,指了映春隨行之後,一行人上了馬,沒走平常的路,而是在女官的帶領下戴上遮面紗長約五尺的幃帽,騎馬從白虎門出去,快馬加鞭直奔青龍門,一路上女官手持皇帝金牌暢通無阻,到了青龍門仍未下馬,一路疾馳到了海清河晏,周福泰正等在宮門前,看見她們到了,立時躬身施禮,「請縣主立刻進去,陛下和閣老、六部尚書都在等著您。」
陛下和閣老、六部尚書,放到現代就是七大長老和各部的部長具在,這個陣仗……看來遭到雪災的不止京城附近,雲雀抬頭看天,太陽剛剛露出一點頭,就被濃重的烏雲遮蔽,現在才不過九月底,氣溫根據她的估計有零上三度左右,積雪早已經化盡,到處泥濘一片,這個時候再下估計就是雨了,可到了晚上氣溫降到冰點,又是一場雪。
這不算可怕,可怕的是這是不是只是一個開始,雲雀想到了明末清初那長達五十年的小冰河期,難道他們之前對時間的估計錯誤?
想到大康朝亡前的災害性天氣,大旱,大澇……雲雀覺得頭疼欲裂,她抬頭看向宏偉的海清河晏,她現在很同情坐在裡面的穿越帝。
喬承志想的跟雲雀幾乎一樣,他一開始沒有想到小冰河時期,可今天的這一場雪點醒了他……
民以食為天,災害性氣侯造成糧食大量減產,必生民變,此時皇朝初定,各方勢力盤根錯結錯綜複雜,如果不想大齊王朝的命運和歷史上的短命王朝一樣,就必須拿出對策來,幸虧……幸虧上蒼派來了另一個穿越者,馴化種植了玉米、紅薯、土豆,否則……
他看向走進大殿的雲雀時,眼睛里閃著他自己沒覺察到的光芒。
「臣女拜見陛下。」雲雀依著規矩行禮,然而只是一跪一叩就被叫停了。
「免禮。」喬承志制止了她的行禮,「今個兒這裡沒有外人,都是你叔伯輩的長輩,你見一見他們吧。」
內閣和六部尚書與喬承志開小會的時候往往要討論很久,所以一般都是坐著討論的,喬承志很重視內閣的作用,但也很忌諱首輔大臣專權,因此設立七閣臣制,也就是說內閣共有七位大臣,首輔一位,六位輔臣,尚書可以由輔臣兼任,也可以只是尚書,一般默認尚書是內閣成員,如果是重要問題,還會有侍郎列席,所以說小會也可以開得「很大」。
今天的小會就是有七位閣老(其中有兩位兼任尚書),四位尚書,還有戶部和工部的侍郎。
雲雀站起身,對在坐的眾位大臣施了福禮,因為她有縣主的爵位在,實際上是超品,眾位大臣都回了禮。
「賜坐。」喬承志一抬手,太監搬來椅子,又有太監想要搬屏風,「免。」
「是。」
「今個兒找你來,是為有一事未決。」
「聖上請講。」
「今天天降大雪,欽天監又奏報今冬怕是個冷冬,各地奏報雪災,報冬小麥決產、減產……」
「恕臣女無狀,請問陛下,決產,減產的共有幾省?」
「北六省均報了災,就算未曾下雪,天也比往年寒冷。」回答的是首輔袁宏諒,他不太明白為什麼聖上要找良弓縣主來,要知道陛下在的時候太子也僅僅出席過五次內閣會議,這次這麼大的事,皇上都沒有叫太子,竟找了良弓縣主來。
「這次找你來,是為了良種之事,不知有多少良種儲存?」
「原先只備了直隸、山東、山西三省之用。」而且這三省還是有水份的,山東、山西小麥種植面積佔了耕地的三分之二,玉米種備得不多,可眼下不是說這個的時候。
「縣主,若是加上農人家裡存的和國庫中的種糧呢?」袁宏諒道。
「袁大人有所不知,玉米種乃是從海外之地運來,尚需馴化改良,直隸的良種在山東未必是良種,在山西更未必是良種,就算是直隸一省,也各有土地不同,這六省良種就有甲、乙、丙三種,三種之中又有1、2、3、4號對應各地,更何況若是天侯有變,種亦要有變,來年若真是大寒年,玉米怕也是要減產的,另有紅薯種、土豆種,山東前年才開始試種玉米,山西是去年試種玉米,農人手裡留的良種一是有限,二是不及種子田裡耕種的種子好,三是有些農人只認小麥,不認玉米。更不用說紅薯和土豆了。四是有些農人並不會種玉米。」
雲雀的話穿越帝也僅是聽懂了一半,閣臣們面面相覷並不十分懂,倒是戶部侍郎劉俊聽懂了,「縣主的意思是……種子不夠?」
「像是袁大人說的,事急從權,在儲備糧中優選良種也是成的,只是……若是供應北六省,就難了。」首先就是人認不認的問題,農民有沒有錢買種子的問題,買來了種子會不會種的問題。
「縣主如何得知北六省都要種玉米?」袁宏諒道,在北六省強力推廣玉米是陛下的主意,他還在懷疑玉米會不會一樣減產甚至絕產,他還懷疑這是不是良弓縣主想要謀財的手段。
「天。」雲雀指了指窗外的天,真的下雨了,在天空中尚是雪粒子,到了下面變成了雨,寒風吹進海清河晏,眾人都打了個哆嗦。
「朕聽說,良弓縣的玉米,比別的地方長得粗壯不說,還不怕病蟲,縣主可有良策?」
「這……」雲雀看了眼喬承志,深深嘆了口氣,「良弓縣的玉米種是有毒的。」
「啊?」在場眾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列位不必害怕,良弓縣的玉米種外皮包著一層微毒,種植之後蟲鼠不侵,因此長得才比別的地方粗壯些,另還有坐水種植之類的,若是來年天寒,怕是要種玉米秧。」接下來她又說了一堆如何種玉米的話,把在場的人全說暈了。
總之內閣討論出來的結果就是在全國大面積推廣玉米、紅薯、土豆,良種由良弓縣提供,良弓縣派出百名老農赴各省指導種植,同時種植種子田。
「臣女還有淺見,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
「袁大人方才說農人按冊領種,不需還,臣女有異議。」
「縣主難道還想要高價賣良種不成?」袁宏諒道。
「臣女想的是一斗種還兩斗糧。」
「這是為何?」
「若是不用錢也不用還,必有人冒領,也必有懶漢無賴拿回良種之後煮了吃了,也必有人貪污,若是一斗種還兩斗糧,拿種子的人,就要三思了。」其實就是這樣,也避免不了貪污,錦衣衛再厲害,律法再嚴格,也避免不了這種事。
「好個三思,從今以後此為定規,每年春天農人可憑官府的墾荒令或地契領良種,秋季若無大災需還官府兩斗糧。」
「陛下,還有斗。」劉俊忽然說道,他出身農家,家裡原有些根基,因此能供他讀書,誰知後來父親因為不識字,誤簽了契書,家中地盡被無良豪強并吞,父親也一口氣上不了活活氣死了,他一怒之下投軍造反,因為是難得的「秀才」,得到了喬承志的重用,三十歲不到已經位列戶部侍郎。
「哦?」
「陛下可聽過小斗借大斗還?」
「還有這樣的事?」
「借糧時,官府用的是小斗,還時,用的是大斗,大斗小斗,相差一倍有餘……」
「嗯……傳朕的旨意,工部派專人督造斗,稱,砣,勿使分毫不差,錦衣衛每旬嚴查,每月抽查,若是國營糧店,種站,有人小斗換大斗,大斗換小斗,立時人頭落地!」
這就是喬承志一直讓某些人垢病的地方了,用律令太嚴,幾乎不給人「改過」的機會,百官戰戰兢兢,生怕稍有不慎就丟了性命,大齊朝早期當官實在是非常高危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