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帝圖> 第31節 教5

第31節 教5

  (請多支持正版原創,多謝!)

  其實,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其實沒有什麼宗教,諸子百家不過都是『家』而已,都是一家之言。就算是儒家,也只是『獨尊儒術』,都沒有到『教』的程度。宗教活動則更少,最多只有一些祭祀性質的活動。


  佛教傳入以後,大大的改變了中國的宗教現狀,儒家、道家等為了抗衡佛教的侵蝕和影響,於是有了三清,有了道教,有了聖人、先儒,有了儒教。道、儒兩家等於是被佛教逼著,由一家之言的『學』進而成為了『教』。這都是因為佛教徒傳教太厲害了,嚴重侵蝕了原來儒道等的生存空間。


  幸得佛教還比較溫和,不像天主、基督、******等教那麼排他性那麼強,所以,其後兩千多年,儒釋道三教在中國基本上算是和平共處,雖然也出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爭端,但基本上算是相安無事。


  不過,就算是如此,劉璋也不希望宗教思想成為他治下的主流思想,更不想讓這種思想,掌控操縱他治下之民。


  其實,益涼的律法,目前還遠遠沒有說,明文禁止非法傳教。


  原來的劉璋口裡說的,法不輕傳,以及禁止不勞而獲,都是一般性的條文,是對目前學府的各家學術紛爭進行約束的,防止進行惡性競爭。這些條文,連益涼官府目前都不重視。


  也就是劉璋現在看到宗教的巨大潛在威脅,則硬生生的自己改口,非得把這兩條給找出來,很生硬的要禁止傳教行為。


  因為按照益涼律法,不禁言論,那就很顯然,很難禁止教徒傳教的行為。


  劉璋目下,自己在心裡冒冷汗,若不是及早發現,益涼以後會不會就成為佛教的傳播聖地了,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就和尚遍地了。


  在劉璋的印象里,宗教帶給中國的好處,除了在風景名勝崇山峻岭等處修寺建觀之外,留下一些驚人的人文景觀之外,沒覺得有任何益處。而這些景觀,還不都是百姓的民脂民膏建起來的。


  神也罷,聖也罷,佛也罷,劉璋都不要,也不想自己治下的百姓要。


  百姓們養家糊口加上供養官府,已經不易了,不能再去供養其他了。其他任何想要從百姓身上吸血的行為,劉璋都認為是非法。


  「看來州牧大人今日是必欲殺和尚了?」


  「非是我要殺你,是益涼的律法要殺你,你犯了罪,就得認罰。別說是你一個遊方僧人,便是我自己,殺人犯法,也一樣得抵命。」


  「和尚不信。這個理由能否讓大人留和尚一命?留和尚在一旁,看看大人自己,是否能屈身於自己制訂的律法之下。」


  「不能。這世上不信我劉璋的話的人多了,該殺還是得殺。」


  「那和尚就沒啥話說了,也只能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了。」


  「地獄?我劉璋死過去好幾次都沒見過,天堂沒有,地獄沒有,極樂世界也沒有,只有這個人間。和尚你可想好了,涼州現在還是新律法試行期,你別說我沒給你機會,等到劊子手手起刀落,你就知道有沒有佛,有沒有地獄了。」劉璋嘿嘿一陣冷笑。


  「那和尚只好勉為其難,爭取苟活世間,繼續為我佛普度眾生。和尚救人,人所共見,卻被益涼律法判為死罪,這不利於大人新法在益涼的順利推行。這條理由夠嗎?」


  「不夠。反而相反,恰恰相反。反而是殺了你這個想要救人,結果卻害了人命的和尚,反而更能讓涼州百姓,更多了解新推行的律法,這才是大大有利於新法的推行。因為它夠吸引人,有話題性,有新聞性,有轟動效應。若是把你饒了,那效果就差了。你這是在給我找理由,讓我不得不殺你嗎?難道和尚除了騙吃騙喝,除了侍奉你的佛祖之外,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嗎?」劉璋嘲笑著看著支謙。


  「非也,非也!」和尚頭上終於開始見汗,急忙否認。連忙分辯道:「和尚有手有腳,能自食其力,和尚有嘴,能說六種語言,和尚有腦,知道西域風物人情,聽說州牧大人慾往西域攝政,和尚願盡綿薄之力。」


  「對了嘛,這才算說到點子上。」劉璋點了點頭,西域肯定是要去的,確實需要對西域比較熟悉的人,而且學府也需要通曉多國語言這方面的人才。劉璋有些意動。「聽說你是月氏人?」


  「和尚祖籍月氏,但和尚是生在大漢,長在大漢。」


  「那何以不將我華夏之學說外傳番邦,何以將番邦之學說傳之中國?」劉璋對這點兒有些不爽,從古至今,為啥有那麼多到中國傳教的,為啥沒人去幫助中國去往外輸出文化的。中國自古對周邊的文化影響,多是文化輻射造成的,真正文化輸出的不多。尤其像佛教這種文化傳播的,更少。儒家的什麼經史子集,你多多朝外國翻譯啊;道家的天天待在山裡幹嘛,多多朝外國傳道啊。


  「支謙在中國,自然是將外邦之最好學問獻於中國,支謙若在外邦,自當將中國之最好學問傳之外邦。中國乃****上邦,蠻夷多慕華夏,心嚮往之,絡繹而不絕,是以才有釋教入華夏。」


  其實歷史上這個支謙,還真的是個名人。


  他是著名的翻譯家,通數種語言,尤通漢文、梵文,深通梵典。其祖上,在漢靈帝時,率數百月氏人移居中國。支謙算是移二代。


  支謙受業於支讖門人支亮,有「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謂。


  支讖則是另外一個非常著名的佛教高僧。


  支讖、支謙等這一系,是大乘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引入者,也是相關佛經翻譯的主要人員。


  另一系,以安世高等為代表,是小乘佛教的引入者。


  劉璋和支謙嘮了一會嗑,想清楚了,這才又跟支謙說道:「和尚,不好意思,其實我剛才是騙你的,其實我沒辦法決定你的生死。因為我不是法曹,我說話沒用。所以,你就是給我再多的不殺你的理由也沒用。」劉璋說完,笑眯眯地看著支謙。


  「啊?!……」


  支謙大張著嘴巴,無聲地發出了這個「啊」。(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