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電影世界暢遊記> 第五百四十三章 返回西岐

第五百四十三章 返回西岐

  話說姬昌為天子,號文王,天人感應,民安物阜,天降祥瑞,萬民無不悅服。不多時,天下諸侯俱辭朝,各歸本國。子牙入內庭見文王,王曰:「丞相有何奏章?」


  子牙奏曰:「方今天下已定,老臣啟陛下,命官鎮守朝歌。」


  文王曰:「依丞相之意。著用何官?」


  子牙曰:「三公子是最適人選。」


  文王奇怪曰:「你為何不選發兒?」


  子牙曰:「二公子乃是林師兄門下,他的去處林師兄已經安排好了,不會久留人間富貴。」


  文王曰:「孤懂了!俟明日臨朝商議。」


  子牙退朝,回相府。只至次日,文王早朝,諸臣朝見畢,文王曰:「孤今準備返回西岐,何人可鎮守朝歌?」


  文王問罷,眾臣共議:「非親王不可。」


  遂議管叔鮮、蔡叔度二王監國。


  文王依允,隨命二子守此朝歌。


  文王吩咐:「明日大駕歸國。」


  只見文王聖諭一出,朝歌軍民暨耆老人等,俱謀議遮留聖駕。不表。


  話說文王次日,吩咐二叔監國,大賀隨起行。只見那些百姓,扶老挈幼,遮拜於道,大呼曰:「陛下救我等於水火之中,今一旦歸國,是使萬姓而無父母也。望陛下一視同仁,留居此地,我等百姓不勝慶幸。」


  文王見百姓挽留,乃慰之曰:「今朝歌朕已命二子監守,如朕一樣,必不令爾等失所也。爾等當奉公守法,自然安業,又何必朕在此,方能安阜也?」


  百性挽留不住,放聲大哭,震動天地。


  文王亦覺凄然;復謂二子管叔鮮、蔡叔度曰:「民乃國之根本,爾不可輕虐下民,當視之如子。若是不體朕意,有虐下民,朕自有國法在,必不能為親者諱也。吾兒共勉之!」


  二叔受命。


  文王即日發駕起程,往西岐前進。百姓哭送一程,竟回朝歌。


  話說文王同子牙過了孟津,渡了黃河,過澠池,出五關,子牙一路行來,忽然想起一班隨行征伐陣亡的將官,心下不勝傷悼。


  一日來至金雞嶺,兵過首陽山。只見大隊方行,前面有二位道者阻住,對旗門官曰:「與我請姜元帥答話。」


  左右報進中軍,子牙忙出轅門觀看,卻是伯夷、叔齊。


  子牙忙躬身問曰:「二位賢侯見尚,有何見諭?」


  伯夷曰:「姜元帥今日回兵,紂王致於何地?」


  子牙答曰:「紂王無道,天下共棄之。吾兵進五關,反攻朝歌,紂王自焚,天下大定。吾主文王散鹿台之財,發巨橋之粟,諸侯無不悅服,尊文王為天子。今日之天下,非紂王之天下也。」


  子牙歌罷,只見伯夷、叔齊仰面涕泣,大呼曰:「傷哉!傷哉!以暴易暴兮,予意欲何為!」道罷,拂袖而回,竟入首陽山,作「採薇」之詩,七日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姬昌,姜子牙過了首陽山,至燕山,一路上,周民簞食壺漿迎文王。一日,兵至西岐山,忽有上大夫散宜生、黃滾前來接駕,領眾官俱在道傍俯伏。


  文王在車中見眾義子與黃滾老將軍后隨孫兒黃天爵,文王曰:「朕東征數載,今見卿等,不覺滿腔凄慘,愁懷勃勃也。」


  宜生近前啟曰:「陛下今登大位,天下太平,此不勝之喜。臣等得復睹天顏,正是龍虎重逢,再慶都喜起之風,陛下與萬姓同樂太平,又何至凄慘不悅也!」


  文王曰:「朕因會諸侯而伐紂,東進五關,一路內損朕許多忠良,未得共享太平,先歸泉壤;今日卿等,老者、少者、存者、沒者,俱不一其人,使朕不勝今昔之感,所以鬱鬱不樂耳。」散宜生啟曰:「以臣死忠,以子死孝,俱是報君父之洪恩,遺芳名於史冊,自是美事。陛下爵祿其子孫,世受國恩,即所以報之也,又何必不樂哉?」


  文王與眾臣並轡而行。西岐山至岐州只七十里,一路上,萬民爭看,無不歡悅。文王鑾駕簇擁,來至西岐城,笙簧嘹亮,香氣氤氳。武王至殿前下輦,入內庭,祭拜太廟,設筵宴在顯慶殿,大會文武。


  次日早朝,聚眾文武參謁畢。文王曰:「有奏章出班見朕,無事早散。」


  言未畢,子牙出班奏曰:「老臣奉天征討,滅紂興周,陛下大事已定;只有屢年陣亡人、仙,未受封職。老臣不日辭陛下,往昆崙山,見掌教師尊,請玉牒、金符,封贈眾人,使他各安其位,不致他悵悵無依耳。」


  文王曰:「丞相之言甚是。」


  言未畢,午門官啟駕:「外有商臣飛廉、惡來在午門候旨。」


  文王問子牙曰:「今商臣至此見朕,意欲何為?」


  子牙奏曰:「飛廉、惡來,紂之佞臣。前破紂之時,二奸隱匿;今見天下太平,至此欲簧惑陛下,希圖爵祿耳。此等奸佞,豈可一日容之於天地間哉,但老臣有用他之處,陛下可宣入殿廷,俟老臣吩咐他,自有道理。」


  文王從其言,命:「宣入殿前來。」


  左右將二臣引至丹墀,拜舞畢,口稱:「亡國臣飛廉、惡來願陛下萬歲!」


  文王曰:「二卿至此,有何所願?」


  飛廉奏曰:「紂王不聽忠言,荒淫酒色,以至社稷傾覆。臣聞大王仁德著於四海,天下歸心,真可駕堯軼舜,臣故不憚千里,求見陛下,願效犬馬。倘蒙收錄,願執鞭於左右,則臣之幸也。謹獻玉符、金冊,願陛下容納。」


  子牙曰:「二位大夫在紂俱有忠誠,奈紂王不察,致有敗亡之禍。今既歸周,是棄暗投明,願陛下當用二位大夫,正所謂舍珷玞而用美玉也。』」


  文王聽子牙之言,封飛廉、惡來為中大夫;二人謝恩。


  次日,子牙入朝見文王,奏曰:「昔日老臣奉師命下山,助陛下弔民伐罪,原是應運而興,凡人、仙皆逢殺劫,先立有『封神榜』在封神台上。今大事已定,人、仙魂魄無依,老臣特啟陛下,給假往昆崙山見師尊,請玉符、金冊,來封眾神,早安其位,望陛下准老臣施行。」文王曰:「丞相勞苦多年,當享太平之福;但此事亦是不了之局,丞相可速宜施行,不得久羈仙島,令朕凝望眼耳。」


  子牙曰:「老臣怎敢有辜聖恩而樂游林壑也!」


  子牙忙辭文王,回相府,沐浴畢,駕土遁往昆崙山而來。


  話說子牙借土遁來至玉虛宮前,不敢擅入。少時,只見白鶴童兒出來,看見姜子牙,忙問曰:「師叔何來?」


  子牙曰:「煩你通報一聲,特來叩謁老師。」


  童子忙進宮來,至碧游床前啟曰:「稟上老爺:姜師叔在宮外求見。」


  元始天尊曰:「著他進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