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夫妻相見
第370章 夫妻相見
她沉思了一下,然後心平氣和地應了聲:“嗯,既然如此,那就收拾吧。”
“迎春,銀兒,你們倆速速去準備。”
迎春和銀兒也沒有料到會是這樣,兩人先是相視一望,隨後立馬福身,開始準備東西。
二妮是最興奮的一個,她一下子撲進賀常鉉的懷裏,拉著他的手,高興地轉圈圈。
“常鉉哥哥,真的是這樣嗎?爹爹要接我們回去啦!”
弘兒年紀小,看著姐姐這麽興奮,也跟在她屁股後麵轉圈圈。
賀常鉉點點頭:“是的小姐,你也快去收拾收拾東西吧,咱們明天早點出發,主子都等不及了。”
二妮還有大寶離開之後,秦知意一個人在房間裏開始收拾東西。
她要帶走什麽呢?好像什麽都想帶走,又好像什麽都不想帶。
這個地方雖然生活的時間不長,可在這裏她也感受到了溫暖。
就在她思索的時候,房門在這個時候被輕輕叩響。
她應了一聲,門被打開,銀兒進來之後,撲通一聲跪在她麵前。
“太太。”
看到銀兒跪下,秦知意微微蹙眉,但很快就舒展開了,她已經猜到銀兒究竟想說什麽了。
“有什麽話,起來再說吧。”
“奴婢不敢。”
銀兒繼續跪在那裏,溫聲細語道:“奴婢想求太太一個恩準。”
她淡淡地掃了一眼銀兒,然後問:“是想求我允許你留在這裏,是嗎?”
“太太?”
銀兒詫異地看著她,但當跟她四目相對的時候,又快速低下頭。
“是的,太太。您、您怎麽知道?”
秦知意也跟著思索起來,然後慢慢道:“你要留在這裏也不是不可以,我知道你留在這裏是為了鶯鶯,可是你或許不知道,無論是這個時代還是數百年甚至是數千年後,你們之間的情感也是這片土地不被接受的。”
銀兒聽了她的話,更是麵色慘白。
她怎麽也沒想到,原來她跟鶯鶯姐姐的一切,她們家太太全都知道。
因此她朝著麵前的太太拜了又拜:“太太,這些道理奴婢固然明白,所以奴婢才不願意回去。”
“那裏人多口雜,倘若是在這裏,奴婢便可以跟鶯鶯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安頓下來,不管餘生有多長,我倆相依為命,就已經足夠。”
“嗯,我明白了。”
看著銀兒一臉憧憬,秦知意轉身把首飾盒子裏的東西拿了幾件出來:“這些東西你收好了,雖然這個地方多數物品都是用東西來交換的,可遇到一些外麵來的生人,他們還是看重銀錢,無錢寸步難行,你就不用跟我回去了。”
銀兒捧著她家太太給的東西,整個人都在顫抖。
“太太……”
她淚眼婆娑,早已經看不清楚她家太太的樣貌,然後再次使勁磕著頭。
“謝謝太太成全,謝謝太太成全,太太的大恩大德,銀兒沒齒難忘,這輩子無力償還,隻求下輩子做牛做馬報答太太。”
她將她扶起,然後淡淡道:“不必說什麽下輩子,隻要你們都過得好。”
“你也去收拾收拾東西吧,我走了以後,你就是自由之身。”
銀兒再次謝過她,然後離開。
秦知意站在房間裏,簡單的收拾了幾件衣裳,又看著手勢盒子裏的飾品,這裏麵的東西多數都是她的回憶。
沒有哪個女人不愛珠寶首飾,她也一樣喜歡,所以每做成一件事的時候,她都會獎勵給自己一件東西。
不知不覺,幾個首飾盒子居然已經裝滿了。
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外麵的東西竟然已經收拾了好幾輛馬車,等她出門,卻見百姓們都跪在門前。
也不知道他們跪了多久,一個個一聲不吭,隻靜靜跪著。
她忙上前,將最一個最年紀最長的老頭扶起來道:“你們這是做什麽?快快請起。”
老頭邁著蹣跚的步子站起來,然後抹了把眼淚道:“聽說王妃娘娘要離開卞城前往京都,我們也沒什麽好送的,就打算在這裏送娘娘最後一程。”
她看向老頭身後跪的人,那些人手裏都拿著東西。
有的是一條野豬腿,有的是一隻小羊,有的是一升花生,有的是一袋棉花。
他們全都穿著黑灰色的土布衣裳,巴巴地盯著她看,眼神裏充滿了不舍。
“你們的心意我領了,東西都拿回去。你們放心,等我回到京都之後,一定會忘了你們。”
“你們好好建設自己的家園,把我教給你們的東西發揚光大,雖說這裏地理環境惡劣,天氣嚴寒居多,可這裏卻是其他地方前往京城的必經之路,隻要你們好好發展手工業製造業,將來變成一定會成為重要的經濟中心。”
她不知道她的話,他們能聽懂多少。
隻見百姓們一個個一臉茫然地盯著她看。
但她知道,這麽長時間以來出了不少能人異士。
比如擅長木工的木匠,他已經能用齒輪建造出跑得更快的馬車。
再比如鐵匠,他已經能打造出更好韌性更強也更鋒利的武器。
再比如紡織業,先前他們穿的都是粗布麻衣,可如今已經能夠用棉花紡織成細細的線,再將這些線織成衣裳,無論是厚的還是薄的都有。
這些純棉織成的衣裳穿在身上軟軟的,夏天吸汗,冬天保暖。
麵前的人最後那番話算是聽明白了,不知道是誰帶頭,所有人都齊齊跪拜,高聲呼道:“謝娘娘!”
她讓賀常鉉打發走了他們。
郭大娘卻在這個時候捧了一盞茶過來。
“娘娘這是舍不得這些百姓?”
她點點頭並沒有否認。
郭大娘繼續道:“娘娘舍不得也是人之常情,這兩年來,是娘娘跟他們一起重建家園,跟他們一起耕種收獲,經曆的點點滴滴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兩隻手都數不清。”
她歎了一口氣道:“正是因為如此,才割舍不下。”
“娘娘也不必擔憂,等離開卞城以後,娘娘還是可以繼續了解這裏的一切,百姓們日子過得好了,便會記得娘娘的好,京城還有中原那邊,有更多的百姓需要娘娘呀。”
一句話倒是提醒了她。
這時候經過兩次災難的中原還有京城,恐怕人數更少了。
那邊的家園更需要重新建立。
因此她點頭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