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李肅再見王休
且不說蘇辰在幽州擴軍備戰,苦練內功,遠在長安的西漢朝廷倒是迎來了短暫的寧靜。
董卓遷都長安,劉協入主長安未央宮,董卓留下牛輔、李傕、郭汜、張濟、董越等人布防在三輔各地,阻擋關東聯軍繼續西進。
而此時關東聯軍已經開始商議立劉虞為帝,無暇追擊董卓,董卓看到關東聯軍沒有繼續追擊,便開始耽於享樂。
他在長安城東修築堡壘居住,又在郿縣修築塢堡,裡面存放大量搜刮來的財物,並有三十年糧食儲備,董卓自己說:「我平定關東后,即雄踞天下,失敗了,我也能在守在郿塢活到老。」
而董卓到了長安之後,行事也越發肆無忌憚,有幕僚為了拍馬屁,提出董卓可比姜尚(字子牙),可稱「尚父」。董卓向百官求教,百官則勸說董卓需要等到平定叛亂,返回雒陽后才能討論,董卓聽從。
某日,董卓要去郿塢,公卿大臣到長安城橫門外為其送行,董卓設宴款待眾人,卻在宴席上將數百名誘降來的北地郡叛軍士兵虐殺,宴會上的人嚇得勺子、筷子都掉了,而董卓卻飲食自若。
下屬將領如果言語有冒犯董卓的,馬上就會當場處死,董卓又以叛逆的罪名誅殺了一些關中舊族。
因為萬金堂的銅錢大部分都被蘇辰偷出皇宮了,董卓遷都長安之後缺乏銀錢使用,於是毀壞市面上流通的五銖錢,再加上洛陽及長安兩地的銅人等各種銅製品,用來鑄造小錢。這種小錢製作非常粗糙,甚至沒有輪廓和文字,百姓都不願意使用,一時間導致長安及三輔地區市場紊亂,物價飛漲。
董卓讓司隸校尉劉囂抓捕「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之人,統統以死刑加沒收全部財產的方式懲辦,引發了大量的冤案。
初平二年(中興二年)六月二十三日,長安發生地震,董卓向王允詢問應對,王允趁機勸說董卓放棄乘坐青蓋金華車,董卓聽從,改成「皂蓋車」。
董卓非常喜歡車師王侍子,而這位侍子多次犯法,被司隸校尉趙謙抓來判罪斬殺了,董卓非常生氣,但是一直很敬畏趙謙,而是把都官從事抓來殺害報復。
十月,太史令望氣,彙報說不久會有大臣會被誅殺。董卓害怕預言會應驗在自己身上,想起衛尉張溫曾與自己不和,便指使他人誣陷張溫與袁術勾結,將張溫抓到長安的集市上活活鞭死。
董卓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忠於漢室的老臣憤慨,派出董卓親近的越騎校尉伍孚擔任刺客,試圖刺殺董卓。
行刺當日,伍孚在衣服里藏了一把佩刀去拜見董卓。董卓也不懷疑,親切接見伍孚。會見結束后,董卓還親自為伍孚送行,在閣道中,董卓還摟著伍孚的肩膀,十分親密。伍孚突然抽出佩刀刺向董卓,董卓反應迅速,連退幾步,並疾呼周圍的衛兵將伍孚制服。
董卓大罵:「你想造反嗎?!」
伍孚大聲說:「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亂國篡主,罪盈惡大,今是吾死日,故來誅奸賊耳,恨不車裂汝於市朝以謝天下。」言罷,當場遇害。
董卓遭遇刺殺之後,對自己的安全看得十分重要,平日里除了讓呂布隨行護衛之外,也住進了西涼軍重重守護的郿鄔之中,凡是朝廷大事奏章,都必須送到郿鄔讓董卓批閱。
司徒王允亦有心刺董,可董卓龜縮在郿鄔不出,他又沒有幫手,一時間很難成行。
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中郎將李肅找到了王允。
李肅在董卓還是護匈奴中郎將的時候就因為蘇辰的舉薦跟隨董卓,這麼多年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加上他為董卓勸降了呂布,自以為功勞甚大。
可當初汜水關一戰,華雄被殺,董卓牽連他,要不是呂布求情,李肅只怕已經命喪黃泉,所以自那之後,他對董卓越來越不滿。
董卓遷都長安之後,只信任他麾下的西涼將領,即便強如呂布也只能擔當護衛角色,呂布多次向董卓建議領兵出戰關東諸侯,卻都被董卓一一拒絕,由此可見,董卓對於非西涼軍出身的外人還是諸多不信任。
李肅心中不是沒有後悔過,想當初他若是依附蘇辰,那他現在至少也是一郡郡守之位,而不是頂著個有名無實的中郎將,須臾度日。
李肅早就關注這些漢室忠臣了,在他看來,這些人就是他的進身之階,伍孚刺董之後,他奉命協助調查,就發現這背後有王允的影子,他沒有去給董卓邀功,而是暗地裡找到了王允。
王允對李肅的到訪很是詫異,不過卻還是以禮相待,奉茶之後問道:「不知李將軍今日到訪所為何事?」
李肅也是個老狐狸,他知道自己若是和盤托出,王允不僅不會相信,反而會懷疑他是董卓派來的探子,所以假裝嘆氣般說道:「也沒什麼大事兒,就是李某整日里閑著,無所事事,骨頭都要發霉了,到王司徒府上討一杯薄酒喝,司徒該不會吝惜一杯美酒吧?」
「當然不會,李將軍能夠到訪,令王某蓬蓽生輝,來人啊,吩咐廚房,今日我要好好款待李將軍。」
「那就先行謝過司徒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李肅自那之後經常去王允府上討酒喝,每一次都有限度地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對董卓虧待有功之臣的不滿。
而王允對董卓非常恭敬,時常拍他的馬屁,董卓也沒有絲毫懷疑王允對他的忠心,更何況王允乃是太原王氏子弟,乃是世家中人,也是董卓極力爭取的對象。
這一日下朝之後,王允說他有個老家的侄子來長安拜訪他,他這個侄子也在九原待過,所以邀請李肅去府中赴宴。
李肅沒有多想,欣然前往。
來到王府之後,他赫然發現王允的這個侄子竟然是老熟人:「沒想到今日在長安遇見王休公子,多年不見,王休公子別來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