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武破三國> 第141章 太史慈大敗黃巾

第141章 太史慈大敗黃巾

  「王脩拜見主公!」看到孫卲兩人搶先一步,王脩也堅決了心中的想法,納頭就拜。


  「叔治先生快快請起!」


  看到眾人的目光都匯聚在了自己身上,管寧相當尷尬,他看了一眼華歆,又看了一眼蘇辰,說道:「將軍,在下志不在官場,請恕在下不能從命,辜負了將軍的期望,心中慚愧。」


  聽到這近乎拒絕的話,蘇辰一陣神傷,心說難道是因為華歆的緣故,所以管寧才不願效忠他嗎?


  華歆聽到這話后,心中也很不舒服,管寧此舉可是有點陷他於不義的意思,試想作為主公的蘇辰肯定想,對方是不願與他成為同僚,所以才拒絕了蘇辰的招攬。


  而邴原也是一臉驚訝地看向了管寧,之前他從對方的話語中也時常聽到對蘇辰積極的評價,怎麼今天卻又拒絕了他的招募呢,難不成真是因為華歆?


  與此同時,他也把目光下意識地轉向了華歆,正好和對方的目光對上,華歆苦笑著搖搖頭,端起桌上的一壺酒,一飲而盡,似乎在發泄自己的不滿。


  就在眾人都沉默不語之時,管寧忽然再次說道:「聽聞將軍治下的太行書院缺乏教書先生,管某不才,也對蔡大家聞名已久,願去書院這個安靜之地,讀書育人,不知將軍可否給在下引薦一番?」


  蘇辰被他這個大喘氣鬱悶死了,原來管寧果真不願意涉足官場,只想去太行書院教書育人,對此他當然贊同:「先生願意屈尊太行書院,岳父倘若知道了,肯定十分高興。」


  「那就先行謝過將軍了!」


  有了管寧的這一番表態,宴會頓時進入了高潮,蘇辰當場便封孫卲,王脩,邴原三人為參軍,為華歆副手,並且讓邴原暫代朱虛縣令之職,因為他乃是朱虛人,由他擔任這個縣令自然得心應手。


  王脩是營陵人,和孔融交好,蘇辰便讓他暫代營陵縣令一職,同時協助華歆安頓魯縣百姓,恢復城中秩序。


  而對於孫卲,他則是讓其負責統計將士們的戰功繳獲,之前這事情一直是華歆在做,孫卲接手后,華歆便從這些雜事中抽身出來,專心為蘇辰參贊軍機。


  三人剛剛加入蘇辰麾下就被付以重任,雖然嘴裡不說,可心裡都如明鏡一般,對蘇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策略表示敬服。


  事實上,蘇辰之所以讓邴原和王脩二人紮根北海,就是為了在這裡埋一顆釘子,青州他早晚要取,至於什麼時候就不知道了,若是能得到朝廷認可,去了兩個人的暫代二字,名副其實地成為兩地縣令,對他來說,便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


  至於孔融又或者康王,他相信這根本不是問題,不說這二人本身就與孔融交好,就說他救了魯縣全城百姓,無論是孔融還是康王都得賣他這個面子,兩個縣令之職還不足以引起糾紛。


  大軍在魯縣暫時休整,沒有東去的意思,期間孔融的家將曾送來求救書信,說管亥已經追到了即墨,隨時會威脅到東萊郡,請求蘇辰發兵從背後攻打。


  蘇辰以糧草不濟為由打發了信使,而後絲毫沒有動身的意思,就在魯縣訓練士卒,只是每天都接到虎衛源源不斷的消息傳來。


  東萊郡臨海,地廣人稀,而治所黃縣遠在海濱,管亥想要打到那裡,也不容易,所以由得他去折騰。


  趁著這段時間,蘇辰開始分析整個大漢的局勢,潁川那裡,皇甫嵩還在和波才僵持,雙方互有勝敗,潁川隔得太遠,也不是他的職責之地,所以對於那裡,不甚關心。


  而作為黃巾的重災區,冀州,此時已經成為了黃巾軍的大本營,號稱五百萬黃巾,董卓已經被張角大軍逼得接連失去了幾座城池,雙方最開始在廣宗一帶廝殺,現在董卓的大軍已經快退到魏郡了。


  整個巨鹿郡和安平國成為了張角最大的勢力地盤,反倒是其餘州郡因為處在邊上,還基本把持在官府手裡,雖然也被黃巾佔領了一些城池,總算是沒有被全部吞沒。


  冀州乃是河北四州最富庶的州郡,有人口三千萬餘,經過黃巾這麼一番繳獲,只怕即便是平了戰亂,人口也會大幅度銳減,不過即便是如此,也是北方第一富庶州郡。


  蘇辰不是沒想過以後的起家之地,最初選的是并州,可是并州貧瘠,蘇家的重心逐漸北遷之後,并州對他來說已經不再是第一首選之地了,歸化城才是他的根基所在。


  歸化城地處上谷郡,上谷郡分屬幽州,所以今後他打算將幽州定位自己的大後方,不過幽州局勢也不簡單,現在有劉焉擔任涿郡太守,更有公孫瓚盤踞在右北平,而遼東還有個公孫度,真要想把幽州佔據在手裡,只怕不是件易事。


  別說幽州,就是上谷郡一郡之地,現在都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他真正能掌控的只有歸化城這一座新城,好在歸化城如今乃是幽州第一大城,商貿繁榮,人口充足,經過幾次黃巾俘虜填充,目前已經快超過一百五十萬人了。


  至於冀州,說實話,這個地方還真不是他現在的實力能夠玩得轉的,冀州世家林立,即便有黃巾為禍,可除了巨鹿安平之外,其它地方為何張角一直無法掌控?真相就在這裡。


  歷史上袁紹能得到冀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出生大漢頂級世家,四世三公的名頭可不是吹的,那是幾代人的努力,試問蘇辰他有什麼?說破天也不過是一個邊地小世家的子弟,根基淺薄,生來就比人家差了一大截,即便是奮起直追都難以望其項背。


  不提蘇辰在魯縣休整,卻說管亥見身後的官兵沒有再追擊,心中越發明亮,知道這是官軍有意縱容他,所以他做起事情來更加肆無忌憚。


  接連攻破了北海東部數個縣城,因為擔心追兵,所以在搶到糧食財物之後就匆匆離開了,而且搶劫的目標也都是世家豪族,並沒有對普通百姓下手。


  進入東萊郡之後,一個叫管承的人聯繫上了管亥,管承在東萊郡當海賊,趁著黃巾起義的東風,也聚集了上萬人馬,縱橫海上,時常侵略邊縣,擄掠物資。


  得知鼎鼎大名的管亥竟然率領大軍來到了東萊郡,管承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當即便讓人送上了厚禮,希望能夠入伙。


  聽說對方也信管,而且對東萊郡十分熟悉,管亥當即答應他入伙,隨手封了他一個將軍之職,管承大喜過望,沒想到有朝一日也能當上將軍,於是對管亥惟命是從。


  這一次管亥吸取了教訓,不再攻打縣城了,轉而進去村落,由農村包圍城市,還別說,他這麼一搞,不僅裹挾了大量的兵員,還偏偏沒有引起縣城官軍的注意,短短半月,就新招募了五萬兵馬。


  可儘管縣兵不作為,身為東萊太守的蔡使君卻坐不住了,這蔡使君字伯起,乃是陳留人,在此地擔任郡守之職,上任之後,蔡伯起頗多建樹,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


  試問這麼一個官員,怎會容忍管亥這等賊寇為禍地方呢,正好這時候孔融和康王逃難到了黃縣,得知管亥的暴行之後,蔡使君勃然大怒,決定先發制人,滅敵於國門之外,哦,不是,應該是東萊之外。


  蔡伯起雖然是書生意氣,可卻還有幾分腦子,管亥縱橫沙場,從齊郡打到東萊郡,縱橫青州無敵手,他也不敢大意,親自登門,請來了一個能夠對付他的人,此人便是東萊第一高手太史慈。


  蔡伯起任命太史慈為都尉,引兵三萬,前去剿滅管亥。


  太史慈接令之後,率領三萬大軍,一路往西而去,孔融沒有隨軍出戰,不過他卻派遣武安國作為太史慈的副手,算是去找回昔日的場子。


  太史慈與黃巾先鋒卞喜在挺縣短兵相接,太史慈威武不凡,一馬當先,靠著三萬大軍硬是在管亥身上啃下了一塊肉來,一戰連挑六將,大破黃巾十萬大軍,卞喜要不是逃得快,哪裡還有命在。


  管亥早就聽聞過太史慈的大名,見到卞喜狼狽歸來,雖然憤怒,卻也沒有斬殺他,只是讓他將功抵過,暫時給他當親兵護衛。


  從率領十萬大軍,威風赫赫的將軍一下子變成了管亥的親衛隊長,卞喜沒有任何不滿,要換成是別人,早就被斬殺了,他能保全性命,虧得管亥顧念舊情。


  管承也知道太史慈之名,聞之十分畏懼,勸說管亥避開太史慈,不與之交戰,無奈管亥不從,親自引大軍與太史慈交戰,一戰又損失了幾萬兵馬,他這才知道太史慈名不虛傳。


  太史慈固然勇烈,可雙方懸殊太大,三萬郡兵疏於訓練,戰鬥力比黃巾高不到哪裡去,要不是太史慈每戰先斬先鋒大將,沒準還不一定是黃巾軍的對手。


  既然不能正面硬碰硬,太史慈便選擇偷襲,因為是為家鄉父老抵禦黃巾,沿途百姓十分配合,管亥被他搞得焦頭爛額,寢食難安。


  當蘇辰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就知道,是時候去吃管亥這塊嘴邊的肥肉了,要是再晚一點,只怕這幾十萬人口就要被太史慈折騰掉了,這可不符合他的初衷,於是吩咐眾將,大軍即刻搬營,務必一戰將管亥滅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