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武破三國> 第136章 魯縣危機

第136章 魯縣危機

  華歆昔日與管寧割席絕交,今日為了主公蘇辰,放下心中的不快,厚著臉皮登門拜訪管寧,對他來說,犧牲不可謂不大,真乃是為其主,盡其忠。


  之所以要拉著邴原一同造訪,是因為他考慮到,如果沒有邴原,或許管寧連門都不會開,所以硬是拉著他一同登門。


  管寧一個人居住,也沒有什麼僕人伺候,當看到門外敲門的人乃是華歆之後,他本能地就要重新合上,這時邴原出來解圍道:「幼安且慢,今日我之所以願意陪子魚登門,不為私事,乃是為公事,若是幼安顧念北海國數十萬百姓,不妨先讓我們進去,讓子魚說個明白,可好?」


  果然,聽到邴原這般說,管寧雖然皺起了眉頭,手上的動作卻是停了下來,瞧了瞧邴原身後的管寧,見他面色沉重,不似有假,這才答應道:「也罷,今日看在根矩的面上,且讓他進門,若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休叫某將你掃地出門。」


  這後半句話乃是對著華歆說的,不過他渾不在意,區區言辭擠兌,對他來說,不值一提。


  待進了屋裡,房間不大,擺設也很簡單,可以看出管寧生活十分清貧。本著禮儀,讓二人坐下,他立即問道:「閣下既然有公事要談,就請直言吧。」


  聽到這話,邴原不好說什麼,直把目光看向了華歆,華歆拱拱手,說道:「幼安,你我昔日同窗,因為一些誤會,你與我割席絕交,可席能割,這些過往的情誼卻是割捨不掉的,不管你認不認可,在我心中,幼安永遠都是吾志同道合的好友。」


  「誰跟你志同道合?」管寧聽他說起往事,頓時有些微怒道:「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你我二人,道不同,不相為謀。」


  「非也!」華歆打斷了他,反駁道:「幼安,你說道不同不相為謀,這請恕我不能苟同,敢問,幼安之道在何方?」


  「吾之道,吾之道在儒家經義,在整治威儀,陳明禮讓,在學任人師,在行為師表,唯獨不在世事,更不在官場。」說道自己的志向,管寧頗為自得。


  「汝之道不過小道耳!」聽完管寧的話,華歆再度反駁道。


  「哼!」華歆的話徹底激怒了他,不屑地問道:「吾之道乃是小道,那不知汝之道為何?又怎生稱得上大道?」


  這話看似疑問,實則是對華歆的不屑,是對他的蔑視,華歆聽后也不生氣,而是給他講起了一個人:「幼安可曾聽聞北中郎將蘇破虜此人?」


  管寧答道:「大名鼎鼎的蘇破虜余怎會不知,怎麼?你想去攀他的高枝兒?」


  對於華歆昔日歆羨官員出行的場面,管寧記憶很深,所以拿起這件往事當場擠兌他。


  「不才已經是北中郎將蘇將軍麾下軍師將軍,此次來北海,便是奉了蘇將軍軍令,聯諾北海官員,東西兩面夾擊管亥大軍,讓黃巾從此不再為禍青州。」


  「將軍求賢若渴,不久前拜會平原王彥方時,曾對其說過這麼幾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王師聽后,深深觸動,是以答應蘇將軍去往太行書院任教,並將鄉中村民一併北遷避禍,吾竊以為,蘇將軍此言方乃是大道,而幼安所行不過是小道爾。」


  「你我昔日卻有誤會,你喜好安靜讀書,吾見官員出行,扔下書本去觀看,你以為吾真是喜歡榮華富貴?」


  「我輩讀書人,學得文武藝,賣於帝王家,若有榮華富貴,自然是好,若沒有,也不氣餒,無論是當官也好,傳道也罷,都是為了一展胸中所學,正如蘇將軍之所言,便是我等讀書人一生的使命。」


  「幼安身負大才,老於山林之間,豈不是辜負了昔日恩師的教誨?若如此,何必求學,做一農夫即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也快哉?」


  「既然恩師不吝傳道於我等,豈有將畢生所學敝帚自珍的道理?所以,吾此來,便是為蘇將軍求才,就算幼安不願進入官場,也可進入太行書院教學,如此豈不也是為百姓盡了一份力量?」


  「這……」聽了華歆一番勸說,管寧忽然發現自己似乎無從反駁,是啊,若不能盡展胸中所學,當初又何必讀書呢?


  讀書是為了明道,明道之後呢?


  這個道理,他似乎沒有去想過,如今天下不寧,或許也是該他回饋的時候了。


  見到管寧不再像方才那般油鹽不進,甚至已經被他說動了心思,華歆繼續說道:「幼安,你與我乃是私,蘇將軍於你乃是公,如今黃巾為禍,天下不寧,將軍求才之心甚篤,只希望能早日幫助當今陛下蕩平天下,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讓百姓不再飄零離散,易子而食,如此豈不是一件大功德乎?」


  管寧沒有再說話,反倒是邴原被說服了,插話道:「子魚,不得不說,你遇到了一個伯樂,以往只聽說蘇將軍武功赫赫,沒想到將軍竟然有如此憂國憂民的情懷,吾輩男兒,也不能碌碌無為,成為一米蟲,罷了,子魚,你之前的請求余答應了,等蘇將軍來到北海,余和你一起去拜會。」


  「根矩此言當真?」華歆喜不自勝,這實在是意外所得。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豈有不當真之理?」說罷邴原又看了看管寧,說道:「再則,像蘇將軍這等英雄人物,百年難遇,余早就想要見見了,幼安,你可願與我等一道?」


  看到二人渴望的眼神,管寧終於點了點頭,隨即又說道:「華子魚,我雖然答應你去見一見蘇將軍,可卻不是因為你,而是先見見這位傳說中的英雄人物是否名副其實,若真如你所言,吾便前往太行書院任教,聽說蔡大家就是那裡的院長,以後也好切磋切磋。」


  「明白,明白!」


  他也知道,兩人之間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化解的,不管怎麼說,搞定了這兩人,他總算覺得沒有辜負主公的期望,而且之前孫卲和王脩對於蘇辰也很有好感,等破了黃巾,此二人未必不會投入主公麾下。


  不提華歆在魯縣奔走呼號,且說蘇辰派遣張遼率領三千漢影前去偷營,管亥本就兵困馬乏,夜間幾乎沒有設防,因為在他想來,敵人遠道而來,經過白天一番大戰,肯定也是疲憊不堪了,豈會前來偷營?


  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張遼還是來了,不僅來了,還給他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唯一剩下的一點糧草被一把火燒成了灰燼,大軍連夜拔營,再丟下了不知多少人之後,管亥率領主力逃出百里之外,這才敢重新紮營。


  等清點一番后,才發現當初的百萬大軍,如今零零散散已經不足五十萬,而這五十萬人中,有不少老弱病殘,真正能拿起刀槍上戰場的不超過二十萬人。


  遭受了這麼大的損失,他自然要想辦法彌補回來,更何況大軍馬上就要斷糧了,正好前面就到了臨朐縣,管亥將殘破的臨朐縣一掃而空,結果也沒有多少繳獲,不過總算是避免了斷糧的危機。


  在臨朐安頓下來之後,這一次他學聰明了,不斷放出探馬查探蘇辰大軍的蹤跡,令他鬱悶的是,張遼一直帶著漢影像個幽靈一樣,跟在他屁股後面,不時來上一擊,搞得他不厭其煩。


  就在他一籌莫展之際,一個老熟人找到了,此人便是張饒。


  張饒也是太平道徒,只不過他地位不高,黃巾起義后,他回到家鄉北海舉兵,靠著打家劫舍,殺富濟貧,趁著黃巾起義的東風,還真讓他在家鄉拉起了一支上萬人的隊伍。


  有了隊伍之後,他的膽子也變大了,平日里嘯聚山林,不時去富庶的村子劫掠一番,慢慢裹挾百姓,短短數月,原本一萬人的隊伍就如同滾雪球一般,翻了五倍。


  俗話說得好,槍杆子硬了,腰杆子才能硬,有五萬大軍在手,張饒心中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想攻打縣城。


  沒想到第一次出手就遇到了一個讓他夢魘般的男人,此人就是北海第一高手武安國,武安國一日連斬他手下五位大將,將他殺得魂飛魄散,龜縮在山上不敢出來。


  在張饒的心中,武安國是他最恨的人,當聽說管亥大軍到了臨朐之後,這讓張饒看到了復仇的希望,於是他找到了管亥,因為同是教中信徒,管亥收編了他,在他的裡應外合之後,攻破了朱虛縣城。


  朱虛可是一個大縣,有丁口近二十萬人,糧食充足,城牆高大,要是強攻,一時半會兒絕對無法攻破,偏偏張饒在城中有信徒,而且還是一家豪強,所以才出其不意地來了個裡應外合。


  管亥進入朱虛縣后,殺燒搶奪,一座原本繁華的縣城頃刻間就成了一座死城,百姓要麼爭相逃離,沒逃掉的或是隱藏起來,或是被管亥捉了庄丁,不管如何,有了足夠的糧食補充,大軍總算是能恢復一些士氣了。


  這時候,張饒提出攻打魯縣,找武安國報仇的請求,管亥聽后,也覺得這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只要攻破了魯縣,那他就有了更大的戰略迴旋,到時候蘇辰要想對付他,也就沒那麼容易了,於是他把目光盯向了魯縣,這個居住著青州第一家族和康王的縣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