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新城
「主公,鞠義來遲,還請主公恕罪!」
看著這個跪在自己面前的漢子,蘇辰心中大慰,心說這一次出行總算沒有白費功夫,雖然能夠招募到鞠義,典韋,閆忠三人都是英雄樓的關係,但不管怎麼說,基本的班底是有了,尤其是閆忠的加入,代表著蘇辰集團終於有了一個拿得出手的謀士。
「鞠壯士快快請起,既然都是一家人了,這些俗禮不要也罷,不知鞠壯士表字為何?也方便你我稱呼。」
說到表字,鞠義似乎有些遲疑,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似乎都沒有記載過鞠義的表字,鞠義出身遍地,雖說不上時書香世家,但到底也是名鎮一方的大家族,不可能沒有取表字。
可出乎他的預料,鞠義似乎對此有什麼難言之影,只聽他說道:「過去的終究過去了,自鞠義投靠主公之日起,心中再無二主,猶如生父,請主公為鞠義賜字。」
「嗯!」他沒有深究別人的過去,沉思半晌,說道:「不如表字先登如何?先登者,每臨戰事,希望先登能夠身先士卒,為三軍表率,是以取字先登。」
「先登?」鞠義喃喃地念叨幾聲這個表字,欣喜地答道:「多謝主公賜字,鞠義誓不負主公期望,以這五尺之軀,回報主公大恩。」
「好,好,好!」
眾人還未啟程,典韋又追上了隊伍,他手裡拿著一封王越的書信,沒有二話,徑直接過了蘇辰的護衛之責,成為了親衛隊統領,這也是師父王越的意思,他如今功力未成,有典韋這個超級保鏢在身邊保護,以後去哪裡就放心多了。
和關羽徐晃不同,典韋沉默寡言,屬於那種勇將,尤其適合衝鋒陷陣,或者護衛主帥,至於練兵統兵,確實有些難為他,畢竟以他的性格,帶領幾百護衛還好,若真是統帥成千上萬的士兵,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對於典韋,蘇辰也有他的考量,他素來主張因材施用,目睹了典韋的實力,他決定暫時讓他組建一支精銳的衛隊,主要招募遊俠兒,仿照歷史上曹操的衛隊,取名虎衛,千人左右,主要依靠英雄樓的遊俠為班底,再整個大漢招募遊俠,並輔以家族勇猛壯士,組建一支真正的衛隊。
至於徐晃,關羽,鞠義,都是可以坐鎮一方的大將,將會負責統帥他麾下的其它軍隊。
回到九原后,他就將移民的事情交給了閆忠去處理,讓他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去找五原商會和五原郡太守郭文,至於他自己,則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軍隊的訓練之中。
首先,他準備從蘇寔當初招募的士兵中,選出一萬,交由關羽統帥,這一萬軍隊全是騎兵,是將來他手中的王牌力量,他準備花重金打造這一支騎兵軍隊,今後負責斷糧道,劫營,夜襲,騷擾敵後等等,作為輕騎兵使用,取名為「雲影」。
其次,他準備選出三萬步兵,組建刀斧營,弓箭營,長矛營三營將士,每營一萬人,由徐晃負責訓練並擔任統帥,取名為「背嵬」。
背嵬,嵬,山高大的樣子。詩經唱:習習谷風,維山崔嵬。無草不死,無木不萎。一說是大將帳前的驍勇人。一說嵬本指酒瓶,將帥的酒瓶必親信拿,故喻為親信。
《雲麓漫鈔》記載:「韓、岳兵尤精,常時于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一入背嵬,諸軍統制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
蘇辰對這三軍隊給予了很高的期望,作為今後的五軍中軍的設想,這中軍顯得尤為重要。
至於鞠義,蘇辰則是讓他在俘虜的鮮卑士兵和投降的各族士兵中挑選勇猛之士一萬,逐漸淘汰,最後只需要留下千人即可,這千人便是他心目中的先登死士,先登死士乃是重步兵,每遇戰事,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無往不利。
前軍千人重騎兵,中軍三萬精銳步兵,后軍則是一萬輕騎兵,至於六健將,依舊負責訓練狼騎,目前狼騎只有五百人,遠遠不夠,他讓六健將在漢人和鮮卑人乃至羌人烏桓人,匈奴人中挑選勇猛之士,用剩下的三年時間,必須訓練出一千狼騎,個個都要有練皮境界的修為,這是他之前的設想,也只有六健將能夠讓他徹底放心。
魏續暫時統帥五隊狼騎,其餘五人各自領兵一百,並且負責訓練出一百合格的將士,他特別下令讓張遼進入狼騎的訓練之中。
即使三軍齊備,加上他的護衛在內也不到五萬人,可想而知,他施行的事精兵之策,並貴在精不在多,尤其是當初攻破彈漢山一站讓他徹底意識到,軍隊的多寡並不一定能決定戰爭的勝利,最後真正起作用的還是最主要的力量,與其花大量的資金去組建數量巨大的軍隊,不如把這些資金用來訓練真正的精銳。
至於剩下的士兵,除了充實五原商會的實力和維持正常的郡兵數量之外,全部用來屯田,為三年之後的打亂積蓄力量。
在閆忠操持移民的同時,軍隊的訓練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開,蘇辰親自護送著第一批移民來到了寧城,寧城作為護烏桓校尉的治所,城池不小,而且這裡的邊貿比起九原來說還要繁華,可等他進入城中之後,入眼所見,卻又令他憂心忡忡。
來到府衙,卻有早就得到消息的一班屬僚在此等候,他新官上任,只帶了兩隻眼睛和一對耳朵,其餘不發一言。整個治所給他的印象就是紀律渙散,軍備鬆弛,別說管理烏桓人,恐怕就靠治所內的士兵,不被烏桓人欺負上門就不錯了,由此可見,烏桓人在這裡的實力很強,反倒是漢人被壓了一頭,這從街道上漢人的數量就能看出來,若他只是一個到此遊覽的士子,沒準都以為自己到了什麼異族的城市呢,諾大的一個寧城,竟然沒有多少漢人,城中往來商販大多都是烏桓人,匈奴人等等,這裡真的是大漢的城市?
作為後世的他,可是深深知道群眾基礎對於官府統治的重要性,他要想真正在此地立足,勢必會和烏桓人發生摩擦,此前他想將鮮卑老弱移民至此不過是為了充實治下人口,現在卻不這麼想了,讓鮮卑人在這裡生活,對於烏桓人來說是一個牽制,這裡的民族情況越複雜,越有利於他的統治,若真的只有烏桓人,那才是一個大麻煩呢。
隨他到此地的閆忠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兩人討論之後,閆忠進而說道:「主公,屬下建議在寧城之北重新建立一座新城,這一座新城主要用來安置移民至此的鮮卑人和漢人,新城的建立除了可以牽制烏桓人意外,更可以帶來足夠的稅賦,一舉兩得,還請主公決斷。」
「建立新城?」這個提議讓他眼前一亮,還別說這一步棋著實了得,建立一座新城,拋開沉重的枷鎖,另起爐灶,未嘗不是一條活路。
只不過想到一座新城建立需要的資金,他又有些遲疑,畢竟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動輒就是數十億上百億的資金,饒是蘇家家財萬貫,也是杯水車薪。
似乎是察覺到他的擔憂,閆忠繼續說道:「主公可是在擔憂資金和人力?」
見蘇辰點了點頭,閆忠心中有數,回答道:「主公大可不必如此,資金的問題先不談,只說人力,主公莫非忘了,幾十萬鮮卑老弱和俘虜可是現成的人力,主公是否想過,若是任由這些鮮卑人繼續過著游牧的生活,那對於我們而言,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是養虎遺患,反之則不然,我們要想真正統治這些鮮卑人,就得移風易俗,改變他們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其中定居便是第一步。」
「嗯,有些道理,你繼續說。」
得到他的肯定,閆忠繼續補充道:「此外,要想真正讓這些鮮卑人稱為』漢人』,除了移風易俗之外,還必須要讓他們用漢字,穿漢服,說漢話,讓他們的後代接受漢人大儒的教育,如此一來,不出三代,鮮卑不亡而亡,漢人不戰而勝,邊地民族矛盾徹底瓦解,那些游牧的鮮卑人看到他們的同伴日子過好了,豈有不思慕的道理,所以這也是一個示範工程。」
蘇辰聽了閆忠的話,十分激動,贊道:「先生此言甚得我心,所謂聖人之教化莫過於此,只要我們改變了這些異族的生活方式,就是從根子上滅了他們的生存土壤,不知是鮮卑人,今後烏桓人,匈奴人,羌人等等,我們都可以以此辦理,如此一來,大漢哪裡還會有邊亂一說呢,此舉若是成功,先生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主公謬讚了。」得到他的認可,閆忠臉上也露出了笑容,繼而神秘地說道:「至於主公擔憂的資金,某有一策,可叫主公不費一絲一毫,便能憑空建起一座新城。」
「哦?竟有此等方法,先生快快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