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鬼王> 四十一章三味書屋

四十一章三味書屋

  一晃三年,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季節,不知不覺的來臨了。


  一道道身影,絡繹不絕的出現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中,男女老少一起忙著俯身插秧,小孩們不時的玩鬧聲,天真無邪的笑容聲。


  純真笑容似乎感染了大人的心情,大人不時的看著小孩,充滿風霜的臉上,帶有一絲笑容,眼神中充滿著希望之色。


  自從當今皇帝陛下平定天下,遠征倭奴后,老百姓過得越發好了,據說大明水師發現了一個滿是黃金白銀的島嶼,聽得老百姓一個個眼冒精光。


  正陽街上,不少衣著華麗的青年騎著自行車,追逐在大明京師街頭,引起不少百姓的艷羨,自從自行車出現后,馬上受到了諸多人的喜愛,有錢有勢的紛紛買上一輛。


  密集的人群中,一位青年漫步走來,只見他,一身雪白綢緞。腰間束一條白綾長穗絛,上系一塊羊脂白玉,靈動的眼神打量著四周,清秀的面孔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出完美的臉,一雙修長潔凈的雙手不時遮擋著陽光。


  身後半步則站立一位相貌普通,身材高大,滿臉肅然之氣的壯年。


  這對主僕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人群中隱約有幾道身影看是似隨意的圍在青年周圍,但從他們那銳利的眼神不時的打量著周圍的人群,右手握在腰間,顯然在保護青年。


  大街上眾人紛紛側目,紛紛感嘆。


  「好一個俊俏的公子啊」


  「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在路上行走的小姑娘,小媳婦則時不時的含羞帶笑偷偷看著青年。


  這些人是正是李興和他的屬下,那青年自然是朱椿。


  朱椿這幾年長大了很多,成熟了更多,自從三年前胡惟庸突然死去,雖然事情很懸疑,有諸多疑點,但老朱並不在意,順利成章的廢除了丞相一職,隨後在朱椿的建議下,設立了顧問處,有權無職,皇帝可以隨時任命大臣進入,也可以隨時廢去,此舉大大加強了皇帝的權利,自然深得老朱的歡心。


  朱椿利用這個,爭取了換了封地去廣東為王,今年端午節過後就蕃,至於自行車是原本是朱椿送給六哥朱楨的禮物,後來才得到老朱的同意,開設了家四海商行,專門進行販賣,朱椿沒有要一分錢。


  當來到一家名為三味書屋的店鋪時,青年停住了腳步,看著那店名,不由得笑了。


  早已等候多時的年輕掌柜,一看到青年,立馬笑著迎上。


  「公子,您來了」。


  青年淡淡一笑,溫和道:「阿元,進去再說吧」。


  掌柜的正是當初的茶樓夥計阿元,朱椿覺得他口才不錯,就想到他了。


  粗狂壯年沖著人群,招了招手。


  只見四名衣著普通的青年男子悄無聲息的從人群走出,手持佩刀,面無表情的守衛在門口。


  「王二牛,小心看著點,不要讓人打擾公子」。


  書屋對面的酒館,掌柜正在打著瞌睡,不知是昨晚沒睡好,還是怎的,店中只有寥寥幾人客人在喝酒,顯得十分冷清,與外面繁華的景象形成強烈的反差。


  「嘖嘖,張兄,這位公子,不簡單吶」一位相貌儒雅的中年人對身旁一位身材魁梧,渾身粗野氣息的中年說道。


  兩位氣質完全矛盾的人在一起喝酒,場面十分的古怪,好在酒館人不多。


  他們對剛才那一幕都看在眼裡。


  「老楊,這有啥不簡單的」,魁梧中年語氣洪亮的問道。


  「張兄,你看他腰間佩的玉」。


  「不就一塊玉佩嘛,無非就是哪家公侯家的紈絝子弟而已」,瞄了一眼玉佩后,面帶不屑的說。


  「張兄,不要那麼早下定論嘛,你看他,雖然穿的是書生服,但舉手投足間,卻顯現出一種貴氣」。


  儒雅中年頓了頓,舉杯喝了口酒說道:


  「他腰間配的那塊玉,可不簡單吶,上等的羊脂白玉,我剛才數了下,上刻居然有九條龍紋」。


  說完,用異樣的眼神看著對面的書店。


  「噗,上面有九條龍紋,你沒看錯吧」。粗野中年正在喝酒,一聽那玉佩竟然有九條龍,頓時嚇的一口酒直接噴了出去,顧不上擦,直接大聲問道。


  還好儒雅中年沒坐在對面,不然肯定被噴一臉。


  那洪亮的聲音簡直聲大如雷,把正在打瞌睡的掌柜和正在飲酒的客人都嚇了一跳。


  掌柜本來因為生意冷淡,心情不好,打個瞌睡也不安寧,一股火氣直衝腦海,抬頭一看,那吵醒他的客人,虎背熊腰,面貌粗獷,簡直就是張飛再世啊,再看自己的身板,頓時那股無名業火就消失了。


  「你小聲點,生怕別人聽不見么」。楊文憲一臉無奈的看著自己這位朋友。


  楊文憲,湖廣石首人。


  楊文憲雖生長於戰亂年代,家境富裕,但他父親深知讀書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從小就不惜重金找人教他讀書。


  洪武元年,當今聖上橫掃宇內,平定天下后,洪武三年,朝廷恢復科舉考試,讓楊文憲喜出望外,努力讀書,於是決定再苦讀幾年再參加,希望可以金榜題名。


  可惜,可偏偏那麼巧,正待他覺得自己可以參加考試時。


  洪武六年,朝廷頒下詔書,說科舉取士制度不甚滿意,至於何時重開,沒有公布。


  這個噩耗般的消息令楊文憲,大受打擊,後悔當初沒有參加,後來整日借酒消愁。


  楊文憲的父親,年輕時就是個精明能幹之人,雖然已老,但一看自己兒子整日醉生夢死,不再讀書,也不管家中妻兒。


  狠狠訓斥了一頓楊文憲之後,才說:「大好男兒怎能如此混時度日,現在朝廷不開科舉,是因為朝廷初建,各處都不完善,但是隨著朝廷的慢慢走入正規,絕對會重開科舉,如果你再這樣下去,你一點機會都沒有」。


  楊文憲被自己年邁的父親的一番話給說醒悟了,更加努力讀書,平時在家侍奉父親,教育兒子,等待重開科舉的機會。


  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就在一個月之前,朝廷頒下詔書,將舉行秋闈,聽聞消息的讀書人無不奔走相告,不少人甚至激動的哭出來,十年等待,有生之年終於等到了。


  楊文憲聽朋友說,這是太子的功勞。


  據說有一日,太子對皇上說,朝廷久不選拔人才,難免造成官員無法替換,更讓士子失意,畢竟許多人寒窗苦讀多年,一下子沒了目標,恐生事端。


  皇上思慮之下,就同意了。


  楊文憲不得不佩服自己父親,姜還是老的辣呀。


  楊文憲決定早點出發,過完春節后,帶上行禮盤纏,告別了滿含希冀眼神的父母和依依不捨的妻兒。


  楊文憲一路遍覽秀麗山河,不時的大發感慨,雖孤身一人,卻也逍遙自在。


  不料,途徑武昌,經過一家客棧之時,遇上了黑店,幸好路過的張翼出手相助,才得以脫身。


  一番交談之下,張翼打算去做捕快。


  楊文憲勸張翼跟他一起去應天:「張兄,一身好武藝,不該埋沒於此,做那供人使喚的皂吏,應天乃京畿重地,總有賞識張兄之人」。


  張翼考慮了下,就答應了,隨後兩人一起上路,直達京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