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章:江口鎮
利豐監在通州靜海縣,之所以把鹽監設在這裡,是因為整個通州幾乎全都是鹽場,海邊的薄地,種糧食是不收不了多少的。
自古以來這裡就是鹽場,所以老百姓也一直以曬鹽和打漁為生,鹽場並不是朝廷辦的,朝廷設置的鹽監只是管理這些鹽場,並按照固定的價格強制從鹽場收購成品海鹽。
這樣的鹽證其實給朝廷省下了不少管理鹽場的人手和費用,至於下邊鹽場主如何賺錢,朝廷是不管的。
靜海縣東南二十里長江邊有江口鎮,鎮上便是官辦船場的所在了。
楊懷仁的了解里,北宋前半段是有海禁的,直到神宗元豐年間才開放海上貿易,算起來距今不過十五六年而已。
但楊懷仁同時了解到官辦船場其實從仁宗慶曆年間就有了,也曾經輝煌了三十年,直到最近十來年,才逐漸衰敗下來。
這兩件事明顯是相互矛盾的,既然從仁宗慶曆年間到神宗元豐年間大宋的有海禁的,可為什麼偏偏一個專門製造海船的船廠卻能輝煌?
反倒是開了海禁之後了,船廠又漸漸衰敗了呢?楊懷仁認為,這種矛盾的存在,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某些歷史學者把大宋以及之前漢唐時的海禁方式和明清時的海禁混為一談了。
明朝雖有鄭和下西洋,但之後並沒有讓明朝成為海洋大國,反而開始逐漸開始全面海禁,到清朝,更是進入了閉關鎖國的時代。
而之前的漢唐宋元時期,所謂的海禁和明清的海禁含義上有所不同。
有些歷史學者認為,很多正史野史的記載里,都有記錄宋朝海禁法律頒布的記敘,也確實直到神宗元豐二年才廢除海禁法令。
但這應該是文字理解上的偏頗了,因為從同一時期外國歷史的記載,比如當時中東地區的歷史記載來看,大宋仁宗年間就有大批商船開始海上貿易了。
全球通史研究里,也證明了這一點,不論是東南亞部分歷史記載還是印度洋沿岸的印度、阿拉伯以及東非部分國家歷史的記載里,也證明了大宋在當時是海貿大國。
甚至在神宗元豐年之後,大宋的海商商隊開始超過大食商人,成為海商貿易的第一大群體。
明朝鄭和下西洋里最大的旗艦是五千料大船,但國外歷史里記載的宋朝海貿大船里,有明確記錄的超過五千料的大船就超過七艘之多。
種種事實證明,宋朝的海貿是非常發達的,所謂的海禁根本就不存在。
所以這麼理解的話,再回頭仔細去看咱們的歷史,就發現大宋的海禁不是禁海,而是禁人和禁貨。
禁貨很好理解,就是某些物資,朝廷是禁止進行海上貿易的,和當時路上貿易有禁貨清單應該是類似的道理。
而禁人,則是在海上貿易的初期,朝廷只允許指定的商人進行海上貿易,並設置市舶司進行有效的管理,對於百姓私下裡的海上貿易是禁止的。
也就是說,朝廷對海上貿易走私的禁令相對嚴苛,但正常的海上貿易還是給宋朝帶來了不少的稅務和財政收入的。
仁宗時設置市舶司,就能證明從仁宗時期就有了海上貿易了。
第二個原因,朝廷官方的造船廠之所以衰敗,便是經濟效益的推動下,海商需要大量的海貿船隻,指望官辦造船廠已經不足以解決船隻短缺的困難。
於是民辦的造船廠開始出現,在大量的資金投入之下,民辦造船廠高價從官辦造船廠挖走了大量的造船工匠。
最後造成了民辦造船廠越做越大,官辦造船廠反而因為沒了訂單而被擠垮的矛盾鮮香出現了。
楊懷仁想到這裡,反而能理解了,後世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曾經有一段時期出現了國營企業干不過私營企業的現象,民營小企業干趴下國營大廠子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了。
其實這都是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正常的現象,企業生存其實不在於企業大小,誰的生產效率更高,誰就能存活下來並繼續發展。
楊懷仁一行人這次來利豐監船廠考察,楊懷仁的目的很簡單,如果船廠還沒有廢棄,投入一些資金讓它還能繼續造船就行。
如果已經廢棄了,只好把對船的需求交給民辦船廠來滿足了,之所以必須來利豐監船廠看一眼,實在是楊懷仁覺得一個好好的船廠就這麼廢棄了,真的太可惜。
造船對於一個大國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將來海上貿易要全面發展,就需源源不斷的海船供應,把造船的任務完全交給民辦船廠,似乎對國家也不是很有利。
楊懷仁來到江口鎮的時候,發現江口鎮鎮子很大,但卻非常的蕭條,鎮子上建築很多,但人卻很少,大部分民房已經廢棄,主街上的商鋪也關閉了一大半。
剩下的鎮中心還有些人出現的地方,也是附近村子的一些漁民,用家曬好的魚乾來換取些米糧等東西罷了。
楊懷仁面露遺憾之色,岑孝年趕忙出來解釋道,「江口鎮的誕生,就是依託利豐監船廠的。
利豐監船廠最風光的時候,船廠里有上千名造船工匠日夜忙碌,他們的家人便住在江口鎮上。
鎮上生活了幾千上萬人,自然會非常熱鬧,當時各路海商也匯聚到這裡來,催著船廠加緊給他們造船,不少小商人看到了江口鎮未來的繁榮,也紛紛來到這裡開設店鋪。
可好景只維持了三十來年,海禁法令徹底廢除后,民間造船業開放,一些大海商也逐漸開設了自家的造船廠。
之後不斷從利豐監造船廠挖走造船工匠,不僅利豐監造船廠走向了落寞,連原本繁華的江口鎮也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超過九成的百姓都搬走了,如今留在這裡的大多是不願離開的一些老弱病殘,所以江口鎮也漸漸沒了多少生氣。」
楊懷仁嘆了一口氣,看看鎮子上零星的路人和鎮中心那幾個賣鹹魚的小攤子,無奈的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