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以廂治廂
楊懷仁因為從未摻和到朝堂上的爭鬥當中去,所以還沒有親身體會,可從李朝仁的故事裡,他算是近距離看明白改革為什麼不會成功了。
李家族長也是為了救下族中一個子弟的性命,才使出了這麼個不得已的辦法來,於是結果大家也知道了,李朝仁沒被砍頭,而是刺配到了揚州廂軍里來。
齊魯之地武風強盛,這年頭就出了不少江湖上有名的好漢,李朝仁這樣的莊稼漢,從小練些拳腳功夫,也是自然。
因為不滿稅吏壓榨自己,李朝仁那一拳又證明了他是個一言不合就動手的直性子,這樣的人進了廂軍,最終被磨平了性子自暴自棄到眼下的樣子,也就順理成章了。
算起來李朝仁來到揚州廂軍里也沒多少日子,對一個新人來說,在廂軍這種小社會裡應該是不好混的。
但他竟然對自己的隊官呵斥打罵,不用猜也知道這小子在廂軍營里也是個刺頭,這種脾氣性子又自帶點武力值的人,自然是不怕隊官這種小人物的。
反倒因為他身邊又聚集了幾個和他差不多一樣脾性的人,在廂軍里形成了一股小勢力,雖然影響很小,但在基層軍卒心裡,李朝仁應該是很有地位的。
要不然,也不會李朝仁說什麼話,其他小兵小卒的都唯馬首是瞻了。
正是因為他在廂軍中的這種特殊的地位,所以楊懷仁打算利用一下,近兩千人的揚州廂軍,如果能找出百八十個這種性子的人來幫著管理,楊懷仁也就不那麼操心勞神了。
聽完了李朝仁的故事,楊懷仁道,「看來你小子在廂軍里威望還可以啊,要是本王給你個機會讓當隊長,你覺得你能幹好了嗎?」
李朝仁愣了一下,竟不知如何作答。
楊懷仁笑道,「事情都是人干出來的,你雖出身農夫,卻有一個好身體,要不然你也不會第一個跑回來了。
你敢呵斥廂軍中的節級,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是你在廂軍普通士卒中很有威望,本王不管這種威望你是怎麼得來的,耍狠斗勇都無所謂,關鍵是他們肯聽你的話。
第二呢,你呵斥節級的時候,其實內心裡是認可禁軍的訓練和其他方面的紀律的,這麼說來,你跟那些廂軍還不一樣,你還是希望廂軍能有個好面貌的。」
李朝仁聽完心中一震,天知道楊懷仁如何把他內心裡想的事情就這麼說了出來,之前他都沒仔細想過為什麼他會這樣,可現在他明白了。
「王爺說的不錯,小人出身農戶,本來也沒有什麼別的想法,等長大了只覺得小人除了種地養家,如果能憑著有點小武藝去混個鄉勇的話,還能從官府得些錢糧。
後來被官府欺壓,才錯手打死了稅吏,雖然沒被砍了腦袋,可流放充軍,小人也覺得這一輩子也就算是完了。
那時候族長告訴小人,不論去了哪裡,在軍營里好好乾,說不定遇上皇上大赦天下,還有機會回家和家中老小團聚。
可到小人來了揚州廂軍之後,才知道咱們大宋的軍隊竟然是這個樣子的,那時候小人連那一絲希望也沒有了。
廂軍里都是幫什麼人,王爺也一定看見了,賊偷兒可以當隊正,士卒多是些流民,本來要說人多麼壞,那倒不至於。
可人在廂軍這種地方呆上一陣子,都不用幾年,幾個月的時間,好人也呆頹廢了,所謂混吃等死,就是說的吾等廂軍之輩。」
楊懷仁見他說的情真意切,也有些嘆息,他以前只知道廂軍無能,但既然是軍,起碼還應該有點軍人的樣子的。
直到他見了揚州廂軍之後,才明白大宋的軍隊已經糜爛虛弱到了何等地步。
像何存葆這樣的指揮使,大宋多了去了,武將地位低,時時都么文官壓迫著,想在仕途上出頭,那太難了。
所以他們只想著撈錢,不論是給自己還是給子孫後代,能多攢下些家當,才是他們在意的事情,至於大宋的軍隊如何羸弱,他們是不管的。
也不是沒有像楊世虎一樣的能人,但太少了,有夢想的武將到了地方廂軍,也早晚被磨沒了稜角,最終變成了何大人那種樣子。
楊懷仁也自知自己沒多少軍事才能,想改變這種局面太難了,所以只能盡一份心,能改變一些算一些,絕不會真像愣頭青一樣去做一些無邊無際的美夢。
「李朝仁,本王也沒有空和你繞彎子,我欣賞你身上的某一些優點,希望你能站出來,幫助禁軍暫時來訓練和改造揚州廂軍。
至於將來兵部派了什麼人下來任職,我管不著,但本王可以給你一個承諾,如果你真是個當兵的材料,我可以給你個機會,讓你進禁軍里來。
將來有機會立功受賞,成為真正的軍官也說不定,這都要看你自己有么有本事。」
對於這種許諾,李朝仁聽得呆了,他自然知道禁軍和廂軍的不同,立功受賞的機會也不是廂軍可以比擬的。
他現在最在意的,不是他被流放充軍,而是他流放充軍之後是個賊配軍的身份,他自己的臉面丟盡了不說,還給家中父母妻兒,以及整個宗族帶來了不好的聲譽。
如果像楊懷仁說的,他可以通過加入禁軍,然後立功受賞,這就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將來不但可以洗刷自己賊配軍的屈辱,甚至可以光宗耀祖。
本來他對自己的能力還是有些懷疑的,但今天的一切,讓他明白一件事,他這樣的,在揚州廂軍里都算是有本事的了,如果他再加把勁,不怕不能把這個好機會變成現實。
李朝仁忽然猛磕了三個響頭,「多謝王爺給小人這個洗刷自身屈辱的機會,小人一定不負王爺的期望!」
楊懷仁滿意的點點頭,只要有一個廂軍站出來,就不怕別的有些本事的廂軍不效仿,他以廂治廂的想法就不難實現。
「那你們幾個呢?」
另外三個人尋思著他們人生里還能這麼好的機會,哪裡回不牢牢抓住?於是也像李朝仁一樣叩頭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