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彝人的美味
這個年代彝人的宴席,大家圍坐的是長桌。努爾萬坐在主位上,左右邊尊位做的是楊懷仁,在他對面則是拉魯克,剩下幾人則順著各自的下首位依次落座。
彝人自古就有句俗話,叫做「漢人貴在茶,彝人貴在酒。」意思是說,漢人招待尊貴的客人,會敬茶致意,而彝人招待貴客,則是敬酒。
彝人敬給尊貴的客人的美酒,和漢人釀造的以五糧為主要原料的白酒還不同,而是一種獨具民族特色的以蕎麥為主要原料,再搭配高粱等配料釀製出來的美酒。
而喝法,就更有趣了。努爾萬家的廚子們還沒有把菜製作完成,努爾萬大手一揮,先給客人們上酒。
美酒並不是撞在酒壺或者酒罈里的,而是裝在竹筒里,客人們吃酒的時候,便是每個人抱著一個一尺余長的刻了美麗花紋的竹筒,把一根細長而中空的麻管或者竹管插到裝了美酒的竹筒里,就這麼吸著喝酒,所以這種美酒也得了個特別的名字——桿桿酒。
一群人圍著一張桌子,每個人都抱著竹筒用吸管吸酒喝,樣子看上去有點奇怪,不過楊懷仁體驗到了最原始淳樸的彝人生活方式,倒是非常享受。
酒的味道很特別,楊懷仁可能不太習慣這個特別的味道,但是喝下去之後,在這樣寒冷的日子裡,從胃裡開始,整個身體都漸漸暖和了起來。
很快第一道菜上席了,是道最能代表彝人淳樸,又能顯示他們待客大方的菜式,坨坨肉。
坨坨肉之所以得名,是因為豬肉被斬成了二三兩的大塊,而製作這種肉食的時候,也並不需要添加任何的作料,就是殺了豬,然後把半肥瘦的豬肉切成大塊放到鍋里煮。
連鹽都不用加,煮熟了就直接裝在一個偌大的銅盤裡端上席來。不過坨坨肉這樣做是沒有味道的,自然不能直接食用。
銅盤裡還放著幾個小碗,小碗里裝的是加了鹽而搗碎的蒜泥,再用以花椒為主,其他幾種獨特的山裡產的香辛料熬煮而成的水澆到蒜泥上,就這麼製作成了一種蘸料。
而原本沒有其他味道的坨坨肉,便是蘸了這種風味獨特的蒜泥食用,沒有筷子,便直接用手抓了肉,蘸著蘸料吃,倒是真讓楊懷仁等人找到了大塊吃肉的快感。
抓一塊坨坨肉,狠狠咬一大口,滿嘴的肉香和蒜香,的確是一道淳樸實在的美味。
豬肉是取自山裡特有的彝家在山上放養的大黑豬,這種黑豬的食物里,包括了山上各種山草藥和蘑菇等山味,讓豬肉原本的味道就非常鮮美又獨居大山裡的特色。
濃重的蒜香結合了豬肉的味道,讓人也感覺看上去很肥膩的豬肉,也不再那麼膩人口舌,而最重要的,是從製作手法上,在煮制豬肉的時候沒有添加調味料,而是用蘸料的這種方式,又給豬肉的味道增加了層次感。
整道菜的製作看起來也非常的簡單,但是創造了這種獨特的吃法的彝族先民們,卻緊緊抓住了當地這種黑豬味道的關鍵,無不顯示了他們對於食物處理上的智慧。
這一道坨坨肉吃完,以楊懷仁這樣的肚子,基本也就吃飽了,肉食也確實更容易讓人感到飽,緊接著又有幾道彝人的獨特美味依次上席。
最吸引楊懷仁的,要屬一道酸菜湯了。剛剛吃過了肥膩的煮肉,儘管滿足了口舌上的享受,但是肥膩的煮肉就這麼吃到肚子里,難免會讓人感到隱隱有些消化不良。
而這道酸菜湯便很恰如其分的被盛了上來,酸爽的味道正好可以解除掉嘴裡殘留的肥膩之感,而換上一種清涼和爽快。
這種酸菜湯最大的特色,就是用大涼山裡特有的一種圓根酸菜作為主料製作而成。
圓根菜,具體的學名還真的無從查考了,不過從植物學的角度講,是一種類似於芥菜的蔬菜,或者說是芥菜的同屬類植物,只不過這種圓根菜生長在高山地區海拔兩千米以上的地方,屬於我們常說的穿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
彝人自古以來便有食用這種圓根菜的傳統,他們從山上把這種圓根菜採收了之後,便通過腌制的方式讓它自然發酵成具有獨特味道的圓根酸菜,用來製作各種各樣的菜式,比如做湯,亦或是做肉食的配菜,甚至是直接食用,都是一道可以帶來清新口味的上佳食材。
而且從它本身的生長環境和種類來說,圓根酸菜不但本身就含有了大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而經過了發酵之後,其中的有益菌類,人們吃下去又可以起到健胃消食、幫助消化,甚至還有幫助減肥的奇異功效。
從楊懷仁這位大廚的角度講,這樣的上菜順序,也是富含了廚子的智慧的,第一道坨坨肉大家都愛吃,但是吃多了就容易感覺肥膩而不易消化,第二道菜便上了一道圓根酸菜湯,人們吃下去立即便感覺到肚子里都舒服了不少。
接下來的彝族獨特美食,還有蒸臘肉,雜扮山蘑,羊血湯等等,葷素搭配倒也算是非常合理。
而最後的主食,則是用苦蕎製作的一種叫做「粑粑」的麵食,製作方式也非常的簡單,就是用苦蕎粉添加些麥粉增加粘度,加不加糖依個人口味,然後和好了之後直接用水煮或者烤的方式製作成熟就可以了。
努爾萬家裡製作的這種苦蕎粑粑自然精緻了許多,比起在阿撒那裡吃到的口感也細膩了許多,但是兩種不同的苦蕎粑粑無論哪一種,出現在這樣的彝人迎賓的宴席上,其中的作用是一樣的。
除了作為主食之外,苦蕎粑粑里含有一種叫做盧茜的獨有成分,有軟化血管和降血脂的保健功能,而且對於糖尿病的防治也有非常大的功效。
對現代人來說,這就是一種對心腦血管慢性病和糖尿病患者的一種最好的食物,而在一千年前彝人就知道這樣合理而科學的膳食搭配,就讓楊懷仁都感到非常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