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舌尖上的大宋> 第697章:解官給喪

第697章:解官給喪

  一  楊懷仁和章惇在主席上說著客套話,楊懷仁看出章惇也是個嗜好美酒之人,於是不斷地給章惇添酒。


  楊懷仁聯想起將來章惇執政之後,未來十餘年裡取得的成就來,再看看眼前之人,似乎有種恍惚之感,好像不太好把那些事情對號入座。


  眼前的章惇,性情直率,喝起酒來也豪爽,沒有半點那種酸儒文人的虛假。而言談舉止之間,又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種文雅洒脫的文人氣質,似乎又跟他剛正的長相有點對不上。


  章淳說起當今朝堂上的事情來,侃侃而談,在楊懷仁這個後世人聽起來,也覺得非常有見解,可見此人是個才智出眾,學問淵博之人。


  最重要的,是這個人有思想,會思考,而不只是遵循著前人的思想而沒有主見,特別是關於趙煦制定的改革內容,也是當著楊懷仁這個趙煦寵臣的面前直陳利弊,並不作假。


  章惇這樣的性格,倒是挺對得上楊懷仁的脾性,只不過楊懷仁隱約覺得哪裡不太對勁,總是有些不自在的感覺。


  一是因為對於朝堂上的事情,還有趙煦如今正在進行的改革,楊懷仁不太關心,連趙煦都不強迫楊懷仁參與其中,楊懷仁就更沒興趣了。


  二是章惇對楊懷仁的態度,有點交淺言深了。兩個人這是第一次見面,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場合里,即便是多喝了幾杯,章惇說的一些話,也是太過直白了些。


  楊懷仁已經不是剛來到大宋那個單純的少年人了,經歷了那麼多事情之後,他現在起碼不會輕易的意氣用事的去做一些事情,或者說一些不該說的話。


  反觀章惇,他一個六十多歲的人,為官多年的經歷,官場幾經沉浮,就更不可能在這方面還不如楊懷仁一個二十歲的青年人成熟。


  就算是真心想要結交朋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


  人與人之間交往,往往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年少的時候交朋友,根本不會忌諱交淺言深這樣的事情,大家談得來,能玩到一塊兒,那就是臭味相投了。


  大家交朋友就是為了有個玩伴,根本也沒有什麼複雜的利益關係牽絆,說話交往都比較隨意。


  但人慢慢成長了之後,特別是踏入社會之後,人情世故就沒有年少是那麼單純簡單了。


  交朋友很簡單,但是交到一個知心的朋友,可以什麼話都毫不忌諱的說出來的朋友,似乎就很難了。


  工作上的朋友,生意場上的夥伴,哪怕是街坊鄰里之間,也總沒有那種很容易就交了心的感覺,牽扯的利益太多,就容易產生一道看不見的隔閡。


  大多數朋友也都是泛泛之交,點頭之交而已,交情淺了,自然不能什麼話都說得很深,容易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章惇肯定不會不懂的這樣的道理,特別是眼下兩個人的身份,他是個新任的宰相,楊懷仁則是個新晉的郡公。


  這樣身份的兩個人喝酒談天,本不該是如此的情景的。這就讓楊懷仁有點懷疑章惇這一趟來的目的了,除了趙煦委派他來給學院的落成典禮捧場之外,或許章惇個人對楊懷仁,也有自己的目的。


  所以那些親密的或者忌諱的話從章惇嘴裡說出來,聽到楊懷仁耳朵里便讓他覺得越來越不對勁,那感覺就好像……章惇在試探楊懷仁。


  楊懷仁漸漸想明白了一些,也許是因為章惇在官場沉浮了太久,這一次起複之後,像他這樣一個胸懷抱負的人,終於看到了一次讓他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


  趙煦雖然非常器重他,一下子就給了他一個宰相的頭銜,但是章惇不會傻到一開始就大張旗鼓的去做事,該試探的人要先試探一下,該趟的路子,也要先趟明白了。


  朝堂上當下就有七八位戴著宰相頭銜的人還在,章惇這個實權的宰相,也不敢掉以輕心。


  而楊懷仁這個趙煦十分信任又恩寵過盛的近臣,在章淳眼裡似乎被趙煦過於放縱了,他不得不用這樣一種辦法來試探一下,也許將來在他實現政治理想的道路上,楊懷仁就會成為他最大的阻礙。


  楊懷仁可無心去摻和他的改革理想,被章惇這樣試探,心中還是不太舒服,直接了當的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章相公不必費勁了,小子對朝堂之事根本就不關心,也沒有要摻和的意思,我就是個小人物,沒有多大志向,能賺夠了錢然後當個紈絝子弟,我就很知足。」


  章惇就這麼被楊懷仁說破了麵皮,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滿意地笑呵呵地去給楊懷仁敬酒,也許楊懷仁的態度,正是他想得到的。


  儘管一句話不能就這麼讓他相信楊懷仁,不過從楊懷仁沒事竟然靡費大量財富去蓋這麼一座教授廚子的學院來看,這個人確實沒有多大野心。


  「其實官家這趟讓老夫來,還有另一件事情。」


  章惇主動岔開了話題,楊懷仁也就順著他,沒必要在一件他根本就不在意的事情上繼續糾結。


  「哦?不知聖上還有何事吩咐?」


  「吩咐倒談不上,就是有件事,官家要拜託楊郡公去幫忙辦。楊郡公可聽說嘉王爺上書聖上要解官給喪之事?」


  解官給喪,簡單的理解就是解下官職,去給父母守孝。宋朝最講究的就是孝道,家中若是有雙親過世,當子女的有守孝三年的說法。


  當然,對於尋常百姓來說,放下生計,去給父母守孝三年,確實是一種孝順的表現,但是迫於實際生活的壓力,是很少人真正做到守孝三年這麼久的。


  正常的都是守孝一月,長的則守孝三月而已。讀書人,還有當了官的人似乎對此非常講究,除了遵循聖人之言,也有很大的情況是做給別人看的。


  他們父母有人離世之後,他們會解官回家守孝,等守孝期滿之後,再重新出來做官。


  朝堂之上的官員也好,皇帝也好,對於遵從孝道的人也特別看重,像章惇多年前就曾經解官給喪,回家守孝三年之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