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舌尖上的大宋> 第111章:另一場廚藝比試

第111章:另一場廚藝比試

  大宋這位掌了實權的高大太后,也喜歡這種被膜拜的感覺,覺得這跟「百鳥朝鳳」差不多,他丈夫和兒子當政的時候,來出使大宋的國家也不過六七十個而已,她攝政這六年來,這個數字擴大到近二百,這難道不是她的功勞嗎?


  既然大宋這個冤大頭當得心情愉悅,人家也願意給這個面子。?

  所以倭國在高太后和一班文武大臣的心裡就不怎麼討喜了。


  人家大遼怎麼說也是兵強馬壯的,能跟我大宋稱兄道弟,西夏建國時間也沒有百年,現在雖然無禮,之前人家也是稱過臣的。


  怎麼你一個遙遠大海之上孤帆飄零的小小島國,自太祖時候就不曾對我大宋稱臣?這是何等的無禮?

  要是講起大道理來,德頑八丸自知他是講不過大宋朝堂上那班洪鐘大儒,到時候什麼孔聖人李聖人,還有人家天竺的釋聖人都給搬出來了,那可不是小事情。


  於是德頑八丸又想出了另一個主意。


  「尊貴的太後夫人,皇帝閣下,鄙使聽說宋人好美食,更善烹美食,不如我們打個賭怎麼樣?」


  聽到有人要打賭,剛才躲在一邊只顧著充場面,實際上對國事漠不關心的趙大逍遙王爺來了興緻。


  「賭多少錢?怎麼個賭法?」


  趙頵散漫慣了,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知道他是個啥德行,平日里除了因為兩個老婆管的嚴,沒聽說過這位王爺傳出過什麼緋聞之外,其他只要和玩喝玩樂或者吃沾上丁點兒關係,這位王爺可是從來不會錯過。


  高太后對自己這個兒子也沒辦法,從小就寵溺慣了,之前喜歡些音律書畫,美食美酒的也就懶得理他,聽說最近還搞了個什麼廚藝比試,坊間的賭檔為這件事吸引了近百萬貫的賭資,搞得許多人戀賭成狂,原來樸實的民風也變得烏煙瘴氣。


  德頑八丸見話的是嘉王爺,心道果然不出太郎所料,事情正按著他們的計劃開始展。


  「見過嘉王殿下,今日聽聞在嘉王殿下的歸雁樓里舉行了一場規模宏大場面精彩的廚藝比試,在下無緣觀賞,真是遺憾。


  這次出使大宋的鄙國使團中,有一位名字叫做小犬純二郎的副使,他的兄長小犬純太郎閣下,乃是鄙國的名廚,曾經為我們白河上法皇和堀河天皇下廚,獲得了東瀛第一廚的美譽。


  今天太郎君也來到大宋宮廷的中秋飲宴,他希望和大宋國的名廚切磋一下廚藝,不知嘉王殿下意下如何?」


  趙頵還在琢磨著這個小矮子本來談著通商的事,怎麼忽然又冒出來個什麼太郎要比試廚藝,到底他是有什麼目的的時候,趙煦搶先興奮的喊道:「好,就比廚藝!」


  趙煦今日觀賞了楊懷仁和魏財的廚藝比試,感覺今天出了宮那才叫大開眼界,他被楊懷仁做菜的精湛技藝所折服,既然倭國所謂的第一名廚要來挑戰,那麼就可以再看一場好戲了,所以他想也沒想,便直接應了下來。


  高太后這時想拒絕已經不可能了,心裡搖頭嘆氣孫子還是少不經事,但是他畢竟是一國之君,即便沒真正行使過他皇帝的權力,卻也不能駁了他顏面。


  德頑八丸心中大喜,搶著說道:「你們大宋有句俗話叫君無戲言,還有另一句俗話叫擇日不如撞日,不如就趁著今天各國使節都在著大殿之上,就即興來場廚藝比試,也不用另選見證。」


  趙頵覺得既然皇帝大侄子都答應了,他想那麼多也沒啥用,反正也不是他關心的,更不是他能左右的,何況小小島國的通商事宜,他們能賺得了多少便宜?

  趙煦聽說要立即進行,便更開心了,不過轉念一想人家楊懷仁累了一天了剛回家和家人共度中秋佳節,總不能把人家現在從親人身邊給招到宮裡來吧?

  趙頵也是這麼想的,可是倭國小矮子非要現在比,又從哪去給他找個廚子來參加比試?


  他們猶豫不定的工夫,德頑八丸提出了賭注。


  「如果鄙國的小犬純太郎贏了,那麼請大宋答應鄙國的自由通商的請求,如果貴國派出來的代表贏了,我們自然不再提通商的事情。」


  六十多歲的尚書左僕射呂大防見官家也跟著嘉王爺胡鬧,拿國家之大事跟倭國使節再大慶殿就要開賭,氣得顫顫巍巍站出來說道:「啟稟太皇太後殿下,啟稟陛下,老臣覺得此事不可如此輕率便做決定。」


  高太后也覺得這件事涉及一國之顏面,若是這次讓倭國使節得逞了,那麼以後其他周邊邦國也會有樣學樣,以後他們再提出書面無理要求被大宋拒絕,動不動便要與大宋皇帝對賭,國家大事當做兒戲來對待,成何體統?

  她作為太后不好親自反對,既然如此,有個懂得她心意的呂大宰相出來替她說話,她是求之不得。


  德頑八丸心道此事要被這姓呂的老頭給攪和了,正無計可施,他身後的小犬純太郎親自站了出來。


  「這位老大人言之差矣。貴國皇帝陛下和親王殿下已經應允的事情,難道大人也敢反對?是不是說這位老大人做得了貴國皇帝陛下的主?


  難以想象啊難以想象,這在我們日出之國是不可能的。我們的天皇陛下是日照大神的子孫,深得萬民敬仰。


  天皇的話,就是我們的金科玉律;他的一舉一動,就是我們的榜樣;他在我們心中,就是天下的主人……」


  呂大防心中一驚,這個倭國廚子當著官家的面,把這麼一通誅心的話說出來,他才意識到自己魯莽了,剛才只是看到高太后臉色,知道她也是不情願和倭國廚子進行廚藝比試來決定通商之事,一時急於在太後面前表現自己察得聖心,才站出來反對。


  卻忘記了倭國使節前邊說過那句「君無戲言」,小皇帝雖然年少,但是當著他的面就反對他剛同意了的事情,還是嚇得呂大防背後滲出了一層冷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