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莊子的故事> 第1077章 皇封

第1077章 皇封

  道教與道家的關係。? ?

  自從道家學說成熟以後,那些悟道的高人就隱居了起來,以規避混亂的社會對自己生命的影響。


  在道教還沒有形成之前,這些隱居的高人,相當於後來道教形成的道士。不同地是,這些隱居的高人沒有宗教儀式,沒有規矩。真正地道家,是唯物主義者,是無神論者。


  再則!他們任性自然,尊重內心的感受。所以!他們是不會被宗教儀式所束縛的。


  後來隨著悟道的人越來越多,以及學道避世的人越來越多,為了避免官府的追查,就漸漸地有了宗教儀式。宗教儀式對於道家來說,完全是為了掩人耳目,是護身符,是為了不讓官府來追查。


  在任何社會,都是不允許一個健全的人不勞動的。所有人都必須到時代展的車輪上去運轉,沒有人可以逃脫的。


  試想?都不為社會作貢獻,都不付出,誰來養活君王、養活國家機器、養活那些世襲貴族,養活那些官員,養活那些不勞而獲的人?


  所以!在任何社會環境下,都是不允許你公開隱居的。你想用隱居來「逃避社會現實」,沒門。你想獨善其身,自食其力,不行!

  所以!在任何社會環境下,都是不允許你公開隱居的。要想隱居,你就得躲得遠遠地,躲到深山老林之中去。


  特別是在亂世的時候,你更是無法公開隱居,公開說你是隱居。亂世的時候,需要更多健全的人來補充兵源。那好!你們都悟道了、都隱居了,誰來當兵?誰來保護君王、保護君王的江山、保護世襲貴族和官員?


  所以!在亂世的時候,你連隱居都找不到可以隱居的地方。


  因此!就有人想出了好辦法:我信教!我信仰天地神靈。我把道家學說創始人神化為神靈,我膜拜神靈。


  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自己公開隱居。隱居!也就有了合理的理由,變成了合法化。


  在秦漢以前,人民的素質普通有限,大多人是信仰神靈的,沒有人敢褻瀆神靈的。


  不說在秦漢以前了,就是在兩千多年以後的今天,還是有不少人相信有神靈存在的,還是有不少人有宗教信仰的。


  有了「神靈」作庇護,隱居就有了合法地身份和地位了。官府的人就算來拉「壯丁」,也不敢拉侍奉神靈的人,害怕得罪神靈遭遇神靈的懲罰。


  因此!就產生了「道教」。


  也由此可見,當時的道家,當時的老子和莊子,在世人的心目中的位置。如果沒有絕對地影響力,他們是不會被世人神化的。就算有人神話他們,官府的人也不會同意的。只有大家都公認了,才能有神格。


  所以!早期的道教徒,大多是真道家。


  而道教形成之後,道教徒就不再是純粹地道家了。有一部分人是懷著宗教思想來修道的,有一部分人把道觀當成了避難所。其中只有一部分人,才是真正地道家出身。


  道家與道教的關係,不過如此。


  道教的形成,也不過如此。


  正是因為道教與道家有著這一層淵源,莊子作為解讀老子《道德經》的第一人,憑藉他流傳下來的《莊子》一書,在道教中有了一席之地。


  因此!公元724年,唐玄宗天寶元年二月,莊子受到皇封,被封為「南華真人」。也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宋徽宗時,又被封為「微妙元通真君」。


  所著《莊子》一書,也被詔稱為《南華真經》。


  後世評價摘錄:


  荀子:「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註:由此看來?荀子沒有讀懂《莊子》。)

  司馬遷(漢):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李白(唐):「萬古高風一子休,南華妙道幾時修。誰能造入公牆裡,如上江邊望月樓。」


  白居易(唐):庄生齊物同歸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遙中一致,鸞鳳終較勝蛇蟲。(《讀(莊子)》)

  王安石(宋):清燕新詩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後世風。庭下早知閑木索,坐間遙想御絲桐。飄然一往何時得,俯仰塵沙欲作翁。(《題蒙城清燕堂》)

  蘇軾(宋):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


  徐渭(明):莊周輕生死,曠達古無比。何為數論量,死生反大事?乃知無言者,莫得窺其際。身沒名不傳,此中有高士。(《讀(莊子)》)

  金聖嘆(清):認定為「天下奇書。」


  郭沫若:秦漢以來的每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響之下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魯迅與莊子》)

  魯迅: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

  聞一多:「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


  李澤厚:「中國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內心永遠是莊子。」


  胡文英:莊子眼極冷,心腸最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莊子獨見》)

  老莊哲學思想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地,無論學派之間如何爭鬥,如何打壓,都無法讓老莊哲學思想消失。相反!越是打壓人們越是覺得老莊哲學思想是真理。


  特別是當亂世來臨的時候,信仰老莊哲學的人就越多。特別是當人生失意的時候,撿起老莊哲學一讀,才知道:這才是真正地人生哲學。


  可遺憾地是!大多數人都是一知半解,沒有全盤領悟老莊哲學精髓。


  歸納其主要原因是:被歷代的學術姦細故意曲解了老莊哲學思想,誤導了後人。因為!解讀老莊哲學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參考前人解讀的文章,結果!被學術姦細誤導后,自然而然就錯誤地理解了。


  所以!從西漢之後,從儒家學說佔領市場后,就很少有人能夠正確、全面地解讀老莊哲學了。


  還有一個不敢正確解讀老莊哲學的原因:害怕文字獄。


  最後!概括一下老莊哲學思想:


  莊子哲學思想是建立在老子「道」的理論上的,讀《莊子》一書之前必須先讀懂老子的「道」。不然!都無法正確解讀。


  什麼是道?用通俗的語言來講,道是萬物本源。再通俗一點來講,一切都是進化而來的,一切都是道。


  老子把最初的那個物質稱作為「道」,世間萬物都是由道演變、進化而來的。


  根據推演,老子認為一切都是「無」與「有」變化出來的。


  放棄這些淺顯而又深奧的哲學推理,用通俗地語言來「簡解」。


  根據老子「道」的理論,莊子認為,人與萬物一樣,來源於道,來源於天地之間。人與萬物一樣,都只是一個物種而已。


  因此!解決了人類來源的問題,也解決了天地萬物、宇宙星空的來源問題。莊子認為:一切都來源於進化,由某個最初的物質進化而來的,是經過漫長的年代進化而來的。


  解決了人類與萬物來源的問題后,莊子認為:人與萬物一樣,都只是一個物種而已,適時而生,不適時而亡。作為個體的人來說,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過程,只是來完成這一次生而為人的生命過程而已。


  由此!莊子給人類和人生作出了「宿命」一般地定論,認為:人類是一個物種,一個適時而生、不適時而亡的物種。人!只是來完成這一次生而為人的生命過程的。


  可是!很多人不能接受莊子的這種定論。不僅僅是不能接受,而是無法接受。所以!讀到這裡的時候,就無法再讀下去了。也因此!無法理解莊子後面的解讀了。


  也有人認為:按照莊子這種說法,這種定論,人生和人類活著都沒有意思了。因為!莊子說人類早晚是要「滅亡」的,人早晚是要死的。所以!認定為老莊哲學是消極、無為、被動、要人類返回自然,等等。


  其實!莊子並不是這個意思。莊子講解這些,是要我們明白人生,明白什麼是人,什麼是人類。


  然後!莊子告訴我們:要好好活著,放棄多餘地、不必要地追求,完成這一次生而為人的生命過程。


  告訴我們,人生怎麼可能沒有意思呢?我們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有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和家族中的人、身邊的人,我們為了活著,相互幫助,才能在任何環境下生存下去。再然後!教導我們在任何環境下生存下去。


  因為!活著!是我們生而為人的目的和任務。


  因為!我們無法決定自己不來到這個世界上。所以!既然來了,生而為人了,我們就要珍惜,好好活著。


  因為!我們都是要死的,無法讓自己長生不老。所以!我們要敢於面對。反正是要死的,有什麼可怕地呢?

  還有!既然人早晚是要死的,我們又何必追求多餘的東東,而累了自己、苦了自己呢?


  兒孫們不是傻比,他們一樣要來完成他們的人生。作為父母長輩,負責把他們撫養長大,教育他們有一個正確地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讓他們明白人生,就可以了。而苦了自己,為兒孫後代去奮鬥,顯然是錯誤地……


  本書《莊子的故事》正文部分至此結束,解讀莊子經文的文字將在後面繼續。說明一下:作者只解讀《莊子?內七篇》,在附錄中表。外篇和雜篇,一般不需要解讀,讀懂莊子內七篇基本上就讀懂了整個老莊哲學思想。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