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書房商議
“這都是些什麽?通通撤下去重做!”隨著李丞相的一聲怒喝,門外院子裏那顆枝繁葉茂的梧桐樹上的鳥驚飛起一群,在半空中撲閃著翅膀盤旋,像是在偵查有無危險。片刻後,沒有再聽見類似於方才那種可怕的聲音,那群受到驚嚇的鳥兒複又緩緩落於樹枝之上。
此刻正是丞相府的晚膳時分,李丞相不知為何,突然心氣不順,那一桌子的菜,他隻嚐了一口,便大挑菜品的毛病,一旁伺候用膳的下人被李丞相的那一聲怒喝嚇得腿一軟,頓時跪在了地上,戰戰兢兢道,“老爺,這些菜哪裏做得不合心意?”
那下人真的是鼓足十二萬分的勇氣才敢問出這句話,總要知道是哪裏出了毛病,才好讓膳房的人重做啊。
這奴才,得了吩咐照做便是,居然還敢反過來質問他,李丞相正欲發火,但他轉念一想,這菜他方才隻吃了一口,似乎沒什麽毛病,今日這股子無名火不過是被李莫箏氣著了而已,於是一甩衣袖,開口道,“不必了。”說罷便負氣離去。
不必了。什麽不必了?那下人一頭霧水地跪在地上,也不敢起來,遂把目光轉向一直不發一言的主母。
主母輕輕地放下手裏的湯碗與調羹,優雅地拿手帕拭了拭嘴角,吩咐道,“今日的菜有些鹹了,撤下去後倒不必重做了,讓膳房的人熬盅蓮子羹來,熬好後送到我房間去。”三言兩語,便解釋了李丞相發火的緣由,也為他圓了麵子。
路上,主母的貼身丫鬟問道,“老爺去了書房,夫人是否要去看看老爺?”
主母與李丞相成婚多年,早已摸清了他的脾性,現在想必人正在氣頭上,就算她也想知道李丞相是因何發火,也不會傻到此刻過去討罵,淡然道,“等等吧。”
半個時辰後,主母端著溫度剛好的蓮子羹推開了書房的門。
“老爺快嚐嚐,今日剛采下來的新鮮蓮子,晚膳太鹹老爺都沒吃幾口,可不能餓壞了身子。”主母端著一副溫婉賢惠的貼心模樣。
李丞相就吃這套,欣慰道,“夫人有心了。”
主母開始不著痕跡地套話,裝作關心的樣子,問道,“老爺今日怎愁眉不展的,可是朝堂上有什麽煩心事?不如說給妾身聽聽,也好給老爺分憂一二。”
主母這話說得極其聰明,不問李丞相為何生氣,而問他為何憂心,絲毫不提晚膳之時發火的事。
李丞相尋思了一會,覺得這事交給主母去做最合適不過,便從頭給她解釋了一番,“還不是李莫箏,真真是反骨一個,她今日從皇後宮中回來,見到我也沒有絲毫尊敬,孝道二字真是被她吃到肚子裏去了。”
主母倒是一聽便抓到了重點,先是順勢踩了李莫箏兩腳,“大小姐一向如此,妾身往日憐她小小年紀便失了親母,便拿她當親生女兒一般教養,誰曾想大小姐卻是一點都不服妾身的管教。罷了,妾身也不做這惡人了。”又猜測地問道,“皇後娘娘是不是對大小姐說了什麽,她這才?”
李丞相點點頭,接下主母的未盡之言,道,“你想得沒錯,皇後有意將她指配給昭王,怪不得這反骨回來時底氣這般足,原來是有了皇後娘娘做後台,不將我放在眼裏了。”
主母一聽這話,心中頓時慌了,若是李莫箏有了皇後做後台,以後豈不是更難拿捏了,何況二人之間本就呈對立之勢,主母怎能讓李莫箏踩到她的頭上,便問道,“那老爺是如何想的?”
李丞相道,“所幸皇後娘娘這話也沒明說,李莫箏與昭王之事尚未擺到明麵上來。明日你找個由頭進宮一趟,去見一見衛王的母妃。”
主母心中的小算盤打個不停,問道,“老爺你這是想?”
李丞相的目光看向火焰飄忽不定的油燈,他覺得,李莫箏就像這團火,難以捉摸更不好把握,與其讓她放任自流逐漸壯大,不如直接在她尚處於初生期時直接一盆水澆滅,這樣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李丞相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對主母吩咐,“李莫箏與衛王之事必須盡快定下來,不能再拖了。明日你進宮去向衛王的母妃探探口風,看看她是怎麽想的,若是能直接定下來當然最好。”
他說著,還握住主母的手,拍了拍道,“明日就辛苦你走這一趟了。”
李莫箏就像是一件待換的貨品,把她送出去,換來丞相府往後更甚一層的富貴榮華,主母享受這種將李莫箏的命運前途掌控在手心的感覺,自然十分樂意去做這件事,滿口答應下來,“能為老爺分憂,是妾身的榮幸,何來辛苦二字,老爺這麽說,豈不是太過見外。”
主母嘴上說著這話,還做出一副小女兒的嬌羞委屈姿態,被李丞相握住的手在他的掌心裏輕輕地劃了幾下,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李丞相也是十分上道,想著明天需要主母去為他做事,今晚便犒勞她一番吧,便道,“今夜便在你那歇下。”
翌日,李丞相早起上朝,主母跟著醒來,賢惠地為他穿衣,伺候他梳洗,李丞相臨走時還囑咐道,“夫人今日不要忘了進宮一事。”
主母送李丞相到門外,應道,“老爺且放心,妾身必將此事辦妥。”
主母轉身回房,喚來丫鬟給她梳洗打扮,衣裳首飾珠釵挑了又挑,丫鬟隻覺得口中的奉承話都要說盡了,主母才終於滿意,說道,“就這樣吧。”
主母坐上早已備好的馬車,一路悠悠地往宮中行去。離皇宮越近,主母的心中愈發激動起來,她覺得離皇宮近一尺,李莫箏就往窮途末路更靠近一步,素日裏她懶得與李莫箏斤斤計較那些小打小鬧的一二得失,她倒要看看,誰才能笑到最後。
主母在宮門之外下了馬車,步行進去。到了衛王母妃的住處,迅速調整了一番麵上的神色,恭敬道,“妾身給娘娘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