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回檔一九七八> 第487章 以中為名

第487章 以中為名

  李默說:「曹總,我不是看上你們的公司,而是看上了曹總您。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不是技術,技術落後可以慢慢追趕。也不是資金,資金少可以從小做起,慢慢壯大。不是營銷,營銷我們可以向人家學習。最重要的乃是人才,就像宜麗,它是從一無所有發展起來的,僅是幾年時間,現在的資產便達到了幾十億美元。其原因,主要因為有我提供充分的創意……」


  李默不是裝逼。


  對於曹達旺這樣的人物,必須得拿出一些東西讓他看到,否則他不會甘心他的公司被自己收購的。


  事實上,即便是玻璃產業,李默在以後還能提供一些先進的「創意」。


  「之所以看上福耀,不是福耀有多少先進的技術,而是福耀有曹總坐鎮。並且福耀如今年產值也有好幾億元,公司也等於有了很充足的基礎人才儲備。一旦我的資金與技術到位后,公司的擴張與磨合期不會太困難。我也做了一些調查,曹總的人品也讓我放心。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於其說收購福耀,不如說是收購曹總。」


  李默看中曹達旺,可不是調查的。


  將來,在他的帶領下,福耀成為中國第一大、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這樣的能力是不用置疑的。


  而且他是不行賄的企業家,自稱沒有送過一盒月餅。這背後也有一些原因。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即便李默都做不到這一條。每家公司刻意拿出一些錢來,用作請各地領導吃飯的經費,偶爾也會送一些小禮物……一點不屈服那可能嗎?


  曹達旺還是一個慈善家,前前後後累計捐款達到近百億,所以有人稱他一手聚財,一手散財,又稱他是中國內地首善,這一條也值得李默欣賞。


  也能稱為攤牌了。


  曹達旺繼續思考。


  一個姓郭的領導問:「李董,為什麼連設備也要研發生產?」


  李默看著曹達旺。


  曹達旺說:「郭主任,李董說的研發生產也不是真正的研發生產,而且玻璃種類繁多,特別是許多尖端技術玻璃。因此李董的意思是必須擁有自己核心的技術,包括核心的材料技術,這些核心技術必須由自己生產,也必須擁有專利權。至於其他的,則可以交給下游廠家代工。但是一些高端的玻璃技術,即便其他方面,國內都沒有代工技術,也包括生產設備與研發的儀器。但西方國家又對中國採取了技術封鎖,有一樣跟不上來,即便賣給了中國,也必然痛宰。那隻好由三個方面來解決,盡量地從國外購買技術,如果國外對他的企業也採取技術封鎖,一是自己研發,二是尋找替代技術與工藝,可能能替代的生產設備。研發出來了,未必自己生產,可以交給其他企業,但必須有一條,在外國封鎖的情況下,國內得能解決。李董,我說得對嗎?」


  「中的,我正委託魔都幾家高校研發一種新型電池,其中就涉及到許多先進的技術,如高分子試驗室,就有許多設備,我國沒有……」


  「高分子試驗室?」另一個領導不大懂,問:「是分子方面的試驗室嗎?」


  「高分子全稱為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試驗室又稱為高分子材料工程試驗室,涉及到許多方面,如高分子材料的共混合複合技術;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計算機輔助工程;超聲波、等離子體、強磁場、激光、分子間氫鍵複合及生物技術等從材料設計角度對高分子材料進行雜化改性,結構與性能的關係及作用機理的研究;與能源開發、油氣集輸及節能有密切關係的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提高大品種高分子材料質量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的研究,如高分子材料的疲勞、斷裂、磨損、失效過程及機理,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及環境因素對材料失效的影響分析和穩定技術,高分子材料長期應用性能的模擬實驗及其評價,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大品種樹脂的共混複合改性的研究;高性能、多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耐磨蝕、耐高溫、高強、高吸水、自潤滑材料的製備及形態、結構、性能的研究,如功能性農用地膜及包裝材料的研究;固體電解質、換能、信息、敏感功能材料的製備,結構和性能的關係,高分子材料高效加工助劑的研究等等。」


  「就是我投入不少資金,後來國家還投入了一些資金進來,只是展開了一部分研究,主要原因不是資金的問題,而是國外對中國的技術封鎖,許多設備與儀器購買不到。簡單一點,比如物理方面的,需要最先進的光學顯微鏡與電子顯微鏡,化學方面的,需要TGA、DSC、FTIR、GCMS等,機械方面的,需要大型材料試驗機與大型衝擊機。在購買不到的情況下,一是盡量的想辦法從國外購買,二就是尋找替代的工藝與設備、儀器。」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高分子試驗室,在李默的前世,還得到明年,才於川大成立,也是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發展項目」建設的7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並被認定為其中7個試點實驗室之一。


  但因為涉及的方面多,資金大,以及國外技術與設備的封鎖等各種原因,明年成立,95年才全部竣工,通過國家驗收,96年才全面地向國內外開放。


  那是國家的經費,與世界銀行的貸款。


  李默在華理大弄的這個,多是李默投入的資金,不需要對中國以外的任何國家與機構開放。同時,也可以一面完善一面同步地進行各種試驗與研發。此外,李默這個高分子試驗室更分散更小型化,除了華理大外,還在其他五座高校也成立了有關高分子方面研究的試驗室。


  雖然國家也撥款,同時參與了一些研發,但因為是李默主導的,所以以是實用性科研為主,沒有多少純學術性的科研項目。


  「這是研發上的替代。設備的生產,也不完全交給其他企業,未來宜集團將是一家大型綜合集團企業,在我計劃里,有一些企業主要就是生產各種材料與零部件或者設備的,宜集團規模越大,僅是內部產業鏈的供應,便能將這些企業支持起來。當然,也會拿出許多技術交給國家其他廠家,實際上,我從東德弄來的各種技術,已經將許多技術交予了其他廠家,未來還會繼續……」


  但也不是郭主任都聽不懂李默的話。


  能到他這個官職的,九成人都不是簡單的人。


  如後來的中國豬協,不是裡面的官員都是豬……豬的原因太複雜了。首先官位的問題,其次是巨大的利益,各俱樂部的利益,各種代言廣告的利益,還有各種賭球的利益。


  在這種巨大的利益下,官員想升官發財,球員想發財與花天酒地,大夥都有錢了,但大夥都完蛋了。


  所以中國足球走向市場化后,成績反而每況愈下。


  說白了,它不是成為出成績的措施,而是成了各種撈錢的場所,中國足球還能上去嗎?


  郭主任可能確實不懂高分子與高分子試驗室,但不可能不明白李默所說的「替代」。之所以問一問,是看出曹達旺猶豫不決,於是換一個話題,讓曹達旺緩衝一下。


  曹達旺繼續思考。


  李默開出的條件,手中擁有的技術,對他的欣賞,未來的野心,都是讓曹達旺心動。宜集團各企業氛圍,經營理念,自主研發精神,也讓曹達旺折服。


  不過讓他交出福耀控股權,他還是有些不甘心。


  李默看了出來,索性替他說了:「曹總,這樣吧,你們回去商議一下再做決定。」


  「好。」


  李默將他們送到門口。


  宋海軍不悅地說:「李董,他居然不答應……」


  「他是一個有能力有野心的人,這樣說吧,八十年代各個企業家裡面,馬勝利是張士誠,能力不小,但能力依然不及曹達旺,並且愛慕虛名,雄心太大,因此他的集團公司崩了。與馬勝利相比,曹達旺則是朱元璋,有野心,有足夠的能力,而且腳踏實地,足夠低調,即便沒有我的進入,他的福耀未來也不可估量。這樣的人,不可能一下子甘心於寄人籬下,也必然有著他的矜持與驕傲。」


  李默是分成兩步走的。


  若是曹達旺同意,李默則讓他的玻璃公司培養成為一家大型綜合的玻璃公司,若是曹達旺不同意,李默成立的玻璃公司只會生產一些特種玻璃。其實若是國外不封鎖的話,李默都未必會進入玻璃產業。


  至於技術……有些頭痛。


  但還有兩次很好的機會,一是蘇聯與未來的俄羅斯。


  二就是日本,日本很快就要進入「失落的十年」「失落的二十年」。


  真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日本本土GDP馬上增漲越來越緩慢,但只是表面的現象。真相是日本許多企業將資產向海外轉移,到了16年日本海外資產達到四萬多億美元,年銷售額也接近四萬億美元。甚至可以這樣說,將日本企業全部拿掉,中國的GDP都會少一大截。


  而且在許多技術上,日本人仍佔據著優勢。若是以為日本又變成了小日本,掉以輕心地與日本人開戰,弄不好中國還會吃大虧。


  不能將日本想得那麼悲觀,但確實自93年往後去,日本有許多企業日子越來越難過,到了亞洲金融危機,則有更多的日本企業陷入危機,甚至破產。


  這種情況下,對於李默來說,就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想將日本尖端的技術與設備弄到中國本土,那是不可能。不過能弄到沙角開發區,若是沙角開發區也不行,弄到東德地區總可以吧。然後派專家以工作的名義進去學習,再利用智慧將它們「複製」出來。


  宋海軍則在心中盤算著李默今年花了多少錢。


  李默將宋海軍調出來,不僅是為了兩部電影,那純粹是浪費人才。


  這是進一步的磨勘與觀察。


  這段時間,李默還讓他配合或主導著各種資金的調動。


  除了前段時間李默不停的收購外,實際李默還在暗中花掉了一大筆錢。


  那就是陸續地對開發區、各種科研項目、孤兒院的撥款,宜富也撥了一筆錢,不過數量很少了。


  前三者,李默又陸續地撥出了近八十億人民幣,只是這些錢是來自各個銀行的貸款。按照李默與中行的約定,這次石油期貨的做多,未來的做空,盈利多少,則按照外匯匯率從各個銀行撥款多少人民幣貸給李默。


  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貸款,正因為有了這筆龐大的貸款,李默才有了底氣收購蘭寇,否則用錢的地方太多,不可能坐視著香江這波股市暴漲,而將寶貴的外匯全部花掉。


  其實難也就難在這幾年。


  宜富的錢頂多燒到95年。


  開發區時間更長一點,但主要燒錢,就是在97回歸前,回歸后還會燒錢,但燒得不多。


  孤兒院不管李默是出於什麼用意成立的,但它終於一種公益,就不提燒多少錢了。


  科研的錢根本就沒有時間限制,而且越往後去,燒的錢越多。


  然而只要化為產品,就漸漸不需要李默額外來掏腰包。


  如宜美,李默撥出一些運轉資金,則不會再撥出研發經費。


  即將成立的電池公司也一樣,甚至不久就可以實現大規模的盈利。


  李默名下的企業除了宜麗與宜寶,因為大肆擴張兼并,暫時不能分紅,新東方與宜富也是如此,在這近十年時間內同樣也不要指望分紅。


  不過絨德克、宜樂、宜安、愛奧工作室,已經每年替李默帶來不少利潤。


  李默所說的對於玻璃的各種投資,實際上也不是李默自己掏腰包,除了預留的一部分用來「購買」蘇聯技術的資金外,餘下的全部讓李默投入到香江股市上。


  這筆資金主要就是來自上面四家企業的盈利分紅,就包括不久后,購買蘇聯的技術資金,李默也打算近半用這四家企業的分紅支付。


  也就是幾年後,大多數科研項目的資金不是李默掏腰包的,而是由各個企業的利潤來承擔。


  所以李默發瘋似的賺錢,主要就是為了渡過眼下這幾年的各種龐大的花費,也包括瑞士哪邊的花費。


  其實放在國外,李默這種花費也不稀奇,比如微軟,今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十幾億美元,可以說微軟的利潤也是暴利。然而除了交納稅務與支付工資獎金外,餘下的全部用來研發,或者併購上。


  這是眼下的,未來微軟利潤越來越多,甚至一年的毛利潤能達到數百億美元,然而幾乎全部用來擴張、併購與研發。


  但在90年的中國,李默以這種速度花錢,還是讓上面各個領導目瞪口呆。


  李默與宋海軍開如討論中電坊。


  它的全名為中國電池作坊。


  似乎是一個很古怪的名字,實際這個名字暗含著李默的野心。


  作坊在中國古代,就是工廠,當然有官方的作坊,也有民間的作坊,有大作坊,也有小作坊。


  在許多中國眼裡,作坊不是作坊,而是小型家庭工廠或者「野雞式」工廠,在各個字典里的解釋也是手工工廠。何謂手工?難道中國歷史上哪些機械不是機械?實際在工廠這一名詞代替作坊之前,中國恰恰是文明最強大的時候。


  並且這是李默第一家以中字開頭的企業。


  可見李默對這家企業的態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