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回檔一九七八> 第398章 Foundry

第398章 Foundry

  不過李默這次,好好地替了這些人瘦了一番身,重者能「瘦身」近半,即便老包,這次看得眼熱,卷了進去,也損失了近三億美元。最慘的,還是英國在港的一些商人,包括四大洋行的各個大股東們,有的能損失十幾億美元。更慘的,不用說,是滙豐銀行了,損失的可能達到了五十億美元,當然,他們捏著鼻子不敢作聲,否則客戶一起會跑掉的。


  文書記斟酌了許久,還是答應了。


  因為李默的舉動,讓他看到了一種很好的苗頭。


  為什麼會痛恨富人,是為富不仁。


  但是又不能否認這些資本家,或富人對經濟的帶動作用。


  李默就是很好的例子。


  別看宜集團眼下才是一個開始……是李默說的。


  可幾家公司拉動的產業不計其數,受益的工人,李默說是幾萬人,但實際的,可能有十幾萬工人跟著受益。


  若是為富者仁,老百姓恨不恨?


  李默開始說第四件事。


  他又掏出一份計劃書,不是上次給煌縣幾個領導的計劃書,而是一份更詳細的計劃書。


  付省長仔細地翻看著,文書記也坐在邊上看著。


  「小李,我代表晚省政府,煌縣政府……」


  「別,這是我的想法,但是我很懷疑地方官員的作為。」李默立即打斷他的話。


  「小李,我們該怎麼做,你才能相信?」


  「且看這份合約,」李默又拿出一份合約。


  這次煌縣的行動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公益,第二部分是互助。第一部分的資金是以墨子基金的名義進入的,第二部分的資金是以新東方與宜富的名義進入的。


  新東方有幾個股東是很有來頭的衙內。


  宜富的股東除了李默外,李默想繼續拉進魔都政府,不過股份很少了,餘下的,還會拉動一些美國人進來。


  因此合約上制訂了一些比較苛刻的條款,若是當地政府違反了這些條款,按照合約,必須賠償三家公司的損失,損失的估值也不是當地政府估值的,因為有美國人的股份,所以李默到時候會請美國的律師過來評估其損失。


  就是這樣,李默還是不放心。


  因此搶在文書記沒有調動前,迅速返回魔都,將這件事處理好了。


  有文書記做證明,又要好一點。


  付省長看完后說:「小李,你不能對我們領導如此不信任。」


  「付省長,你當真不知道各個領導是什麼德性?能兜著這份合約,這筆資金則會進入。兜不住,我則另尋其他地區。反正中國隨便著,就能找出一個貧困縣來。」


  「我們……」


  「付省長,年廣久是一號首長庇護的人吧,不知道他現在是什麼情況?」


  老年還是鳩城人,鳩城遠比煌縣好吧。


  「他是什麼情況?」文書記好奇地問。


  「捕風捉影的流氓罪,說有呢,也不抓他,說沒有呢,一直用這個罪名不停地上門找他的麻煩。老年呢,也不識相,人家意思這不是明擺著嗎?要那麼多錢幹嗎?拿出大半財產大夥分一分,保證什麼流氓罪也沒有了。」


  這話說得……


  付省長當場就掛不住了。


  李默說:「去年晚省幾個領導過來,責問我二,一是為什麼自曝其丑,將煌縣落後的情況拍成記錄片播放出去,二是為什麼不將企業帶回晚省。我懶得解釋,只說放在晚省,成本會變得很高。實際若不是魔都替我創造了企業生存的環境,我的企業都不會回國。醜話不先說了,資金過去了,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其實老年的什麼,李默真不想說的。


  可是付省長一口一個領導,揣著明白裝糊塗,李默只好說出來了。


  而且他已經將合約與計劃書往抽屜里放。


  這次回來就是花錢的。


  不過就是花錢,也要花一個舒坦吧,不要到最後,錢花下去,反而弄得一肚子氣,何苦!


  想花錢,太容易了。


  別的不說,僅是這一帶幾十家高校,有多少錢花不下去?

  這也是眼下中國個人創業的現狀,不創業便罷,一創業,各個部門的領導,甚至黑澀會,都會上門來吃拿卡要。有來頭都不行,得讓人扒一兩層皮,比如宜麗直銷店,實際宜麗做了許多妥協,上面再三關照著,還有幾家宜麗直銷店始終不能正式營業。


  要麼同流合污,然後成為胡潤殺豬單中的一員。


  反正整個八十年代就開始在國內創業的人,一半沒有好下場。


  不妥協,不能經營。一妥協,弄不好就得進去。


  文書記捧著茶杯沉思,因為李默所做的,讓他看到了更多的東西。


  他們這些人的智商,無疑都高人一等的,但這種大環境,確實很糟糕啊。


  付省長急了,說:「小李,我們簽。」


  可能苛刻吧,但只要官員不伸手,只要保護著這些互助產業,不讓當地地痞鄉霸騷擾,李默也不會無理提出索賠的。這兩大條件,難道做不到嗎?事實上還就是難以做到。


  付省長在簽字時心中就在想,必須要整頓相關的部門,也必須對煌縣各級領導幹部再三戒告。


  李默既然能拿出這份刁難的合約,到時候真能提出索賠的。


  難道派人將他抓捕起來?


  能嗎?


  李默可不是年廣久,弄不好,舉家就能遷往魔都。再弄不好,舉家能遷往美國。到時候晚省的臉,丟到國際上了。


  幾個主要的領導一一簽好字后,李默與他們一一再次握手,然後說:「非是我刁難,它只是我第一步。萬事開頭難,第一步做不好,我後面也沒有動力了。」


  說著,帶他們吃飯。


  走在路上,文書記低聲問:「小李,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


  李默也低聲說:「去年國家物價闖關,然後我就開始推算,算來算去,這次闖關必然會失敗。失敗會帶來什麼後果?不僅是經濟了……」


  這樣說,也就通了。


  吃過飯,李默回家。


  不過他在家裡只呆了半天,又飛回美國。


  花錢了,這次就得花一個暢快。


  到了美國,先是與雅各布斯教授通了電話,問他收購的情況。


  這幾家企業與兩點有關,一是與晶元技術有關,二是與晶元加工有關,也就是李默想讓高通打造成一個半idm公司。當然,教授也想高通以後能變成一家全idm公司,也就是製造、封裝測試以及投向消費市場一條龍全包的企業,比如英特爾。好處多多,因為所有環節控制在手中,從設計到完成所需的時間比較短,不存在工藝流程對接的問題。不過弊病也明顯,那就是得需要海量的資金,動不動就是幾億幾十億美元……教授想多了,往後去不是幾億幾十億,往往得需要上百億美元!


  因此李默還得找一家foundry公司,也就是代工廠,這種企業只是代工,不做設計。


  因為高通已經參與了部分晶元加工,具體的就是從切割晶圓開始,因為這家代工廠必須有完善的製造晶圓技術。


  反正沾到了晶元,都需要花海量的錢。


  更讓教授頭痛的是,李默一心想要在中國生產晶元……好吧,反正你能掙錢,由著你去糟蹋。


  在掙錢上面,教授也服氣了。


  這次他們幾個人跟著李默沾了一些小光,每人掙了近千萬美元。


  僅是現金就分了好幾百萬美元,每一個人看著自己銀行賬上的金額,都不知道說什麼了。


  教授說了一下,收購進程不是太理想,因為李默提出的要求就是完全收購,若不能完全收購,最少控股八成以上。雖然李默讓教授有意地放高價格,因為有了這兩個條件,收購進行得十分困難。


  李默在電話里說,不用急。


  又補了一句,真不行,適度地再抬高價格,我再給你一億美元。


  事實上現在進入半導體行業起點還是比較低的。


  再往後去,進入半導體行業起點越來越高,特別是一個技術專利,想要繞過去就讓人頭痛了。


  到時候不是七億八億美元,隨便著,就能讓你花上幾十億美元。


  李默掛了電話,他自己開始主持著,發起了一筆收購。


  第二天,李默去了洛杉磯,他在這裡面見了兩個客人,一個叫張忠謀,一個叫孫運璿。


  收購的對象就是台積電。


  孫運璿是灣灣第十任行政院長時提出一個理念,仿照韓國經濟,所以有人攻擊他化公為私,不過最終還是通過了,於是成立了工業技術研究院。


  83年,張忠謀正好與德州儀器半導體理念不合,放棄了擔任該集團總經理一職,於是85年被孫邀請過來,擔任該研究院院長。


  兩人在一家小酒館里就商議到了一個現狀,現在大多數半導體公司都是idm模式,要麼就是技術含量很低的各下游公司,也就是現在高通收購的這幾家公司。


  他們便產生一個想法,我自己不生產產品,專門替這些公司代工晶圓。一是避免專利之苦,二是突破的技術關口不會太多,三是灣灣哪時候人力成本相對比歐美也要便宜一點,技術人才也不少,灣灣還有一些技術底子,不是一無所有。


  於是87年成立了台積電,起初需要一千萬美元的資金,然而灣灣許多人不同意這項計劃,更不願意花這個錢,最終還是孫運璿砸鍋賣鐵,才將這筆錢籌齊的。


  才開始台積電日子很不好過,訂單少得可憐,都不能維持生計。去年,台積電好不容易才拿到英特爾的一筆訂單,可是英特爾的人來到台積電的工廠后,發現製程里有兩百多道錯誤。


  張忠謀只好勒令整廠,換機器,換製程,終於讓英特爾滿意,將訂單交給了台積電。


  只能說緩過一口氣了,台積電日子依然不好過,更欠了銀行一大筆債務。直到94年,台積電上市,在股市上圈了一大筆錢后,公司得以擴張,95年才實現了10億美元的產值。也就是經過了這麼多年,還得以上市圈錢,市值才勉強接近去年的宜樂公司,當然,技術含量不一樣了。


  現在進入台積電是一個不錯的機會,不過討厭之處是台積電有「行政院」的股份。


  李默親自去了機場迎接。


  「小李先生,」孫運璿與張忠謀客氣地說。


  這次李默鑿空香江,可以說震驚全球,並且還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


  並且起始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灣灣的一個女明星……好吧,不管年齡大小,都必須要保持足夠的尊重。


  這也是李默發起收購的原因之一,至少李登輝現在還沒有揭開他的真面目,大多數沿續著小蔣的政策,兩岸關係是在回溫狀態,而不是惡化狀態。


  否則什麼也不要收購了。


  「張先生,李先生,你們好。」李默也客氣地說。


  三人上了車子。


  「不知小李先生請我們來,有何貴幹?」張忠謀問。


  「張先生,李先生,我能相信你們嗎?」李默說。


  這問得就沒有禮貌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