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這也搶啊
幾個人就來到曹鎮,也不是完全不相信,萬一遇到天才呢。
先來到公社,公社幾個領導聽完,一起笑了起來,有什麼神奇的事發生在李默身上,太正常了。他們挑了幾件事略略說了一說。
當然,還有一些疑問。
張幹事帶著他們來到李家。
「就是那篇作文,你在裡面用了幾個典故,是從什麼地方知道的?」
「響鈴塔、響石街的對聯,是聽老人說的,孔子的圩頂是我看《史記》看到的。」
「你看《史記》?」
李默稍稍遲疑,如是一般書還好解釋一點,這些史料書,如《史記》、《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還真不大好解釋,因為他家所有親戚好友,包括老師家中,都不會有這些史書,頂多可能有一本《史記》罷了,但有沒有《續資治通鑒》?
他愣了一下說:「鳩城我家有親戚,曾隨奶奶去過鳩城,他們都在上班,我無聊,便整天跑到鳩城圖書館看書,看過一些史書。有的地方確實不是很懂,也多是走馬觀花看了一遍,包括《史記》。但有了一個圩,我家就在圩區,於是我關注了一下,才知道孔子的額角太過古怪,便記了下來。還有趙普勝俞通海那段也是如此,我是看《續資治通鑒》時才看到的。那套史書瑣碎,更看得頭痛,不過沾到了我的家鄉,所以也關注了,並且記了下來。」
這樣一說,就講通了。
「李默同學,我們也查過這本史書,裡面記載是萬餘人,萬艘船。為何你改成了擁眾兩萬,船千艘?」
原文是這樣的:時和州西南民寨,次第剷平,而城中乏糧,元璋與諸將謀渡江,無舟楫。有趙普勝、俞通海者,擁眾萬餘,船萬艘,據巢湖,結水寨,與廬州左君弼有隙,懼為所襲……
李默坦然答道:「各位老師,你們應當知道兩本資治通鑒的區別,《續資治通鑒》雖然記載了不少史實,不過與前者相比,它敘事不清晰,語言散亂。按理說古文越往後越好理解,越容易讀懂。但因為語言綾亂,雖是清朝人寫的,還不及《史記》容易讓人懂,裡面也有許多錯誤。」
這段背景是朱元璋已經在和州打下了一片基業。
提起朱元璋,則會想到他殺功臣,殺大臣,不知道殺了幾萬官員,往往疏忽了朱元璋愛民。殺功臣,確實是為了他的子孫,即便李世民,也擔心兒子壓不住李績,說了一句,兒子,我將李績放到外地,如他有怨言就將他殺掉,沒有怨言立即提撥他,他則會感謝你,忠心你。
沾到皇位,確實說不清了。
但殺官員,主要是為了反貪,所以明朝才出現一件怪事,人皮登聞鼓,只要官員貪污五兩銀子,立即殺掉扒皮,做成登聞鼓放在縣衙前,讓百姓擊鼓鳴冤。
朱元璋做得太暴烈,效果也不好,官員薪酬少,又高度集權,官員手中有著很大的權利,如何不貪?結果是殺得越多,貪官也越來越多。
當然,也不能怪朱元璋,他畢竟有著時代的局限性,並且已經做得不錯了。自古以來由南向北,統一國家的只有他才做到了,真正驅除韃虜也只有他才做到了。楊堅也不行,他是胎里生,用「道心種魔大法」從鮮卑政權里胎生出來的。孫蔣二人更不行,軍事才能不足,又沒有能力將派系問題解決,甚至還沒有安定國家,內部就出現嚴重腐敗。
和州是魚米之鄉,可那時朱元璋手中將士已經不少了,以他的性格,又不想危害百姓,為了三軍供給,只好將眼光轉向了江南,想渡江,一個船就難住了。
左君弼、趙普勝、李普勝原先都是彌勒教主彭瑩玉的門徒,趙李二人還是師兄。彭和尚被殺后,左君弼據廬州力量最強,趙李二人、以及其他的一些英雄好漢如廖永安、廖永忠兄弟,俞廷玉、俞通海父子,趙伯仲、趙庸、葉升、桑世傑、華高,以巢湖為中心,活運在巢湖到裕溪口一帶,也包括李默家鄉曹鎮。
左君弼派使招降這些人,當然,大夥不樂意了。左君弼於是發兵相攻,廖永安數次迎戰,皆敗,連巢湖大本營都被左君弼佔據。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才被迫打算依附朱元璋。
先是廖永安派韓成面見朱元璋,后是俞廷玉派其子俞通海面見朱元璋。
確實那時朱元璋在和州做得不錯,名聲也好,最少比被迫投降左君弼強吧。
大家帶船帶人投奔朱元璋,到了曹河的后河,也就是李默家的北面,不遠,只有五六里路,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不是下長江,而是去和州,河道皆不大。
元兵用大型樓船將馬場河等渡口扼守住,只有一條小河到達和陽,但乾涸了……也有可能本身就很淺。這時候很危險了,一恐元軍察覺來襲,更恐左君弼乘勝追來。
本來趙普勝也有些看不起朱元璋,畢竟當時朱元璋只是一股中等力量,遠不及陳友諒、張獻誠等人,情況又不大好,於是將屬於他的兵馬帶著,順曹HN下,投奔陳友諒。誰知他前面一走,後面天降大雨,朱元璋立即派使將這群人接到和州。
但是《續資治通鑒》寫得極其凌亂,往往事件多了,大家就讀不清楚,錯誤更多。
比如原文,萬餘人,萬艘船,難道一人一艘船?難道是李默家那個小幺盆?
這些都是在大江大河大湖裡活動的船,更是朱元璋用來渡江的戰船,怎能小?
況且這群人是幹什麼的,好聽的說法是一群結水寨反抗元朝的義軍,不好聽的說法就是一群水匪,如何能籌得一萬艘戰船?
李默前世看到這裡時,於是考證了一下。放在作文里,當然不能引用原文里的錯誤數據。
「這才是更接近真實歷史的說法,但我那是小考的作文,時間有限,篇幅有限,只好草草寫了,若是再給我多一點時間,多一點幅篇,加上一千五百字,將一些細節描寫出來,略略添加一些修辭,那篇作文才能更豐滿。沒有辦法,只好寫成那樣。」
這是事實。確實,因為篇幅有限,原先的作文略有些擠……但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年齡啊!
幾個老師苦笑,草草寫了,都寫成那樣……不是你寫成那樣,是你想要搞成那樣。
「為什麼你選擇如此一個吃力的寫法?」
「題目是我的家鄉,那寫什麼呢,田,農民,土地,莊稼,都寫爛掉了,因此我當時有意選擇了一個新穎的寫法,將歷史與現實猱合起來,然後就有了那篇《守護》。」
「那你能不能將它擴寫一下。」
李默無奈,確實那篇作文寫得過於老成,多少會讓人生疑。
那就寫吧。
他將英語稿紙收起來,重新拿出一張白紙,在白紙上一邊想一邊寫,用行書寫的,沒有「草」,雖是行書,勉強也能稱為工整。
李廣平夫婦聽說家裡來了客人,也從田頭趕了回來。
聽說縣裡的老師在考兒子,立即張羅著重新給幾個老師遞煙沏茶倒水。這一寫就是三個來小時,所以李默懷念電腦呢。
即便行書,一分鐘能寫十幾個字?但以他的手速,若是用電腦碼字,一分鐘能碼一百多個字。當然,寫文章不可能一分鐘能碼一百多個字,還要想的。算是他速度快了,三個多小時,才勉強寫出兩千九百來字。若是草書,只寫給自己看的,又會更多。改成了楷書,甚至兩千個字都弄不出來。但這一擴充,這篇文章更加有閱讀價值。
還懷疑嗎?這可是當著大家面寫的。
幾個老師看著這篇擴充后的新「作文」,又滋滋地吸冷氣。
不要說李默只是一個小孩子,換作他們來,也未必能寫得出來。
擴充後果然不一樣,更細膩更豐滿,特別是歷史與現實時不時地交錯著,那種時空轉換,那種人文氣息,那種「酸騷感」……酸文人,騷客,所以說是酸騷感,都讓他們懷疑自己所看到的不是真的,它應當出自一個穿著長袍,古風凜然的中年文人之手。
張幹事看著他們的表情,心中只是一個勁的笑。
也輪到你們震撼了。
一個老師反遞煙給李廣平,說:「廣平同志,我們今天來是這樣的……」
他說出他們一行的來意,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李默立即將志願改掉,改C縣中。
天才啊,要搶了。
而且開出一些優厚的條件,李默進了縣中后,所有學雜費一律免掉,並且保證讓縣中的老師對李默重點載培。
李默也有些蒙,現在就出現了免學費的說法嗎?
這只是小考哎,前世自己聽說過高考各個高校搶人的,但小考就開始搶生源了嗎?你們這幾個老師,要搞那一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