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1937全球速遞> 第七十章 試探丘吉爾

第七十章 試探丘吉爾

  丘吉爾到底是在政治舞台上摸爬滾打了快四十年的老狐狸,他很清楚莫斯利那幫人不過是跳樑小丑,對他造成不了太大的影響。


  所以,雖然倫道夫對彈劾動議憂心忡忡,丘吉爾本人對此倒並不太上心。他更關心的是歐洲大6政治局勢的變化。


  約翰對丘吉爾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政治家情懷還是滿讚賞的。


  作為一個美國人,約翰當然會喜歡像丘吉爾這樣寧願犧牲自己、便宜美國,也堅決不讓法西斯、**好過的「自由世界鬥士」。


  要是丘吉爾也學法國人那樣「雞賊」,早早地從了納粹,那美國可能以後也就只能在西半球玩玩了。


  約翰有選擇地為丘吉爾介紹了他與德國、法國一些「大人物」的接觸,其中特別提到了戴高樂。


  約翰前世就一直很疑惑,法國戰後咋就變成戰勝國了?這個號稱歐洲第一6軍強國的國家,可是在開戰後不久就宣布投降了。


  在法國政府投降的時候,它手裡可是還有65個師,近一百萬人的可作戰部隊,法國國土的三分之二尚未淪陷,海外還有廣闊的殖民地資源可供調動。


  194o年夏天,法國充其量也就是打輸了一場戰役而已。傷亡二十多萬,被俘1oo多萬,這遠不至於讓這個國家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選擇投降,只能說是法國人自己不想跟德國人打下去了。(要不它怎麼能幹脆利落地把想乘機佔便宜的義大利麵條打的滿地找牙呢。)

  法國這一投降,可把親密盟友英國坑得夠嗆。丘吉爾剛接替張伯倫擔任英國相時,可是顛顛地跑到巴黎去找法國人商量如何扭轉戰局的。結果貝當一句「我們準備投降了」,差點沒把他氣暈過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歐洲各地都打得稀里嘩啦。相比之下,法國人可以算是過得比較舒服的了。至少丘吉爾在倫敦挨炸的時候,巴黎的貴婦們還在天天和德國大兵開舞會。戰後柏林被蘇聯炮兵轟成了一片瓦礫,而巴黎卻始終完好無損。


  在二戰中,法國幾乎沒有為盟國出過多少力,它的合法政府和它的工業體系反而在為德國人效勞。


  假如德國人獲得了戰爭的勝利,身處希特勒泛日耳曼體系中的法國人(法蘭克人、盎格魯人和哥特人都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在德國主導的歐洲中佔據一等公民的地位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戰後法國不光取得了戰勝國的地位,還成為了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把投降后丟掉的阿爾薩蘇和洛林拿回來也就算了,甚至還差點從德國割走薩爾(因公投選擇留在德國而作罷)。世界上怎麼有這等好事?


  後世有人猜測法國在二戰期間是在玩兩邊下注的把戲。成立流亡政府的戴高樂為法國人贏得了戰勝國的身份,而帶領政府投降的貝當保住了大部分法國,使人民免受戰火。


  在約翰看來,這有點事後諸葛亮的味道。戰爭爆時戴高樂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的上校,跑路英國前也不過是個不受待見的准將。


  從法理上來說,維希法國政府是通過當時法國國會投票表決合法產生的,元貝當也是成名幾十年的老元帥。他們代表了正統的法國,是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的。(除英國外,包括美國和蘇聯在內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維希法國,不承認戴高樂的「自由法國」。)

  法國人想要兩邊下注,至少也得是讓雷諾、達爾朗這個級別的官員、將領過去組建流亡政府才配叫「下注」吧。


  戴高樂不過是個「叛國」的坦克師師長,從敦刻爾克撤退到英國的十四萬法**隊里,只有三千人選擇加入戴高樂的團體,其他人寧可在解除武裝后返回維希政權控制區。


  約翰很好奇,丘吉爾怎麼就看上了戴高樂,把他扶持成了法國領導人呢?


  要說,丘吉爾看人的眼光到底不如羅斯福,當初羅斯福一眼就看出戴高樂有「二五仔」傾向。果不其然,戰後他就帶領法國反出了北約,還恩將仇報阻礙英國加入歐洲一體化。


  結果,約翰現丘吉爾對戴高樂還幾乎一無所知。但是對後世羅斯福看中的吉羅將軍倒是有些印象。


  丘吉爾對吉羅將軍的印象很有意思,他沒把吉羅當成軍事將領,而是把他看成是一個「越獄高手」,是個兼具勇氣、智慧和運氣的傢伙。


  從倫道夫的口中,約翰才知道,和吉羅以從德國戰俘營成功逃跑的傳奇經歷而跡一樣,丘吉爾當年也是通過一次「名動英倫」的越獄行動成功步入政壇的。


  1899年,25歲的丘吉爾以記者的身份前往南非,採訪英布戰爭,在隨英軍士兵行進途中被俘。丘吉爾雖然是隨軍記者,但是因其攜帶武器並參加戰鬥,所以布爾人拒絕釋放他。


  1899年12月,丘吉爾極為大膽地獨自一人越獄成功,在當地一個英國僑民的幫助下一路從南非逃到了莫三比克都的英國領事館。


  這一事件使丘吉爾在英國的名聲大噪。回到英國后,丘吉爾抓住機會踏入政壇,並在19oo年1o月的選舉中成功當選下議院議員。


  感情丘吉爾和吉羅是惺惺相惜啊。約翰雖然覺得這種「巧合」感覺有些好笑,但對此還是「喜聞樂見」的。要是能藉機多給吉羅將軍加加分,到卡薩布蘭卡會議時把戴高樂換掉就好了。


  還在約翰琢磨著怎們幫吉羅在丘吉爾這刷點印象分時,一個電話把丘吉爾叫走了。


  過了差不多1o分鐘,丘吉爾回來了。他告訴丘吉爾夫人,電話是戴維?馬傑森(相張伯倫的心腹,保守黨在下議院的總督導,後來在丘吉爾手下當過6軍部長)打來的,他需要連夜回倫敦去。


  「抱歉,約翰,我不能陪你們了。哈利法克斯勛爵那邊遇上了點麻煩,他們想聽聽我這個前殖民地事物大臣的意見。」臨走前,丘吉爾與約翰和阿黛爾一一擁抱告別。


  然後,他又從倫道夫手中接過了帽子和手杖。「我讓倫道夫留下來陪你們吧。這兩天你們要去哪就直接跟他說,讓他來安排。」


  丘吉爾走後,約翰一直在想到底是什麼事讓那些保守黨大佬們這麼著急忙慌的連夜讓丘吉爾趕回倫敦。


  哈利法克斯勛爵是外交大臣,難道是「慕尼黑陰謀」提前了?那也不會找丘吉爾商量啊,誰都知道他反對綏靖,跟張伯倫不是一路。


  等等,丘吉爾剛才說他自己是前殖民地事物大臣,那應該是跟殖民地事物有關了?非洲、澳洲、中東還是遠東呢?


  突然,約翰想到了另一種可能性——愛爾蘭。1921年,丘吉爾在擔任殖民地事務部大臣時,最大的業績就是與愛爾蘭新芬黨談判,最終允許愛爾蘭成為英帝國內的一個自治領。


  就在今年4月,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剛剛正式簽署了一項新的防衛聯盟的協議,廢止了丘吉爾當年擬定的一條重要條款:「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海上防務應由英**隊負責,為此目的允許英**隊在指定的口岸使用港口和其他設施。」


  新的協議里,英國同意把在貝雷哈文郡和科布郡的港口以及斯維利海灣的所有海軍指揮部和產權在今年年底以前全部移交給愛爾蘭政府。丘吉爾可能是被找去討論港口和海軍設施移交問題的。


  說起來,愛爾蘭在大西洋上的地理位置還是滿優越的,用得好能在二戰中能幫英國不少。可惜張伯倫鬆口松得太快了,沒了籌碼(總不能把北愛也送給他們吧)。


  所以,戰時愛爾蘭選擇了中立,而不是像很多其他英國殖民地一樣又出錢又出力。(戰後這些出錢出力的殖民地都獲得了更大的主權,不是獨立就是成為了自治領。)

  不過這一切都和約翰沒啥關係,他還不夠資格摻和到這種事里去。他現在更感興趣的是羅爾斯·羅伊斯(勞斯萊斯)公司的動機。之前整理基金會產業時,約翰還現了1.2%羅羅公司的股份。約翰可對他們公司的灰背隼(梅林mer1in)動機眼饞得很。沒有他,他拿什麼來打造心目中的「野馬」——p-51戰鬥機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