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花有別樣紅 第二十章 是挑戰更是機遇(二)
第三卷 uā有別樣紅 第二十章 是挑戰更是機遇(二)
薛冰看樣子對理光縣也不熟悉,倒是司機之前來過,說道要不了多久就進城了,三個人說了一會話,江林濤看薛冰似乎就當他剛才按了兩把沒有發生一般,心裡也覺得踏實了。
不過隨即又有些恍然,在薛冰面前他真有點患得患失了,他倒不是怕惹惱了薛冰,薛冰會在工作上如何,而是怕薛冰因為疏遠他了,其實江林濤還是ǐng享受薛冰那種工作時很嚴厲,平常又如真的姐姐一般的柔情和親情……
到了理光縣委招待所附近,看到招待所口幾個記者模樣的人正在和看的人理論,幾個記者mō樣的人面紅耳赤脖子粗的似乎非常的氣憤,其餘幾個估計是理光縣宣傳部的人正在勸說幾個記者模樣的人不要進去,江林濤就讓司機靠邊停著不要急著過去,江林濤能夠感受到理光縣頗有點草木皆兵的味道,這麼緊張,顯然不僅僅是李志佳等省市部的領導到了理光縣,恐怕還是有一句笑話講的那般「防火防盜防記者」。
好一會,幾個宣傳部的人連勸帶哄,連拉帶拽,把幾個記者給拉走了。
理光距離宜都不遠,省內的媒體省里還可以打招呼不來報到此事,但是宜都還有不少外地以及國家級的媒體的記者站,這些人已得到消息肯定都過來了,來的記者恐怕還不少。
江林濤估計只要是被宣傳部發現的記者肯定都是有專的人跟著,能做工作的盡量做工作。江林濤很清楚接下來宣傳部的人是怎麼做的,先是大倒一番苦水,然後允之「紀念品」或者「車費」若干等,讓記者們空手而來,滿載而歸,這麼做其實是養足了某些不良記者的胃口,江林濤有些嘆然,不由想起那些再過一些年,煤礦多的地方,專有一幫人做「記者」,一出事這些「記者」都是蜂擁而至,然後和政fǔ以及礦主jiā涉,雙方討價還價一番,最後政fǔ和礦主也沒事了,「記者」們腰包也鼓了起來,皆大歡喜。
不過,這時候還沒有到那麼離譜的地步,還是有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媒體以及一些有良知的記者不屑於收好處,會公正直言。理光縣裡這麼做,不是很合適。
因為事情都被人家給捅出去了,還這麼藏著掖著,其實效果是適得其反,倒不如大大方方的請記者們來挑挑刺,顯得坦也表示出有問題就糾正的誠意,也許這樣的效果會更好,理光縣也好,省委組織部也好,需要進行一場危機公關,只是恐怕很多人都缺乏和媒體打jiā道的經驗,更不要說危機公關了,這樣的詞估計不少領導估計根本都沒有聽說過。
司機見那些人離開了才開著車到了招待所口,即便是他們的車掛著字打頭的牌照,也被口的人攔下,司機出示了證件才讓進去。
一下車,江林濤見司機還在車上就扭頭對薛冰說道:
「處長,理光縣這麼做不妥當,這麼防著那些記者,恐怕反而會讓各大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此事,並且報道的觀點肯定是負面的。那影響會更大,會更壞。不但是理光縣會不好過,我們省委組織部也會更著遭受別人的口誅筆伐……」
省委組織部本來就是人家的矛頭所向,理光縣這麼一搞,再被有心人一推bō助瀾,只會讓火越燃越旺。
薛冰眼睛也看著那些人離開的方向,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理光縣這麼做是有些過火了。只是這些記者似乎也太會添了……」
江林濤看薛冰的表情顯然並沒有把他這話怎麼往心裡去。
「記者乾的就是找問題的職業,理光縣才是越添越人家可不是盯著理光而是盯著組織部,怎麼和媒體打jiā道,還是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不然李部長也會很被動的。」
薛冰聽他一再提醒,顯然也是有些意外。想了一下點點頭道:
「那我等會提醒李部長一下。」
兩個人一邊說著,一邊上了台階,理光縣裡的人也從大廳迎了出來,領著他們倆進去,到了會議室,看到李志佳以及蘭凱市委書記廖奇峰以及省扶貧辦等相關領導正在會議室聽取理光縣相關領導的彙報,看到縣委辦的人領著他倆進去,只是略略頷首招呼他倆坐下,並沒有打斷彙報者的講話。兩個人一邊說著,一邊上了台階,理光縣裡的人也從大廳迎了出來,領著他們倆進去,到了會議室,看到李志佳以及蘭凱市委書記廖奇峰以及省扶貧辦等相關領導正在會議室聽取理光縣相關領導的彙報,看到縣委辦的人領著他倆進去,只是略略頷首招呼他倆坐下,並沒有打斷彙報者的講話。
會議室的氣氛很壓抑很凝重,特別是理光縣裡的人知道他們這回是惹出了**煩,一個個表情看著都有點獃滯的感覺。
江林濤看到招待所口又人攔著幾個記者模樣的人,
江林濤也認真的聽著理光縣裡的人的彙報,從彙報的情況來看,政fǔ部強迫老百姓種夏麻的現象確實存在,不過也只是極少數,很多人都是因為種植夏麻是政fǔ行為,所以即使是自願的,也把責任怪罪到政fǔ頭上,這樣的扶貧方式確實有待商榷。
但是就是這樣的少數幹部的這樣的行為,讓整個事情都升級了。當然省委組織部負責理光縣扶貧工作的人員也負有一定的責任……
彙報完畢之後,李志佳講了話,為這件事定下了基調:
扶貧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關係到廣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關係到黨和國家對人民的深情厚意,國家改革的動因是我們看到了束縛我們發展的舊的落後的框子,所以就要把它打破。但究竟在這些框子裡面又有怎麼樣的深層問題和矛盾,的確是考驗我們的新問題,挖的深不深,找的準不準,處理的妥善不妥善,將直接關係到我們改革的成敗。改革的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帶動大家共同致富,扶貧也是和這樣的目的完全一致的。
但是扶貧工作又是一項很艱巨的工作,前人沒有做過,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在mō索,在探索,是mō著石頭過河,既然是mō索探索,就不要怕出問題,怕的是出了問題而找不出問題或者找不準問題的關鍵,找准問題。找到了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在這些問題的處理上,一定要以改革的視角,要從黨原則的高度來認真對待,同時也要區別對待是人為的責任還是體制問題。如果有人為因素,該查處的查處,該負領導責任的負領導責任,絕不姑息遷就。
要本著對組織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的搞好調查研究,提供真實的資料,實事求是的向上面反映。同時也不能因為這個就對扶貧工作產生質疑,更要利用這個契機把扶貧工作做到最好。
江林濤在旁邊仔細地聽著李志佳的講話,體會著講話中的藝術,李志佳這麼講,是滴水不漏,進退自如啊,江林濤覺得這正是他需要多多學習的地方,不佩服都不行。
不過,李志佳這番講話,記者們答不答應還兩說……
接下來理光縣的人又介紹了如何給因為夏麻歉收的麻農們度過眼下這段時間生活上的困境等安排。大體上有了一個初步的解決方案之後,廖奇峰看看時間確實不早了,徵詢了一下李志佳的意見之後,就說先吃飯,吃晚飯再繼續談。
一行人就浩浩的進了iǎ餐廳,江林濤看到李志佳一進招待所的iǎ餐廳臉è就不對,江林濤看了看桌上的「工作餐」,確實是四菜一湯,不過,四個盤子都是特大號,每個盤子裡面都裝著好幾樣菜,說是四菜一湯,恐怕十菜一湯差不多,並且每桌還擺了兩瓶酒,究竟是不是工作餐,就可以想象了。
江林濤暗道,理光縣負責安排食宿的人真是太沒有腦子了,明明都被人家盯著還搞這些,或者是理光縣很窮,生怕得罪了外面來扶貧的人,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了。
一邊的蘭凱市委書記廖奇峰一看李志佳看著桌上的東西不挪步,就虎著臉對微微落後他一點的理光縣縣委書記胡之光說道:
「把酒給我撤下去,這菜要實打實的四菜一湯,多的菜留給晚上加班的同志做宵夜。」
看到工作人員把那些撤下去之後,李志佳才入了席,吃過飯之後,領導們繼續閉磋商,等一會,薛冰把他叫了進去,
「我聽iǎ薛說,你覺得這樣堵著記者不妥當?」
江林濤點點頭:
「我在金豐明溪鎮得時候就已經經歷過,那防範比理光縣還嚴密得多,結果華新社的人還是神不知鬼不覺的mō到了村裡,把稿件都發出去了,鎮里的、縣裡的人都還根本就不知道,甚至等到中央的調查組都到了村裡都不知道。所以說記者們都是無孔不入的,想堵也堵不住,越是堵,他們會覺得裡面問題越大,他們一探究竟的興趣反而越大,越會拚命往裡鑽,本來並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反而會越鬧越大。
理光縣扶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客觀上講,理光縣的一些基層幹部確實在方式上存在一些問題,其實也不是很大的問題,下面的幹部出發點還是好的,出現問題主要還是能力的問題和觀念的問題,至於種植夏麻出現問題,這其實也不能完全歸咎於幹部們,市場經濟才剛剛確立,很多幹部對市場的威力還是估計不足,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既然堵不住,與其堵還不不如疏還不如敞開大讓他們來看……」
李志佳想了一會點點頭:
「實事求是,歡迎新聞媒體的廣泛監督,這不是一件壞事情,我們就是要有歡迎媒體監督的勇氣和智慧,iǎ江,你的這個想法很好。」
李志佳顯然是明白了他話里的未盡之意:這件事要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
李志佳想了一陣,沒有再問記者的事情,而是問道:
「你聽了理光縣的事情有什麼想法?有沒有一點思路?」
李志佳顯得有些疲倦,靠在沙發上輕輕著太陽
「我只有一點很粗淺的想法。雖然夏麻的事情對理光縣扶貧工作有些影響,但是理光縣應該還是做了不少工作的,底子還是打下了,我的想法是既然夏麻在理光縣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這全部毀掉也太可惜了。雖然夏麻的栽種成本比苧麻高,價格比苧麻要歸,生產麻袋啊之類的不會有人願意收,但是夏麻生產高級布料不錯,特別是生產夏天用的布料,這種全天然的綠è產品在國外肯定很受歡迎,可以考慮在理光建一個生產高級布料的廠,直接解決夏麻的銷售問題。
不過,理光縣僅僅是投入一個生產布料的廠家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想要真正實現脫貧后不大面積返貧,還是要採取增加老百姓造血功能的扶貧方式……不過這些,我都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想法,真要有成熟的想法,還得下去認真的調查研究,只有了解到追真實的情況,更有針對
李志佳點點頭,又問了問夏麻生產布料的事情,然後問道:
「那到工作組的事情你是一個什麼想法?」
江林濤馬上說道:「我服從組織安排。」
李志佳點點頭,想了一回說道:
「你稍微等一等,我打個電話。」
李志佳側過身撥著電話:
「劉部長嗎?我是李志佳,理光縣這麼的情況我想給你彙報一下。」
劉部長就是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劉佔山。
李志佳把關於記者的事情彙報了一下,然後又說道:
」劉部長,我有一個想法,剛剛我找二處的江林濤同志談了談,這個iǎ同志對理光縣的一些看法很有見地啊……對對,就是金豐調過來的那個iǎ江,我想讓他任工作組的副組長,金豐的吳善濤同志都敢大膽使用,我們省委組織部更應該大膽使用年輕幹部。……劉部長這麼說我可不敢當,也是善濤同志敢先吃螃蟹,我這是向善濤同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