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娥皇古琴
兩人也不再說話,就與陸瀟瀟的師兄打了起來,那兩個盜墓賊身手不弱,卻也不是陸瀟瀟師兄的對手,隻見不一會兒兩個盜墓賊就成了陸瀟瀟師兄的手下敗將。兩人急忙跪地求饒。
“大俠饒命啊。小民隻是想發個小財,才到這裏為盜,請大俠高抬貴手,這裏的財寶小民不與大俠相爭就是,還請大俠饒過小的性命。”那個領頭的大哥急忙跪地不迭地求饒。
“好,可以饒你們不死,但我們要知道出口。”
“大俠放心,隻要饒小的性命,小的願為大俠帶路。”
“好,不準騙我,否則小心你們的狗命!”陸瀟瀟的師兄一邊將他倆人綁起來,防止他們逃跑,一邊對他師父說:“這裏有盜墓賊,就一定有出口,說不定師妹已經和趙偲逃出去了,我們快追吧。”
“慢著,雲飛,你去打開那兩具石棺。”
“師父莫不是以為師妹會躲在棺材裏麵,肯定不會的,師妹那麽膽小,怎麽可能呢?”
“讓你去,你就去!”陸瀟瀟的師父似乎有些生氣,那叫吳雙的不敢再惹師父,就不太情願地走到棺材麵前,他用力推開正中間的棺木,往裏看了看:“師父,這裏葬的是趙煦。”接著又準備推開另一具棺木。
正當穆雲飛準備打開棺木的時候,忽然傳來的讓人毛骨悚然的笑聲,接著就看到地麵發生了變化,不知從哪裏湧進了許多銀色的液體,而這些液體就是水銀。
穆雲飛的師父大叫一聲不好,皇陵的水銀是有劇毒的,就連空氣裏都含在劇毒,師父急忙拉著穆雲飛離開了這間石室。
陸瀟瀟在石棺裏躺著,上麵就是趙偲那張風華絕代的臉,陸瀟瀟本來就中了迷藥,抬起雙手抱住了趙偲的腰,而此時趙偲的思想還放在外麵,不知道外麵的兩人走了沒有,又聽了一會兒,好像已經走了,此時趙偲準備起身的時候,不小心手上一滑就俯在了陸瀟瀟身上,正好兩人的嘴唇碰到了一塊,陸瀟瀟本來神誌不清,此時唇上一涼,竟是趙偲的唇落在了她的唇上,陸瀟瀟的臉一下子紅透了。
趙偲紅著臉將陸瀟瀟抱出來。
兩人還未站穩卻發現那些液體都不見了,石室也恢複了原來的狀態,趙偲被壁畫上的女子吸引住了,為何她覺得那女子長得頗像一個人,那就是溪兒,準確的說更像是長大後的溪兒。
陸瀟瀟此時心中如小鹿亂撞,站在石棺過上還未回過神,突然從石棺的四周冒出一陣白煙。
“王爺,救我!”陸瀟瀟剛說完,就被白煙所包圍。
“瀟瀟!”趙偲伸手去拉陸瀟瀟,卻沒拉住,眼看著陸瀟瀟在白煙中消失。
趙偲撲到石棺跟前卻隻見石棺中白煙重重卻不見陸瀟瀟的身影。
趙偲正在四下查看尋找,剛剛的壁畫突然從中間裂開,從中間走出一名白衣白發的女子,不應該是女鬼。
趙偲看著麵前忽然出現的女鬼,那女鬼白發白眉,臉比宣紙都白,那女鬼用迷茫的眼神看著他,趙偲也直直地看著那名少女,他對她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仿佛從前見過她似的,而她的眼神中更是流落出一種迷茫,那種直直的眼神交匯中,他明顯感到她的眼睛裏更多的是一種疑惑,或許還有著一種他所不知道的感情,這世界仿佛停滯在這一刻,兩個人直直地站著,兩人的世界仿佛隻剩下了彼此。
“你是誰?為什麽會在這裏?”趙偲看著那個白衣少女直直地望著他。不得不承認眼前的這名白衣少女長大後一定是名傾國傾城的女子,那是一種出塵的美,仿佛不食人間煙火,如果她是鬼,那一定是這世間最美的女鬼。
“……”那名白衣女子聽到了趙偲問話,張了張嘴卻沒說話……
“哦,原來是個啞巴。”趙偲可不認為麵前的女鬼,隻是個可憐的啞巴而已。
“你是誰?盜墓的?”在這裏除了死人之外,就隻有他們幾個人而已,一直都聽說這是有很多盜墓賊,所以當今天皇上趙佶才會派重兵把守這座永泰陵。
“溪兒……”這時的趙偲看著麵前的人,心中十分震驚,這女鬼的模樣竟和溪兒小時候有七八分相像,不由得就叫出了聲。
“難道是溪兒在天有靈,這難道是溪兒的鬼魂。”她出現在這皇陵裏本身就是一個迷。“你,可曾看到一名女子,她叫陸瀟瀟。”趙偲看著白發女子問陸瀟瀟的下落。
那個白衣女子卻拉著趙偲來到了另一間石室,用力推開了一個木製的箱子,下麵竟另有一條通道,從通道往下走去,又走了大約二十幾級,出現一間木門,打開木門,裏麵竟然別有洞天,石室雖十分簡陋卻象一個家一樣,裏麵的物品一應俱全,想來是當時建造墓室的工匠住的地方,溪兒跑到另一間小屋子,懷中抱著一個木盒出來,等打開木盒,趙偲當場就呆住了,原來這木盒裏麵的就是娥皇古琴,隻聽皇兄說過這娥皇古琴乃是南唐後主李煜為了娥皇讓人悄悄從唐明皇墓室之中盜來的,那曾是唐明皇專門為楊玉環製作的,當時楊玉環跳霓裳羽衣舞時就是用此琴伴奏。這琴原本是公孫良的母親所有,後來公孫夫人帶小妹到簡王府做客,簡王曾用此琴彈奏過一曲南唐後主李煜的詞《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離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一曲《烏夜啼》讓天下女子傾心,提親的人踏破了簡王府的門檻,但簡王最後娶了公孫良的妹妹,娥皇古琴作為她妹妹的陪嫁進了簡王府,一日端王知道簡王府裏有此娥皇古琴,就到簡王府中聽琴,簡王一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墳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