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請辭
李二端起桌上的酒觴,剛要一飲而盡,突然又把酒觴放下。這番舉動頓時讓坐在龍位上的李淵皺起了眉頭,難道老二這是心存不滿要藉此作?群臣也是一時間噤若寒蟬,不知道秦王此舉到底是何用意。
「父皇!」李二起身向李淵施了一禮,「自大業十三年起兵以來,兒臣常年在外征戰,以致疲倦不堪,身染暗疾,此次攻滅王世充、竇建德,天下已是海晏河清,故此請求父皇允許兒臣此去軍職,以便養傷,也可常伴父皇身邊盡孝。」
「嘩」李二話音剛落,太極殿內就升起一片議論之聲。秦王要辭去軍職?這我們耳朵沒聽錯吧?眾臣都是相互對視,不敢相信耳朵里聽到的一切。
程咬金、尉遲恭等武將臉色大變,為了達到預想的效果,李二在此之前並沒有提前告知諸將這個消息,因此這話一提出來,眾將都是大驚失色。
就連坐在李二對面的李建成,也是一臉的茫然,李二這個要求把他也弄懵了,皺著眉頭苦苦思索李二這樣做的用意。
王小麥也只好很無奈的裝出一副吃驚的模樣,他距離老李的位置太近,若是神色有異,恐怕會被人察覺出來。不過他的演技就十分感人,但是此時太極殿已經是一片混亂,倒是也沒有什麼太突兀的地方。
「不可!」屈突通站起身來,「北有突厥,南有梁國,大唐依舊強敵環繞,秦王殿下正值壯年,乃是國之樑柱,怎可輕易請辭?」屈突通是兵部尚書,也是李二的支持者之一,因此最先站出來拒絕這個請求。他還以為李二這是表達對封賞的不滿,才提出請辭,怕皇帝真的答應下來,故此率先給李二找個台階下。
「沒錯!」
「秦王萬萬不可如此」
一時之間,反對聲此起彼伏,大多都是和李二有關係的武將出言反對,這些人早就站在了李二麾下,如今秦王竟然突然提出這個請求,下意識的便跳出來反對。
「蔣國公此言差亦!」一個洪亮的聲音蓋過了重臣的議論之聲。眾人順著聲音的源頭一看,李元吉正放下手中的酒觴朝李淵拱手:「二哥在戰場上廝殺多年,數次受傷,如今既然身染暗疾,自然以修養身體為主,況且我大唐精兵良將繁多,突厥與梁國又何足道哉?」李元吉這就是明顯的睜著眼說瞎話了,梁國如何暫且不提,單單是一個突厥就夠大唐喝一壺的了。
因為隋末的動蕩,東突厥的實力在始畢可汗帶領下進入了一個新的巔峰,國勢非常強盛,其地東至遼海,南至沙漠,北至北海五千里,契丹、室韋、吐谷渾、高昌皆役屬,控弦之士達到百餘萬,北狄之盛,亘古未之有也。中原的群雄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等人都曾向始畢可汗稱臣,就連起兵之初的大唐亦不能倖免,為了解除了後方最大的威脅,也是卑詞厚幣,與之屈節連和,甚至和親。這才得以長驅直進,迅攻佔長安。
不過大唐與突厥的聯盟很快就破裂了,武德二年,突厥見唐朝勢大,隱隱有統一天下之勢,便撕毀了盟約,始畢親自率眾渡河,攻陷介州,幸虧四個月後始畢身染重恙,不治身亡,突厥這才退了兵,唐朝也是鬆了一口氣。
去年李二率軍東征洛陽,突厥又是蠢蠢欲動,始畢之弟處羅可汗打起了「反唐復隋」的旗號,冊立隋齊王的遺腹子楊政道為隋王,率軍入侵懷戎、雁門、靈武、涼州四道。那時候正是洛陽之戰的關鍵時期,大唐兵力空虛,李淵都動了讓兒子退兵的念頭,幸好處羅又走了哥哥的老路,在行軍途中病死了,突厥這才又退了兵。
為了防備突厥的入侵,滿朝上下都是繃緊了一根弦,如今卻被李元吉說的輕描淡寫,眾人自然是不以為然。不過中國自古以來便以天朝上國自居,鄙視那些蠻夷,承認實力不如人是件很困難的事,總不能跳出來說,咱們就是打不過人家吧,雖然雙方現在的實力確實是有差距,但也不能明說。
李淵還在震驚中沒回過神來,李二的這番舉動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旁邊的裴寂咳嗽了一聲:「齊王殿下言之有理,既然秦王身染暗疾,確實應當以修養身體為主,秦王為我大唐征戰四方,若是因此而落下什麼病根就是朝廷的損失了。」他向來和李二都不太對付,是李建成的堅實擁躉,平日里就苦思冥想的想削弱李二的權力,無奈李二的功勞又大,雖然年輕,但是處事老辣,很難讓人抓到什麼把柄。如今李二自己提出請辭,而且都找好了借口,雖然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但是俗話說的好,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不管李二有什麼用意了,先試試能不能把他的兵權拿下來,萬一成功了呢?
眾將看到形勢倒向對李二不利的一面,都是暗暗焦急,但是李二卻始終垂著頭沒有說話,一直在等候李淵的決斷。
李淵聽完裴寂的話,此時已經鎮定了下來:「秦王既然身染暗疾,朕准許你好好在家休養就是了,又為何要辭去軍職?」老李有自己的考量,他第一感覺就是覺得李二這是在表達不滿,坦白說,他確實覺得有些愧對李二,但是自古以來都是立嫡長子為繼承人,老大李建成老成持重,寬厚仁愛,乃是守成之君的不二人選。
老二的軍事才能的確是高,但是李淵的親表哥楊廣就是一個戰功赫赫的君主,卻因為好大喜功,把大隋朝的大好局勢葬送了,他怕把辛辛苦苦的打下來的江山交到李二手上會步了楊廣的後塵。從他祖父李虎那個時代以來,短短百年時間,中原已經經歷了數次王朝更迭,作為一個志在千秋的開國君主,這種教訓他不能不吸取。
坦白說,李二辭去軍權他是樂意見到的,但是他就怕李二並非是出自真心,此事若是傳出去,外人還以為朝廷薄帶了功臣,這對大唐的風評也是極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