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合黎山頂講經傳道 黑水河畔巧顯身手
話說老子於花海湖畔夢境中前往崗什卡雪峰山洞會過西王母,當晚便與眾生肖在花海湖畔過夜。第二日,眾生肖遊玩似乎還沒有盡興,懇求老子特許在在花海遊玩一天。直到第三日清晨,雄雞報曉花海湖,老子便騎上青牛,灰鼠跳上牛頭,玉兔跳上虎背,烏龍腿爪盤蟒蛇遊盪上方,紅馬背立雄雞,白羊、毛猴緊跟,黃狗與胖豬隨後,戀戀不捨離開花海鴛鴦湖,走出花海告別闐國,沿河西走廊北行,三日後便進入甘州(今張掖)境內。
甘州地處河西走廊,黑河從其境域靜靜流過,匯入黃河。黑河也稱「弱水」發源於祁連山,是河西走廊一條較大河流,因其發洪時挾帶黑沙滾滾而來,河水為黑色,故而得名黑河。自古黑河水量充足,是河西先民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從夏商時期開始,黑河兩岸便先後有羌、戎、狄等少數民族在居住。到春秋以後,又有烏孫族與月氏族先民先後在此落腳。烏孫族居甘州城為烏孫國,月氏族居甘州城西二十里處黑水城為黑水國。
卻說在距甘州城東六十餘里處,有一座呈西北西走向的大山,人稱合黎山,也稱東大山。此山位於河西走廊南側。河西走廊北側的山多為荒山禿嶺,寸草不生。而合黎山上則松柏參天,叢灌密布,四時景色變幻無常,仙姿萬千。被今人稱作「東山煙霧」,為有名的「甘州八景」之一。
老子與眾生肖一行進入甘州境內,沒有進入烏孫族所居的甘州城,徑直奔往甘州城東的合黎山。這裡山巒起伏、氛雄偉、山秀峰奇、溝壑縱橫、岩峻石怪,松柏蒼翠、花草飄香,飛禽走獸繁多。老子與眾生肖一路見得山谷幽幽,雜樹叢生。來此如入仙境,心曠神怡,有留巒忘返之感。
老子一行在路途中,遇一騎彪馬者,自稱為黑水國月氏老,聽說這山中剛建有寺廟,特來山中朝拜。問其如何進山,月氏老便主動為老子一行引路。月氏老還懂得生肖獸語,一路同生肖說笑。
來到山前有一巨石矗立處,月氏老言道,此處便是和黎山山門。那巨石稱為女媧石,此處原有有兩塊,是女媧補天時剩下的,擲拋於此,另一塊去了古浪峽,只剩這一塊獨守山門。老子與眾生肖近前仔細觀賞,女媧手印依稀可見。
從巨石旁進得山門,陡峭的奇峰異石還造就了「棋盤綠蔭、神仙賜福、接駕神泉」等自然景觀。棋盤山中間有一條界線分明的「溪流」,兩邊各一營盤,棋局對奕,相傳是烏孫開國國君坤莫與月氏開國國君禺知至此對奕,布下棋局的真實反映。據說兩人戰成和棋,因而同在甘州境域建國,為烏孫國與黑水國。棋盤山後有泉水涓涓,盤山而下,遠望九曲長河,近則龍飛鳳舞,充滿活力,如同接駕之勢,故名曰:「接駕神泉」。更有以形取名的「天河飛渡、樺林佛鐘,通天棧道,登天雲梯、大漠逐鹿、無限風光」等自然景觀琪神兼備,栩栩如生,令人升騰無限遐想。
再往前行,見一寺廟,就是月氏老所言新建寺廟,為一到此雲遊的天竺僧人出資所建,喚名東山寺。因剛剛竣工,還沒有開光,雖有院,有殿,卻還無僧,無道。月氏老下彪馬,於寺廟外前焚香三柱,只對寺廟拜了三拜,就又騎彪馬引老子一行向山頂走去。
從東山寺步入只能容一人通行的羊腸小道,向山上約走五六里,在兩山峭壁之間,一股悠悠溪水,穿密林,破亂石,從絕幽奇境中奪路而出,直奔兩山峽口外,淌入石縫,變成暗流。
老子一行從從山腳到山頂,可謂移步有花,仰首見樹,一路回蕩著一支綠色的韻律。待登上主峰,眼前更是豁然開朗。正值朝日初上,煙霞掩映山頂,更宛如蓬萊仙境。
老子見山頂一岩壁下有一岩洞,便所幸與眾生肖進洞查看。此洞洞口雖不甚大,洞內卻別有天地,且漸入漸闊,可容百人之眾。
走出岩洞,老子環顧四周,不禁讚歎道:「此山林巒奇秀,山崖間石窟掛壁,峰頂松柏蔥蘢,晨雲曉露,流泉花溪,真乃世外仙山!」
蟒蛇見老子對此山興濃,就問老子道:「師傅,我等今晚在此岩洞中過夜如何?」見還在沉思不語,灰鼠幫腔道:「莫如師傅在此地開一道場,向山下居民講經傳道時日如何?」胖豬道:「我看不妥。再此地開道場,除我等生肖外,何人能跋山涉水前來。」
這時,一直在老子身旁不語的月氏老言道:「聽經問道之人不必犯難,就我黑水國一呼便有百應。」
老子對月氏老道:「既然如此,我等今晚便在此岩洞中過夜,並多住時日,從明日開始講經傳道。不過,你黑水國除你之外,再限十人前來。」月氏老向老子作揖道:「多謝先生賞識,我明日一早便帶十人前來聆聽先生講經傳道。」言罷,騎彪馬下山去了。
第二日清晨,雄雞報曉合黎山,朝霞滿天。月氏老果然帶領十人騎彪馬來到山上。那十人也不言語,任聽月氏老呼喚,在山頂岩洞旁中搭建了道台。此後,一連多日,每逢老子講經傳道,月氏老都同那十人到場聆聽。
這日,老子在道台傳道回到岩洞住處后,正在與生肖說笑。不料那月氏老下山後,讓那十人回黑水國,又騎彪馬獨自返回山頂,進入岩洞中拜訪,問道至深夜,談論最多的是道法自然。月氏老道:「連日聽先生講經授道,受益匪淺。請問先生,道為何?能否再明示?」老子道:「我送你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見月氏老不甚理解,老子道:「看你對此似乎有些疑惑,你既然懂得生肖獸語,就讓我生肖弟子釋之與你,如何?」月氏老謙恭道:「我當學而不厭。」
於是,灰鼠道:「師傅是言:萬物形成之時,還在天地形成之前,無聲無響,空虛無形,獨一無二,往複運行不止,可以說是天地形成的本源,是孕育天地的母親,我不知道稱他為什麼,只好認為這就是『道』,再勉強認為他是廣大無邊的大,大到似乎不存在,不存在感覺著遙遠,如此遙遠又似乎就在眼前。因此,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在我們認知的四大中,人也是一大,人存在於地,地存在於天,天存在道中,而道的運行則是依照著自然法則。」青牛道:「師傅在道德經雖然開章就說,『道可道,非常道!』但從這一章裡面,我還是能深深感覺到師傅悟道的那份執著,決對不是那種無為而為的做法一樣,從這裡我也似乎感覺到,師傅對悟道的時候感覺著道的無法清晰感知,只有感知自然去感知道。」金虎道:「師傅這一章站於人大之立場,引申到道的大。似乎讓我們知道,自已所做的一切,就是把人的大融合到天的大中去。」玉兔道:「人心不足,人一切以自己為中心,彷彿自已就是天父地母,切不知道自已只不過是天地中一個物體,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烏龍道:「人類用盡心智強自作大,其實也只不過是自己腦中形成的世界,不合自然之數,只不過是大自然中的一些不正常現象。」蟒蛇道:「人類的滅亡與否一點也改變不了天地運行,道的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就算這一片天地沒有了,他依然可以孕育出另一片天地。」紅馬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此四大,其中道大,天大,地大那是乾坤中不同爭論的事實。而人大,則是指人心之大,人心為什麼大,只是在地上的所有萬物中,他有一種凌架其上的物種優越感。白羊道:「師傅做學問也是離不開人心,他想把人渡到效法自然運作,這也算是一種對人類的一種愛,對天道的一種追求。」毛猴道:「尋求一種人生的自然之道,把人的成長與生長接近於自然的成長,便是師傅要追求的天道人生。」雄雞道:「眾人都會覺得,生活本來就是這樣,而不是有這麼多的不公,不平,不忿,不可理解。」黃狗道「人之所以不快樂,不幸福,就是因為不懂得順應自然天道的生活法則,而一味的強調弱肉強食的自然競爭法則。」胖豬道:「雖然自然中有一種競爭的法則,可他們中更有一種共存的法則,而作為四大中的人,便要在佔據了完全的競爭優勢之後去尋找一種共處的法則。這便是師傅道法自然的最終目的。」
老子對月氏老道:「生肖所釋,大體符合德經之意。人類不能只知道競爭法則而不知道共處法則。否則如此下去,貪心不足,挑天斗地,試圖逆天改地,與天道自然為敵,最後必然帶來人類的毀滅災難,人與人之間的一次次大屠殺,不正是天道對人的一種小懲嗎?挑起他們相互屠殺的東西又是什麼呢?以前的屠殺是小屠殺,隨著懲處的加大,一直到近代,人們如果還不能體原天道共處的法則之重要,依然擺出一付貪心不足,挑天斗地,試圖逆天改地,與天道自然為敵的模樣。再如尊黑水國之都城,極有可能兩度沉浮,其中道之所為,是值得很好思索的,」
月氏老道:「聽先生與眾生肖所言所釋,令我頓開茅塞。今實不相瞞,我乃黑水國現任國君月氏王,懇請先生及生肖弟子明日能進駐我黑水國,多住時日,將道德經全部傳授與我等。」
老子笑道:「老翁早已猜出你是月氏王,便依你盛情,明日去你黑水國。」月氏王作揖致謝,騎彪馬星夜下山。
第二日清晨,月氏王親自帶領那十人騎彪馬來到山上,接老子下山,去往黑水國。
自老子一行離開和黎山後,歷代都有不少文人墨客遊覽之後留詩留詞,清代詩人任萬年曾題詩曰:
多年古寺創山隈,松柏蔥蘢傍雪開。
掛壁晴霞遮梵剎,漫天曉露濕蒼苔。
流泉滾滾穿花徑,野樹離離護石台。
老子談經宮在頂,四時唯見瑞雲來。
詩中所言古寺,即雲遊的天竺僧人出資所建的東山寺。詩中所言談經宮,即老子當年住過的岩洞,如今被稱作「老君洞」。洞壁上有老子的塑像。所謂的「甘州八景」之又一景「流沙仙蹤」,便是由此而出。此是后話,不提。
再說老子與眾生肖下山去往的黑水國,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張掖城西二十里處,黑河從其旁靜靜流過。黑河也稱「弱水」發源於祁連山,是河西走廊一條較大河流。因發洪時挾帶黑沙滾滾而來,故而得名黑河。自古黑河水量充足,是河西先民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早在春秋前兩千多年,就有一個龐大的原始部落月氏族,在這裡生息繁衍。他們以農業、畜牧業和漁獵為生。當時,這裡的工匠已經能打造出各類精緻的玉石器,以滿足不斷豐富的生產、生活需要。據說,居住在黑水國的月氏部落從遙遠的中亞一帶運來了美麗的綠松石,加工成精美的裝飾品,供婦女佩帶。因此,這個部落應該是「玉石之路」的最早使者之一。一千后,這裡划疆為「小月支國」,當地民眾稱之為「老甘州」或「黑水國」。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生產活動的不斷加劇,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黑水國內的湖泊、水井,相繼漸乾涸,形成了一塊巨大的川地。如此一來,張掖最早的月氏族先民,無可奈何地走出了黑水國,這裡第一次淪為綠洲中的沙漠。
此後,又經歷了五百年,黑水國恢復了植被,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生態環境,月氏族第二次走入了黑水國。但到春秋末期,這裡又受到沙浪的襲擊,黑水國古城,已被掩埋大半,大有將人們再度趕出的趨勢。黑水國月氏王不得不另尋新地,建造新城。為保平安,便四處請高人勘察風水,踏查地脈。
這日,有個雲遊僧人經過,對月氏王道:「我將一粒佛珠拋出,落地之處,若能找得到到佛珠,便是建新城最佳地,可保永固。若找不到佛珠,我也無能為力。」月氏王半信半疑,心想那佛珠即便拋得再遠,也不過幾十丈,豈可找不到?見那僧人方頭大耳、嘴鼻輪廓分明、面目清癯,臉上布滿皺紋;身披袈裟,前胸半裸,根根肋骨歷歷在目,一幅飽經風霜之相,便依他道:「請拋來一看。」結果,那僧人抬手一拋,佛珠凌空飛起,緩緩向西飛去。月氏王部下撒腿便追,一直追出四十於里,名曰合黎的一個蘆溪之畔,方見佛珠落入蘆溪之中。但見溪水蕩蕩,蘆葦密布,那裡找的道一粒佛珠?
待月氏王騎彪馬趕到蘆溪,在馬背上向南遠眺,皚皚祁連白雪履蓋,向北一瞅,合黎青翠欲滴,霧嵐中百鳥鳴唱,不遠處的滔滔黑水似乎也清凈許多,令他心旌飄動,心想此地水草茂美,修築城池一座,果然是好地方。見其部下依然沒有找尋到佛珠具體所落之處,越發有了一種神秘之感,下令部下道:「不找到佛珠,不離開此地。」
此時,月氏王接老子與眾生肖路過蘆溪,仍然還見許多人在尋找佛珠。老子問明拋錢僧人相貌,對月氏王言道:「那僧人定是佛陀弟子迦葉,好生眼力,待我與你尋來。」言罷,喚出隱身毛猴,與其耳語一番。毛猴在蘆溪便折斷一根蘆葦,隨手插入蘆溪之中。老子手指蘆葦道:「佛珠就在此地。」月氏王部下連忙去挖,發現毛猴所插蘆葦,竟然恰好插在佛珠孔眼裡。月氏王大驚,連忙在馬上向老子作揖道:「聆聽仙人講經傳道多日,不曾問、不敢問老仙人大名,今日冒昧問仙人大名?」老子道:「我非仙人,乃是東周函谷出關西行講經傳道老聃。」月氏王大喜道:「久聞先生大名,不勝榮幸。三百年前,周穆王十三年,我先祖蒯柏綮曾黑河流域的「禺知之平」,歡迎款待過西巡,周穆王西巡的穆王天子,奉獻給穆王豹皮、良馬,穆王讓寵臣井利接受禮物。今你我此地相見,也許是先祖安排,今先生去我黑水國都作客,真是我黑水國榮幸。」老子道:「恭敬不如從命,就與你前往。只是我有十二生肖弟子,現大都隱身,欲喚其現身,唯恐驚嚇國都百姓。」月氏王道:「我月氏族人大都以狩獵養畜為生,對生肖不懼怕。可喚其現身,也好一睹眾生肖同聚風采。」
老子呼喚眾生肖現身。
月氏王一一掃視過眾生肖,最終一臉歡喜看定烏龍,半晌才對烏龍讚歎道:「好個威風俊俏的烏龍。」烏龍謙和道:「承蒙誇獎。」老子驚愕對月氏王道:「你懂龍語。」月氏王道:「對生肖語言略知一二。」眾生肖大喜,圍上前來,一一向月氏王問候。月氏王也一一相回后,對其目瞪口呆的部下發令:「就在此地建新城,名曰昭武城,你等速速安排。我與仙人生肖回舊城去了。」
於是,月氏王騎彪馬與老子騎青牛載老鼠并行,金虎載玉兔,烏龍腿爪盤蟒蛇遊盪上方,紅馬背立雄雞,白羊、毛猴緊跟,黃狗與胖豬隨後,離開蘆溪之地,浩浩蕩蕩向黑水國都城行去。
老子與眾生肖來到黑水國都城,受到月氏百姓的熱情歡迎,月氏王也給予很高的禮遇。被安頓在一處院落居住,上等飯菜供老子享用,上等草料食物供生肖食用。月氏王還專門差人在城中搭建了道台,每逢老子講經傳道,還親自到場聆聽。
老子與眾生肖在黑水國都城住了半月,陸續將道德經八十一章口授與月氏王。月氏王選黑水國文筆最佳者記錄后,交與藏室收藏。這期間,老子因其崇尚古聖先賢之道,還帶領眾生肖去臨澤,尋訪過大禹治水的遺迹。那日在沿黑河水和合黎山北行時,巧遇黑河大水沖涮黑河北岸,良田被淹沒,房屋被沖毀,百姓苦於無奈,設壇祭拜河神,便拋下一黃縵,「要拒水患,置石人四尊於岸」。經老子指點而形成的黑河煙林,更是仙氣繚繞,一片幽靜。
老子治住水患后,不僅老百姓十分感謝,月氏王更是萬分感激,盛情挽留老子在黑水國都城多住時日,老子謝絕,行前告誡月氏王道:「建造新城乃明智之舉,此舊城已不宜久留。日後應特別留意,時機要很好把握,不可錯過。」
老子帶領眾生肖離開黑水國都,還不到一個月的日子,城裡便來了一僧一道兩位老人。僧道各手提籃子,僧人籃內裝有紅棗,道人籃內裝有黃梨。兩人沿街叫賣,僧喊「棗!」,道喊「梨!」。月氏王得知老道的消息后,深感非常蹊蹺,不禁反覆念叨「棗梨、棗梨」,再想到老子告誡,猛然間心裡一亮,便悟出其中道理:此城必有災難,必須「早離」,於是率城裡軍民全部撤離。當天夜裡,狂風夾著黃沙向古城襲來,不過幾個時辰,古城便被黃沙掩埋了。
又兩個月後,老子與眾生肖自敦促煌返回隴西邑臨洮,沿途再從此經過,古城城牆城門可辨,古磚古瓦散見,黃沙裹掩成丘,殘垣斷壁,一片狼藉,黑水國再次次淪為無人之地區。
兩年後,月氏王帶領他的臣民,已經把昭武城新城建好。獨特的地埋位置,優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昭武城中北部的天然草場,西南部宜耕宜農的肥沃土地。善牧會耕的月氏人在「昭武城」養馬喂畜,開荒種糧,很快便殷實富足起來。以昭武為中心西通西域,東達中原,開始了最早的對外貿易,架起東西交流的橋樑。昭武與鴨暖鄉大鴨村南板灘上的「半個城」,小鴨的「雙墩子」、「將台」、暖泉的「暖泉」等構成一個完整的文化和人文地理體系。
而黑水國的那座被半掩半埋老城,卻留給後人多少感慨和疑問。
兩千年後,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咋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近代書法家,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者,太平老人于右任,在探訪黑水國古城時,作詩一首:
沙草迷離黑水邊,何王建都史無傳。
中原灶具長人骨,大吉銘文草隸磚。
黑水國因黑河而得名,也因黑河而盛衰。「落日三秋空眺望,邊峰幾度又存亡」,穿過坍塌的城門,彷彿穿越了歷史的隧道,使人不由想到,古城的興替是人之所為,而古城的沙毀難道不也是人之所為嗎?由此來看,一個城池或小國家,也是非常脆弱的。生生滅滅,建里了毀,毀了建。有生就有滅,原本是這樣容易。當然,有些生態災難是人無能為力的,大自然要摧毀一個城市,誰都擋不住,如大地震后的唐山。但有些城市的毀壞,是人為的,是人自掘墳墓。黑水國興衰的歷史再一次證明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也為今天的人們敲響了環境保護的警鐘。
現代人大都知道新疆有個消失了的樓蘭古國,殊不知,在甘肅也有這樣一個古國消失了,它就是黑水國。自從俄羅斯那個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併發掘后,黑水國遺址轟動了全世界。在甘州,圍繞著黑水國的傳說很多,莫衷一是。事情就是這樣滑稽,失去的東西才是美好的;熟視無睹的東西,卻往往有許多抱怨。
悠悠萬古,長存不變是明月,是永恆時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類的無限遐思。對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來的無數人們,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對著空中同一個永恆的明月,或許都曾有過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皎潔的月光能長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當下的美好人生。
唐李白《把酒問月》詩可使我們感悟更多: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