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聖跡仙蹤> 第三十五回 八堡川生肖識巫師 大通河龍猴救幼童

第三十五回 八堡川生肖識巫師 大通河龍猴救幼童

  且說這永靖域西北,古時便有一戰略要道,今名曰永登,春秋時亦屬「西羌」之地。其地貌呈「三川兩河」之狀,三川即八堡川、秦王川、庄浪川;兩河為大通河、庄浪河。


  單說這八堡川,因該地有連城、河橋、豐樂、杜家灣、馬軍、七里店、紅山、馬庄共八個軍事堡子,所以稱之八堡川。該川呈西北東南走向,為一帶狀形,四面環山,連綿不斷。現今若遙望川穀,田野縱橫,風光秀麗,是天道造就的一座天然大花園。境內流經的發源青海的大通河,是湟水的一條支流,又稱浩門河,恰如鑲嵌在花園裡的一條銀帶,蜿蜒於八堡川全境。湟水支流,位於青海省東北部,又稱浩門河,宋代在河畔築大通城后出現今名,以長度與流量論,大通河實為湟水正源。發源於海西州木里祁連山脈東段托來南山和大通山之間的沙杲林那穆吉木嶺。向東流經祁連、門源盆地及甘肅的連城、窯街,穿流於走廊南山—冷龍嶺和大通山—達坂山兩大山嶺之間,於民和縣的享堂入湟水,總長過千里。


  據傳,早在老子降世五千年前,八堡川這一地區就有人類狩獵活動的印記。但還無人在此定居。究其原因,是穿流於走廊南山—冷龍嶺和大通山—達坂山兩大山嶺之間的大通河水經常泛濫,后經大禹治水期間鑿山圖通,河水暢通,逐漸形成適合定居局面。先民們沿大通河兩岸川穀而居,男耕女織,繁衍生息。誰料,歷史演進到東周初年,平王東遷以後,王朝衰弱,諸侯不再擁護。鎬京一帶,危機四伏。天災人禍將臨,八堡川已變成是一塊貧瘠之地。連年戰亂死傷兵士無數不說,為戰事所需,守方派大軍用石塊再堵河道,致使河水上漲,以阻擋攻防。來二去,大通河水不間斷泛濫,十年九澇,百姓蒙受其害。當地長流傳一首歌歌謠《沔水》:

  「沔彼流水,朝宗於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湯湯。鴥彼飛隼,載飛載揚。念彼不跡,載起載行。心之憂矣,不可弭忘。鴥彼飛隼,率彼中陵。民之訛言,寧莫之懲?我友敬矣,讒言其興。」(此歌謠便是後人集於《詩經》中的《沔水》)。


  其意釋為:「漫漫水溢兩岸流,傾注大海去不休。天上游隼迅捷飛,時而飛翔時停留。可嘆可悲我兄弟,還有鄉親與朋友。沒人想到止喪亂,誰無父母任懷憂?漫漫流水兩岸溢,水勢浩蕩奔騰急。天上游隼迅捷飛,高高翱翔可任意。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獨悲凄。


  心中愁苦無處訴,久久難忘積胸臆。天上游隼迅捷飛,沿著山陵飛來回。流言蜚語四處傳,無人制止。」


  後秦穆公稱霸西戎,到此地視察,聽以上歌謠,想順乎民意根治水患,差人在連城北山根下修建一座龍王廟,以求太平。然而,並未改去河水泛濫、十年九澇處境。再後來,當地有位會施魔法的巫師言,如此狹長的河川,僅有一座龍王廟還是不夠,要多修才是。如是,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聽信巫師之言,又把對於太平的種種祈求,完全寄托在大通河龍王身上,祈禱大通河龍王顯靈,庇佑來年不發洪水,保佑五穀豐登。因此,八堡川里又建造很多廟宇,幾乎每個村落都有龍王廟,百姓時常去廟裡拜祭龍王。


  再說老子騎青牛載老鼠,金虎載玉兔,烏龍腿爪盤蟒蛇遊盪上方,紅馬背立雄雞,白羊、毛猴緊跟,,黃狗與胖豬隨後。告別阿難,離開炳靈石林,走出永靖,三日後進入永登境域。再穿行一日,便來到八堡川腹地。時值春末夏初,沿途川秀峰奇,綠蔭覆蓋,山靜谷幽。不時有青磚綠瓦小廟宇展現。唯獨那大通河水,已經開始泛黃,大有溢出河道之勢,令人擔憂。行至連城北山腳下,天色已是傍晚,當年秦穆公所建造龍王廟還在,與沿途所見小廟宇相比,此廟要大上許多,當地人稱大廟。大廟飛檐雕梁,色彩絢麗,修有青磚院牆。只因過於年久,院牆廟門有些斑駁。看樣子尚有人居住,院門虛掩。


  眾生肖隱去身形,老子跨下牛背,敲門聲言借宿。開門者是位年過花甲老者,面露愁容,自稱是官家雇傭看廟人。他不冷不熱將老子引入院中,任青牛及隱形生肖跟進,也不關院門。又引老子進入廟堂,在供奉龍王牌位前走過,進入一小偏室,指著一鋪位說道:「你可在此安息。」老子見室內再無鋪位,就抱歉道:「占你睡鋪,於心不忍,你息何處?」看廟人嘆口氣道:「我家離此地不足一里,可回家安歇。再說,我今夜已無心安歇。」老子問道:「莫非你有難言之隱?」看廟人道:「我的孫兒明日將一命嗚呼!」老子驚問:「這是為何?」看廟人老淚橫流:「為拜祭大通河龍王啊!」


  原來,八堡川官府的胥吏,背著縣令早與巫師有勾結,以建造廟宇為名,蠱惑官府每年都要向百姓徵收捐稅,收的捐稅其中部分用於修建龍王廟,剩餘部分然後與巫師分掉。各地的龍王廟相繼建造后,洪水仍然年年泛濫肆虐。巫師耍出更為毒辣巫術,說大通河龍王給他託夢,最喜歡鮮食鮮嫩童子,若連續半年每月選敬獻一位周歲到兩歲童子,可保三年無水患。於是,官府繼續向百姓徵收捐稅,用於購買童子。只要巫師看上哪家男孩,屆時他的徒弟就去那家,扔下一點銀錢,強行抱走。那些有兩歲以內男孩的人家,怕被巫師獻給河神,很多人家都帶著男孩逃。上個月,巫師已將一名兩歲男孩獻大通河龍王。這個月巫師又看上看廟人三歲小孫子。看廟人說:「孩子還不到兩歲。」巫師喝道:「龍王又託夢與我,要食一歲童子。」


  老子聽過看廟人講述,安慰道:「你不必憂傷,你先回家看護孫子,明日我與弟子到巫師奉獻童子河邊,保你孫子平安無事。」見看廟人半信半疑,老子道:「我倆先去院中見識我生肖弟子。」


  待看廟人與老子來到院中,老子呼喚眾生肖現身,看廟人頓時驚得目瞪口呆。半晌方跪於老子面前,叩頭道:「老神仙,我信你,我孫子明日就託付與你。」老子扶起看廟人道:「你先回家,儘管放心,待我與生肖弟子商議明日對策,告知與您。」


  看廟人走後,老子正在對生肖地事述說將看廟人所遇巫師向大通河龍王獻童子之事,聽到大廟院門響聲,眾生肖趕緊隱去身形,隨即一位年過七旬老者與兩位青牛男子走進廟院。其中一青年男子對老子言道:「您可是出函谷關西行老子?」老子道:「正是老聃。」


  青年男子便介紹中年男子道:「這是我倆師傅,前來拜見。」


  中年男子向前向老子作揖道:「本人是此地巫師,久聞先生大名。聽弟子言,先生已到此廟,特攜弟子前來拜見。我知先生很有道行,想必已聽那看廟人訴說與河神敬獻童子之事。此乃迫不得已,還望先生切莫干預。」


  老子細看那巫師,見其穿一襲黑色長袍,外帶烏鴉羽毛披肩,手指柴瘦頎長,一幅徹頭徹尾的巫師形象。再看其兩個徒弟,皆穿青花禮服。老子微微一笑就對巫師言道:「我與弟子路過此地,確實聽說過向河神敬獻童子之事,並未想過問此事。」


  巫師說道:「這樣最好,否則與人與己皆為不利。」說罷,巫師左右手各拽出一條花蛇,故意演示出沒兩次,算是對老子警告。


  其徒弟在旁也吹噓道:「我師道行很深,凡與他較量者,皆都慘敗而走。」說罷,與另一青年攙扶巫師離去。


  巫師與其徒弟離開后,眾生肖即刻現身,圍定老子七嘴八舌抱不平。灰鼠道:「那巫師是前來下通關溫蝶的。」青牛道:「那巫師是前來威脅師傅的。」金虎道:「真是忍無可。」忍玉兔道:「就是欺人太甚。」青龍道:「簡直就是班門弄斧。」青蛇道:「還戲耍花蛇出沒左右,不過是雕蟲小技。師傅若讓我現身,當即嚇他半死。」白馬、青羊、金猴、雄雞、黃狗、胖豬也都贊同應教訓那巫師。


  老子微微一笑:「莫談教訓,我等明日應當救那無辜童子。」言罷,又密授生肖明日如何如何計議。一切都安排妥當,


  老鼠問老子道:「巫師是何許人也,連官府之人都聽信於他。老子道:「此種人物我當年與尹喜研討過,與你們細細道來。」


  老子說,巫師是古老的職業。古老到什麼程度呢?遠古時曾經有過家為巫史的情況。就是說,人人都會玩兩手巫術。然而,那時人們運用巫術就像我們現在吃家常便飯、躬身施禮一樣平常,並非謀生之手段。因此在嚴格意義上還不能叫職業巫師。然而,家常便飯人人會做,卻有好壞之分。巫術也是這樣,用得多了,就有高下之分。比如,巫師甲預測一天後下雨,巫師乙預測三天後下雨,結果一個月後下雨,因乙的預測最接近,大家就說乙巫術最靈。那時候,巫師都是由頭面物員擔任的。酋長和頭面人物貴族組成了部落的最高統帥部,實際上也可稱議事部門,因為那時候的大事也就是巫術和打仗兩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如果哪位巫術玩得純熟,而且打仗勇猛,眾人肯定會推舉他做酋長,絕對依照「專家治國」的原則。正因為巫師都是當時的精英分子,所以後人追憶巫師的光輝形象時,說他們「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意思就是說巫師們都是智商極高的,而且有千里眼、順風耳,能準確地預測未來的吉凶。所以,最早的職業巫師其實就是咱們那些最早的有名有姓的老祖宗。黃帝、蚩尤,都是把巫術練到頂級的巫師。


  三千年前,在涿鹿的田野上黃帝和蚩尤展開一場大決戰。戰爭之初,蚩尤憑藉著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連連取勝。後來,黃帝請來龍和其它奇怪的猛獸助戰。蚩尤的兵士雖然兇猛,但是遇到黃帝的軍隊,加上這一群猛獸,也抵擋不住,紛紛敗逃。黃帝帶領兵士乘勝追殺,忽然天昏地黑,濃霧迷漫,狂風大作,雷電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黃帝的兵士無法繼續追趕。原來蚩尤請來了「風神」和「雨神」來助戰。黃帝也不甘示弱,請來天上的「旱神」幫忙,驅散了風雨。一剎那之間,風止雨停,晴空萬里。蚩尤又用妖術製造了一場大霧,使黃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黃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遠指向北方的現象,造了一輛「指南車」,指引兵士衝出迷霧。經過許多次激烈的戰鬥,黃帝先後殺死了蚩尤的八十一個兄弟,並最終活捉了蚩尤。黃帝命令給蚩尤帶上枷鎖,然後處死他。因為害怕蚩尤死後作怪,將他的頭和身子分別葬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蚩尤戴過的枷鎖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楓林,每一片血紅的楓葉,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跡。蚩尤死後,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也用來恐嚇敢於和他作對的部落。後來,黃帝受到了許多部落的支持,漸漸成為所有部落的首領。在黃帝蚩尤這次大戰中,蚩尤作法請神下雨,黃帝則驅動旱神天女止雨。蚩尤鬥法失敗,是根本原因。這是典型的巫師鬥法!倒真驚天地,泣鬼神。更重要的是,這一仗決定了我們把自己稱為「炎黃子孫」而不是「蚩尤子孫」。


  其他能在史書典籍上留一筆的上古賢君賢臣,多半也都有巫術絕活。據說大禹在治水的時候有一種奇怪的步伐,這套「凌波微步」被後來的道士們奉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商湯為了求雨,要點火自焚,有人說這是裝樣子,但如果不是大家公認他是全國最好的巫師,他即便想作秀也沒機會。


  巫師的黃金時代,到了有實物、文字證據的時代,巫師就不太靈光了。商代家大業大,國王要高瞻遠矚,政治活動越來越重要,宗教事務就分別交給手下人去打理,分工也越來越細。於是就有了專門整理巫術檔案的「史」,有了專門負責禱告的「祝」,有了專門負責整治王八的「卜」;真正原始意義上的巫師,只負責跳舞求雨。更慘的是,當時盛行「暴巫」——天旱時把巫師放在烈日下曝晒來感天動地求得雨水。做巫師做到這個份上,真是失敗中的失敗。


  當然也有混得好的,比如巫賢,在商王太戊時,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過,總的看起來,宗教事務部已經降格為宗教事務局了。不僅如此,興緻高時商王還經常越級指揮,親自參與占卜活動,一會說這塊龜甲的洞燒得不好,一會說我來看看明天下不下雨,而且還要收版稅,所以在甲骨文里經常見到「王占曰」的字樣。順便說一句,那時的王八可能真的很大,以至於幾百年後春秋的鄭靈公收到一隻王八,就敢把滿朝文武都請來開「王八宴」。


  周代出了個周公,喜歡「以德治國」。巫師們文化程度不高,日子就更難過了,根據《周禮》記載,卜、祝、史的爵位都是下大夫,而司巫及男巫、女巫的爵位只是中士,已有淪為官府小廝的趨勢。


  民間巫師在春秋時期非常活躍,如衛巫、梗陽之巫、桑田巫等,在本國都是不出十大傑出人物之列的。預測人的生死壽夭、國家戰爭勝敗,簡直是一碟小菜,有時準確程度甚至達到匪夷所思。


  公元前555年,晉國的荀偃想討伐齊國,一時不知成算如何。有天晚上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和晉厲公打官司,當庭敗訴,被晉厲公用戈把腦袋砍了下來。過了幾天,荀偃在路上碰到了梗陽的巫師皋,於是把夢的內容告訴巫皋,請他給自己搞個精神分析。巫皋說:「看來您今年是死定了。不過如果跟齊國開戰,倒是必勝無疑。」果然,晉國率領一幫同盟軍把齊國打得落花流水,而荀偃當真在回師途中病死了。


  這還不算最神的,早些時候的公元前581年,晉景公夢見有個大鬼闖到宮裡來追殺自己,還說是奉了天帝的命令。醒來后他請桑田巫預測吉凶,桑田巫說:「您恐怕吃不到今年的新麥子了。」


  晉平公當場就病倒了,派人到秦國去請專家來會診,結果專家說已經病入膏肓,沒治了。得,安心等死吧!沒想到,六月初六這天,新麥子送來了。晉景公登時神清氣爽,叫人把麥子煮好,然後把桑田巫抓來殺掉,死前還讓他最後再親眼看看新麥子。殺了人之後,晉景公正準備安心享用宮廷煮麥子,突然肚子痛要方便,也真邪門,他就在方便的時候掉進宮廷廁所里淹死了,還是沒吃到新麥子。桑田巫雖然死了,但是他用生命捍衛了自己的預測巫術。


  巫師雖然有本事,可時代總在進步。有點智慧的人都不大瞧得起巫師,往往拿巫師作為反面教材。孔子就曾經說:「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是沒有恆心,連巫師和醫生也做不好。荀子也說:「今世俗之為說者,以桀紂為有天下,而臣湯武,豈不過甚矣哉。譬之是猶傴巫跛匡大自以為有知也。」


  意思是如今有些信口開河的人,說什麼商湯和文王曾經分別給桀和紂打工,這些自以為是的傢伙都跟巫師一個德性。當然,話語中還可以看出荀子有點歧視殘疾人的傾向,這是很不禮貌的。


  有需求就能產生效益。經營方式機動靈活的民間巫師,雖然不被思想家們瞧在眼裡,但在民間還是很有影響力的,日子也因此過得比較滋潤。巫師們在民間弄點小錢補貼家用,但在政治上卻沒有什麼前途。一批有理想的巫師念念不忘遠古時代的榮光,力圖再為帝王師,重鑄帝王魂。這一次,他們的目標很明確,要跳過所有的中間人,直指最高統治者。


  巫師們先誇說自己如何機緣巧合,得到了不死葯,如何健康長壽。在社會上掀起追求長生不老的風潮后,再去遊說帝王。比起前輩來,這些巫師在知識結構上有很大的進步,一方面在理論上更加過硬,什麼陰陽五行八卦氣功之類的學說一齊上陣;另一方面不再局限於小地方活動,他們四處雲遊,一會出海,一會上山,既開闊了眼界,又廣交了朋友。於是在戰國中後期,方士集團逐漸形成。一時間,整個東海岸都有方士們出沒,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紛紛派遣方士們出海尋找住著仙人的海島。


  老子講述過巫師之歷史,眾生肖皆言學了一部華夏巫師史。


  當夜,看廟人及其家眷,從家中帶來上等飯菜、食物等,犒勞老子及眾生肖。離去前,還有些不放心問老子道:「明日一早,那巫師徒弟便去我家去抱我孫兒,先生若救他把握不大,是否今夜就抱此廟來藏起?」老子道:「你自管放心讓其抱去。若要藏起巫師定會起疑心,日後再救,會增添麻煩。」


  次日清晨,雄雞在連城北山龍王廟報曉。老子騎青牛載老鼠,金虎載玉兔,烏龍腿爪盤蟒蛇遊盪上方,紅馬背立雄雞,白羊、毛猴緊跟,黃狗與胖豬隨後,直奔大通河邊而去。


  老子一行待來到大通河邊,眾生肖隱去身形,遠遠就看到獻童子儀式地,那裡已經聚集了上千人。老子騎青牛近前,站到看廟人身旁,看到那巫師其丑無比,已經七十多歲。還有幾個年輕徒弟,都穿著青花禮服,站在巫師後面。巫師前面河岸邊,有一綵綢裝飾的大木盆,一光身戴紅兜肚,腰系紅綢的幼童,坐於裡面正在玩耍。


  這時只見昨日那巫師頭戴青銅面具,抬手一指,他後邊的兩個徒弟迅速奔到河邊,抬起木盆,拔掉盆底木塞,推入大通河中。但見那木盆在河面中漂浮,頃刻便連同幼童一起沉沒。也就在此時,一直隱形靜卧在岸邊的烏龍,突然現出原形,飛身越近河中,幾經翻滾,口銜幼童騰空而起,有十餘丈高。幼童腰間紅綢,隨風擺動,引得岸上一片驚呼聲。


  巫師見狀,早嚇得魂飛膽喪,與弟子跪在地上,叩首似搗蒜:「龍王莫怪!龍王莫怪!」隨即,岸上除老子與看廟人外,其餘千人全部跪下,叩首禱告。


  這時,毛猴現身,在烏龍下降時,跳起接過幼童,跑到老子身旁,交與看廟人。烏龍隱去身形,從上空傳來話語聲:「我乃大通河龍王親侄,叔父讓我轉告相鄰,今後不要再送童子,龍王從不食童子。連年水災非龍王所致,乃上游一段河道堵塞,多積雨水集中溢出所致。若要平安,需鑿渠疏浚河道。」


  眾人大呼道:「多謝龍王太子指點。」


  上空繼續傳來烏龍話語:「此地可有縣令?」


  只聽人群前有一戰戰兢兢聲音道:「連城小吏聽候吩咐。」


  烏龍道:「你下屬胥吏中有人與巫師勾結,亂收捐稅,私下分贓,要嚴厲查辦。現令你帶領民眾速速離開此地,商討鑿渠疏浚河道事宜。巫師及其徒弟,原地勿動。」


  頃刻間,縣令與眾人便都離去。看廟人懷抱幼童跪拜老子后,也緩緩離去。唯有巫師與其徒弟,依然跪在河岸邊,叩頭不止。老子大聲喚道:「眾生肖弟子皆現身形。」


  只見,灰鼠、青牛、金虎、玉兔、烏龍、蟒蛇、紅馬、白羊、毛猴、雄雞、黃狗、胖豬,已將巫師與其徒弟半圓狀圍住,個個呲牙咧嘴。金虎、蟒蛇更是張著血盆大口,漸漸向前逼近,只下得巫師與其徒弟魂飛蛋散,驚恐萬分地退至河邊,又一個個跌入大通河,隨波逐流去了。


  老子視而不見,召喚眾生肖上路。


  於是騎青牛載老鼠,金虎載玉兔,烏龍腿爪盤蟒蛇遊盪上方,白馬背立雄雞,白羊、毛猴緊跟,黃狗與胖豬隨後,在連城百姓的歡送聲中,浩浩蕩蕩走出八寶川,離開永登,進入武威境域。


  連城那糊塗縣令,突然夢醒。待老子與眾生肖走後,不僅查辦懲處了胥吏,還開始發動百姓,效仿大禹鑿渠疏通河道,洪水退去,不僅從此再無水患,還得到了引水灌田之利益,百姓因而連年豐足富裕,安居樂業。


  有詩為證:


  巫師說夢裝神仙,大通河水濁浪翻。


  自欺欺人害黎民,小吏助紂為虐源。


  老君運籌龍王廟,生肖決勝八堡川。


  喚醒眾人疏浚道,禹王舉杯樂鈞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