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追查
汪雲生搖頭道,「秦幫主,這個我就不知道了。趙振山回去之後,趙熙年就接管了他的生意。前陣子他還來我這喝茶,看上去心情不是很好,還說想回揚州老家,想坐我們的商船回去。我問他回家怎麼不坐客船,商船的條件可不好。他說有些貨要順便帶回去。本來說好的這幾天他就過來,不過一直沒來,也不知道什麼原因。」
秦書淮道,「汪舵主,你可知趙熙年在揚州的老家,被人滅門了?」
汪雲生臉色陡然一變,問道,「真有此事?是何人這麼歹毒?」
「目前還不知道,我也是湊巧路過撞見的。汪舵主,你可知這個趙熙年在寧波府可還有朋友家人?」
汪雲生想了想,說道,「家人估計沒有了,據說他現年二十,但一直忙於生意而尚未娶親,所以孤家寡人一個。哦對了,他還有個貼身的管家,叫雲福。這個管家應該和他在一起。」
「那他就沒有朋友嗎?生意場上的也算。」
汪雲生又搖頭,說道,「這個我就不太清楚了。我就知道他們和寧波官場里的人關係不錯,上至府台大人下至各地知縣,以及沿海各衛所的指揮、把總,和趙家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畢竟走外洋貨的,秦幫主你也知道,不走通官場這條道是不行的。」
秦書淮想了想,說道,「汪舵主,那你認為這個趙熙年現在是在寧波府還是在杭州府?」
汪雲生沉思了一會,說道,「如果有人殺了他全家,那肯定也準備殺他。他這些天一直沒出現,肯定是躲起來。如果要躲的話,我認為他會躲在寧波府,因為那地兒他熟啊!另外,好歹寧波知府是趙家的後台,他可以求寧波知府保護。」
秦書淮凝聲道,「如果是寧波知府要殺他呢?」
汪雲生一怔,道,「這應該不太可能吧?寧波知府向來對這些走外洋貨的保護有加,這些人可都是他的財源,他殺他們做什麼?」
「我是說如果。」
汪雲生喝了口茶,又沉吟了會,說道,「那就不好說了,得看他什麼時候得知別人要殺他的。如果他在杭州府得知寧波府的人要殺他,那麼他就一定不會再回寧波府了。如果他是在寧波府得知的,那麼他就一定會在寧波府,因為寧波知府可不傻,既然要殺他肯定會調動全城的官兵來搜捕他,另外他還會邀請廠衛以及當地的混混、乞丐等三教九流一塊追捕。他一個普通人,又怎麼能跑得出寧波府?要想不被抓,只能躲在某個地方不出來。」
秦書淮想了想,說道,「有道理。照你這麼說,他現在已經被寧波府抓了也說不定。」
「沒錯,有這個可能。」汪雲生點點頭說道。
過了會,他忽然又道,「對了,我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幾個月前寧波府的海沙幫老大鄭信山來我這喝茶的時候,也提起過趙熙年,說趙熙年老弟送了他一塊懷……懷什麼來著,西洋貨。」
「懷錶?」
「對對,就是懷錶,說是西洋來的。他一口一個老弟,叫的極為親切。我想,他應該算是趙熙年的朋友吧。如果趙熙年困在寧波府出不去,沒準會去找他!」
秦書淮一喜,道,「海沙幫老大鄭信山?好極,多謝汪舵主提醒!」
汪雲生道,「秦幫主,莫非你是要查趙家滅門慘案的幕後黑手?」
話說到這份上,秦書淮也就不好過多掩飾了,說道,「這個案子正好被我撞上,左右閑的無聊,就想探個究竟。能查出來最好,查不出嘛就算了。」
汪雲生玩味地一笑,說道,「這個案子也就秦幫主敢查吧。換做是其他人,就算知道幕後之人是誰恐怕也不敢說。趙家得罪的人,絕非等閑之輩啊。」
秦書淮呵呵一笑,「說不准我查到一半,也不敢再查了呢,哈哈。」
汪雲生也大笑道,「秦幫主說笑了。秦幫主如今既是威震武林的豪俠,又是擊退建奴的英傑,無論武林還是朝堂誰敢為難秦幫主?秦幫主要為趙家伸冤,我漕幫第一個支持。若有用得著漕幫的地方,漕幫責無旁貸!」
「哈哈,那秦某就多謝汪舵主的深情厚誼了。」
「秦幫主客氣了,貴我兩幫早已約定同舟共濟,貴幫的事就是我漕幫的事,又何需分彼此呢?」
兩人又客套了一番,時間已近中午。汪雲生作為東道主,自然要請秦書淮一行人吃飯。秦書淮也不客氣,在他那酒足飯飽之後方才準備告辭。不過考慮到杭州府的人可能也收到了揚州府的通報,在通緝自己,所以秦書淮還是提出請汪雲生幫忙,讓他們安全出城。
汪雲生想的周到,為了讓秦書淮舒舒服服地出城,乾脆親自用馬車送秦書淮等人出城。六個人分乘兩輛馬車到了城門口,盤查的士兵一看前面一輛坐的是汪雲生,頓時笑呵呵地打招呼,然後查都不查地放兩輛馬車出城了。
汪雲生送秦書淮一行到了三四裡外,連馬車都不要了,直接送給了秦書淮。秦書淮拱手感謝了一番后,就毫不客氣地笑納了。
所謂的聲望,在這一刻體現地淋漓盡致。
幾人馬不停蹄地趕路,為了躲避官兵,基本只走小路和小鎮,繞開了大城。自杭州出后,路過紹興、上虞、餘姚,經過一天一夜的趕路,終於抵達了寧波府。
寧波府,原名「明州」,洪武年間,為避國號諱,朱元璋採納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府改稱寧波府。
寧波府東臨東海,擁有大量的深水良港,所以一直是明朝對外貿易的重要門戶。朱元璋在位的時候,實行全國海禁,但獨獨寧波府例外,繼續對外開放。彼時日本、朝鮮等國時常從寧波府上岸,或來貿易,或來進行對「天朝上國」的朝貢。
所以,寧波府的對外貿易傳統源遠流長。即便如今崇禎宣布全國海禁,但這裡的走私貿易依然極為興盛。以趙老爺為代表的一批走私商人,在促進了明朝對外交流的同時,也養肥了一大批東林黨官員。
而崇禎,一分錢都沒有撈著。所以,這個行業註定隱藏著無數不可告人的罪與罰!
對於秦書淮,這片土地還有著另外一層不同尋常的意義。
因為這是他穿越前所在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