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入住杏花村
再說村裏的小子們,自從村學的夫子不上課後,村民們也覺得自家孩子可以不學了。
可昨晚,大家聽說要來村學當夫子的是一個辭官回家的大官,而且這次送學生去村學念書都不用出束脩,就又起了心思。
這一段時間大家在莫家酒坊和果園都賺了不少銀子,供應家裏孩子筆墨還是能供上的。
而且誰家不指著孩子好好讀書,如果說送女孩子去女學是為了將來進莫娘子的作坊,那男孩子讀書就更有用一點。
如果真有那個命,也可以去試試科考,若是沒那個命,以後長大了,出去找活計的時候說不定還能做個帳房先生什麽的。
所有人都是這麽想的,所以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早起來迎接夫子。
看到這麽多人來歡迎自己,宋父有了一總被需要的感覺,本來已經快要死寂的心,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精神頭也比往日好了很多。
女兒說得對,這個村子的村民果然很好。
“宋老夫子,宋夫子,一路辛苦。”村長滿臉堆笑地上前,他是真的很激動,沒想到自己有生之年還能見到這麽大的官。
雖然已經是過去式了,可人家畢竟做了那麽多年的官,那滿肚子的學問不會比青安書院的夫子差。
關於宋父的背景,昨天晚上方月茵才透露給自己,並囑咐自己不要向外人提及。
雖然他隻是個村長,連官都算不上,可並不代表他沒見識。
方月茵的意思他明白,可他也不在乎,杏花村天高皇帝遠,隻要不是有心人的泄露,誰會知道宋家人會在這兒。
但即便是這麽想了,可這會兒見到宋父,他還是忍不住激動得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他這一臉激動的樣子,讓宋父的緊張消散了不少,也拱手作揖道:“不辛苦,能來村裏是老夫的榮幸,老夫還要多謝村長收留。”
“哪裏,哪裏,像您這樣的博學之士肯到我們杏花村來當夫子,那是我們整個杏花村的榮幸。”
接下來,就是昨晚才回來的莫子安過來跟宋父打招呼,順便還把自己的家人也都引見給了宋父。
因為宋父的辭官多少伴隨著一點血雨腥風,莫子安等人都稱他為宋老夫子,將來他就隻是杏花村村學的一名普通夫子。
方月茵和莫母跟宋父打了招呼後,就到旁邊跟宋母和宋一曼說話去了。
一行人說說笑笑地往村裏走。
村民們也跟在後頭,小孩子們更是開開心心地跟著,甚至有人還在討論新來的夫子會不會很嚴厲。
而村裏的女孩子比男孩子更開心,因為她們知道她們讀書的機會有多麽的來之不易,要不是莫娘子說以後作坊招女工一定要認識的,她們哪來那麽好的機會。
莫娘子和村長不僅為她們專門設了一所女學,她更是為她們請了女夫子來,這些女孩子都暗暗下決心。
開課之後一定好好讀書認字,以後到莫娘子的作坊裏也要給她好好幹活。
女孩子讀書沒有用,這樣的話對村裏人來說並不實際,他們看的隻是孩子對家庭的貢獻程度。
村裏人不讓家裏的女孩子讀書,隻是因為她們長大後都是要嫁人的,以後都是別人家的人,認不認字跟他們一點關係也沒人。
既然如此,還不如讓她們在家裏照顧弟弟妹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以此減輕家裏的負擔。
甚至有的女孩在農忙時節,還要跟著家裏的大人下地勞作。
如果遇到那些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孩子在家裏一點地位也沒有,平時需要完攬家務之外,還時常會成為家裏的出氣筒。
等她們稍大一些,隻要有合適的機會,她們就會被當作商品一樣待價而沽,就像曾經的木香。
然而,現在方月茵頭一次點名要招認字的女孩子,村裏人看到了利益,自然不會再把女孩子們拘在家裏幹活,每月一兩的銀子,對每個人的吸引都是很大的。
對於女孩子們來說,能有機會讀書,就意味著她們能逃脫家裏沒完沒了的家務,和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到來的打罵,這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所以這些女孩子也更珍惜這次的機會,哪怕將來到作坊的銀子說不定一個子兒也落不到她們手裏。
可是,對她們來說在作坊做工,也好過在家裏帶弟妹做家務。
一行人先去了方月茵家,坐著說了一會話,方月茵夫妻和村長才帶著宋家一行人到了分配給他們的小院。
小院如宋一曼說的真的不大,但也絕對夠他們一家三口住的。
趁著宋一曼回去接人的時候,方月茵已經叫人在院子的幾個房間裏添置上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家具,連被褥鋪蓋都準備好了,廚房裏鍋碗瓢盆也是都齊備了。
方月茵領著宋母和宋一曼參觀了一下各個房間才道:“因為時間緊,也隻能暫時先添置這些,宋夫子要是還有什麽需要的,可以直接跟我說。”
“這已經夠好的了,這已經夠好的了,其實不必那麽麻煩的,隻要在村裏找間空屋子給我們落腳就好。”
宋母連連說道。
這院子一看就是新修的。
“這院子本來也是村裏的老房子,村長就是叫人重新修繕了一下,再添些生活用品,宋夫人不必客氣。”
方月茵也笑著說:“宋夫人要是閑著沒事,也可以去找我婆母,她天天在家的。”
“好好好,我們這邊收拾好,一定去打擾。”宋母連聲道:“莫娘子,以後你也不要叫我宋夫人了,你要是不嫌棄就叫我聲宋嬸。”
“好的,宋嬸,那你也叫我月茵好了,莫娘子聽著太生疏了。”方月茵從善如流地道。
“如此,我就不在這兒打擾你們了,一會兒記得來家裏吃飯,我親自下廚為兩位夫子接風。”
“好,那我們就厚著臉皮答應下來了。”宋母笑眯眯地道。
那邊村長和莫子安也跟宋父說了一下接風的事,就也出了院子,把空間留給宋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