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紅色傳奇> 第二十九章 遠東的和平

第二十九章 遠東的和平

  1897年8月15日(農曆丁酉年七月十八),這一天是西洋歷中的禮拜日。遼東亞瑟(旅順)港內白玉山上俄軍派出了一個團的士兵在負責警戒,而居住在亞瑟的本地男女老少則攜家帶口早早的趕了來,人群中更是可以聽到微微的抽泣聲。


  九點整,俄國關東州代理總督維特率領俄國在關東州的軍政官員,以及前來參加此次悼念活動的俄國駐清公使巴布洛夫、英國駐清公使竇納樂爵士、法國駐清公使呂班、德國駐清公使海靖、美國駐清參贊署理公使田夏禮、RB特使伊藤博文和清國兩江總督、特命欽差大臣李鴻章和其他參與活動的各國使節、清國官員一起緩步走上了白玉山頂。


  此時的白玉山頂早已經被維特命人按照中國傳統的方式進行布置,在去年修建的萬忠廟前颳起了白色的招魂幡,並在廟前兩側的柱子上用漢字書寫了輓聯,除此之外在廟前還分派有專人向來賓發放白色的布條,維特接過遞上的布條,心情非常沉重的將布條綁在自己的腦袋上,配合著維特今天的一身白色西裝。


  李鴻章走在隊伍的中間位置,看著前面這個年輕的俄國人對中國傳統習俗了解如此之深感到意外和震驚,再看了看走在自己前面正和竇納樂爵士侃侃交談的老對手伊藤博文,不由得眯起了雙眼思索起來。


  「爵士閣下,露國等國對於遠東的染指之心如此明顯,難道貴國願意看到嗎?」伊藤博文低聲對身旁的竇納樂爵士說道。


  竇納樂看了看前面那個年輕人,又看了看周邊的布置說道:「伊藤先生應該知道,在歐洲事務中我們需要俄國人的幫助來遏制那些該死的德意志人,雖然內閣對於俄國頻頻在遠東的行為很是不滿,但是必須考慮到歐洲問題。」


  「爵士閣下,相比於龐大的露國諸國來說,初生的RB不擁有在遠東挑戰貴國的實力,我國很希望成為貴國在遠東的幫手,共同維護遠東、尤其是清國的權益。」伊藤博文回道。


  竇納樂沒有回話,而是微微一笑接過白布學著維特的樣子綁到頭頂,然後隨著人群進入了「萬忠廟」內。「萬忠廟」,其實就是墓地前的享殿,總共三間,是去年清國直隸候補道員顧元勛接受旅順后修建的,享殿最中間殿堂匾額包以鐵板皮,書「萬忠墓」三字。


  步過享殿引入眼帘的便是一個巨大的墳包,一同參與祭奠的清國人望著墳包無不悲痛,而在場的清國官員中最悲憤的莫過於李鴻章,清日一戰徹底將他富國強兵的希望一掃而空,而後的談判更是將他的老臉丟盡。李鴻章看著那個巨大的墳包,不由得老淚縱橫,是他對不起旅順這三萬慘死的手足同胞啊!而此刻伊藤博文的臉色卻頗為尷尬,周遭諸人或不善、或怒氣、或譏諷的望著他,因為諸人深知那巨大的墳包下埋葬的30000多具亡魂都是RB軍人造下的殺孽。


  維特在享殿與墳墓前的空地上命人早早搭起了簡易的棚子,這是防止這群養尊處優慣了的大老爺們被曬壞了,也是預防突然降雨把這些傢伙們淋病了。維特走到一座大色大理石做成的墓碑前,彎腰下地將手中的的鮮花放在墓碑前,然後肅立一旁,緊跟維特身後的關東州軍政官員也一一上前,而後是清國兩江總督、欽差大臣李鴻章率領清國官員祭奠,在最後則是各國駐清公使上前,隨著排在最後的伊藤博文祭奠完畢,維特走到了諸人面前緩緩說道:


  「……五年前,清國和RB爆發戰爭,成為遠東不可泯滅的印跡,雖然最終清國戰敗,但戰爭給兩國乃至遠東諸國都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亞瑟城內30000餘清國百姓遭受塗炭,成為戰爭之下的亡魂。


  今日世界,諸國共求和平,民眾期盼安定。我們今日共聚此地,只為和平,告祭亡魂,最後願主降福音於亞瑟,使黎民安康平靜!阿門!」


  這一篇祭文,可以說有點不倫不類,但在場的諸人卻沒有過多評價的心思。對於清國人而言,由外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祭奠自己的遇難同胞這可以說是一場恥辱;對於RB人來說,這場祭奠更像是俄國人在宣示自己的力量和對RB的蔑視;對於其他國家的外交官來說,他們更看重的是這篇祭文中所透露出來的在遠東的外交動態。


  竇納樂對身邊的德國公使海靖說道:「男爵先生,對於俄國在遠東的想法覺得如何?」


  海靖,全名弗里德里希·古斯塔夫·馮·海靖,出生於東普魯士的里加,畢業於著名的海德堡大學,曾先後派駐過聖彼得堡、費城,1889年出任德國駐加爾各答總領事,1894年出任德國駐開羅總領事,1896年任德國駐華公使。去年海靖剛剛赴任,恭親王奕言斤說:「君來尋好,而名旁有爭音,非佳象。留靜之左青為音,而加立為形,曰靖,可乎?」海靖大悅,自此改名。奕言斤自以為是輕視戲弄了海靖。孰知外國人視譯音字為無足輕重,不過徒費口舌而已。


  「我認為遠東的和平,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一個安靜平穩的遠東,對於我們的貿易會增添不少。」海靖平靜的回道。


  美國公使田夏禮介面道:「我們合眾國政府一直奉行『門戶開放』的政策,我認為在遠東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你們真以為一個小孩子的戲謔之言會成為俄國在遠東的外交政策?」法國公使呂班說道,「不要忘了,正是這個小孩子來了之後俄國獲得了SH的租界地和整個關東州。」由此可見呂班對於維特在SH的所作所為可謂是深惡痛絕。


  竇納樂聽完呂班的話語微微一笑,英法兩國可謂是相愛相殺的一對,只要沒有侵害到兩國的共同利益,英國人可是非常喜歡看到法國人吃癟,於是向前問道俄國公使巴布洛夫道:「公使先生,維特總督的話語,是否代表貴國在遠東的外交政策?」


  巴布洛夫早已經知道維特在遠東的整體規劃,並且巴布洛夫也知道目前俄國在遠東的力量過於弱小,目前還不是開罪英國諸強的時候,尤其是從特殊渠道得知英國意圖在遠東同RB結盟,這無異於在東北亞給俄國上的鏈鎖,因此巴布洛夫對於維特提出所謂的「遠東和平發展」戰略還是很贊同的,至於彼得堡那邊怎麼想,就不是一個巴布洛夫所能操心的了。於是說道:「維特總督,目前授沙皇陛下委派全權負責處理遠東事務,因此他的話語自然是可以代表的。」


  竇納樂聽后若有所思,而海靖、田夏禮、呂班等人也知道是時候調整在遠東的戰略了,至於RB人那邊,伊藤博文因為站的位置靠的比較后,雖然看到了英法美德俄幾國公使的交談,可是卻不知道說的什麼,只能幹著急。海靖、田夏禮和呂班等人都是外交場的老司機了,眼見竇納樂的反應,自然更不會在意RB人的想法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