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日娛之遊戲萬歲> 第十三章 不同的審美

第十三章 不同的審美

  有了可以參照的玩法原型,再設計核心玩法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同時代曰本的遊戲廠商,雖然也會有模仿核心玩法的事情。但或許是因為曰本本土的電子遊戲產業太過發達,他們並不太看得起國外的電子遊戲。


  因此,他們哪怕是模仿,模仿的也是曰本國內遊戲的核心玩法。


  再加上在家用遊戲機,特別是任天堂的體系中,除了暴雪之外,幾乎就沒有曰本之外的廠商能夠在任天堂的遊戲機上推出遊戲。


  因此,曰本的家用主機遊戲,開始擁有了自己自成一派的風格。


  不過,與曰本別的領域不同的是,在電子遊戲領域曰本就是世界範圍內的主流。因此,雖然曰本的遊戲獨成一派,但卻也被全世界各地的玩家接受了。


  因為在同一時間裡,別的國家別的風格的遊戲,在趣味性上都沒有曰本的遊戲做得好。


  坎赫姆雖然剛開始還有一點點心理負擔,但是在重新依照現有的核心規則,重新設計了玩法內容后,他卻覺得整個人都輕鬆了起來。


  他並不擅長人事管理等等方面,甚至在做遊戲方面,雖然也能面面俱到,一個人製作出初代的《魔法門》。但是什麼都會做卻不意味著哪一方面都精通。


  並且,在觀察中他發現,韓國玩家普遍的審美趨勢和美國的玩家幾乎毫無相同。


  似乎東亞地區的人,都喜歡那種幼小可愛的形象。具體來說就是四肢短、腦袋大、眼睛大。


  甚至在今年曰本上映的新番《魔卡少女櫻》中,主角木之本櫻的眼睛都快有半張臉那麼大了。


  而美國和歐洲近年來通俗作品的審美趨勢則完全背道而馳。


  在九十年代初從英國開始,西方世界開始了對戀(喵)童(喵)癖的大力批判。


  這不光是對那些真正實施了戀(喵)童(喵)癖,當眾猥(喵)褻兒童的人實施打擊。在文化領域也殃及了一大票池魚。


  首先被大力封殺的就是由俄裔美國作家寫的小說及其改編電影《洛麗塔》。


  進而擴張到整個文化領域,電子遊戲作為文化娛樂的一環,自然也不能脫離。


  在曰本分級制度下完全沒有問題的遊戲,就因為遊戲角色的外觀過於幼齒,在美國和英國等國家就會加重分級等級。


  不僅如此,在戀(喵)童(喵)癖的風潮過去后,又迎來了小動物保護組織,女權保護組織等諸多組織對於文藝作品的清洗。


  如果一款遊戲中,明確的殺了一隻現實中存在的小動物,那麼就等著遊行示威,就等著迫於輿論下架吧。


  如果一款遊戲中,女性角色太過漂亮,會讓玩家有憐愛之心,那就等著女權組織來遊行示威,說你物化女性吧。


  因此,歐美地區的電子遊戲形象則開始朝著另一個極端發展,一個個不同於現實世界存在醜陋、怪異的形象,開始在各種遊戲中出現。


  最開始的時候,無論是玩家還是從業者都不喜歡這種風格,但是怪異的是,過了三四年,居然不管是製作者還是玩家,下意識里居然覺得這樣的形象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對的了。


  被這樣審美異化的坎赫姆,可不敢自己搞這款新遊戲的人設。


  雖然他自己的審美已經被異化,但是他卻知道韓國玩家的審美並不是這樣。


  當坎赫姆和樂線公司羨慕組的人說了這件事後,那群韓國人一個個都笑了起來。


  其實,相比於曰本人,坎赫姆不太喜歡韓國人。


  這些韓國人雖然穿的看上去也不錯,但是他們一點都沒有曰本人的謙遜。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還沒有從農業社會脫離出來,他們說話的聲音很大、很吵、很煩,並且還沒有禮貌。


  雖然服從性相比於有個性的美國員工要強一些,但是在他們當面尊敬的背後,卻總是有意無意的在背後嘲笑他這個美國人。


  不過,看在比在美國工作時,差不多多了五倍的薪水,坎赫姆還是忍了。


  那群嘰嘰喳喳的韓國人,大概用了一周的時間,終於將各個角色和場景的示意圖畫出來了。


  與坎赫姆想的一樣,他們設計出來的角色,是一種看著圓圓胖胖,頭很大,眼睛很大,四肢很短,看上去皮膚是糖果色的人物。


  可破壞的場景例如磚牆和木箱等等,也都是同種的卡通畫風。


  而在《炸彈人》系列里的炸彈,則被他們設計成了水彈。


  看著水彈的幾張示意圖,看樣子如果讓這些示意圖循環起來,這是一個可以不斷的像心臟脈動的水彈。


  坎赫姆看到這個水彈,突然靈機一動,他有了一個新點子。


  自然是水彈,那是不是可以讓對決中的玩家,不會被水彈爆炸時的水柱集中的時候直接死亡。


  而是被水球包裹起來,在包裹起來的時候,玩家自己不能移動,隊友過來觸摸就可以進行解救。


  而敵人過來觸摸或者再用一發水彈進行爆破,那麼這名玩家操縱的角色就會死去。


  嗯……


  還可以追加一個規則,就是這個被水泡包裹的時間是八秒,八秒一過水泡就會破裂,玩家就能自己繼續移動了。


  而雙方玩家則可以根據這個被水泡裹起來的玩家進行一系列的戰略博弈。


  比如說,可以在對方過來營救隊友的時候,進行再次爆破。


  坎赫姆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不錯。


  甚至……連遊戲暴力的問題也解決了。


  畢竟,這不是炸彈,不會和什麼恐(喵)怖組織扯上關係。


  要知道,《炸彈人》最開始的時候,可是打算叫做《爆炸男》的。


  然而遊戲還沒有發售,就傳來了歐洲某國有人利用炸彈進行自爆攻擊的事情。


  為了不引發恐慌,《爆炸男》只好在全世界範圍內改名成為了《炸彈人》。而在那個發生了自爆事件的國家,直到五年之後這款遊戲才發售。


  熟知電子遊戲歷史的坎赫姆,明知前車之鑒,可不會再讓自己手下的遊戲重蹈覆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