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日娛之遊戲萬歲> 第二十八章 馬不停蹄

第二十八章 馬不停蹄

  一九八六年二月八日,除夕。


  對於這個東北的小鄉村來說,這一年的春節不光有第三屆春節聯歡晚會,還有數也數不清的好東西。


  村子里三百來戶人家全都分到了全新的彩色電視機,無論男女老少都換上了一身新衣服。


  新奇的食品更是數不勝數。


  甚至有很多城市裡的人都來到高家村搶福利。


  「這算是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了吧!」老村支書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說實話,高家村是一個農業村,靠種玉米水稻為生。種地這種事情,無論科技再怎麼發達也還要靠天吃飯,而且大多數時候也不會獲得太多收益。


  所以儘管高家村不算附近最窮的村子,但也富不到哪去。


  頂多也就算是每家都能吃起紅薯飯罷了。


  高橋看著喜慶的村民,想著那些拿了自己東西的官員們,應該也是這樣一個狀態吧。


  改革開放后,八三年以後,真正有理想的共產黨員,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還能擔任要職的真的不多了。


  有太多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不然就會被和諧。


  既然沒有了理想,喪屍了信念,那就用金錢把這些新時代的官員拉到一個戰線。


  高橋不怕官員貪污腐敗,只要這些官員能做事,貪污腐敗又如何。不過,這也不代表他贊同官員貪污腐敗,他希望的是能夠控制住這些官員。


  實在不行,就用錢砸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派系。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自己帶著數量如此多的外匯,還能送人一條陞官的坦途,想要緊密跟隨自己的官員簡直不要太多。


  春節聯歡晚會播放到尾聲的時候,一眾官員又來到了高橋的家。各種親切的慰問,各種表示決心。


  高橋送走了他們,接下來的一周的時間裡,他都在仔細的梳理與本地這些官員的關係。


  好在有幾個好的酒罐子陪在身旁,雖然茅台還沒少喝,但至少喝出了一條平坦的路。


  接下來,高橋就開始了「掃貨」。


  第一站,黑(和)龍(諧)江哈(和)爾(諧)濱。


  東北三省作為建國以來的重工業基地分工不同,ln一造船、鋼鐵、造飛機為主。吉(和諧)林以汽車化工為主,而哈爾濱則在軍工等高科技領域有很深的建樹。


  高橋不光自己人來了,還帶著很多東西來了。


  一個個蒙塵的明珠,被他一粒粒挖了出來。


  科研工作者們要比官員更純粹,受到的影響也相對少一些。但就算是這樣,他們的日子也依舊不好過。


  高橋與這些上了年紀的研究員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往大了談理想,往小了談生活。描繪出了一個趕日超美,幸福美滿的藍圖。


  在理想和現實的雙重圍攻下,一個個珍貴的研究員們都同意了高橋的說法。值得驚喜的是,當高橋詢問他們是否能聯繫上蘇聯的計算機學家的時候,還真獲得了溝通的渠道。


  高橋拿到通訊方式后,回到吉(和諧)林,以官方名義組建了一直代表團。團長是體系內的人,而副團長就是高橋。


  穿越國境線,穿越西伯利亞,高橋來到了蘇聯的首都——莫斯科。


  莫斯科科學計算機中心。


  一九八五年六月,一名叫做阿列謝克=帕基特諾夫的研究員,在玩了一款拼圖遊戲之後受到啟發,從而製作了一款基於某型號小型機的俄羅斯方塊遊戲。這款遊戲已經推出,就風靡了整個莫斯科。


  而高橋這一次來的目的,就是獲取俄羅斯方塊的全部版權。


  在社會主義國家,是沒有非常明確的著作權和版權概念的。就像是專利權是資本家攝取利益的壁壘,著作權和版權也有著同樣的意味。


  這款遊戲,這篇文章是你寫的,並不意味你擁有全部的版權,也不意味著你就能獲得收益。


  一切都免費向所有人開放,開源歡迎所有人來研究。


  因此,想要在蘇聯搞清楚《俄羅斯方塊》的版權歸屬,還是一件頗為複雜的事情。


  《俄羅斯方塊》的版權到底是屬於全體蘇聯人民,還是莫斯科計算機中心,還是阿列謝克-帕基特諾夫。想要搞清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橋也沒有像搞清楚到底歸誰,而是採用了常規和非常規的手段。將代表蘇聯人名名義的人,以及莫斯科計算機中心,還有阿列謝克-帕基特諾夫分別搞定。


  拿到了三個方面在世界範圍除了蘇聯之外的全版權授權。


  這花費遠比在國內餵飽那些官員多多了。國內那些官員,就算是胃口再大,在高橋看來都是「土包子」。


  改革開放才剛剛開始,他們還未意識到自己手裡的權力到底值多少錢。


  高橋花費了在他們看來很「傻帽」的錢,但在高橋看來,這就跟白撿的一樣。


  拿到了全版權授權協議的高橋,立即回到中國。然後,再乘坐火車南下,相對低調的前往北(和諧)京、上(和諧)海,以及一些有計算機工業分部的三線城市。


  逐個攻破。


  單是分房這一項福利,就輕鬆的掃平了許多北(和諧)京和上(和諧)海的研究員。


  沒有經歷過七八口人住在十平方米大小的屋子裡的人是不會懂這種對於分房的渴望和迫切的。


  高橋儘管年齡不大,單是他身邊跟著的有分量的官員,以及他大方的手腳,讓他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就收集齊了大部分科研人員。


  由於是冬天,東北沒辦法破土動工。但是高橋為了穩住他們,儘管他們還沒有去上班,但已經開始發工資了。


  當然了,為了不讓這些研究人員不好意思。高橋也給他們發布了任務。給他們樣品和需求,讓他們設計一些未來在街機上會用到的技術作為技術儲備。


  還真別說。


  儘管這樣連實物都很少的「科研」,只能用惡劣來形容。但是他們還真是研究出了新東西。


  高橋看到這麼快就有了成果,他也很高興啊。


  東京工業大學計算機研究社那麼久都搞不定的難題,他們分分鐘就搞定了。國家級的人才就是不一樣。


  高橋留下兩個跟在身邊相對信任的人,讓他們負責萬戶在國內的事物。


  而他,則馬不停蹄地解決完這些事後,回到了曰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