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中德合作協議》
【第三更】
去年九月份,中華帝國外交部部長曹旭文乘坐飛艇抵達德國柏林,欲達成中德兩國合作事項。
不過因為中華帝國與英國和法國進行議和談判,中華帝國和德國之間的合作談判進度大大減慢,等到《中英停戰協議》和《中法停戰協議》簽訂之後,曹旭文才帶領中華帝國代表團與德國方面繼續進行全方位合作商談。
《中英停戰協議》和《中法停戰協議》的簽訂,使得中華帝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增,等同於英國、法國、德國這樣的世界一等列強。所以中華帝國和德國在同等地位下展開全方位合作商談。
中華帝國和德國有共同的敵人,同時對方身上有自己所需要的部分,這才是兩國進行合作的基礎。
德國作為西方世界的新貴,國家實力在不斷增加,這一切的根源便是德國工業的發展,德國工業發展速度算是西方國家中最快的,德國擁有的工業生產技術也是最先進,德國造船業起步雖然慢,但是德國的造船技術不比英國和法國差多少,德國擁有一支實力在不斷增強的海軍艦隊。
只是德國作為新貴,起步較晚,這個時候,世界上大部分可以殖民的區域都被英國、法國等老牌帝國佔領,而德國的殖民地很少,工業快速發展的德國缺少工業原料,還缺少一個商品傾銷地,導致德國工業發展速度在下降。
相對應的,中華帝國卻地大物博,明顯就是德國最好的合作夥伴,為德國提供一個原材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地,這便是德國人的想法。
不過在這些之前,德國人最看重的還是中華帝國的武器裝備,在德國人看來,中華帝國能夠打敗四國聯軍,靠得就是先進的武器裝備,德國也需要為自己的軍隊裝備先進的武器裝備。
其他武器還不算什麼,德國人最想要的就是中華帝國的飛艇製造技術,若是德國擁有飛艇,德國就可以突破英國和法國的海上封鎖,這對於德國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飛艇是中華帝國的撒手鐧,世界上只有中華帝國能夠製造出來這麼強大的飛艇,德國也知道向中華帝國購買飛艇乃至飛艇技術不現實,只是抱著試試的心理向中華帝國求購,曹旭文直接拒絕。
德國也是一個白種人國家,隨時都有可能對中華帝國反手一擊,讓世界重新變成白種人的世界,就算德國不背叛中華帝國,一旦中華帝國將飛艇技術給予德國,無論德國怎麼嚴守技術,都有幾率被英國和法國獲取,同為白種人國家,間諜是最難以防範的,就像是中華帝國難以防範曰本的間諜一般。
見求購飛艇不成,德國人又向中華帝國求購其他的武器裝備,中華1式步槍、暴雨重機槍、60毫米迫擊炮、75毫米野戰炮都進入德國人眼中。
這四種武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若是德國軍隊大規模裝備這四種武器,一定會讓德國軍隊實力大大提升。
中華帝國裝備的這四種武器伴隨著中華帝國打敗四國聯軍而名揚世界,各國都想法設法獲取這四種武器,對其進行研究、仿製,德國也有這個想法。
中華帝國避免不了內部出現一些蛀蟲,因為金錢的誘惑,偷偷將倉庫中報廢的武器賣給西方國家,或許用不了多久,西方國家就能生產出類似的武器,當然,和中華帝國原產還是有不少差距。
現在有這麼一個機會,德國直接向中華帝國求購這四種武器的技術,中華帝國方面思考一下便答應德國的請求,這四種武器的技術比較低,很容易仿製,倒不如將武器技術當作中德兩國合作條件。
另外中華帝國還給予德國一個承諾:當英國和法國製造出大型飛艇,而德國還不能製造出來,中華帝國會向德國出售飛艇技術。
德國對中華帝國的要求主要就是這麼兩點,一點是武器技術,另一點則是兩國的貿易。
反過來,中華帝國對德國的要求也主要有兩點,一點是讓德國幫助中華帝國發展造船業,另一點則是向德國購買大量機械設備,加快中華帝國的工業發展,這一點也可以算是兩國間的貿易。
這是中華帝國和德國之間四個主要合作項目,其他小一點的合作項目更多,佔用不少時間,以至於《中德合作協議》正式簽訂是在興華元年春節之後,曹旭文帶著代表團一眾成員第一次在國外過了一個春節。
按理說中華帝國和德國有共同的敵人,兩者之間應該如同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三國建立的「同盟條約」,但是最後兩國只簽訂一個合作協議,成為合作夥伴,而不是盟友。
德國顯然有自己的考慮,這一次中華帝國對英國和法國進行飛艇威懾,迫使兩國與中華帝國簽訂停戰協議,在德國眼中,這只是飲鴆止渴,中華帝國給英國和法國帶來的恥辱,未來英國和法國一定會向中華帝國發動戰爭。
德國可不想現在與中華帝國簽訂盟約,未來英國和法國向中華帝國發動戰爭的時候,將德國也拖進戰爭的泥潭中。
而在中華帝國這一邊,就算是德國願意和中華帝國簽訂盟約,中華帝國也不會答應,作為中華帝國的主宰者,顏學義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世界大戰不可避免,顏學義可不想中華帝國被德國拖進這個擴日持久的戰爭泥潭中。
《中德合作協議》正式簽訂后,代表著中德兩國關係上了一個台階,兩國的商人將駕駛輪船在兩國之間進行貿易。
這是對中德兩國有利的機會,兩國能夠在《中德合作協議》獲取到足夠的利益,讓兩國迅速發展起來。
不過《中德合作協議》中,中華帝國付出少於收穫,中華帝國將淪為德國的原材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地,但是在未來,中華帝國的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這種情況向發生轉變,中華帝國自己生產出來的商品將會把德國的商品趕出中華帝國的市場,甚至會將本國的商品反賣給德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