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整軍
脆「駕~」
「踏踏踏~」
麒麟城外寬闊的馳道上響起一陣清脆的馬蹄聲,數名身著甲胄的將士騎乘著戰馬往城內奔去,道路上趕路的百姓商人見狀紛紛讓至兩側,待他們離去后才恢復原狀繼續前行。
在原本的麒麟、陳食、聚美、中壩四縣境內,所有的百姓都已經養成了在道路上避讓軍士的習慣。
這不僅僅是因為害怕因為道路擁堵,貽誤軍情而獲罪,還有對這些在外出生入死將士的尊重。
自打麒麟村成立開始,為了提高百姓的從軍熱情,增強軍中士兵的榮譽感,司馬宇就一直在有意識地引導著治下百姓的輿論,宣揚將士的光輝形象,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
在司馬宇麾下從軍的將士,不僅在利益上能夠得到穩定的保證,在社會地位上也是一人蔘軍,全家光榮。
崇高的社會地位和賞罰分明的軍功制度才是司馬宇維持麾下將士戰鬥力的最佳法寶。
「咦,看前方那人穿著的軍服應該是軍中的軍候吧,這兩天怎麼有這麼多軍中的將官從外地趕回來啊?」看著往城內馳去的數名騎士,百姓中有人不由疑惑地道。
現在已經進入了大爭三年二月,這兩天麒麟城的百姓發現城外的馳道上不時可見一些軍中的中層將領帶著親衛趕回麒麟城。
「莫非是又要有戰事了?」
馳道上的一名商人聞言眼中一亮,猜測道。
在這些商人眼中,司馬宇所發動的每一次戰爭都意味著巨大的商機,有大片空白的市場等著他們去佔領。
「不會!戰爭不是剛剛一個月前才結束,大軍尚未完成休整,城外的大軍營地也未見有絲毫動兵跡象。而且幾天前官府不是才剛剛發布了郡縣劃分和招攬賢才的公告嗎?這麼多事情沒處理完,應該不會這麼快發動戰爭吧!」
人群中有人聞言出聲搖頭否決道。
就在人群低聲議論中,剛剛入城的數名將士也放慢了速度,緩緩往位於城中心處距離南方王府不遠的中軍府走去。
在衛士的指引下,剛剛從合興鎮返回的向充來到議事廳內。
此時,廳內除了剛到的向充外已經聚滿了數十人,幾乎全都是和他一樣的軍中軍侯,所有人的眼中也都蘊滿了喜色。
他們全都是來自各軍中,接到任命書前來中軍任職。
在剛剛過去的一月,在設立王府、劃分郡縣的同時,軍中也有了巨大的變動。
經過數月的激戰,司馬宇終於一統整個永州,其治下百姓已逾500萬。
而隨著馮雙禮、李定國等人的舉軍投效,司馬宇麾下光是收降的降軍就已有25萬,加上原本的10多萬揚武軍和臨時徵召的鮮卑騎兵以及北山部落蠻兵,總兵力已達48萬之眾。
如此龐大的軍隊原有的軍隊編製已不適宜。
在同王猛、徐庶以及一眾軍中將領商議以後,司馬宇決定對現有的大軍進行整編。
整個南方王府麾下設置中軍東、西軍、南軍、北軍五軍,其中東西南北四軍每軍5萬,中軍6萬,加上負責宿衛王府的3萬左右衛軍,水師南北營6萬,共計35萬正規軍。
中軍將軍王彥章,加正二品中領軍官職,負責總領6萬中軍。
中軍下設飛羽、驍騎、近衛、長風、虎賁、射聲6營,每營各設1萬人。
其中,飛羽騎為1萬重裝弓騎兵,由趙雲統領,加正三品將軍。
驍騎營有4千具裝甲騎和6千重騎兵,外加超過1萬人的僕從騎兵,由黃敬天統領,加正三品將軍。
剩餘近衛營、長風營、虎賁營、射聲營均由重步兵和重甲弓兵組成,每營再配備大量駑馬和少量輔兵。四營分別由越兮、王彥童、龍威、龍猛統領,加正三品將軍。
中軍6營駐地就設置在麒麟城北3裡外新建的中軍大營,平時拱衛麒麟城的安危,戰時聽從司馬宇的調度隨時征戰各方。
在五軍之中,中軍6營乃是司馬宇手中常備的最大一股機動力量,中軍府就設置在麒麟城內,大軍則常駐在麒麟城北3裡外新建的中軍營地內,隨時可聽從司馬宇的調遣。
作為司馬宇手中的尖刀,中軍的裝備自然精良,6萬正規軍幾乎全部配備有輕重鎧甲各一套,手中的刀槍、弓箭等軍械也全都是精工坊產出的精品,外加上超過3萬人的輔兵和4萬的馱馬,整個中軍幾乎就相當於一個移動的軍火庫,如此多的軍械裝備對於其他勢力的君主而言,完全足以裝備出超過15萬人的大軍,也只有擁有著國庫系統中無數精良裝備的司馬宇才能夠這樣干。
除中軍平日駐守麒麟城之外,其餘東西南北四軍日常則負責駐守四方。
東軍,從歸降司馬宇的李定國軍中挑選5萬精銳組成,仍由李定國統領,劉文秀副之。李定國加征東將軍,從二品官職,劉文秀加正三品將軍。
東軍下設5營,每營各1萬人,各營均由步兵、騎兵、弓弩手組成,同時兼備遠程、進程和騎兵作戰能力,常駐原吉安縣邊境新設的瀘永郡,負責鎮守王府治下的東部邊境地區。
雖然軍權未有絲毫的削弱,但為表忠心,李定國主動向司馬宇請調周倉、劉世玉、向條三人出任東軍三營領軍將領。
西軍,以秦良玉麾下原有的白桿兵為基礎,再加上新募的4萬北山部落蠻軍,剔除幾千人後剛好組成5萬西軍,由秦良玉統領,李柱國副之。秦良玉加征西將軍,從二品官職,李柱國加正三品將軍。
西軍的配置與東軍有所不同,以適合山地作戰的輕裝步兵為主,輔以大量裝備精良的弓箭手和弩手,主要負責鎮守王府治下的西部靠近北山部落區域,以向郡為大本營。
西軍同樣下設5營,每營1萬人,除秦良玉麾下的原班人馬外,再分別調派施但、褚雲宣擔任西軍的兩營領軍將領。
不過,因為秦良玉尚還領軍遠在中壩島圍困梁山軍,西軍的營地建設等相關事宜只得落到李柱國、施但、褚雲宣三人手中,人馬的整編自然也短時間內無法到位。
北軍,以斛律光麾下3萬鮮卑騎兵為基礎,再加上從收編的降軍中所挑選的2萬精銳,組成北軍5萬大軍,由斛律光統領,賀拔允副之。斛律光加征北將軍,從二品官職,賀拔允加正三品將軍。
北軍下設5營,每營各1萬人,3個騎兵營,兩個步兵營,負責拱衛北部邊境,常駐原陳食縣北部廣山郡,徹里吉、呼廚泉兩人調任兩營北軍領兵將領。
南軍,以李牧麾下武安營為基礎,加上從收編降軍中所挑選的3萬精銳組成,由李牧統領,岳鍾琪副之。李牧加征南將軍,從二品官職,岳鍾琪加正三品將軍。
南軍下設5營,每營各1萬人,以裝備精良的騎兵和步弓兵組成,調派裴元紹、雄闊海兩人出任南軍的兩營領軍將領。
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曾經先後在抗擊匈奴和抗擊秦國的戰爭中大放異彩,創造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經典戰役。為此,對於這位名將,司馬宇給予了極高的期望,南軍的裝備配置也以適應野外正面作戰和突擊為主。
在東西南北中五軍之外,在麒麟城尚設置有左右衛兩軍,以及分別駐紮在大溪郡的水師南營和中壩郡的水師北營。
左右衛軍共計3萬人,分別由武松、兀突骨兩人擔任都統,各令1萬5千人,加正三品將軍官職,主要負責拱衛南方王府和麒麟城的安危,在戰時也可派遣部分大軍隨同司馬宇共同出征。
水師南營和水師北營仍然由九鬼嘉隆、俞大猷兩人統領,兩營均由原來的2萬人擴充至3萬人,分別負責南方王勢力範圍內的南部和北部水域。
在整個司馬宇麾下,除了東西南北中五軍,以及左右衛和水師南北營這35萬正規軍外,還保持有錦衣衛和數量高達64000人的各地郡兵。
其中,郡兵主要由剔除的收編降卒充任,5000郡兵常駐麒麟城,剩餘59000郡兵則分駐36個郡內。
錦衣衛,則從原來可以出戰的正規軍體系中獨立出來,不在兼任對外作戰的職能,只要以督查百姓、百官和搜尋情報為主,歸司馬宇直接統領。
錦衣衛指揮使,正二品官職,由顧長風擔任,阿會喃擔任錦衣衛副指揮使,蕭颯、蔣沖兩人升任錦衣衛千戶。
錦衣衛除了在麒麟城設置的錦衣衛總督衙門統領的2萬錦衣衛以外,在新設的8個上郡內設置有分部,由原錦衣衛的百戶出任,以及專門從事情報收集,隱藏在暗地的黑手組織外閣。
這樣細算起來,經過整編后,整個南方王府治下兵員依舊超過了40萬,近10:1的參軍比例,對於人口500多萬的南方王勢力而言確實是個不小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