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年糕湯
孫蓮盯著練習冊,好像透過其看見明亮嶄新的未來,眼中放出光芒。
就好像為自己找打了一條出路,或者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孫蓮開始專註地填寫練習冊。在她沒注意到的時候,王桂香推門悄悄望了一眼,回身關門上了二樓。
卧室里孫志強正在看電視,見妻子滿臉欣慰的笑容,不免問了幾句。待到夫妻倆並肩坐在床沿,王桂香把見到的事情一說,高興之餘也不禁有些奇怪。
「你說,怎麼就突然用功起來了呢?」王桂香說,「看著也比過年前懂事不少。」
「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吧。」孫志強不以為意。「以前寫作業都要磨到最後。」
「呸!有你這麼說自家丫頭的嗎?萬一咱家出個大學生呢?」
「看把你美得,要能考上大學,老子當然砸鍋賣鐵也供她上。」
「說不定就考上了呢?」
「要能考上當然好,不過全縣城也沒幾個女大學生……」
「那倒也是,不過你看我大姐家二丫……」
「二丫頭倒是從小就腦子好。」孫志強倒也承認,「他姐笨,二丫頭這是把她姐的份一起聰明去了啊……」
就在孫家夫婦談論王桂香大姐家的二女兒時,孫蓮也同樣想到這位二表姐。
雖然印象加深了許多,但不懂的東西依舊不懂。孫蓮練習冊寫到一半,被一道數學應用題難住。自己思考了很久,磕磕絆絆地寫上答案,卻總覺得沒什麼底氣。換了語文和英語做了一會,也不是百分百的全會。
想想明天要去外公家,孫蓮將有疑問的題目抄到練習本上,準備第二天去問二表姐。
二表姐叫胡秀,是王桂香姐姐家的二女兒。和孫蓮不同,這位表姐家雖然窮得叮噹響,卻從小到大都是不折不扣的學霸。上一世的記憶里,胡秀不但初中高中都考上了譙城最好的一中,連大學都是提前錄取走的免學費的軍校。上大學沒花家裡一分錢,工作也是包分配,完全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
如果不是從上大學后,胡秀就很少回家,工作后更是和家裡聯繫淡薄,孫蓮的這位二表姐一定會成為親戚朋友言談里的完美女兒。
孫蓮上一世小時候和表姐的感情還算不錯,每年暑假,兩個人都會去外公家小住一陣,但長大后就生疏起來。也許是因為嫉妒,然後還有更多的不理解。
那時的孫蓮堅信著女孩就要為家裡的男丁付出,雖然知道一些表姐家的事,卻和母親以及其他親戚站在一側,甚至覺得二表姐為人太過涼薄。
現在想起來,二表姐卻是比她看得透徹,大約是讀書多的人思想也比旁人深遠。二表姐的人生堅強果斷,而自己則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這一世她就應該把二表姐當做榜樣,好好向她學習才對。
一九九七年,胡秀應該正在譙城一中上學,孫蓮的這點題目拿去問她正好。抄完題目,孫蓮把練習本用鉛筆盒一起拿塑料袋紮好,方便明早一起拎走。然後脫下外套和毛衣,一邊哆嗦一邊鑽進被窩裡。
昨天大年夜在老宅睡得不安穩,白天又消耗了不少體力。小孩子的精神頭總歸不如成年人,孫蓮腦袋挨上枕頭不久就睡著了。
這一覺睡得她浮浮沉沉,腦袋裡千思萬緒全都化進夢裡。弟弟,丈夫,父母,公婆轉著圈的折騰她,她就一個勁的又跑又躲,簡直像是把上輩子又過了一般累。早上起床,發現被子被踢到了床腳,自己卻滿頭滿腦的都是汗。
簡單洗漱完畢,拿大寶抹了臉,孫蓮鑽進廚房幫王桂香張羅早飯。
早飯吃的是白菜年糕湯。
冬天易存的白菜掰下新鮮葉子洗凈切絲,再從鹹肉上劃下肥瘦相間的部分切成幾近半透明的薄片。年糕應該是年前買的,一直拿涼水浸在搪瓷盆里。當地人一直用這種方式儲存年糕,不但能保證年糕短期內不會變質,更能完好地保留新鮮年糕軟糯的口感。
孫蓮很喜歡本地打的年糕,這和後來超市裡隨便能買到的真空包裝貨不同。當地打年糕用的糯米是本地種的糯稻,而不是更常見的一年兩熟或三熟的長糯米。塗縣產的糯稻則是圓溜溜的,一年也只能收一次。這種糯米打出來的年糕,黏性稍遜,但口感筋道米香濃郁。孫蓮百吃不厭的一種做法便是拿清水直接煮了,而後蘸上砂糖,每一口咬下去都是蔗糖與麥芽糖合奏的交響曲。
王桂香開了煤氣灶,在上面架起小鐵鍋。一會熱鍋下油,放入鹹肉片煸炒,直炒到鹹肉白色脂肪部分變得焦黃,整片肉微微向內捲曲。肥肉里的豬油大多都被煉出,會有輕微的油渣的口感。這是便好下入備好的白菜絲,翻炒至軟后再添加溫水。等誰滾開放年糕片,就可以轉成小火,慢燉到年糕軟糯。
收鍋也有講究,王桂香的訣竅是拿水澱粉在最後做一次勾芡收汁。這樣收出來的湯汁黏稠,能掛在夾出的每一塊食材上,年糕更是吃起來滑膩綿軟味道濃郁。
白菜年糕湯端上飯桌,王桂香又從碗櫥里拿出切好的咸蘿蔔。蘿蔔也是自家切條腌制的,晒乾后拿辣椒面拌勻,吃起來清脆爽口。不管是配飯還是佐粥都適合至極。
孫蓮一夜睡得拳打腳踢,這會被香味一勾,五臟廟立刻唱起空城計。比起頭天晚上的貓食,這會實實在在地吃了一大碗,甚至還有點意猶未盡。王桂香見她吃得香甜,又把鍋底剩的一點全倒在她碗里。
孫志強見此也打趣:「聽說你昨晚用功了,費腦子,可要多吃點。」
「嗯。」孫蓮低低應了一聲,埋頭喝湯。
和母親不經意的體貼不同,孫蓮對於父親的打趣,從心底有種微妙的抵觸。
年糕甜糯,蘿蔔咸香,一場早飯三口人連湯帶水吃得暢快淋漓。等吃完飯也差不多到了八點半。
孫蓮這一餐著實吃得有點多,肚子撐得簡直想躺在床上挺屍。不過中午之前還要下鄉拜年,一家人還需要儘早出門。否則趕在飯點才到,會被親戚指摘不懂禮數。因此只得一邊打飽嗝一邊端起三人的碗筷回廚房洗。
孫家夫妻倆則從樓梯間里掏出白酒香煙打包。算了老家的親朋好友,足足提了兩箱十二支白酒外加六條香煙,另外還有大塑料袋裝著的各種零碎,少不得還有各種瓜子糖果。
一切準備妥當,孫蓮幫忙提了香煙和零碎,王桂香與孫志強一人提著一箱酒。一家人便急火火地出了大院。
王桂香的娘家在譙城另一處的鄉下,從塗縣過去要先坐一個多小時的中巴,下來再換小三輪顛簸二十分鐘。坐中巴也不用特別去車站,車子開出前都會繞著縣城帶一圈人。等在路口站了十多分鐘,遠遠就能看見一輛破舊的中巴順著縣南大路慢悠悠駛來。中巴車門半開著,售票員腰上掛著挎包從裡面伸出半個身子,嘴裡一路喊:「譙城,譙城。」
三個人趕快招手。
車停面前,孫志強問:「走逢郢嗎?」
售票員:「走。」
孫志強往車裡望了眼,車廂里基本都坐滿了:「還有座嗎?」
售票員:「有座,肯定有座。」
也不管孫志強再問,忙不迭地催三人上了車。
上車后才發現根本沒有座位,過年來往縣城走親戚的人多,基本車車都是超載。拉客的也自有辦法,第一排靠前的窗口加了一排條凳,便是兩三人的位置。發動機蓋上墊一層板再拿坐墊鋪了,一左一右剛好又能坐兩個人。售票員說的有座便是如此,孫家夫婦在發動機蓋上坐了,留出中間一點縫隙,帶孫蓮掛個屁股尖。
車票三塊錢一張,孫家不進城裡,而是在半途的逢郢下車,便只用付兩塊五一張。孫志強遞了五塊錢過去,售票員指著孫蓮說小孩也要票,被兩口子一人一句我們小孩又沒佔座抵了回去。這年代不願給小孩買票的人是大多數,售票員也沒糾纏,大概也就是隨口一說碰碰運氣,逮到老實的冤大頭就收一份,逮不到也就算了。
車子一路走走停停,出了縣城在縣道上又拉了幾個人。條凳也被坐滿后,售票員又在過道上擺了塑料小凳子,新上來的人便蹲坐在中間。一輛十七座的中巴車硬生生被塞了近三十人,司機才不再繼續晃悠拉客,開始全速向著譙城駛去。
冬天車裡人多氣悶,孫蓮坐了一會便覺得有些暈車。王桂香從袋子里掏出桔子剝開,桔子瓣三人分食,剩下橘子皮讓孫蓮捂在鼻子上。這一路如同煎熬,孫蓮聞著橘子皮,忍著噁心,好不容易顛簸到了逢郢附近。
名叫逢郢,其實是二、三十戶人家組成的小村莊。譙城周邊很多村落都被命名為xx郢,據說是春秋戰國時期有荊楚之地的人流亡在此定居,為了紀念故都便以「郢」字命名村子。到了現在,傳說也無從考證。
不過這種村子大多都離主路較遠,基本沒有直達的車子。而且道路基本屬於土路,最多鋪了一層碎石子。坑坑窪窪不說,有些地方的寬度也只能過拖拉機。以前想要進村只能從進城車裡中途下來,然後自己想辦法穿過田埂土路,走到裡面去。到了九十年代,附近有些人家買了摩托車或小三輪,便干起了拉人進村的活計。
一家三口拎著大包小包下車,立刻有許多輛三輪車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