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十三

  幸而有膽量的婆娘們攔腰攔住了鳳姐,奪了鋼刀,這才把她送到榻上躺著去了。


  只是寶玉和鳳姐就這樣並排放到了一塊,他姊弟倆個,發著高熱,火炭一樣,嘴裡糊裡糊塗,人事不知。


  府里府外,男男女女,忙做一團。


  三教九流,醫巫佛道,無有不請;親戚世交,少有不問。


  只是都不見成效。


  急得賈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媽等寸地不離,只圍著乾哭。


  黛玉和眾姊妹守在外間,不由焦急如焚,想到寶玉平時好處,低頭就掉眼淚。


  到第四日的時候,寶玉和鳳姐躺在床上,已經是出氣的多,進氣的少了,府里的人都說就要不中用了,連後事都備下了。


  這天晌午,闔府就聽到一聲佛號,一聲道號,一僧一道飄然而來。


  僧是癩頭,道是跛足。


  這兩人先是被賈政迎到了寶玉房中,一陣兵荒馬亂,捏著那塊通靈寶玉嘀嘀咕咕一陣,才走了。


  臨走的時候,到外間,原不該見女眷,概因這一僧一道來的急,黛玉又常常守在外間等消息,就撞上了。


  癩頭和尚見到黛玉,長笑一聲,說:「善哉,善哉,文曲終須定,命途豈有更?」


  黛玉見是外男,就要避開。聽他混說什麼,就躲到紫鵑身後去了。


  和尚也不多說,笑眯眯地,就和道士一起飄然而去,不知所蹤。


  賈政在後邊一疊聲地挽留,也終究追尋不上。


  黛玉倒是莫名其妙。只是寶玉和鳳姐,的確是慢慢醒轉過來了。她也高興,不由自主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倒被寶釵取笑,說她是見了和尚才念佛。


  此後沒有什麼大事。


  不過,這年夏天,府里來了一個暫住的小姐,姓袁,喚作渡兒。


  袁渡兒是賈政在外認識的一位官員朋友的獨女。


  那官員因為人清高正直,得罪了不知多少人,犯了事,被貶官邊疆,結果中途病死。


  這官員家族人丁廖落,只有一個病妻,一個獨女,並幾個老僕。


  他病妻受此打擊,不久也撒手人寰,只留下年將十五的孤女渡兒茫然度日。


  而渡兒雖然早就定下了親。只是親家早年搬去了浙南,天南海北,難通音訊。


  就算想去投奔,一則渡兒家中貧寒,又體弱,難以作行。二則就算是世道太平,孤女與老僕,怎做千里行?

  故而眼巴巴通過驛站送了信去浙南之後,鎮日不過苦熬,期望親家派人來。


  賈政一向敬服這個朋友,又曾經為官的時候受過人家恩惠。只不過當初賈政畏懼袁官人得罪的人多,未敢幫到這位朋友。


  現下看風波渡過,渡兒又無人照料,與家中老僕勉力支撐,也總是難免受人欺侮。賈政才起了憐憫之心。忖度之後,就將渡兒接到賈府,說是世交之女,在府里住一段時日,又另外打發人去浙南尋覓遞信。


  好不容易得了袁家親家的信,又說明年三月,再派人來接渡兒去完婚。


  渡兒早就年滿十四,待到親家來人,住不了多久就得出去完婚。到時候不過作為世交添妝一點,也沒什麼大不了。


  賈家雖然上下一顆富貴心,兩隻體面眼,見對自己影響不大,而賈政又興緻勃勃說是恩人之女,也不好掃他的興,就沒有什麼太大異議。


  賈母雖不喜渡兒貧寒,但看渡兒生的可憐可愛,身世可憫,又是賈政嘴裡的恩人之女,也就留她住下,還吩咐眾人,叫她搬進大觀園去住。


  大觀園屋舍眾多,鳳姐問過諸位姐妹:誰願意騰出幾間屋子來。都默然不語。


  最後渡兒就被安排大到了迎春的紫菱洲。


  這天紫鵑帶著雪雁並幾個小丫頭做針線,黛玉獨自出屋散心。走了一會,就見到一位陌生的少女,穿一件素白的舊衣裙,徘徊在池邊。


  那個女孩子十分文弱清瘦,大概十四五歲模樣,臨水低顧的身影,格外裊娜。


  聽到響動,她抬起眼來,往黛玉這邊一看,脂粉不施,眼睛里像含著兩汪清泉,雪白腮上天然生紅暈。真像是可憐可愛的一叢水仙花。


  黛玉看這生面孔,已有七分料定這是那位袁家小姐。


  少女原本怕見生人,但看見黛玉,也呆了一呆,脫口而出:「仙子是來圓我夢魂?」


  黛玉撲哧一聲笑了。少女這才反應過來:看這衣著打扮,這大概是賈家哪位小姐。


  女孩子很不好意思,對黛玉道:「貴府人傑地靈,人物超脫。我凡俗人,難免有錯眼的時候。」


  黛玉就與她廝見過。問及怎麼在此獨自徘徊,渡兒只說惜春正與迎春下棋,她也不會棋。迎春就叫她出來轉轉,解解悶。


  她雖不說,黛玉心中已經明了:渡兒本是借住的外客,又家境貧寒。而賈府中大多是勢利眼。迎春因為性情柔順懦弱,她那的下人尤其奴大欺主,連迎春都經常給欺負了去,何況渡兒?


  黛玉想起渡兒身世,難免就想起自己,頗有些同病相憐之感。遂相邀渡兒去瀟湘館一坐。


  到瀟湘館,紫鵑也知道渡兒系何人,但既是黛玉的客人,就慢待不得,忙去準備茶水。


  黛玉就坐下,與渡兒聊幾句。聊了幾句,就發現渡兒也是個腹內文章多,胸中詩詞盛的人物。


  憑什麼典故,她都能說上幾句。


  不知怎地,聊到戲曲話本里也有好文章。忽然聽渡兒說:「.……說起這些這話頭來,我倒想起一出時日最風行戲,聽說它的擬話本,叫做《金龜夢》的,也是一流的文章呢。好些名士雅人都誇讚的。」


  黛玉心裡一怕,犯了疑心病。先說:「那些邪書僻傳,小說微道,沒什麼好的。我們原也不該談。」


  渡兒搖頭,正色道:「林妹妹謬矣。我祖父在世的時候,就常說何謂大道?何謂微末?大道無形,難道只能寄託於科舉的八股文章里?曾有《竇娥冤》,寫民女千古之冤情。竇娥冤,寫的難道只是竇娥冤?是萬萬百姓冤也。從《竇娥冤》里,可以明明白白看到當時蠻子皇帝治下何等無道昏庸,百姓有苦難訴。這才有後來『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天下黃河反』的事。」


  黛玉一驚。


  渡兒說:「世人都說詩詞左道,又把傳奇話本視作微末小道,貶低以為『小說』也。可是,敢問世人:是讀《竇娥冤》,更能感受到當時蠻子皇帝治下百姓的苦楚,還是讀那冰冷冷的八股文章,更能感同身受?是讀幾首杜子美的『城春草木深』,『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更能叫人感盛唐之戰亂零落,還是那些相公大人長長一串繳匪檄文,更能體會?千古竇娥仍流傳,不見當年剿匪榜!」


  一口氣說完,渡兒似乎有些激動,長出一口氣,才勉強向黛玉笑笑:「都怪我,一時說話必要說盡,說了什麼混賬話也顧不上。林妹妹只當我說夢話就是了。」


  渡兒的確和寶玉似的,有些獃性。如果換了別人在這裡,大概確實要無言以對這些直桶桶倒豆子一樣的「混帳話」了。


  黛玉卻反而有些推心置腹的欣賞了,說:「不混賬。這要還是混賬話,那世上的混賬話未免太多。」


  渡兒眼睛一亮,拍手笑道:「你明白。」


  黛玉心裡說:我明白。


  她們話到投機處,天色漸晚。臨到告別時,就聽渡兒嘆道:「只可惜如今世上大多作擬話本和傳奇的人,倒的確大多是『微末小道』,都喜歡那一套千人一面的文君子建。連作個才子佳人,也作不出個有新意的來。更不要提當年的《竇娥冤》、《趙氏孤兒》一流。」


  黛玉道:「怎麼不提《三國志通俗演義》、《西遊記》這等宏篇?」


  渡兒沉吟一會,告訴她:《三國志通俗演義》、《西遊記》等,乃是數代之作,非一人一朝而能成。是民間、歷史上流傳下無數故事,分別由經民間藝人、文人等,無數人所編撰,每經過一個人的嘴,可能就變一點文字。到後來,由某個人收集、總結,刪改,聯繫,最終合成一部。


  所以,《三國志通俗演義》《西遊記》之類,乃是民間無數人所共同之作,是百姓之功也。不是一個人獨力所作。


  黛玉這才嘆道,是自己長了見識。便問渡兒哪裡知道的這些。


  一問到這裡,渡兒每次就默然不答。黛玉看她似乎為難,也就罷了。


  此後數月,大凡是寶玉不來的時候,或者是不想見賈府諸人,她就常去請渡兒來。


  一來二去,大概是合得來的緣故,竟然關係大進。概因外面不能談的一些「邪書僻傳」的話,渡兒一應不在乎,便很有點推心置腹。


  又一回,正在聊天。黛玉和她說話十分合得來,也愛她人物,就留她多坐一會,要去取自己平日的詩詞來給她賞讀。


  黛玉正去了,一個小丫鬟剛得了紫鵑的囑咐,正在給黛玉收拾床鋪,忘了黛玉的枕頭不準動的囑咐,收拾床榻的時候就翻動了枕頭,忽然翻出一疊文稿來。小丫鬟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只道是林姑娘平日的詩稿之一,就先取了放到外間,打算等床收拾完再放回去。


  忽然紗窗風吹來,文稿吹跑了,散落一地。


  渡兒原本一邊咋等黛玉,一邊在欣賞瀟湘館的環境,看窗外竹影蕭蕭,很讚賞其清幽。忽然,幾張紙卷到了她腳下。


  渡兒撿起來一看,驚奇地咦了一聲。
……

  黛玉回來,一見那《金龜夢》的文稿正被鎮紙壓著放在案上,她又急又疑又怒又羞,正待上前去,就聽一個小丫鬟說:「姑娘,您的床榻鋪疊整齊了,只是那塌詩稿亂了,我給壓好放榻上了。」


  黛玉聽了,先是鬆一口氣,正想怪小丫鬟,又想一怪她,豈不漏了自己心虛的陷?遂忍下話來,打發她去了。


  待回到待客的前房,渡兒也一樣神色,黛玉才放下心來。


  這天聊的晚了。


  黛玉親自送渡兒出門的時候,已經黃昏了,又佩服渡兒見聞,又忍不住問她何來見聞。


  這一次,渡兒默然很久,終於對她說:「我爹媽在世的時候,我爹爹不置辦土地,也不買鋪子,因俸祿微博,為了維持家計,就時常捉筆寫些擬話本、傳奇本子,或者替人寫墓志銘。他一向認真,既然做了這些事,總要下些功夫研究。我媽也懂些文墨,就從旁幫忙。我也經常幫忙攥寫,說句世人要戳心窩子的話,我就愛這些文章。難免知道的多了些。」


  黛玉心道:聽說袁大人是個清高正直的人,怎麼還做這樣事。


  大概是看她神色有異,渡兒苦笑:「怎麼?清高正直,就做不得這些事?我家一不收人賄賂,二不欺壓農戶,靠自己的筆墨辛勞謀生。有什麼虧心的?」


  她看了看黛玉,嘆道:「我原想,你雖然出身公府侯門,但是,既然……便不是那伙假正經真流毒的人。是我想錯了,民女給小姐賠不是。」


  說著就一拜,轉身慢慢走了。


  黛玉急了,喝道:「你站住!」


  渡兒沒回頭。


  第二天,黛玉往迎春那裡去了。黛玉和迎春說不上什麼交情。迎春訝異之餘,也知道黛玉恐怕是來找渡兒的,就引他到門后一間屋子,才自去了。


  渡兒正獨自一個人坐在屋內,穿著單薄衣衫,在案上奮筆疾書寫些什麼,一時也不察來者何人。


  黛玉走到她跟前,自懷裡取出一沓紙,啪地一聲拍在渡兒案上。


  唬的渡兒立刻抬起頭來,一看是黛玉,才納罕道:「你?」


  黛玉冷笑一聲,抬抬下巴:「看!」


  渡兒拿起那沓紙一看,赫然是《金龜夢》那半部殘稿。她正訝異,就聽黛玉道:「好了,我把柄可也在你手上了。你要是再疑我起半點看不起人的心思,就儘管說去!」


  渡兒哈哈大笑起來。外面迎春的一個丫頭聽到裡面的大笑聲,往這裡過來一看。黛玉還不及發急,渡兒倒是手腳利落,猛地把那殘稿往自己裙子底下一丟,一掃。


  那丫頭過來看了,見是兩個人在說話,也就罷了。


  等人走了,渡兒才取出那部殘稿,拍了拍灰,嘆道:「致使佳作蒙灰,愧也。」


  黛玉先是罵她一句「瘋丫頭」,才說:「你看到了?」


  渡兒說:「看到了。」


  黛玉道:「你知道了?」


  渡兒說:「知道了。」


  「你怎麼知道這不是續書,而是原作?」黛玉問她。


  渡兒拿起桌上奮筆疾書寫的東西,黛玉才看到一行字,就吃了一驚,原來這篇文章寫的是:根據上半部《金龜夢》,如何推演下半部《金龜夢》的人物。


  渡兒眨眨眼,說:「坊間多少續書,有一半是我寫的。」


  這一年夏天,黛玉交上了一位有點不一樣的朋友。一位跟她一樣,名留青史的朋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