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三章
五日後, 永康帝親自禦筆擬旨,告令天下,以皇十七子品性無端, 行事乖戾,目中無人,以下犯上, 罪無可恕等過由, 褫奪其封號, 但念骨肉親情, 特從寬免宥,貶為庶人,遣離出宮,罰看守□□皇陵,永世不得回京。
這道帶有至尊權利的聖旨當即就從皇宮流傳了出來, 貼於官署衙門八字牆前的告示欄上, 由衙役翻譯著陛下的聖諭,不消半刻鍾便圍擠了一圈看熱鬧的老百姓。
大夥兒推推搡搡, 你一言我一語, 紛紛譴責這不守規矩的廢皇子, 言語充斥著謾罵與唾棄, 唯有一名頭戴鬥笠,麵容遮住大半的青衣男子, 默默隱於人群中, 冷眼盯著眼前的牆根, 抿唇始終未曾多言, 等人群逐漸散去,他才提步上前, 揭下告示,扭頭而去。
永康帝處理了一樁心腹大患,繼續大刀闊斧著手整治朝綱,下令凡趙珩從政過程中,所有參與其保舉,推薦,輔助之人,一律嚴厲徹查。
且不說從前那些戰隊趙珩的文武大臣,一應被削職查辦,就連許多八杆子打不著的芝麻小官,也被臨時揪了出來,以各種理由呈書上去,最終落得個流放的下場。
而作為幼時諸皇子武學啟蒙之師,並同趙珩一同前往豫州賑災的武安侯,因為此事也受到了不小的牽連,有言官上奏,稱其有包庇之嫌,既知曉卻故意隱瞞,分明就是欺君罔上,理應處以重罰。
丞相一黨隨即應聲附和,其餘朝臣選擇明哲保身,唯有戶部尚書梁大人和一幹手握重兵的武將願意站出來替武安侯辯解一二,但終究是人微言輕,根本無法說服心思多疑的帝王。
永康帝沒有下旨要即刻捉拿武安侯入獄問訊,態度不明,似乎並不想背上一個殘害忠良的名聲,隻吩咐親信私下秘密調查,另派少量禁軍日夜在侯府附近勘察巡守,實為變相監視。
侯府自此失去與外界的聯係,從前迎來送往賓客無數,此時已是門前冷落鞍馬稀,再也無人上門問津。
侯夫人大病了一場,現下才剛轉醒不久,溫嫻身子也一落千丈,日日捧著藥碗度日,家中武安侯一人撐起了全部,第五辭則想盡辦法照顧著一大一小兩個女人家,裏裏外外連軸轉,連管賬理財這類細致活兒都逐漸上手熟絡起來。
壓在侯府屋梁上的這朵遮天蔽日的漆麻烏雲,究竟是散去成豔陽,還是匯攏聚密雨,沒人能說出個準確話來,第五辭時常望著黑夜出神,既是心中積鬱,亟待紓解,又是在悄悄注意著巷子外沿軍士們的一舉一動。
等他慢慢摸清楚了各路守軍的輪班時間,趁著對方換值守備最為鬆懈的檔口,迅速換上夜行衣,再以黑布遮麵,掩去身份,使了輕功躍上高牆,一路東躲西藏,直奔北軍獄而去。
北軍乃是守衛皇城的一支強大禁衛軍,因其身份特殊,任務艱巨,往往享有逮捕疑犯,先斬後奏的特權,而北軍獄則是北軍就地關押疑犯的一個重要場所,趙珩獲罪於帝王,便是被下旨關押在此。
可此地守備森嚴,非常人可以踏足,第五辭想要深入獄中探望趙珩,幾乎是難上加難。
他默默在外蹲守了好些時辰,直到四更的梆子聲敲過,兩軍輪班歇息時,才趁機打暈看守的兵卒,想冒險闖入地牢,但他終究還是低估了永康帝對趙珩的防備,內裏不比外麵,燈火通明,宛如白晝,大把看守的獄卒排列兩側,日夜不歇,嚴防死守,若憑個人單槍匹馬,隻怕會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第五辭停步駐足,最終悻悻而歸。
十月末,一個普通如常的清晨,卯時未過,晨光熹微,天際線剛泛出一點弱光,山野還沉浸在茫茫白霧之中。
伴隨著三道撞鍾聲響,沉寂了一夜的古樸城門緩緩開啟,些許百姓按例接過守衛排查,拎著包袱入城辦事,裏裏外外井然有序,正是一派祥和之時,城內忽然傳出一陣馬蹄疾行,車輪轆轆的動靜聲,接著一列披著甲衣,腰掛重劍的人馬從裏而出,前後是兵,中間駕著一輛不甚起眼的灰布馬車,正是押送廢皇子前往皇陵終生思過的衛隊。
第五辭提早一晚等候在此,默默盯著城門的動靜,等看清楚了這隊人馬,才緩緩起身,假意入城,與之相向而行。
他布衣加身,頭戴鬥笠,抱劍在胸,一副江湖俠士打扮,隱於人群之中,很難辨識其真實身份。
領隊的將軍高坐馬上,此刻也並未注意到前方走來的這道尋常身影,等兩人擦肩而過之時,胯·下馬匹忽然受驚,一個趔趄,險些將他甩翻在地。
將軍快速叫停隊伍,穩住心神,低頭耐心安撫寶馬,第五辭才得以有時間與趙珩打個照麵。
秋日的微風還是伴著陣陣涼意,佛過長空,恰好掀起青灰色車簾。
裏頭趙珩垂眸靠坐在車壁上,發絲未束,雜亂無序,掉落下來遮蓋住了半張俊臉。
若非車馬急停,他的身影晃動了半分,遠遠看著竟似一位了無生機的活死人。
第五辭目光如炬,緊緊盯著車內身影,待趙珩反應過來,扭頭看向道旁,他捏緊手中長劍,竭力隱忍劫持的衝動,衝趙珩點了點頭。
趙珩怔愣半瞬,很快回過神來,四目相對,他也同樣頷首回禮,雖是隔得有些遠,第五辭還是看到了他嘴角擒著的那抹笑意,能在此境之下,依舊含笑待之,胸襟與氣度便已勝過尋常凡夫俗子。
四周都是嚴陣以待的天子近衛,目光如鷹隼般犀利,手段狠戾非尋常衙役可以比擬,兩人互動無法表現得太過明顯,趙珩身形未動,眼神掃過第五辭持著劍柄的左手,見他拇指頂在劍鞘,發動內力往外推出小截劍身,隨時都有拔劍相對的氣勢,於是微不可察地搖了搖頭。
第五辭會意,收回拇指,活動腕部,將左手背負在身後,同時抬眸朝車內望去,隻見趙珩緩緩闔動雙唇,無聲道出一句叮嚀,通過唇形分辨,依稀能猜出是“來日方長”四字。
隨後秋風漸起,車簾晃動了數下,從車頂翻飛盤旋後貼於窗前,趙珩的身影重新掩蓋在重重陰影中。
領頭將軍安撫完馬匹,回頭仔細凝視車馬境況,同時快速環顧四周,掃過道旁那抹黑衣男子,見無意外,隨即號令全隊快速出發,一行人未再作停留,繼續朝前行進。
第五辭扶了扶頭上笠沿,目光直視前方,腳步緩慢而沉重,一刻未停,朝城門走去。
雙方隊伍擦身而過,一北一南,背向而馳。
——
對於皇十七子的廢黜處決暫時告一段落,但對侯府的監管與徹查並未因趙珩離京而有所緩解。
近日,皇城守衛軍經過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清洗,那些先前曾站出來保舉武安侯的軍中將領遭到新一輪的打壓,後來內衛司統領奉永康帝的旨意湧入侯府搜查,以雷霆之速很快便掃蕩了大小數座院落,臨到最後,竟連下人的房間也沒放過。
耳邊到處都是兵卒們奔走推搡的怒喝聲,還有丫鬟婆子們大叫著被驅趕,溫嫻縮在第五辭的懷裏,緊閉雙眼,不敢去看那些惱人的畫麵。
第五辭捂住她的耳朵,略帶安慰似的拍拍她的背,小聲哄道:“沒事沒事。”
話既說出口,可他心中仍是沒有底氣,近來被內衛抄家的府邸何其之多,饒是曆經兩朝的前翰林院大儒,也因在府中隨口諷刺了幾句天子不仁,便被有人之心散播出去,傳到永康帝耳中,遭到貶斥罷官,流放南方海島,最終死在中途的路上。
承安二十三年的秋天,沒有哪戶高門宅院能逃得過致命的爪牙,皇城之中,人人無不聞風喪膽,武安侯府也不例外。
當手下禁軍把從侯府搜查出來的證據交到勤政殿時,永康帝麵沉如霜的臉上終於浮現了一絲別樣的情緒。
大齊邊境駐軍巡防圖和數封與戎狄首領暗通款曲的書信,白紙黑字,證據確鑿,他便是瞎了眼,也能猜出信中內容所為何事。
怪不得年年打仗都會輸,怪不得割地賠款也堵不住那些蠻夷人的胃口,合著不過是自己後院著了火,沒傷著敵軍,反倒自身損失慘重。
永康帝氣極反笑,一掌推開桌案上的文書,大力掀翻角落擺放著的那隻半人高的花瓶,隨後來回不停地踱步,指著空曠的大殿,從牙縫中擠出來幾個字。
“一個兩個,難道都想造反不成!”
天子一怒,俯屍百萬,在場宮人無不戰戰兢兢,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唯有服侍了皇帝多年,說話還有些分量的近身太監韓照提步上前,躬身勸道:“陛下息怒,侯爺為大齊征戰無數,戰功卓越,多少次浴血重生,百姓皆是有目共睹,此番證據不足以說明侯爺就一定有通敵之心,難保不是有人故意嫁禍栽贓,想離間陛下與侯爺的君臣之情……”
“那還不快去審,到底是栽贓還是事實,難道就沒人能查驗得出真偽嗎!”
永康帝怒極,一腳踹開麵前的文書奏折,咬牙吩咐:“若辦不好此事,朕要你們的腦袋!”
宮人們抖擻著身子盡數退下,本就沉悶壓抑的大殿再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永康帝憤不欲生,難以從最寵信臣子的“背叛”一事中緩過神來,方才又著急上頭,怒火攻心,內裏虛弱至極,接連咳嗽數下,直到吃了隨身備好的金丹,這才緩和了許多。
他手撐桌沿勉強順著心中鬱氣,等覺得疲倦後,才滑入龍椅中,闔目歇息。
,,,,,,,
作者有話要說:
掐指一算,這幾章都要走劇情了,不會吧不會吧,真的很枯燥嗎(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