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百度穿梭> 第096章 舌尖宮廷1(求推薦)

第096章 舌尖宮廷1(求推薦)

  大王一表正肅環視殿內,群臣俯首待命。


  「今日開朝先不提國事,本王想聽聽諸位重臣昨晚都做了何事,可有令人愉悅之舉。」大王更肅為笑。


  「回大王,」自然是鄧王先開口,「老臣自昨晚戌時初便臨榻就寢,不想那重孫兒竟爬上來往老臣臉上撒了泡尿,那童子水甚香!」


  「哈哈哈!」大王洪聲笑起,台下也是笑聲一片。


  程王聽聞也是難耐心喜,回道:「大王,我府之內屢遭家禽被盜,終於昨日擒住犯首,各位猜是誰,隔壁鄰家的小犬!」眾人又是鬨笑,側耳聽著老臣繼續說,「我當然大怒,立即趕往老農家質問,萬沒想到那農主嚇得不輕,竟要將小女嫁老臣為妾作為抵償,我已是花甲之人,怎能續弦?遂賞了些銀子,雞鴨丟了不算,還虧了銀兩……」


  大王更是笑聲高高,看著這兩位忠臣連連點頭。


  於是,各王紛紛回稟,護國公門人趙王稟告竟被自己夫人罰拜,耿王回道昨日為追殺一隻倉鼠累得滿頭大汗……大殿之內一派祥和。


  大王咳嗽一聲以示正是開朝,群臣立即再次立好,熱鬧瞬間消失。


  「昨晚,本王微服賞看一場歌舞名為文圖匯,訴說了一位北土王公身為南人,不顧自己性命殺南夷擒京賊平北寇的故事,此人正是我南國副掌城彩劍俠士」,說道這裡,殿內稍有騷動,大部分人都知道這文圖匯,「一位副掌城,成為文圖匯的主角,供京人賞看,卻一直為國事操勞,那麼我們的將士在做什麼!」


  大王突然喝問,眾人身體均是一顫。


  陳王沒料到大王聲音如此高昂,眼角不禁又是一跳。


  停頓片刻,大王意味深長接著說道:「各位重臣盡享安樂,闔家調順,高興的事舉不勝舉,不錯,如今南界安穩,北疆平定,國庫充盈,四海皆歌,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各城池之內的兵將們是不是在日日操練,是不是心念匪變,萬一那北土百萬夷兵突然南下,南國北部需要丟掉多少城池才能令他們止步!」


  各王心內寒顫,確實如此,南兵多年無戰事,早已有些鬆懈,況且各王政略各有不同,故城池之兵也是參差不齊。


  「本王常常想,」大王見群臣唯唯諾諾,緩下口氣,「是不是該出一些政綱,嚴厲各城兵馬操練之策,強我南兵固我民心?」


  鄧王拱手回復:「大王英明,依老臣之見,應由兵府制定統一兵則,嚴制軍兵政能技要之標,屆時由兵府逐一查考……」


  未等鄧王講完,陳王立即出聲:「回大王,各城之內初始能力不同,訓練強度各異,倘若一概而論,必有不適應之軍,恐怕難以實施,倒是引發將士不滿!」


  二王更是心照不宣,如若依照鄧王所言,大將軍冷凌的兵府將獲無限權力,勢必影響到門人的情緒,也是立即回稟:「陳王所言極是,城有不同,兵有各長,一線之標,恐怕會導致弱技不得提高,強能卻受到壓制。」


  大王似乎早料到如此,冷眼瞧向冷凌。


  冷凌上前一步,沉穩之聲卻透著剛烈:「稟大王,護國公與親王陳章不無道理,兵府對各地兵將之能掌控甚少,實乃卑職之責;然,各王自是對所屬城池現狀了如指掌,不如分別根據實際制定操兵綱要,再由兵府視情酌定總綱要領。臣想,各王絕不會置兵頹而不顧,如此一來,既能實施統一要領,又能防止顧此失彼……」


  此話暗透指責,又切合現狀,誰再反對意味著放任兵之頹廢,可謂剛柔並濟。


  除幾位老忠臣,各王紛紛瞧向陳王。


  陳王暗自冷笑,冷凌是冷凌,兵府是兵府,遂回道:「大將軍之言入情入理,合乎軍意,臣附和!」


  這一點大王倒是沒想到,護國公第一個附和。


  緊接著,此項政令便是通過,這意味著各城池的軍隊終於可以令兵府觸手可及,雖未增加調動之權,倒也是一個有利於大王的開端。


  大王壓下心中激動,例行問道:「各臣還有無奏章,若無……」


  「老臣有奏!」


  陳王再上前半步,滿臉抽搐眼睛瞪圓,眼角連續跳著,甚至後頸已然滲出少許汗水!

  大王心中一驚,從未見過護國公如此緊張之狀,抬手之職允道:「准奏。」


  「王公子本是大王嫡長子,出於王后,乃國之儲王,然失蹤一年仍是杳無音信,天下人惶恐,朝中大臣更是心有餘悸,唯恐國基不穩,朝綱動蕩,故此事絕不能就此罷休,還望大王徹查!」陳王雖面不敢朝王,但語氣極為生硬。


  眾臣也是點頭稱是,王公子失蹤豈能草草了事?


  二王斜眼看罷陳王,立即垂下頭,不知這隻老狐狸要賣什麼葯。


  「王公子遇難,本王也是心碎不甘,但罪臣柯明已然被嚴懲,此事無活口留下,本王何曾不想查個明白?」


  「大王,」陳王幾近咬牙地步,看來也是壓抑著惶恐,「昔日柯明護駕失明,竟攜公子遠逃,此種定有因由。想那柯明身為御前先鋒,本是兵衛之職,宮中武衛也盡有人掌管,且罪臣柯明挾持公子逃出京畿要地,連跨數城竟無人查捕,試問我南國兵馬豈能無責?」


  大王暗自深吸一口氣,這陳王究竟發飆!

  「依護國公之見,如何處罰這失職之責?」


  「大王,我南國兵馬何止百萬,縱不能依法責眾,故臣要彈劾一人,便是大將軍冷凌!」陳王落地有聲,慷慨陳詞,眼角跳得愈發猛烈,一向沉穩老成的陳王汗流浹背,已然是孤注一擲。


  彈劾?


  彈劾大將軍冷凌?!


  殿內大臣全部惶恐,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彈劾王以上重臣,要麼彈劾之人受到王懲,要麼被彈劾者引咎辭官,這陳王定是橫下一條心罷黜冷凌之職!


  一面是王丈護國公,一面是公主駙夫大將軍,別說陳詞,一群人大氣都不敢出。


  大王被定在原地,驚愣惶然。終於明白他為何附和冷凌之奏,此政實行,如不是冷凌掌控,縱觀天下誰能做與自己一心的大將軍?

  雖暗有傳聞心有桔梗,但大王認為充其量也是步入議殿書房與自己闡明,或者當庭質責,萬萬沒想到一代梟王護國公竟殿內突然發難彈劾,他一時無計可施,只好將目光投向二王,哪知二王將頭埋得很低,毫無陳詞之狀。


  「鄧王!」大王無奈,吼向自己的老臣,因為他一向足智多謀。


  鄧王稍稍邁步向前唯唯道:「護國公所言確有道理,兵精豈能不識主?因公而言,王公子乃國之本,因私卻是自己的祖孫;而大將軍也是國之魂竅,統領我南國安寧,事事親為絲毫不敢怠慢。老臣愚鈍,還望大王決斷!」


  說了等於沒說!彈劾,還是駁斥,絲毫沒有主意。


  大王剛想發怒卻忍住,再次環視眾臣。


  這可嚇壞殿內之人,竟然紛紛不自覺向後退出半步!

  鄧王年過七十,輔佐三位大王,一生以智謀立於朝內,曲徑尚不能言之要重,哪還有人敢言?


  大王無奈將目光停留在二王身上,緩下口氣意味深長道:「二弟,你且說說……」


  二王知道難逃一劫早已胸口有辭,稍稍傾身而答:「大王,南國王宮重王之間彈劾史來罕有,高祖以後均未發生過,故無從查考。而今日護國公彈劾之奏,定是謹慎而為有理有據,王公子受難一事,沿途兵將確有失察之咎;臣弟以為,冷將軍恪盡職守,毫無罅隙,任職以來日夜操勞,王侄與後宮外出時有柯明陪伴無甚疑竇,失察之舉也是情有可原。而,護國公乃我南朝文官之首,冷將軍亦是南國軍士統帥,恕臣弟語力薄弱,不如此奏另議,改日再評查此事……」


  「冷凌大罪不可恕,有天道昭示,請大王裁定!」陳王一見二王想拖延此奏,頓然打斷他的話,開始威喝連連;因為此話已出便是無回之箭,倘若無聲無息自己便聲威掃地,當庭要求大王裁決。


  大王艱難起身,額頭也是滲出汗滴,駁斥回去,陳王定然當朝不允,手中重王各個聲名顯赫,日後他自己也絕不會罷休,立即引得南國不穩;而冷凌為人忠直,是不可多得的將才,誠心輔佐自己,准予彈劾相當於自己拱手讓出半壁河山,況且公主豈能容忍?


  「臣知罪!」冷凌忽然向前一步,拱手低首請罪。


  他知道,大王明政剛有起色,萬不能因自己引發動亂,名為大將軍,可若是果真調兵遣將,那出城的兵力定是一些老部,絕抵不過城內三分之一,而今陳王重權在握,羽翼太過豐滿,絲毫不容觸動,只好自己領罪。


  瞬間,大殿之內空氣凝固,彈劾之人振振有詞,不容反駁;被彈劾之將軍自認有罪,局面頓時失控,全然倒向陳王。


  整整八年,冷凌傾盡心血,一絲絲地從軍權中運籌帷幄,幾乎走盡天下城池,面見各掌城將軍,這無疑撼動著各王的權力,終於引發陳王彈劾。


  大王舉步維艱,雙手已在顫抖,剛抬起手卻頭腦內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要說何言……


  「報,報……大王……」一名鐵衛幾乎是翻滾著衝進大殿。


  「混賬東西!」大王終於開口,放下手臂,暗自慶幸有人奏報,如非口出何言自己也不得而知,「大殿之內慌慌張張成何體統,來人拉下去先打十板!」


  「是!」幾名鐵衛衝擊來。


  越是這樣那小鐵衛越緊張,眼見就要被拉走,拼著命才結結巴巴喊出來:「報大王……王公子,王公子回宮……」


  「等等!」大王怒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