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蒂姆-波頓(求訂閱,票票)
好萊塢傳奇導演最新章節
7月15日,北美的電影市場又迎來了兩部大作。
其一是新線影業的愛情喜劇作品《婚禮傲客》,其二是鬼才導演蒂姆-波頓拍攝,華納兄弟發行的奇幻電影《查理與巧克力工廠》。
而這兩部影片的上映也代表著2005的暑期檔已經進入了尾聲。
雖然,《湖中水怪》的後期製作工作並沒有因為剪輯完畢就變得輕鬆,但忙碌之餘,萊曼作為一家電影公司的老板也還是很關注其他電影公司的作品。
這之中,《婚禮傲客》和《查理與巧克力工廠》質量又都很不錯,前者首周票房3390萬美金,銀幕數量1900多家;後者首周票房5617萬美金,銀幕數量2400多家,也基本憑著成績占據了周票房榜單的一二名。
不過嘛,相比較而言,新線影業吃虧就吃虧在宣發不如華納,拿到的銀幕數量太少,不然《婚禮傲客》不一定比不過《查理與巧克力工廠》,至於《俠影之謎》,已經上映了一個月,該拿到的票房大部分都拿到了,有沒有新片上映,賣座不賣座,都無所謂,反正每天一兩百萬美金的票房吊著。
再說回前麵的比較,其實蒂姆-波頓這導演的風格太個人化了,而風格化帶來的後果就是愛的非常愛,不喜歡的也不會去電影院支持,比不了《婚禮傲客》這種嘻嘻哈哈的大眾卻都能接受的市場程度。
這位出生於1958年,到今天已經47歲的導演,總是以“怪”著稱,看他的朋友圈也能看出來――他最喜歡合作的演員就是約翰尼-德普,同時他跟“紅皇後”海倫娜-邦翰-卡特結過婚。
如果整個好萊塢導演圈,評選一個最怪異的人的話,那麽絕對就是他。
少言寡語,想象力奇詭,加上獨具一格的“波頓式”浮誇的視覺風格,也常常讓他的作品帶上哥特、詭魅、怪異的標簽,辨識度爆表。
看看《查理與巧克力工廠》裏的角色吧,一個為了防止蛀牙被戴上誇張器械的小男孩,最後還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生產商,畫風就別提了,這貨繪畫專業出身,當不了導演,也能當漫畫家。
然後,再加上約翰尼-德普的精彩演繹,一開始就在眾多粉絲的支持下,一直壓製著《婚禮傲客》。
但《婚禮傲客》的票房走勢太穩了,次周隻低了不到百分之15,第三周又跌百分之23,遠比《查理與巧克力工廠》要穩定。
於是乎,到了第三周中段,《婚禮傲客》強勢反超,接著就一路超下去了。
事實證明,喜劇就是喜劇,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最容易以小搏大的存在,導演大衛-道金比蒂姆-波頓知名度高嗎?
裏麵的演員加起來有比出演了《加勒比海盜》之後的約翰尼-德普更有話題度嗎?
就算比投資和宣發,也是《查理與巧克力工廠》完勝。
但電影的魅力就在於能取悅多少觀眾,而不是比拚陣容就能定下勝負的。
是以,新線、獅門以及螢火蟲影業、幕寶影業有時候也能壓著六大猛揍,而不是因為院線問題直接就輸了。
論排片,當然華納占優,但影片市場擺在那,是不可能要求院線不把資源傾斜出去。
而且,院線也不是一家公司就能說了算的。
到了第四周,《查理與巧克力工廠》票房大跳水,跌幅超過百分之四十五,而《婚禮傲客》依舊穩定,隻跌了百分之三十,終於從票房總量上也反超了。
票房評估機構直接就給出預訂,說是《婚禮傲客》至少能贏《查理與巧克力工廠》200萬票房。
可到了最後,《婚禮傲客》不止壓了《查理與巧克力工廠》200萬,而是接近300萬美金――最後快要下畫的幾天竟然奇特的票房回暖,多拿了7、80萬,以微弱的優勢勝出。
於是乎,《婚禮傲客》北美累計2億9百多萬,目前位居年度票房排行榜第四,而《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以2億6百多萬的成績位居第五,至於第六是拿下2億5百多萬美金的《蝙蝠俠:俠影之謎》。
而萊曼的作品《迷霧》也以2億1900多萬暫居第三,第二則是斯皮爾伯格的《世界大戰》,北美票房2億3000多萬;第一呢,不用說也是《星戰3》,全美3億8000多萬,全球8.5億的成績,實在無法趕超。
而進入8月之後,萊曼繼續《湖中水怪》的後期製作之時,數字領域的特效工作已經全部完成――要不是等數字領域的工作,《湖中水怪》的後期製作也用不了這麽久。
事實上,花個兩周剪輯,一周錄入音效,時間上已經很寬鬆了。
這中間,萊曼甚至陪著伊娃去了一趟米高梅。
話說,米高梅真的是沒落了,能拿的出手的項目真的不多,管理層也無比的混亂,經常更換舵手,兩年換了三任,然後就更加混亂了,也不知道背後的股東們在搞什麽。
當然,米高梅怎麽樣跟萊曼關係不大,甚至他們越不行,對螢火蟲影業這類的競爭對手來說,反倒是非常樂意看到的情況。
而那一次過去,也是伊娃決定參演《007:大戰皇家賭場》,先簽署一份參演合約。
片酬方麵,條件也挺不錯的。
隻是演一個花瓶就給700萬外加票房激勵,算起來比男主角丹尼爾拿的還多――新一任“邦德”選來選去,米高梅還是看中了丹尼爾-克雷格。
這人也挺會來事,那日見到萊曼和伊娃,還主動的湊上來聊天。
他這人情商不低,知道女主角是伊娃,還主動提出要求讓米高梅刪減《大戰皇家賭場》裏的親熱戲,至於裸露情節,更是不會有。
哪怕是吻戲,其實也能借位拍攝,這也是伊娃願意參演的條件。
本來嘛,萊曼還以為伊娃現在身價很高,提出的條件也很苛刻,說不定米高梅就放棄了。
可誰知道他們打的這算盤,竟然提出想讓萊曼擔任項目製片――因為換了“邦德”,米高梅也怕《007》最新的一期市場開局不利,所以想上個保險。
想來想去,又覺得萊曼很有市場眼光,就去邀請伊娃參演來對萊曼釋放善意。
這事,萊曼也答應了。
不就是製片嗎?又不用他拍。給點建議,把握一下大局不跟原版偏離,票房就不會差勁。
而且,米高梅也夠意思,一個製片,給了萊曼百分之十的北美票房分成。
當然,這條件沒有其他的薪酬待遇,反正電影票房越賣座,萊曼拿的才多,算是米高梅打的一點小算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