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第235章
洪天在天王府中深吸一口氣后,帶著侍衛出發,目標是五十萬人坑,是那上面搭建著的祭壇。
不過,這次不同,並不是祭奠那些死者,而且進行祭天儀式,洪天重登天王位的儀式。
身穿著漢服,頭頂著皇冠的洪天登上祭壇,下面則是一列列身穿漢服的大臣,什麼馬褂和辮子見鬼去吧。
洪天在祭天大典中宣布,重登天王位,興名教,振中華。
自這一日期,太平天國正式廢除了胡服,提倡百姓改穿漢服,並且宣誓要讓中華文化傳播海外。
洪天重登天王位,舉國歡騰。
這一天太平天國人人歡呼,國歌《太平之歌》在太平天國中不斷吟唱,東至琉球、台灣,南至馬來半島,新加波,西至新疆帕米爾高原,北至蒙古唐努烏梁海,無數的百姓在高呼天王萬歲!
……
於此同時,在歐洲同樣有一位帝王登基。
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登基了!
威廉一世原本是普魯士王國國王,早就渴望著統一德意志登基為帝了,稱帝的準備其實在攻下維也納后就在籌備,不過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一直沒有抓到,不肯認輸投降宣布退出奧地利德意志邦聯,那樣他登基為帝的話,那樣德意志邦聯中就有兩個皇帝,顯得名不正言不順的。
不要以為名望傳統這些東西只有中國才有,在西方也是極其重視的,登基為帝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情,其中的門道可是多著呢!
所以威廉一世雖然想登上德意志帝國皇帝的寶座,但是卻只能一直克制著。
而不久之前,普軍終於在奧地利和義大利邊境,將該死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活捉,不過在普軍準備將他送到維也納的時候,這位剛烈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自殺身亡了,聽聞是他在聽聞威廉一世準備在維也納讓他退掉帝位,將帝位讓給威廉一世后,不願承受這樣的屈辱而自殺的。
但也有一些小道消息,說是威廉一世暗中命令普軍動的手,此事在歐洲穿得沸沸揚揚的,莫衷一是,自此之後就成了一戰中的一大謎團。
不過,無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就是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逝世了,整個奧地利正式垮掉了。
而普魯士王國國王威廉一世,在維也納登基為帝,德意志帝國正式成立,宣布德意志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這比之洪天重登天王位更讓人震撼,因為無論洪天是否改稱天王,都是東方那位大帝國的陛下。
而威廉一世登基,卻震撼了整個歐洲,引發了全球的震蕩。
德意志帝國建立了,這不是歐洲人預期的小德意志路線,因為這個德意志帝國是建立在奧地利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這擺明是大德意志路線,一個龐大的德意志帝國,將會在中歐建立起來。
神聖羅馬帝國復活了嗎?!一個將要統治歐洲的帝國將要誕生了嗎?!
歐洲各國都震驚萬分,不要說英法土這些正在和德國交戰的國家了,就連德國的盟友俄國人都顯得相當的警惕。
其實說起來,亞歷山大二世根本就不希望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的統一,普魯士對奧利利宣戰的時候,他雖然因為多年來暗中對兩國的軍事力量做了窺視,得出普軍很可能獲勝的結論,但怎麼都沒有想到竟然會是一面倒的局面。
在這之前,亞歷山大二世還高興著呢!
普軍的實力比他預料中更強,這是一個天大的好事,盟友實力強大,那這場戰爭他們獲勝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可是現在看來也不全然是這樣,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德意志在中歐崛起,對於俄國將會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如果現在雙方不是盟友,不是在並肩作戰的話,亞歷山大二世絕對會出兵干涉威廉一世的魯莽舉動。
但是現在不行,俄國正在和英國、法國和土耳其開戰,德國人是盟友,他不但不能制止威廉一世的舉動,反而要讚揚對方,名義上對其支持,否則德國人會和他產生嫌隙,盟友之間出現裂痕就麻煩了。
特別是在如今遠東的那位陛下,雖然向英法土奧宣戰,但事實上卻一兵不發,竟然出現荒謬之極的靜止戰場景,把他給狠狠的坑了一把的情況下,失去德國人的支持,俄國人在歐洲戰場上恐怕要舉步維艱。
所以在歐洲,乃至世界都為之震撼的時候,俄國人第一個做出了反應,向新生的德意志帝國表示祝賀。
而在遙遠的東方,剛剛重登天王之位的洪天聞訊也相當吃驚,德意志帝國竟然提前出現了,而且還是大德意志路線,歐洲的局勢恐怕會更加混亂,只是驚懼自然不可能了,太平天國可不是歐洲國家,德國離它可遠著呢!
現在德國還處在戰爭當中,等到戰爭結束還要發展數年才會真正壯大,到時太平天國都不知道發展成什麼模樣了。
對於太平天國的未來,洪天充滿了信心,這一年多來的發展,讓洪天都為之驚嘆,中國只要集中力量團結一致搞發展,龐大的人力物力絕對能發出恐怖之極的力量,怪不得後世那位毛姓偉人,連中國都未真正統一,就可以在朝鮮和聯合國軍大戰了。
現在的太平天國比之後世的中國更加龐大,潛力更為驚人,而且和西方的差距並不如後世那麼嚴重,最重要的洪天並不像後世中國的統治者,那些人摸著石頭過河一通瞎搞,將中國的發展壯大延後了數十年,以洪天穿越者的見識,絕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洪天相信在自己的統治下,中國將會越發壯大,和西方的差距會越來越小,用不了多久就能將西方超越。
所以對於大德意志帝國的出現,洪天並不擔心,同樣發了恭賀的電報過去。
同時他也不得不衡量一下歐洲的局勢,發現自己這一邊勝算似乎更大了,奧地利已經名存實亡,德意志帝國建立后,恐怕以往依附於奧地利帝國的那部分德意志邦國,將會投入德意志帝國的懷抱。
而且在奧地利帝國失敗后,整個德意志邦國的民心,恐怕都會向著德意志帝國,如此一來德意志帝國統一整個德意志恐怕並不是難事。
德國人僅是一個法國人當對手,獲勝恐怕沒有什麼懸念,或許時間會長一些,但是最終結果恐怕依舊是德意志帝國獲勝,畢竟在拿破崙三世這個草包的統領下,就演算法軍的素質不錯,也不可能發揮出真正的實力。
此時的洪天,不但沒有一絲幫助歐洲盟友減輕壓力的心思,反而希望能給歐洲盟友製造一些麻煩。
因為洪天參加入歐戰中,就是希望將歐戰擴大,讓它持續得更久一些,太平天國需要時間發展,如果戰爭能持續個十年八年,將歐洲各國的元氣都打傷,那太平天國就能漁人得利了。
而且在亞洲虐一虐英法,將太平天國的領土進一步擴大,使得太平天國的實力進一步增強,那不也是一件美事。
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如果俄國和德國知道洪天的心思定然會氣得吐血。
而且洪天還不是豬隊友,而是一心向著怎麼拖隊友後腿的搞屎棍!
就在恭賀德意志帝國成立的電報發出后,洪天就馬上開始給戰友添亂了。
……
天王殿上,高高在上洪天神色憤怒,將一封賀帖直接扔了了下去。
「啪!」賀帖落在地上,洪天的聲音就已經爆發起來,道:「區區蕞爾小邦,也敢在朕面前放肆!」
跪在下首的日本大使副島種臣神色驚惶,不知道自己怎麼就惹這位遠東陛下生氣,當即不斷叩頭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我們日本定然不敢在陛下面前放肆。」
下方的一眾大臣,和各國大使都一臉的疑惑,洪天重登天王位后,自然免不了接見各國大使以示慶賀了,剛才各國大使都代表各自國家上表慶賀,洪天這位少年陛下皆是一臉喜悅怎麼輪到日本就變成這個嘴臉了?
「哈哈!」洪天彷彿聽到什麼最可笑的話語,道;「你們口口生生說不敢放肆,但是為何羞辱朕!羞辱我太平天國!」
「絕無此事!」副島種臣更加惶恐了,這樣的罪名扣下來,日本區區一個小國怎麼承受得了天朝上國的怒火啊!
「啪!」洪天拍椅而起,道:「沒有!那麼貴國君主為何自稱天皇!那不是在嘲諷朕,只是區區一個天王而已嗎?!」
洪天的話一出,所有的太平天國大臣神色都憤怒之極。
而李秀成更是一步上前將地上的賀帖拿起來,一看之下不禁咆哮道:「蕞爾小邦,也敢侮辱我天王陛下,當真視我中華無人否!」
其他大臣也湊上去一看,神色更為憤怒,瞪著副島種臣似乎要將對方生吞了一般。
那些各國大使開始的時候,都有些不知所以,但是一問之下當即也色變。
因為日本君主在請帖中自稱天皇,而洪天不過是天王而已,明顯是高洪天一個規格,更不要說在不久之前,洪天還只是一個天侯而已。
這不是出赤裸裸的打臉嗎?!
區區一個東方小國,也敢如此屈辱一個主宰東方的大帝國,簡直就是找死啊!
「將這個日本,不!是倭國蠻夷拖下去,碎屍萬段!」洪天的聲音透著冷意,道。
在鬼哭狼嚎聲中,日本,不!應該是倭國大使副島種臣被侍衛拖了下去,隨後殿外傳來一聲凄慘的叫聲,這位倭國大使就這樣因觸犯天朝威嚴而被戮殺。
倭良嘎喱道:「陛下你可以息怒了,日本不過一個蕞爾小邦,恐怕是這位使臣失職,才會造成這場誤會,現在這位使臣已經付出他侮辱陛下的代價,對日本略施小懲即可。」
洪天看著倭良嘎喱嘴角露出笑意,這俄國大使在這個時候插嘴,幫日本人說情,顯然是不希望太平天國在亞洲和英法土以外的國家開戰,為德國和俄國添加敵人了,日本雖然弱小,但是北部靠近俄國,如果太平天國和日本開戰,那樣俄國人多少都要防備一二的。
而且現在太平天國就在和英法玩靜止戰的把戲,一旦太平天國和日本開戰,誰知道這位天王陛下還要將進攻印度的計劃拖到什麼時候。
洪天點頭表示同意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寬宏大量,日本只要改國號為倭國,君主自降為倭侯,表示臣服我太平天國,甘為我太平天國屬國,那樣朕就既往不咎。」
倭良嘎喱聞言皺眉,這條件似乎有些苛刻,但是一想到日本一個蕞爾小邦,得罪太平天國這樣一個龐大大物,受一些屈辱也是應該的,如果是沙皇陛下被日本如此侮辱,俄國大軍定然會東進殺盡日本人的。
如此一想,他又覺得洪天此舉無可口非,當即也不反對了,事實上這是太平天國內務,他一個盟國使臣略微說上一兩家還好,三番四次的在盟國陛下面前說三道四,那恐怕會遭到盟國陛下的不喜,雖然這個盟國有些坑,但還是不要太過分為好。
就如此,對日本的懲罰就這樣決定了,洪天重登天王位的慶祝依舊繼續。
在舉國歡騰中,一個小消息也在天平天國中傳了開去,就是東方的日本人竟然在天王賀宴當中,當著各國大使的面羞辱天王陛下,這簡直就是對太平天國的蔑視,當真是罪該萬死。
雖然那位當眾羞辱陛下的蠻夷,毫無懸念的被碎屍萬段,但是太平天國的百姓依舊不解心頭之恨,對於日本痛恨之極。
而且很多舊賬也被翻了出來,什麼唐朝白江口之戰,萬曆朝鮮之役,明朝倭寇東侵等等,日本意圖對中華圖謀不軌的事情傳得沸沸揚揚,最為讓太平天國憎恨的,就是不久前太平天國向四周屬國派出使節組建東亞防禦聯盟的時候,日本竟然拒絕。
區區日本一個蕞爾小邦,竟然說自己不是中華屬國,不肯加入東亞防禦聯盟,將太平天國的使者給轟了回來,這是對太平天國的蔑視!
再加上這次當眾羞辱天王陛下一事,那簡直就是罪不容赦了!
太平天國的臣民認為,也就是仁慈的天王陛下才能忍受日本人如此的屈辱,如果換了另一個人當天王,早就派兵將這個不知好歹的日本給滅了。
不過,很快洪天就不忍了。
因為日本並沒有按照他所說的做,雖然公開表示道歉,但是卻不肯將日本的國號改掉,更不要說臣服太平天國,成為太平天國的屬國了。
要知道那些成為太平天國屬國的國家,可是一個都不剩的被太平天國給兼并了,日本之前還在慶幸沒有答應太平天國,加入東亞防禦聯盟呢!否則日本國,可能已經步暹羅、緬甸和朝鮮等國的後塵,成為太平天國的省份了。
日本的拒絕,讓太平天國舉國憤怒,而洪天自然更加狂暴了。
「倭國區區蠻夷,蕞爾小邦也!我太平天國,泱泱天朝,原寬宏大量,欲感化其歸附,怎料其狼之野心,不服教化,真是欺人太甚!非我天朝不仁慈,而是倭人當真不可寬恕也!朕特命太平軍東征,滅倭國!」洪天的咆哮,讓太平天國上下臣民振奮,這才是天朝威儀,區區蠻夷就應該如此,膽敢囂張者,統統滅國!
太平軍的海軍也不防守沿海了,反正英國人也不敢攻來,除了部分監視英國海軍外,其他的都爭前恐后的加入征倭艦隊當中。
1866年初,洪天統治的太平天國還未和英法正式交戰,就首先發動了對倭國的戰爭。
在對馬海峽,倭國人羸弱的海軍直接被強大的太平軍海軍粉碎,全軍覆沒。
倭國人太弱了!
雖然太平天國的海軍其實並不強大,這段時間雖然增加了很多新艦,但還遠不是英法海軍的對手,不過對付一個連自我造艦都無法做到的倭國海軍,自然就顯得十分強橫了,簡直就是摧毀拉朽啊!
太平軍海軍完爆倭國海軍,輕輕鬆鬆的就獲取了制海權,這場戰爭基本就沒有懸念了。
連海軍都打不過太平軍,那陸軍就更加不要奢望,因為太平軍陸軍已經是公認的亞洲最強,小小一個倭國,那丁點兒武士還不是說滅就滅!
而結果就不用說了,一場江戶灣(就是現在的東京灣)登陸戰,三萬多太平軍登陸部隊,就直接將倭國幕府主力殲滅。
隨後,太平天國近二十萬陸軍先後登陸倭國各地,將各地反抗的倭國武士殲滅,這次滅國戰爭相當的殘酷。
雖然仁慈的天王陛下,一直要求太平軍能保持克制,不要過多的傷害無辜,但是憤怒的太平軍卻聽不到了,殺盡倭國人的口號喊得震天動地。
各地倭國人的屍體堆積如山,簡直就是一個人間煉獄!
後世的在原倭國人後裔,都大肆痛罵南北朝鮮的人,每每說起這些南北朝鮮的人都恨得咬牙徹齒。
這是因何?
這是因為當時的暴行,絕大部分都是南北朝鮮剛剛歸附的新太平軍乾的。
出兵倭國這事兒,自然不可能是精銳太平軍出手,他們要在印度和北越省防禦英法的軍隊,所以很多都是召集在南北朝鮮的百姓進行參戰。
南北朝鮮離倭國最近,當地的百姓到倭國后,十分容易就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可以馬上進行作戰,絲毫不影響戰鬥力。
你可以想象,在馬來半島地區生活的太平軍,去到倭國這樣的北方地區怎麼可能適應,蒙古漠北地區的太平軍,到了倭國這樣潮濕的地方,恐怕馬上就會患病,說不定未能適應環境就直接暴斃了。
在歷史上,中華民國參加一戰的時候,歐洲戰場在中國招收勞工,也是在和歐洲氣候相仿的山東招收的,原因就是這個,要不然他們定然會在廣東招收勞工,那不更加省運費嗎?
南北朝兩省的百姓,在原來殘暴的朝鮮王朝統治下,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現在歸附太平天國,終於有三餐溫飽的日子過了,對於太平天國自然感恩戴德,所以他們都踴躍參加,原意為太平天國效死力。
呼啦啦的二十萬大軍就組成了!
不過,新兵就是新兵,遠沒有那些舊太平軍紀律嚴明,而且統帥曾國荃原本就是以殘暴出名的,對於這些南北朝鮮百姓組成的新太平軍,並沒有太多的約束,所以這支征倭太平軍的軍紀著實不怎麼樣。
結果可想而知,這些太平軍在倭國為所欲為,洪天的話兒直接當成了耳邊風。
據史料記載,當太平天國陛下洪天得知倭國的真正狀況,對那些南北朝鮮的太平軍加以約束,讓這種混亂的停止的時候,倭國的百姓早就被屠戮的七七八八了。
加上後來各種瘟疫疾病,倖存下來的倭國人竟十不足一,而且活下來的絕大部分都是被南北朝鮮太平軍納為妾侍的歌妓。
據說洪天在得知這些后,眼中還出現了一些濁淚,一副悲天憫人的模樣,竟然口不能言,似乎已經悲痛欲絕了。
當然,肯定沒有人知道洪天並不是為倭國人感動悲傷,而是心中痛快而泣,甲午戰爭、侵華戰爭,無數死去的中國人的大仇,終於得報了!
前世的洪天每每看到這些歷史,都會熱血沸騰,恨不得穿越時空,回到那些時代將倭寇斬盡殺絕,想不到雖然那些夢想無法實現,但是卻回到了倭寇尚未強大的這個時候,洪天自然不會讓他們有一丁點壯大的可能了。
倭國覆滅了!
倭國人幾乎死絕!
從此倭國也從地球上除名!
而洪天自然也不客氣,將日本以本州島中間為界,將其一分為二,北部以京都為首府建立北倭省,南部以江戶為首府,建立南倭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