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第233章
普魯士在法國人的壓力下,彷彿打了雞血一般,歷史上普奧戰爭就僅是打了七個星期,普軍大敗奧軍,成就了普軍的不世威名,這個時代更牛了,僅是用了五個星期,就讓奧軍遭到慘敗。
不過,結局卻出乎威廉一世等人的預料,奧軍雖然敗了,但是奧地利那位庸君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卻沒有像歷史上一樣投降。
雖然南方的義大利志願軍仍在作戰,但是義大利政府已經在法國的壓力下妥協了,相信加里波第不情願,最終也只能退兵。
奧地利自忖雖然無法獨自戰敗普軍,但是一旦法國正式插手,普軍肯定吃不了兜著走,他只要撐到那個時候就好了。
奧地利不願意接受戰敗,這下可苦了普魯士,原本以為可以造成勝利的既成事實,但是卻遲遲不能達成所願。
拿破崙三世怒了!
雖然加里波第依舊在打擊著奧軍,但是加里波第畢竟是志願軍,不受義大利政府約束的,義大利政府已經妥協了,可以看作他的話語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一句話將一個王國嚇尿,那是何等的威勢啊!
不過普魯士將他的話當作耳邊風,反而對奧地利變本加厲,加強了攻勢,這就讓拿破崙三世惱羞成怒!
普魯士自然是沒有無視拿破崙三世的話語,否則進攻就不會那麼瘋狂了,但是這在拿破崙三世眼中,卻是赤裸裸的打臉行為。
太不給面子了!
拿破崙三世覺得顏面無光,法軍當即被調動起來,開入加入奧地利作戰的南德意志諸邦國,對抗攻進來的普軍。
普奧戰爭主要是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對抗,但是這是一場統一德意志的戰爭,其他邦國也被牽連了進來,絕大部分的邦國都站在了奧地利一邊,因為他們都不希望德意志統一,因為那樣他們將失去獨立的地位,願意為了德意志統一大業,放棄自身獨立地位,和普魯士聯手的僅是幾個北德意志的邦國而已。
不過,普軍並不看重其他邦國的,連奧軍他們都輕視,這些三流邦國的實力自然更加不被他們看重了。
所以他們主力進攻奧地利的同時,僅是派出一支偏師進攻南德意志各邦國,這支偏師在法軍到來前各處逞凶,但是在法軍到來后就吃不消的,漸漸敗退起來。
形勢變得危急之極,普魯士在迫降奧地利無果后,終於發狠,原本威廉一世和毛奇就有進軍維也納的意思,不過卻被俾斯麥制止,因為這會讓歐洲各國以為普魯士要實行大德意志統一路線,可能遭到歐洲各國的打擊。
但是現在的局勢,已經不容普魯士猶豫了,要讓奧地利承認失敗,只能攻打維也納了。
普軍向南攻略,弗蘭茨·約瑟夫一世雖然不願意承認失敗,但是奧軍的的確確是敗了,根本就無力抵抗普軍的進攻,普魯士的兵鋒逼近維也納。
在法軍在南德意志節節勝利的時候,收到了兩個讓人驚顫的消息,其一是普軍攻陷維也納,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被迫南逃!
當然,比這更震撼的消息,則是俄軍終於對土耳其發動進攻,俄土戰爭重啟,整個歐洲都陷入烽煙當中。
俄國人其實早就準備發動戰爭了,不過在這之前卻一直在隱忍,因為俄國人在等待來自東方的消息。
亞歷山大二世已經命令駐華大使倭良嘎喱勸說那位東方陛下加入俄國的陣線。
洪天在一番討價還價后,就輕易的答應了,俄國給太平天國提供部分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太平天國則在俄國和英國發生衝突的時候,站在俄國一方,也就是說如果英國插手俄土戰爭的話,太平天國將會重新進攻印度。
亞歷山大二世得到洪天的許諾后,當即毫不遲疑的反動戰爭了,大軍開入土耳其,對土耳其軍隊進行攻擊。
俄國在歐洲列強中經濟算得上落後,雖然亞歷山大二世登基,國力有所回升,但是依舊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工業生產總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很低。
不過,俄國龐大的領土和人口向來都是一個極大的優勢,而且土耳其比起俄國來更加落後,在近代土耳其一直就是俄國攻略的目標,欺凌的對象,如果不是其他歐洲各國一直阻撓,土耳其早就被俄國給滅了。
這一次,俄國人再度侵略土耳其,讓歐洲的局勢急劇的變化著。
德意志的統一之戰讓歐洲各國感到擔憂,擔心德國因此而統一,不要說是大德意志路線了,僅是小德意志路線就讓人感到強烈不安了。
但是與俄國君臨君士坦丁堡,進入地中海,甚至控制耶路撒冷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俄國自彼得大帝之後,一躍崛起成為歐洲一流強國,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在北歐、東歐、東南歐大肆侵略,同時向著高加索地區,中亞地區,遠東地區,乃至北美地區擴張。
現在俄羅斯帝國,是一個東至普魯士,南至土耳其、波斯、北至北冰洋、東至加拿大的龐大帝國!
如果讓它再滅了土耳其,獲得地中海,乃至紅海、波斯灣的出海口,那樣不要說歐洲,就算是整個世界都會在它的威勢下顫慄。
必須阻止它的行動!
和以往一樣,歐洲各國都有抱著這樣的心思,不過俄國可是一流大國,根本就不是一般的國家能制止的,已經淪為二流國家的土耳其是沒有能力抵抗俄軍的,就算是本土作戰,依舊不佔據優勢,戰敗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英國人倒是相當熱心,第一時間的就反應過來,強烈譴責俄國人的暴行,發動不義的戰爭,並且對俄國進行威脅,要求俄國人不要太過分,否則英軍將會進行干涉,甚至英國的艦隊已經開往君士坦丁堡,軍事威脅的意味十分濃重了。
不過,英國可不敢輕易挑起戰端,在亞洲的慘敗,讓它的力量處在衰弱期,現在還未會回過氣呢!
而且近段時間英國都在精心經營印度,對於歐洲相對來說是較為放鬆的,兵力大多抽到印度鎮壓起義,此時要調回來也不是輕易的事情。
而且英國人一向都是擔任幕後黑手,克里米亞戰爭是迫不得已才參戰的,此時自然不會馬上就赤膊上陣了。
土耳其太弱了,而俄國人也太強大了,英國自忖單憑自己,就算加入進去也不能挽回局面,所以英國進一步敦促法國人。
拿破崙三世十分惱怒,他差不多連鼻子都氣歪了!
普魯士不消停就算了,連俄國人都開始犯難,離克里米亞戰爭結束還不到十年,俄國人就忘了痛楚了嗎?
拿破崙三世在對英國人說:只要你們英國參戰,我法國也定然會對俄國出手!
在俄國節節勝利,殺向君士坦丁堡,一副對這座往昔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志在必得的姿態下,英國人終於忍不住對俄國宣戰了。
法國人隨後也對俄國宣戰,一場英、法、俄、土的四國戰爭大爆發!
俄土戰爭和普奧戰爭同時進行,兩者互相聯繫,但是卻並不統一的。
法國拿破崙三世和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以及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三人倒是希望能將這兩場戰爭聯合起來,但是其他人卻是極力反對。
英國人不希望將普奧戰爭引入俄土戰爭中,因為奧地利已經慘敗了,如果答應將兩場戰爭融合在一起,和法軍交戰的普軍將會站在英國人的對立面,那樣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所以英國人敦促法國人結束普奧戰爭。
讓普奧戰爭結束,普魯士獲得勝利,准許其統一北德意志各邦,而南德意志各邦則暫時由法國人控制。
如果戰爭結束后,奧地利依舊願意加入俄土戰爭,站在英國一方作戰,那樣英國人自然是十分歡迎的。
普魯士也反對加入俄土戰爭,因為那樣就要和英國和土耳其開戰了,土耳其這個戰五渣就不說了,可以直接忽視的,但是英國人就不同了,大英帝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強國,可謂當之無愧的巨無霸,除了那位遠東大國和一向悍勇的俄羅斯帝國之外,就連法國人也要讓它三分。
普魯士自然也是如此,它還只是個二流國家而已,雖然戰力已經達到一流水準,但是和英國依舊是有很大的差距。
英國和普魯士竭力阻撓,讓這兩場戰爭暫時無法融合在一起。
拿破崙三世相當憤怒,他一面在南德意志和普軍作戰,一面要準備俄土戰爭,而且墨西哥的戰事還未平息,三線作戰,就演算法國再強大也不可能經受得這樣的折騰。
而奧地利則更為憤怒了,維也納都被攻破了,都到了亡國的邊緣了,英國人這是想斷掉他們的生路嗎?
雙方開始博弈,普魯士首先向英國人示意,希望英國能從中凱旋,讓奧地利投降,讓其完成小德意志的統一,甚至他們可以退一步,僅是統一北德意志。
英國快速和法國磋商,不過很快就失敗了,因為拿破崙三世這個草包絕不接受這樣「屈辱」的結果,因為和法國交戰的普軍偏師正在敗退,他覺得普軍不過如此,法軍勝券在握。
只要擊敗了普軍,加上奧軍已經被普軍打殘,整個德意志的力量將會被嚴重削弱,德意志的未來將會在法國的掌控之中,再加上現在的俄土戰爭,只要再度將俄國人擊敗,那樣歐陸的霸權將會重新回到法國的手中。
法國的榮耀在此一舉!
拿破崙三世眼都紅了,他覺得自己將要稱霸歐洲,怎麼可能理會英國人的凱旋。
而在法國的支持下,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當然不願意承認失敗,輕易的將對德意志的領導權拱手相讓於普魯士。
所以奧地利和普魯士的戰爭繼續,並且他還向英國表示,只要讓普軍退出奧地利,恢復戰前形勢,他將加入英法土一方作戰。
英國犯難了,拿破崙三世根本不願意接受他們的調解,英國人也看出了法國的意思,當即向普魯士表示無能為力,要求他們撤軍,恢復戰前形勢。
顯然英國人在得知法國的決心后,知道自己要在法國和奧地利一方和普魯士一方中選擇。
別看拿破崙三世不怎麼樣,但是法國底蘊深厚,軍事力量依舊被人看好的,雖然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中表現極其出色,可和法蘭西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兩大帝國相比,份量依舊顯得有些不足。
英國人沒有多想,就做出了選擇,放棄了普魯士,支持法國和奧地利。
英國人的選擇自然顯得很正常,但是這對於普魯士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讓他們不得不審度形勢,思量一下要何去何從。
……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普軍戰前參謀總部處,威廉一世、俾斯麥和毛奇再度聚首。
三人的臉色都顯得很陰沉,消息越來越不利了,戰前的良好外交環境蕩然無存,原本以為可以輕易擊敗的奧地利雖然如願以償的擊敗了,但是奧地利卻死都不肯認輸,約瑟夫一世已經逃到匈牙利地區去了。
另外預計不會幹涉的法國插上了一腳,已經出兵南德意志了,讓普軍西線出現不支之象。
最為讓他們感到不安的是英國人,世界第一大國的能量爆發,普魯士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住,他們寧願獨自面對奧地利和法國,都不願意單獨應付英國人。
「我們難道要退縮嗎?!」威廉一世咆哮道。
不甘!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不甘,普軍取得了大勝,雖然在南德意志中遇到意料之外的法軍,受到了一些挫折,但這主要還是戰略上的要求,威廉一世讓南德意志的普軍戰略收縮而已,真要和法軍展開大戰,勝利未必是法國人的。
現在他已經君臨維也納了,這是德意志邦聯的核心地區,德意志邦聯中兩大首府柏林和維也納,都已經在他的控制之下,不要說小德意志的統一可期,就連大德意志的統一也未必不能實現。
而就在他雄心壯志之時,卻要他退縮,這讓雄主威廉一世如何能接受!
「英國人已經發出通牒,要求我們二十四小時內做出答覆。」俾斯麥無奈道,他何嘗甘心,為了德意志的統一他付出了多少,現在成功在望,但是卻遭到這樣的打擊,無疑是將他的理想粉碎掉。
「英國人?他們在遠東慘敗了,還想在歐洲橫行嗎?中國人能在陸上擊敗他們,我們普魯士也可以!」毛奇嘶吼道。
他猶如一個受傷的獅子,奮力的掙扎,他是普軍參謀長,是普軍的實際指揮官,他和普軍將士同甘共苦,親如兄弟,普軍在流血,為了德意志統一浴血奮戰,不知犧牲了多少人,結果在英國人的一句話中就要退縮,這是什麼道理?
死去的普軍將士會同意嗎?活著的普軍將士會同意嗎?不會!
絕對不會!
「但是這裡是歐洲啊!」俾斯麥道。
或許在遠隔重洋的亞洲,充斥著大量雇傭軍的英軍陸軍不堪一擊,但是在歐洲的英軍可是全都是英國人,不像印度英軍,除了少部分的英國嫡系部隊外,其他的絕大部分都是印度人。
歐洲的英國陸軍有十分強大的戰鬥力,而且最為人讓人恐怖的是英國的生產能力,和那龐大得讓人髮指的財力。
有英國人的支持,普魯士要戰敗法國和奧地利幾乎是沒有可能的,除非普軍全都是天兵天將,能夠逆天。
俾斯麥的話語,讓威廉一世和毛奇頹然,他們何嘗不知道普魯士面臨的危局,除非他們加入俄國陣線,參與俄土戰爭,那樣才可能依靠俄國人取得勝利,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就慘敗了,那個時候奧地利還沒有正式參戰呢!
雖然俄國在雄主亞歷山大二世手中實行了農奴制改革,實力有所增強,但是要對付英法奧土四國,怎麼看都不可能。
就算自己加入俄國陣線,戰敗的可能性也遠高於勝利。
其實亞歷山大二世早就派人勸說他們加入俄國一方作戰,並且表示全力支持普魯士完成小德意志路線的統一,甚至還可以得到奧地利的部分領土,比如捷克等地,只要德意志不進行大德意志的統一就可以了。
但是普魯士根本就沒有理睬俄國人,這擺明是將普魯士帶入火坑啊!
就在此時一封加急電報送到了三人面前。
太平天國宣布加入俄國一方,對英、法、土宣戰!
中國人參戰了!
威廉一世、俾斯麥和毛奇都感到震驚,想不到俄國人竟然還有這一手,連中國人都拉攏了。
三人對視一眼,道:「戰吧!」
普魯士對英、法、土宣戰。
至此,席捲大半個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全面爆發!
太平天國參戰,直接將英、法、土、俄四國的戰爭,演變的成了世界性的大戰,讓歷史急劇的變化。
它直接改變了普魯士的動向,將普奧戰爭也牽涉了進來,英、法、土、俄、普、奧、中等國的混戰開始。
普魯士之所以會因為太平天國的參戰而改變自己的主意,自然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在之前的太平天國和英國的戰爭中,太平軍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特別是陸上的實力,讓整個世界都有種驚悚的感覺,歐美一片雄獅覺醒的驚呼聲。
太平天國參戰,將會開闢亞洲戰場,太平軍橫掃印度幾乎是可以預料到的,因為英國及其盟國在亞洲的力量十分薄弱,根本不可能是太平軍的對手,而且太平天國還有很多屬國,為太平天國馬首是瞻。
廓爾喀、哲孟雄、不丹、緬甸、暹羅、安南、朝鮮、琉球和南掌地區的四個小國等等,雖說這些國家的實力很弱小,但也足以給處在劣勢的英國致命的打擊了。
印度將會落入太平天國的手中,到時太平軍就可以道波斯(伊朗)進攻土耳其了,這條路線的選擇是因為太平天國海上遭到英國封鎖的情況的設定,至於波斯會不會同意,這根本就不再普魯士人的考慮範圍之中,因為不同意也就是花一些時間滅掉它而已。
太平天國從東面進攻,俄國在北面攻打,區區波斯一個腐朽的小國,滅掉是輕而易舉的。
到時太平天國西征土耳其,進攻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半島,就可以從東面進攻君士坦丁堡了。
腐朽的土耳其不可能是強大的俄國和已經覺醒的東方雄獅的對手,到時失去了土耳其後,奧地利和法國的陸軍不可能是俄軍、普軍和太平軍的對手,就算英國人加入也不濟事。
無論是威廉一世、俾斯麥,還是毛奇都感覺到心中激蕩,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如果錯失了恐怕將會是他們終身的遺憾。
因為如果他們一旦妥協,退出奧地利,那樣奧地利將會加入英、法、土作戰,到時俄國人在歐洲將會獨木難支,就算太平天國在亞洲取得優勢,可能還未西攻土耳其,俄國就會投降了。
那樣奧地利借著這場勝利,將會繼續維持德意志邦聯第一邦國的地位,甚至地位會進一步鞏固,而南德意志恐怕會被法國進一步滲透,普魯士多年來的經營將會付之一炬,到時天知道自己是否還有統一德意志的可能。
威廉一世、俾斯麥和毛奇皆是非凡之人,當即當機立斷選擇了繼續作戰,加入俄國、太平天國一方。
只要他們徹底擊潰奧地利,抗衡法國,支撐到俄國戰敗土耳其,太平天國攻下印度,這場戰爭就基本算是勝利了。
正是在這樣的思想下,普魯士加入了俄國一方,普軍主力從維也納出發,一路東進匈牙利,要徹底擊潰奧軍,另一路則西進南德意志,和法軍進行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