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花開花落(2)
流水落花。
幾度春秋。
轉眼是第三年。
這三年,大崋和周邊的國家都有了變化。
西春國變化不小。
李慕黑回到西春國,第一件事是啟動新政改革,同時宣布與大崋世代修好,他承諾隻要自己在位,就永不和大崋開戰。李慕黑提拔和重用漢人官員,參照大崋官製對王庭進行變革,這件事遇到貴族阻攔,甚至有人對他進行暗殺,好在都化險為夷。
第二件事,是西春和大崋開展邊境貿易,在夏州、蘭州等地,漢人與西春人開始通婚混居。
安定的發展讓西春國百姓對新皇帝有諸多褒獎,但大家褒獎最多的,居然不是皇帝李慕黑,而是他的妻子韋皇後。
這位韋皇後端莊秀麗、聰明能幹,她幫李慕黑平定叛亂,支持變革,得到萬眾敬仰和擁戴。
大京國的改變可謂是顛覆。
先是大京和大崋在幽州談判,大崋派出使團,肇安仁為談判大使,梁儉餘為副使,兩國議定,大崋和大京結為兄弟國,大崋每年向大京進貢歲銀十五萬兩,絹二十萬匹,以後大京不再向大崋發動戰爭。
本來梁儉餘堅持十萬兩,但談判時出了意外,原來大崋要將俘虜的三王子萬焱琮甫交給大京國,但萬焱琮甫在被押解至京時,路上突然得病暴斃,有人說這是西軍的將士為仲老將軍報仇,但這件事讓烏其休找到借口,他談判時加了五萬兩。
不過這對大崋還是一個很好的結果,隻要兩國罷戰,大崋就會得到修生養息的時間。
烏其休假裝招降,讓四王子野樂津察來南津城和談,實際上悄悄派了一支兩百人的奇兵去偷襲阿拉木圖,並一舉將野樂嘢和野樂定消滅,聽說那一戰大鳥國餘孽幾乎全亡,重要人物全部被殺,二王子野樂嘢和五王子野樂定都在被俘後殺死,野樂津察到南津城後,跟他父汗野樂顏汐一起被處死,當初萬焱阿獅蘭答應不殺野樂顏汐,烏其休根本不予承認。
為了牽製大崋,烏其休沒殺玄靈父子,但也沒放他們回來,而是將他們囚禁在國頭城,烏其休還是有野心,他不打大崋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並州有虞元翔守衛,不敢輕易挑戰。
第三年,烏其休廢除了大京的國號,改為大幹,這與他之前是幹吉部的酋長有關,大郎主也不再是大郎主,而是重新啟用大可汗的稱呼,對於不服從安排的部落,他堅決鎮壓。
相比西春和大幹,大崋的變化也十分巨大。
三年前,在戰爭中受傷最大的就是大崋,長江以北人口損失大半,幾乎十城九空,很多繁華的地方已經荒蕪,大片良田無人耕種,這讓肇駒生出遷都江南的念頭來,但梁儉餘和夏子溪為首的大臣們堅決反對,他們提出南人北遷的建議。
肇駒經過半個月的思考,采納了大臣們的意見,開始部署南人北遷,逐漸恢複生產和商貿。
在官員安排上,肇駒任命原兩浙節度使簡春燁為樞密院副使,雖然正使是老臣夏子溪,但因肇駒喜歡聽取簡春燁的稟報,所以夏子溪基本被架空,隻存了一個虛銜,有傳言說皇上的婚事是這位簡大人牽線搭橋,所以受寵,但其實簡春燁能力頗強,對江南的形勢也十分了解,所以肇駒對他很是看重。
因為劉阿太後和肇恒相繼去世,所以肇駒即位之初便宣布守製二十六個月,他施行仁政,三次大赦天下,現在曆經三年,大風城也重建起來,苄河兩岸已經垂柳成蔭,城中的亭台樓閣又鱗次櫛比,街道集市也漸漸熱鬧。
秋葉年年紅,今又紅。
這一日是九月十三,黃道吉日。
辰時剛過,大風城沉浸在一片喜慶的歡樂中,因為今天有一件舉國歡慶的大喜事——大崋皇帝肇駒要迎娶他的第一位新娘。
新娘出自江南孫家,名叫孫雨薇,父親名叫孫祖璘,曾當過餘杭知府,後來辭官隱居,這位孫小姐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有江南第一才女之稱,她今天由送親的婚船護送進京。
此刻東門苄河邊,人頭攢動一片歡騰,因為大崋的皇帝肇駒會親自到這裏來迎親,他要在郖泗門迎接孫小姐下船。
皇帝親自出宮迎娶新娘,這可是大崋的頭一遭,而且史上也未聽說過,就算劉邦娶呂後,那也是在做皇帝之前,那時他不過是個亭長。
郖泗門的碼頭上搭了一個迎親台,台下騰出一片空曠的廣場,一條灑滿香油的車道通向皇宮東華門,車道兩邊站了兩層禁軍,外麵那層禁軍最用繩圈隔離道路,場麵極為隆重。
本來大崋重大的慶典都會放在宣德門,但今天為了迎娶新娘方便,提前兩個個月便開通這條大道,等下孫小姐到了,皇上要在這裏迎親。
廣場東麵,上千名文武百官盛裝而立,他們都在等待新娘婚船的到來。
此時河邊西側站著一群人,他們正議論紛紛。
有人發出感歎:“皇上這門親事,等了三年才能舉行,也真是煎熬呀!”
邊上的人紛紛應和。
“是啊,但皇上要守製,總不能違背祖製吧?”
有人發出一聲感歎。
“聽說我們太上皇在大幹國受苦,身體已經不行了,若是天有不測,皇上豈不是還要守製三年,那還怎麽成親?”
聽到這話,邊上的人一連呸呸好幾聲。
“你這烏鴉嘴,今天是什麽日子竟敢說這種話,小心被抓去砍腦袋!”
那人連忙擺手:“大家不要誤會,我是說皇上一片癡心,為先人守製三年才舉行大婚,這是我等黎民百姓的楷模!”
大家紛紛點頭。
有人問:“皇上娶那孫小姐,給她一個什麽身份?”
有人回答:“聽說準備給她冊封一個淑妃的頭銜,冊封典禮上會宣布!”
有人不太清楚,疑問道:“孫小姐是皇上第一位妃子嗎,皇上在宮裏還沒有嬪妃嗎?”
聽到這話,人群中有個紅衣少婦拉著孩子往前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