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科唐> 63 作媒

63 作媒

  綠達到了滿綠。

  即所謂的帝王綠。

  綠色色正,色濃,青翠欲滴。

  長孫皇后一見到這隻翡翠玉鐲,眼睛都離不開了。

  其它人,特別是李世民其它妃子,眼睛幾乎被翡翠手鐲勾住了。

  唐代貴婦戴的手鐲金手鐲,銀手鐲,玉手鐲,玉用白玉,墨翠,等,這些玉作手鐲,要遠差於翡翠。

  好種水的翡翠玉鐲,戴上手上,冰清玉瑩,青翠欲滴,

  再加上唐代的工,遠比不上現代的工。現代的工能做到玉體線條流暢,拋光精細,輕輕敲擊其聲清脆悠揚、悅耳動聽,滋潤柔和,質地細膩, ……

  生日慶賀后,還有一個宴。

  宴后,

  長孫皇后對李世民說道,「果盤裡的桃子把孩子們都涎到了。一個人分一個吧。」

  李世民點頭道,「好。」

  讓內侍一人分了一個。

  長孫無忌,高士廉,高妻也分到了一個鷹嘴蜜桃。

  然後,各自回去了。

  出皇宮。

  長孫無忌拿出桃子,咬了一口,嗯,很脆,很甜,桃香味很濃郁。非常好吃。

  回到趙國公府。

  管家來迎。

  長孫無忌將一個桃核遞給管家,說道,「這桃核,你找到地方種下去。」

  「諾。」管家應道。 ……

  在宮殿里。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在聊天。

  長孫皇后對李世民問道,「二哥,這個玉鐲。」

  李世民說道,「你馬上要過生日了,我找遍內庫都沒有找到一件滿意的生日禮物,然後我想到了周兄,拿一個犀角酒杯去換,周兄給我這隻玉鐲。」

  長孫皇后說道,「小郎很大方。」

  李世民說道,「是啊。犀角酒杯換這隻翡翠玉鐲,周兄吃虧了。且,周兄還送了高陽一隻翡翠玉鐲。」

  長孫皇后說道,「小郎多大了。」

  李世民說道,「22了。」

  長孫皇后說道,「22歲,還沒有娶妻生子。晚了。」唐代男15,女13,就可以結婚了。

  李世民說道,「可能周兄全世界各處探險,錯過了結婚。這件事,我下次問一下他,觀音婢,你留意一下,哪家有好女子。給周兄作個媒。」

  長孫皇后說道,「好。」

  李世民說道,「等土豆收穫后,再加上蜂窩煤的功績,差不多可以封一個候爵位。高門大戶家的女子也可以選。」

  李世民說道,「我聽高明說,周兄還精通醫術,你的失眠症,我下次去問一下他,有沒有辦法安睡。」 ……

  第二天。

  上午。

  虞世南來見李世民。

  虞世南,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貞觀七年賜爵永興縣子。

  貞觀八年,進封永興縣公。

  貞觀17年,李世民排凌煙閣24功臣,位於第二十名。

  唐初書法家,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

  與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擅書法,虞世南拜智永為師,深得王羲之書法真傳,

  他深得李世民敬重,時稱「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

  虞世南來找李世民是因為高度近視。

  虞世南勤於讀書,有時十幾天不洗臉不梳頭。年青的時候把眼睛給讀近視了。

  古代,得近視的人可不少。尤其是讀書人。讀書人勤讀,一不注意,就得近視。

  而且,晚上讀書的時候,點油燈,燈光昏暗,容易把眼睛搞近視。

  古代,得近視的名人一抓一大把,比如,歐陽修是個近視,詩人白居易也是近視,他寫過《眼病二首》,其中有這樣的詩句:「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非常形象的表達了近視眼看東西模糊的情況。同時,他還賦詩表達了自己年少時期不知道保護眼睛的懊悔,

  司馬光也是近視眼,他曾自述:「素有眼疾,不能遠視。」

  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近視眼,因為此事,生活相當不便,據傳吃飯只吃眼前的菜,因為太遠的就看不清了。

  清代的紀曉嵐,「貌寢視短」。不僅長得不好看,而且近視的厲害。

  乾隆皇帝也是一個近視。

  虞世南拜道,「見過陛下。」

  李世民說道,「免禮。」然後說道,「卿找我有什麼事。」

  虞世南說道,「上朝的時候,我見陛下戴了副眼鏡。我想問一下陛下,眼鏡是否能夠矯正短視。」古代近視,叫做短視,也有說是叫「能近怯遠症」的。

  李世民說道,「可以。我有高度的短視,戴上眼鏡后,視遠處的事物非常清晰。我取下眼鏡給你試戴一下。」然後,摘下眼鏡,遞給虞世南。虞世南恭敬地雙手接過,

  李世民說道,「你去殿外看一下。」

  虞世南後退出宮殿,在殿外,戴上眼鏡視物,好清晰。百米外,皇宮侍衛的臉都能看得清楚。

  虞世南回到殿內,將眼鏡還給李世民。

  李世民戴上眼鏡。

  虞世南問道,「陛下,這眼鏡,能不能幫我做一副。」

  李世民說道,「明天下朝後,你在朱雀門外等,我帶你去見一個人。我的眼鏡是他製作的。」

  虞世南說道,「謝過陛下。」

  李世民說道,「他喜歡字畫。你帶一幅字畫去。」

  周明公開包子,饅頭蓬軟的配方,權貴豪富人家隨便一幅字畫換,就給周明立了一個喜歡字畫的人設。

  虞世南說道,「好。」然後,說道,「臣告退。」

  李世民說道,「退吧。」

  虞世南後退出了宮殿。

  回到家。

  第二天。

  虞世南在朱雀門外等到了李世民。

  李世民帶他到周明家。

  周明在家。

  將兩人請進屋內。

  請兩人飲茶。

  虞世南請周明製作一幅眼鏡。並送上了一幅字畫。

  張僧繇的真跡。

  梁武帝(蕭衍)時期的名畫家。

  『畫龍點睛』就是說他。

  相傳他在金陵安泰寺畫了四條龍,給其中的二條龍點上了眼睛,這兩條龍便騰雲跨風地飛到天上去了,而未點睛者仍在牆壁上。

  周明接過字畫,對李世民說道,「李兄,你在這裡喝茶,我帶.去量一下近視度數。」

  李世民說道,「好。」

  周明帶虞世南去量近視度數。

  李世民在喝茶,忽然看到旁邊擱著一支鼠須筆,磨好的墨,幾張待墨乾的蜀紙。

  周明正在編寫《問醫急救手札》,傳染病篇,瘧疾。在書房裡,太凍手指。在炭盆前編寫,一邊烤火,烤化凍僵硬的手指,一邊編寫。

  李世民看了一下,開篇,瘧疾,典型癥狀為突然寒戰、高燒和大量出汗。顫抖通常持續20分鐘至1小時。體溫驟升驟降,伴有頭痛,肌肉酸痛,乏力,但神志清醒。發燒通常持續1到3個時辰,然後開始大量出汗,體溫開始驟降。低溫的持續時間通常為兩刻鐘至4刻鐘。此時患者自覺癥狀明顯好轉,但感覺乏力,口乾等。

  多發於夏秋兩季。多發於南方,概因,南方天氣濕熱,多水,滋生蚊子。虐疾是由蚊子叮咬傳播的。

  古代,虐疾的發因,沒有找到。歸於瘴氣。南方多瘴氣(虐疾)。

  (義大利最著名的醫生喬瓦尼·馮里亞·蘭錫西在1717年就在一篇有關瘧疾的論文中說到,瘧疾總是流行在蚊子繁多的潮濕沼澤地區,懷疑是蚊子,在此後100多年間,有很多觀察者也懷疑蚊子。但都沒有確定。

  直到英國醫生、英國微生物學家、熱帶病醫師羅納德·羅斯,他解剖吸了虐疾病人的血的蚊子,最終在1897年8月20日,最先在一種學名為「按蚊」的蚊子胃壁上找到了他所尋求的目的物——雌性瘧原蟲。科學地證實了蚊子傳播瘧疾的猜測。因為他這個發現,獲得19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書友們,看得還可以。收藏一個。謝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