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三路進剿ii.
“那就出兵征剿,此前昆明安親王就曾傳諭,蔡毓榮那裏有一萬五千兵、桑格雖然折了右江兵,但麾下依然有五千,咱們廣東也抽調一萬,不能再多了,再多,本官恐怕壓製不住祖澤清,平南王,您看怎麽樣?”
廣州將軍王永譽思量來,思量去,還是決定把問題拋給平南王尚之信,原因就是他是今年三月份剛剛入粵,這幾個月來,不過堪堪把將軍府的架子搭起來,更不要談收攏廣東綠營了,說句不好聽的,他這個廣州將軍到目前為止,除了隸屬將軍府的幾個牛錄的鑲白旗漢軍以外,根本調不動幾個兵。
“這,王將軍,非是本王不願意調兵,隻不過祖澤清未破,海上還有偽周謝厥扶的殘部,龍門島還有偽明殘部楊逆,若是這幾家勢力合流,本王隻恐粵西戰局反複,蔡毓榮和桑格不是正率軍入桂嗎,莫如讓他二人看住南寧明賊,咱們先解決粵西匪患。”
這個時候,尚之信反而端起架子來了,擺出了一副要和祖澤清拚命架勢。
“這……恐怕不好吧,南寧乃是廣西重鎮,若禍延桂省,聖上那邊可不好交代啊!”
金俊也慌了神,根據京師傳來的消息,皇上已經有意拿下金光祖了,他還想再進一步,坐上兩廣總督的位置,可現在南寧被破,亡了二十年的偽明死灰複燃,誰知道朝廷會不會震怒,會不會影響他再進一步,所以金俊迫切要先剿了南寧明軍。
簡親王喇布思索了一下,開口道:“祖澤清固然枯惡不俊,但不過是反複小人,滅之不難,相比而言,解決南寧明賊才是咱們最要緊的事,南寧城險,光憑桑格和蔡毓榮二人的軍馬恐怕不成,平南王還是抽調部分軍馬入桂吧!”
“……簡親王所言甚是,這樣本王著碣石總兵潘承家、高廉總兵王國棟,惠州總兵苗之秀各領本部兵馬入桂,至於主將人選,本王以為總督大人可勝任之。”
清廷開國之初,在廣東設有七鎮總兵,其中潮州總兵劉進忠、英德總兵尚從誌、虎門總兵馬自奇等人皆是尚之信心腹私人,故爾尚之信是選了王國棟等人出征,推薦金光祖的意思更明顯,就是要金光祖趁機控製這三鎮綠營。
“平南王肯出兵自然是好,隻不過諸將在高雷苦戰數月,各部都有損傷,這樣吧,平南王再從藩下抽調五個佐領出征,由都統班際盛統領怎麽樣?”
朝廷要動尚之信,簡親王喇布自然知道,雖然他對皇帝的做法頗有微詞,但胳膊擰不過大腿,所以該怎麽處置,還要怎麽處置,借剿滅明賊的機會,趁機削弱一下尚之信麾下的本家兵,這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這…也罷,就讓班際盛統領五個牛錄的藩兵出征。”
班際盛是尚可喜心腹幹將班誌富的長子,和尚之信幼年相交,乃是尚之信的死忠,喇布點了班際盛的將,尚之信不敢拒絕,猶豫了一下,還是咬牙應允了此事。
“好,平南王忠勤國事,本王必稟奏朝廷,雷州這邊祖澤清隻剩下幾千兵馬,不足為慮,王永譽你也帶上將軍府下轄的鑲白旗馬甲一同隨軍。”
對尚之信的態度,喇布還是持肯定意見的,不過用降過吳三桂的金光祖為廣東清軍統帥,他實在不放心,轉頭又點了廣州將軍王永譽的將。
“下官謹遵簡親王令諭。”
王永譽欣然領命,他本就是奉命南下整肅廣東綠營的,此次進兵廣西,對他來說就是一個機會,若是能徹底收服王國棟、潘承家和苗之秀等人,那他這個剛剛上任的廣州將軍便有足夠的實力和平南王府扳扳手腕了。
平南王殿下同意出兵,雖然沒動用所部的三鎮總兵,但好歹抽調了五個牛錄的本家藩兵,要知道整個平南藩攏共不過十五個牛錄的藩兵,這一下就抽調了三成還多,
故此廣東巡撫金俊也很慷慨,在平南王點兵的同時,緊急在肇慶抽調了糧草一萬石,民夫三千,以供廣東軍出征之用。
至於由兩廣總督金光祖出任廣東軍的統帥,金俊和王永譽,並不在意,有雲南提督桑格和湖廣總督蔡毓榮在,而且王國棟、苗之秀和潘承家都不是平南王府私人,替朝廷平賊剿賊,他們能聽您總督大人號令,可若想做別的事,恐怕就不會如您總督大人所願了。
永曆三十四年七月二十九,在各項事宜籌備妥當後,兩廣總督金光祖和廣州將軍王永譽,統領入桂大軍一萬兩千,在茂名誓師出征並飛書雲南提督桑格和湖廣總督蔡毓榮二人,著其盡快督軍南下,共破明賊。
走安隆入桂的雲南提督桑格和走貴州入桂的蔡毓榮也收到了明賊包圍南寧的消息。
鎮安府和慶遠府距離南寧並不算遠,若是騎兵,快馬加鞭三日便能趕到,隻不過因為桂西南,山路險阻,兩路清軍攜帶的馬匹並不算多,攏共隻有一千騎,但二人所部的綠營都是打了幾年仗的老兵,行軍速度並不算慢。
不過桑格和蔡毓榮二人並不急,原因就是南寧可不是滇南那些土城,乃是廣西屈指可數的堅城之一,他們堅信,就憑那些從山溝裏鑽出來的明賊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打下城池的。
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擊之,倍則分之,現在催兵疾進,顯然會驚動明賊,若這股明賊再竄入桂西,又多生事端,還不如等到明賊攻城不克,師老兵疲,人心離散之際再行進兵,如此必能予明賊以重大打擊。
所以越靠近南寧,桑格和蔡毓榮就越發小心,為防消息外泄,兩路滿洲兵遊騎四出,幾乎是村村過兵,寨寨過刀,僅僅十日就捕拿民夫兩萬餘。
可兩路大軍還沒抵達南寧邊境,蔡毓榮和桑格便先後收到了明賊攻克南寧的消息。
南寧陷落的消息令蔡毓榮和桑格震驚,他二人久經沙場,自然知道南寧的重要性,雖然想不明白南寧為什麽這麽快丟陷,但二人幾乎是不約而同的下達了進兵的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