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投名狀
“逆賊……你休想,當今皇上乃是聖主,文武仁聖,又豈是爾等跳梁小醜所能汙蔑的?老夫誓死不從。”
馬仲英話音剛落,校場上便有一人昂然而出,一臉鄙夷地看著將台上的馬仲英。
“你是何人?”
馬仲英臉色古井不波,他知道不可能因為自己隨便一嚇,南寧的士紳就會屈服。
“老夫林大誌,要殺就殺,何必多問?”
林大誌臉色決絕,他今年已經六十有三了,本來也沒多少日子好活的了,他可不想因為寫了這侮辱大清皇帝的血書,連累正在桂林進學的兒子。
“嗬嗬……既然林老爺一心求死,本帥就成全你,張將軍,此次就由你動手,讓林老爺全族到地府裏去替大清盡忠吧!”
“嗻……!”
張達顯然還沒適應自己身份上的轉變,諂媚的打了個千,然後猛然轉身,拔出腰間的長刀,踏步下了將台。
他知道身後明朝大帥點自已將什麽意思,就是要讓自己徹底成為南寧士紳和百姓的敵人,然後好死心塌地為他賣命,但是他卻不得不殺,出賣了南寧闔府官員的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逆賊……你不得好死!我大清軍帶甲百萬,老夫的今日就是你的明日,張達你這個助紂為虐的衣冠禽獸,你會遭報應……!”
林大誌歇歇底地嘶吼起來,可是他話還沒完全說完,就覺得胸口一涼,然後一陣鑽心的疼痛感就傳遍了全身,再然後身邊就響起一連串的長刀入肉聲和家小的痛苦哀嚎聲,他盡力抬頭去看,可是他已經沒有力氣抬頭了。
僅僅數十個呼吸,南寧有數的富紳林大誌一家七十三口男丁盡數倒在了血泊之中,隻留下十幾個女人和三個不足十歲的幼童在那瑟瑟發抖。
“逆賊,我跟你們拚了!”
城東大通錢莊的王大富看著滾的到處都是的人頭,心中一橫,飛蛾撲火般撲向了身前持刀而立的幾個瓊州兵。
他也是沒有辦法,大通錢莊的生意遍布兩廣,幾個兒子都不在南寧,家族和性命,他必須要做出選擇。
幾個瓊州軍自然不會懼怕區區一個王大富,同時舉槍平刺,幾股血箭頓時從王大富胸口和後背飛濺而出,直將殊死反抗的王大富捅成了馬蜂窩。
“張達,殺了他全家!”
麵對瓊州軍的屠刀,馬仲英再次下令,幾十個降兵再次跟著張達踏步向前,數十個呼吸後,校場上又多了六十七個血淋淋的人頭。
校場上彌漫的血腥氣和那些躺在血泊中的屍體,令在場的南寧富紳和青壯人人側目,一個個噤若寒蟬,那些膽小的女眷更是嚇得披頭散發,癱坐在地上,下身更是淌滿了黃白之物,奇臭無比。
“嗬嗬,本帥勸諸位不要妄想通過反抗,來展示你們對建州女真的忠心,即便是你們死了,本帥也會替你們留下血書,至於手印,你們可不要忘了,死人同樣可以按手印。”
“啊……!”
在場的士紳懵了,合著林大誌和王大富兩家這一百幾十口人都是白死的,那旗幡真要掛上城牆,那在外地的家小哪裏還有活路。
“小的是忠的,小的打小就是大明人,那會小的可沒留這醃髒的豬尾巴,小的吳有財願意奉大明號令,誅殺這群韃子的鷹犬爪牙。”
事情已經很明了了,要這個狗日的明國大帥真這樣做了,為大清盡忠也落不到好,那還不如反正歸明,隻要南寧不破,說不定還能保有家族。
“好,吳老爺對我大明的拳拳之心,本帥感激莫名,張達,給他一把刀,讓吳老爺教教在場的其他老爺是如何製作旗幡的。”
見吳有財主動投誠,馬仲英也欣喜異常,人都是有盲從性的,有人帶了頭,他不信其餘的士紳不屈服。
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吳有財硬著頭皮,接過了身邊一個降兵遞過來的長刀,戰戰兢兢走向了身前的南寧府丞張皋漠。
“張舉人……你不要上了明賊的當,當今聖上明見萬裏,一定會發現他們假做幡旗的。”
張皋漠說這話的時候,自己都不相信,大清軍入廣西後,屠的城可不少,就是這南寧城,那會郭義破城時,也造了不少殺孽,要不然也不會從湖廣和江西移人過來。
“張府丞你莫要怪我,早死肯定不如晚死,今天老夫就借張大人的血保我一家老小的命了,您且放心,小的一定銘記大人恩情,為您立一個牌位,四時供奉,絕不會斷了您的香火。”
吳有財在南寧是來賭坊的,手底下也有過好幾條人命,對殺人這種事,並不畏懼,鋼牙一咬,手中長刀重重揮下。
“噗呲……!”
張皋漠轟隆一聲,無頭的身體轟隆一下栽倒在將台前。
緊接著,被逼上梁山的王一貴、宋文才、張寶祿等十一名南寧士紳也一個個挺身而出,拾起身上的長刀,撲向了原本高高在上的大清官吏,隻剩下因為害怕,又嚇暈過去的廣西布政使黃國材。
誅殺完南寧官吏後,這些士紳還不忘指天畫地向馬仲英表示他們本就是大明忠臣,這次為南寧守軍提供錢糧,不過是被黃國材和趙良璧逼迫而已,今大明天兵既然撥亂反正,他們願意拿出僅存的錢糧為大明的事業添磚加瓦。
士紳都屈服了,城內的青壯更不敢反抗了,左右不過是在手上刺幾個字而已,又不傷筋動骨,一個個認命地被李沁部下的土人拖進了營房。
當然,他們在刺過字後,肯定是要充入瓊州軍的,大戰在即,多一個人就會多一分力量,在馬仲英看來,即使他們在守城多扔一塊擂石,都有可能影響戰局的走向。
“張達,你現在就去府衙,將城內犯官家小全部押解至北門,盡數誅殺,一個不留,至於黃大人且將他用大釘釘在城門上方,以祭奠福建死難的數十萬百姓。”
士紳回去籌集錢糧,青壯盡數充入軍中,馬仲英把目光看向了廣西布政使黃國材,雖說後世影視劇中遷界靖海的主使是姚啟聖,但馬仲英知道罪魁禍首就是黃藩台的叔父黃梧。
這狗漢奸在投清後,曾向偽清朝廷提出了所謂的平海五策,並付諸行動,故馬仲英下令即便是黃家尚在繈褓中的幼童俱屠之,以達到漢奸無後的目的。